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昌安;郑柏生
Rho GTP酶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组装、细胞粘附、细胞运动、胞质分裂和基因表达等方面与临床上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Rho激酶抑制剂对多种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对Rho GTP酶的研究可能为当前心血管病药物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孟子敏;韩雅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一氧化氮(NO)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递质,有广泛的生理及病生理作用谱.本文旨在对NO的全身作用及相关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吉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造血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利用其特异性分子标志,将其分离、纯化、体外培养,可使其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具有成血管活性,在缺血性疾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造血干细胞与血管新生研究的进展.
作者:邵琴;王长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IPSA)是介入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既往的处理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许多非外科手术性的处理方法不断出现,其中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凝血酶法(UGTTI)在治疗IPSA中具有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UGTI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覃军;黄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基因及其蛋白对兔冠状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 方法:66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心肌内注射基因组、心肌内注射蛋白组、心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及静脉内注射蛋白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缺血心肌内分别注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bFGF、rhbFGF蛋白、生理盐水及静脉内注射rhbFGF蛋白,观察兔冠状动脉血管结构的变化及血管重塑情况.结果:术后12周,心肌内注射基因组、心肌内注射蛋白组、心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及静脉内注射蛋白组平均管壁厚度分别为:(39.21±10.46)μm、(29.87±12.96)μm、(18.13±11.33)μm、(20.25±9.56)μm;管壁/管腔比值分别为0.35±0.12、0.33±0.14、0.24±0.09、0.25±0.09.结论:缺血心肌内注射rhbFGF基因及其蛋白均能引起兔冠状动脉血管重塑,而基因的作用更显著,静脉内注射蛋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血管重塑.
作者:孙林;李易;马雁冰;光雪峰;谭强;张小勇;冮宏映;张光明;徐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炎症、免疫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炎症的某些血清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等,已与其它传统危险因素一起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危险分层,抗炎策略开始应用于ACS病人的治疗,但临床评价不一.
作者:贾锋鹏;雷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通过对超声原理及生物效应的深入研究,超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超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结果,以期进一步推广超声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剑飞;晋军;黄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氯离子通道是心肌细胞膜上主要的阴离子通道,在心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对氯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壮可;程龙献;廖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