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回顾性ECG门控多层螺旋CT对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学评价

关键词:门控, 多层螺旋,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形态学
摘要: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通过对超声原理及生物效应的深入研究,超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超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结果,以期进一步推广超声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剑飞;晋军;黄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泡沫细胞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清道夫受体包括很多种,本文主要是对清道夫受体A(SR-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贾庆哲;葛均波;陈灏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Rho GTP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Rho GTP酶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组装、细胞粘附、细胞运动、胞质分裂和基因表达等方面与临床上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Rho激酶抑制剂对多种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对Rho GTP酶的研究可能为当前心血管病药物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孟子敏;韩雅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糖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艾滋病的心血管系统损害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使患者发生多发性机会性感染,各系统脏器均可受累.而艾滋病的心血管损害发现较晚,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可以引起左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内膜炎、恶性肿瘤、心脏功能损害及心律失常等.

    作者:罗丰;王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脑利钠肽(BNP)是左心室分泌的氨基酸多肽,其释放受心室壁张力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BNP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焦昌安;郑柏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室起搏使原先QRS时限正常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编者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Internet国外信息资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口腔裂畸形患者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炎症、免疫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免疫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炎症的某些血清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等,已与其它传统危险因素一起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危险分层,抗炎策略开始应用于ACS病人的治疗,但临床评价不一.

    作者:贾锋鹏;雷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回顾性ECG门控多层螺旋CT对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学评价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左心耳的机械封堵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首次血管成形术中末梢栓塞的机械保护装置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rhbFGF基因及其蛋白对兔冠状动脉血管结构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基因及其蛋白对兔冠状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 方法:66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心肌内注射基因组、心肌内注射蛋白组、心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及静脉内注射蛋白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缺血心肌内分别注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bFGF、rhbFGF蛋白、生理盐水及静脉内注射rhbFGF蛋白,观察兔冠状动脉血管结构的变化及血管重塑情况.结果:术后12周,心肌内注射基因组、心肌内注射蛋白组、心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及静脉内注射蛋白组平均管壁厚度分别为:(39.21±10.46)μm、(29.87±12.96)μm、(18.13±11.33)μm、(20.25±9.56)μm;管壁/管腔比值分别为0.35±0.12、0.33±0.14、0.24±0.09、0.25±0.09.结论:缺血心肌内注射rhbFGF基因及其蛋白均能引起兔冠状动脉血管重塑,而基因的作用更显著,静脉内注射蛋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血管重塑.

    作者:孙林;李易;马雁冰;光雪峰;谭强;张小勇;冮宏映;张光明;徐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细胞氯离子通道的研究现状

    氯离子通道是心肌细胞膜上主要的阴离子通道,在心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对氯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壮可;程龙献;廖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动脉的血管内超声分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概况

    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设计成功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有助于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本文就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龚平;王菊梅;王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尿酸可预测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心血管血栓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近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能够特异性地激活纤溶酶原,不易引起系统性纤溶状态,是一种理想的溶栓药物.现将有关tPA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治疗心血管血栓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勇兵;蔡巍巍;陈如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