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长的个性特质与有效管理

胡文梅

关键词:护士长, 个性特质, 管理效能, 学科带头人, 个性特征, 表率作用, 自信, 体验, 经历
摘要:护士长的有效管理,除了具备吃苦耐劳的表率作用和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作用外,还应具备自信、柔韧、坚强、沉稳、冷静、热情、开朗、宽容等个性特征.因此护士长要认识自己的特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炼,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认为护士长的个性特质与有效管理密切相关,现介绍如下.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病房开展人性化服务的护理体会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1].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就医者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服务态度、质量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人为对象的护理队伍,要紧紧抓住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预测服务对象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2].为此,我院于2005年10月在我科开展人性化服务的示范病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慧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产时人性化服务对分娩的影响

    产时人性化服务是由一名责任助产士自临产至第四产程结束采取全产程一对一陪伴,进行心理安慰知识讲解、精神鼓励,严密监护产程中母婴情况及产程进展情况并负责接生[1],探讨产时实行人性化服务,对孕妇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宋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作用,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我科326名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我科的病人满意度每月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的满意率直接影响到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毛应梅;李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1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如尿激酶)的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溶栓药物,能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从而拯救涉死的心肌组织.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积极的有效方法、能限制梗塞范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传统开放性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护理对照

    目的:对照传统开放性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通过对传统开放性与腹腔镜组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和术后的常规护理、术后离床活动、肠道功能恢复、体力恢复、平均住院天数及创伤痛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传统开放性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比较,腹腔镜优点显著.结论: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和推广,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提高了护理的工作效率,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杨容;苏珠英;郑金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室患者中的应用

    门诊输液室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科室,治疗任务繁重,每天输液的患者逗留时间短、流动性大,且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患者患病种类复杂,在短时间内患者经历了挂号、候诊、就诊、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所以患者来输液室治疗的时候,需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蔡阿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一次性尿壶在肠造瘘病人灌肠中的应用

    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肠造瘘术后病人因肠梗阻、肠造口狭窄或术前肠道准备等原因需要灌肠.肠造瘘病人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易使灌肠液不自主地从造瘘口流出,使用便盆接肠液不完全,严重时灌肠液喷溅而污染病人衣物、身体、被褥、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2003年以来,我科对25例肠造瘘病人应用一次性尿壶配合一次性气囊导尿管灌肠,经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艳;吴海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MMSE量表与老年患者临床心理护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的确立,国内外有关心理护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3].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我国老年人已达到1.34亿,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当某种疾病较重就医时,老年人对病情估计多半会很悲观,心理上也会变得很脆弱,而这都不利于老年人疾病的康复.

    作者:李广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43例小儿烧伤的护理特点与防护措施

    目的:对43例小儿烧伤的护理特点进行总结,根据烧伤原因提出了防护措施.方法:根据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救治观察及护理.结果:43例烧伤患儿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因为小儿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发育不成熟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差,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易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在治疗护理中应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小儿烧伤的治疗及护理更应该积极稳妥.

    作者:侯慧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迄今为止,食管癌的首选治疗仍是手术,而术后放疗是巩固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肿瘤患者病程长,病人的情绪和对治疗护理的配合就尤为重要.2006年6~11月对我科91例食管癌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巧用一次性引流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压疮,尤其是骨伤科的病人.如颈椎损伤需行颅骨牵引的病人后枕部、高位截瘫的病人双外踝部位、行下肢牵引病人的足跟等部位,这些部位不宜或不便翻动易发生压疮.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巧用一次性引流袋(内盛适量的水),并将其置于上述部位,通过临床观察可避免压疮的发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梁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淤点及淤斑的护理

    我院从2004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120例,其中108例有皮肤淤点、淤斑,有的甚至融合成片.现将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淤点及淤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旭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食道、贲门癌术后胃肠减压管护理的循证研讨

    食道、贲门癌术后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它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导管将积聚在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张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对于食道、贲门癌术后的病人来说尤为重要,胃液不能排除则引起胃内容物潴留,可导致吻合口瘘、脓胸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王毅泓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80例0~4岁需输液7 d以上的小儿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A组)和头皮针组(B组),研究连续输液7 d患儿的情况.A组患儿在第1 d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后静脉留置针予以保留供以后6 d使用.B组患儿在第1 d静脉输液后拔掉静脉头皮针,以后每天输液时都重新穿刺.记录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每天输液后两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和穿刺部位肿胀情况、输液时哭闹情况,7 d后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针眼数量、穿刺局部无差异,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A组患儿的针眼数量,穿刺局部肿胀基本不变,除第1 d穿刺哭闹外,以后很少哭闹,患儿家长都满意或基本满意这种输液方法,都表示以后愿意接受该方法.而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B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局部肿胀在不断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需要多天静脉输液的小儿静脉留置针较头皮针有明显优势.

    作者:郭锡素;鲁婷华;陈武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

    由于各种危害因素的不断上升,导致了癌症患者的逐年增加,愈来愈多的癌症患者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疾病群体.因癌症一般早期不易发现,故一旦发现多已为中晚期.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使在对其护理过程中会遇到与其他病种患者不同的护理问题,这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势必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李筱芬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规范医护耦合性行为减少医疗纠纷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面临着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医护人员对卫生法学知识知之甚少,有些方面还存在误区.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因此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法学观念,医疗护理文书规范是防范医患纠纷的关键.

    作者:姚水梅;邬放茹;黄水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

    介入治疗作为现代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以其具有微创性、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疗效高、病人恢复快的鲜明特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操作与维护检查室相关大型设备、有效地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检查,给医师和病人提供一个便利、舒适的检查和治疗环境,是介入导管室的工作职责.我院自2005年导管室成立已成功地开展了心脏、颅脑、肿瘤介入手术135例,现结合相关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余雁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问题

    为了减轻输液患者的疼痛,促进康复,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高输液质量,本文针对外周静脉输液中输液排气、药液配制、血管的选择及穿刺、进针的深浅度、滴速的控制、输液后的拔针及按压等操作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减轻输液中的不良反应及病人痛苦.

    作者:吴海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门诊不同年龄小儿输液的心理护理方法

    小儿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小儿的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哭闹、烦躁,再加上对穿刺有恐惧感,一般不会主动配合治疗,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因此针对不同年龄的小儿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配合穿刺,提高穿刺率,这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联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白云霞;刘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社区护士在产后访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分析社区护士在产后访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社区护士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3次随访中,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结果: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纯母乳喂养,同时也增加了社区与社区家庭成员的接触,提高了沟通的能力.从而减少或消除了有害因素对母婴的伤害,保证了母婴健康.结论:健康教育可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及平衡膳食,保证了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结果.

    作者:陈双双;易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