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萍;陈伟光
小儿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小儿的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哭闹、烦躁,再加上对穿刺有恐惧感,一般不会主动配合治疗,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因此针对不同年龄的小儿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配合穿刺,提高穿刺率,这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联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白云霞;刘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2004年2月~2006年2月,我院门诊采用新鲜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4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珍;张进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由于各种危害因素的不断上升,导致了癌症患者的逐年增加,愈来愈多的癌症患者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疾病群体.因癌症一般早期不易发现,故一旦发现多已为中晚期.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使在对其护理过程中会遇到与其他病种患者不同的护理问题,这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势必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李筱芬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1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如尿激酶)的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溶栓药物,能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从而拯救涉死的心肌组织.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积极的有效方法、能限制梗塞范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8月在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6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生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病人的生活方式明显得到改善.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地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减少病人的并发症,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延长病人的寿命,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欣鹃;莫选荣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经过抢救治疗可渡过急性期,但多数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等后遗症和心理烦躁、忧郁等心理变化,而丧失生活与劳动能力.早期正确的康复指导可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水平,减轻后遗症的程度,缩短病程,为以后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能力.我院对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指导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美清;罗彩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并与变态因素有关的表皮炎症反应性皮肤病,损害具有多形性、渗出性、对称性、慢性复发倾向以及剧烈瘙痒等特点.我科于200r7年1月收治1例面颈部严重湿疹伴感染的患儿,经过8 d临床治疗及护理,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美英;孙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方法:对7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细致观察和及时适当的护理.结果:78例子宫肌瘤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因护理不当所致的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前心理干预和术后护理是提高子宫肌瘤栓塞术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孙景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产科护理记录是产科助产士运用护理程序,为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其结果的具体体现及凭证,是产科病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产科临床科研、教学和法律依据的原始资料之一,也反映了助产士的文化素养、思维方式、知识范围和工作能力及护理工作的内涵,更显示了产科护理工作的价值.
作者:何隽;代黔丽;赵桂莲;李登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减轻新生儿家属的心理压力的作用,使患儿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处于满足状态.方法:对我院288例新生儿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并与未实施人性化护理的223例进行比较.结果:511例住院患儿家属均接受了问卷调查.经X2检验,两者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是可以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就医环境.满足家属的需要,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伍奋燕;李杏涛;欧阳锦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80例0~4岁需输液7 d以上的小儿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A组)和头皮针组(B组),研究连续输液7 d患儿的情况.A组患儿在第1 d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后静脉留置针予以保留供以后6 d使用.B组患儿在第1 d静脉输液后拔掉静脉头皮针,以后每天输液时都重新穿刺.记录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每天输液后两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和穿刺部位肿胀情况、输液时哭闹情况,7 d后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针眼数量、穿刺局部无差异,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A组患儿的针眼数量,穿刺局部肿胀基本不变,除第1 d穿刺哭闹外,以后很少哭闹,患儿家长都满意或基本满意这种输液方法,都表示以后愿意接受该方法.而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B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局部肿胀在不断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需要多天静脉输液的小儿静脉留置针较头皮针有明显优势.
作者:郭锡素;鲁婷华;陈武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探讨静脉留置部位以及静脉用药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静脉.方法:对我科三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中分三组进行留置静脉部位的比较.结果:锁骨下静脉留置优于其他部位的静脉留置.结论: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长,无静脉炎的发生,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护理简便.
作者:胡春红;金华岭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其表现为肺水肿的产生、肺内微血栓形成、低氧血症生成,临床特征包括呼吸频速、窘迫和进行性低氧血症.ARD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作为连续的病理过程,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损伤(ALI),重度的AIJ即ARDS.
作者:刘琼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对43例小儿烧伤的护理特点进行总结,根据烧伤原因提出了防护措施.方法:根据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救治观察及护理.结果:43例烧伤患儿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因为小儿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发育不成熟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差,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易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在治疗护理中应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小儿烧伤的治疗及护理更应该积极稳妥.
作者:侯慧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作用,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我科326名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我科的病人满意度每月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的满意率直接影响到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毛应梅;李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为了减轻输液患者的疼痛,促进康复,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高输液质量,本文针对外周静脉输液中输液排气、药液配制、血管的选择及穿刺、进针的深浅度、滴速的控制、输液后的拔针及按压等操作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减轻输液中的不良反应及病人痛苦.
作者:吴海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主要指标.笔者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现就如何防范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是衡量机体状况的可靠指标,临床上称它们为生命体征.当机体患病时,T、P、R、BP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T、P、R曲线的绘制和血压的记录可反映出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尽管测量生命体征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由于业务素质、个人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参差不齐等原因,出现测量误区,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作者:王永红;何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现有床位260张,护理人员122人,除管理、门诊、医技护士外,病房护士与床位之比为0.33:1,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的配备标准0.4:1还有差距,临床一线护士严重缺编.为了能完成大量的基础护理与临床护理工作,从1995年始,我院就采取了聘用护工来协助护士完成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与部分基础护理工作.
作者:苏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1].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就医者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服务态度、质量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人为对象的护理队伍,要紧紧抓住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预测服务对象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2].为此,我院于2005年10月在我科开展人性化服务的示范病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慧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