颜爱珍
迄今为止,食管癌的首选治疗仍是手术,而术后放疗是巩固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肿瘤患者病程长,病人的情绪和对治疗护理的配合就尤为重要.2006年6~11月对我科91例食管癌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小儿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小儿的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哭闹、烦躁,再加上对穿刺有恐惧感,一般不会主动配合治疗,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因此针对不同年龄的小儿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配合穿刺,提高穿刺率,这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联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白云霞;刘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直接动脉穿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是一种快速、简捷、方便、经济的方法,适用于急诊血液透析、内瘘成熟前的过渡透析以及不规律透析,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应用较普遍.但这种方法也存在许多同题,我科在2000年~2006年对360例患者行直接动脉穿刺血液透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范焕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为了减轻输液患者的疼痛,促进康复,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高输液质量,本文针对外周静脉输液中输液排气、药液配制、血管的选择及穿刺、进针的深浅度、滴速的控制、输液后的拔针及按压等操作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减轻输液中的不良反应及病人痛苦.
作者:吴海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15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精心的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房艳蕊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护理模式,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测验得分比较:观察组实施教育前平均得分为48分(100为满分),实施健康教育后平均得分为92分,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照组两次测验得分分别为50分和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了防病治病知识,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邓雪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机械通气作为基本生命支持的组成部分,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精心护理则是保证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的重要过程.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7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从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和血气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营养支持并加强基础护理等方面,使患者生命体征能迅速恢复,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赵秀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80例0~4岁需输液7 d以上的小儿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A组)和头皮针组(B组),研究连续输液7 d患儿的情况.A组患儿在第1 d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后静脉留置针予以保留供以后6 d使用.B组患儿在第1 d静脉输液后拔掉静脉头皮针,以后每天输液时都重新穿刺.记录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每天输液后两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和穿刺部位肿胀情况、输液时哭闹情况,7 d后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针眼数量、穿刺局部无差异,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A组患儿的针眼数量,穿刺局部肿胀基本不变,除第1 d穿刺哭闹外,以后很少哭闹,患儿家长都满意或基本满意这种输液方法,都表示以后愿意接受该方法.而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B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局部肿胀在不断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需要多天静脉输液的小儿静脉留置针较头皮针有明显优势.
作者:郭锡素;鲁婷华;陈武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为确保预防接种实施的安全,探讨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对我院预防接种门诊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发生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全身反应21例,占总接种人数的1.11‰;局部反应14例,占总接种人数的0.74‰;偶合反应1例,占总接种人数的0.05‰,异常反应3倒,占总接种人数的0.16‰.结论:任何疫苗的不良反应都会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影响,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疫苗的发生率,增加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梁翠霞;陈永坚;黄锦希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总结97例门诊行舌系带修整术的护理体会,以求医护间配合默契,减轻术后反应.方法:在表麻下用眼科小剪刀剪断舌系带.结果:本组97例手术后,1例术后出血较多,经缝合后出血止,所有病例均无伤口感染,7 d复查,舌均能伸出唇外,效果良好.结论:做好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手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吴彩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肠造瘘术后病人因肠梗阻、肠造口狭窄或术前肠道准备等原因需要灌肠.肠造瘘病人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易使灌肠液不自主地从造瘘口流出,使用便盆接肠液不完全,严重时灌肠液喷溅而污染病人衣物、身体、被褥、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2003年以来,我科对25例肠造瘘病人应用一次性尿壶配合一次性气囊导尿管灌肠,经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艳;吴海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饮食内容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长期治疗,病史均在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为期2个月饮食内容、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在实验开始、实验中、结束时,均用末稍血动态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观察综合干预前后血糖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注重饮食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将血糖有效地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莉萍;陈伟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前,从护理学的角度培养合格的护士,主要强调的是人文、心理、身体素质、精神面貌和熟练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多年来,在护理教学与考核中也主要是以护理技术操作和护士的仪表、仪容为主.在临床护理中由于护士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正常解剖部位和异常病理结构模糊,导致临床上盲目护理,例如,临床导尿和吸痰,但是这些工作只是被动的,由于对解剖部位没有直观的认识,出现异常情况不能正确处理.
作者:刘文华;王玉红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1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如尿激酶)的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溶栓药物,能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从而拯救涉死的心肌组织.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积极的有效方法、能限制梗塞范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方法:对7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细致观察和及时适当的护理.结果:78例子宫肌瘤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因护理不当所致的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前心理干预和术后护理是提高子宫肌瘤栓塞术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孙景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对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完善各种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严密监护,并做好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体位活动的指导,同时注意术后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及并发症的防治和观察护理.结果:所有病人心律失常所致症状明显缓解,起博完全成功;有6例出现并发症,经及时治疗护理均治愈.结论:做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症状,对防治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有临床意义.
作者:朱小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的确立,国内外有关心理护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3].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我国老年人已达到1.34亿,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当某种疾病较重就医时,老年人对病情估计多半会很悲观,心理上也会变得很脆弱,而这都不利于老年人疾病的康复.
作者:李广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经过抢救治疗可渡过急性期,但多数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等后遗症和心理烦躁、忧郁等心理变化,而丧失生活与劳动能力.早期正确的康复指导可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水平,减轻后遗症的程度,缩短病程,为以后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能力.我院对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指导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美清;罗彩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士在产后访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社区护士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3次随访中,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结果: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纯母乳喂养,同时也增加了社区与社区家庭成员的接触,提高了沟通的能力.从而减少或消除了有害因素对母婴的伤害,保证了母婴健康.结论:健康教育可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及平衡膳食,保证了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结果.
作者:陈双双;易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探讨静脉留置部位以及静脉用药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静脉.方法:对我科三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中分三组进行留置静脉部位的比较.结果:锁骨下静脉留置优于其他部位的静脉留置.结论: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长,无静脉炎的发生,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护理简便.
作者:胡春红;金华岭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