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体质辨证与顽固性皮肤瘙痒治验一得

程铭坤

关键词:中医治疗, 体质辨证, 顽固性皮肤瘙痒, 治验, body constitution,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黄连汤加味, 养血润燥, 身体状况, 祛风止痒, 清热凉血, 疗效满意, 久治不愈, 患者, 划痕试验, 常规检查, 并发感染, 中老年, 疗养员
摘要:单纯性皮肤瘙痒在中老年疗养员中很常见.患者除全身皮肤瘙痒外,没有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等,皮肤划痕试验阴性.多有瘙痒部位明显的抓痕、血痂等情况,严重者可并发感染.其他身体状况良好,各项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中医治疗本病大多从祛风止痒、养血润燥、清热凉血等方面人手,笔者曾遵循以上法则治疗多例患者,疗效满意.但1例顽固性皮肤瘙痒却久治不愈,后受体质辨证思路的启发,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竞彻底治愈.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疗养院健康体检医疗纠纷的发生与防范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现实生活中在巨大压力下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及时准确的健康体检也就显得尤为必要.疗养院环境优美,自然疗养因子丰富,同时具有一定的医疗技术,在休闲减压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健康体检工作,能够比较全面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随着体检工作的不断展开,因多种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也不断出现,如何才能大限度地规避这一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包海燕;杨永平;蒋家望;李继铭;郭曙萍;王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广州市1 803例女性公务员定量超声骨量研究

    目的 探讨广州市健康女性公务员人群骨强度指数(SI)与年龄的关系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方法 应用超声定量骨强度仪对1 803例广州市健康女性公务员行跟骨骨强度参数测量.结果 广州市女性公务员SI峰值在21~3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强度值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增加,特别在50岁以后,下降幅度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生率67%,骨量累积减少率25%.结论 骨强度与年龄有很大的相关性,定量超声(QUS)能反映骨质随年龄的变化,是一种较理想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值得推广.

    作者:冼景霞;许文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现状

    该文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阿维A、MTX、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为当前临床常用药物,环孢素A、DDs、昆明山海棠、甲砜霉素、他克莫斯等亦较常用.光疗法具有一定优势.英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等生物制剂正在作新的治疗尝试.合理的联合、交替和序贯治疗有利于使疗效大化,毒副反应小化.

    作者:范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疗养院的运用和体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凶此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将风险因素降至低限度,已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工作.我们针对疗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实施风硷管理,提高了护理安全系数,保障了疗养护理安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MI-921电解质分析仪常见故障及分析

    MI-921电解质分析仪可直接检测K、Na、Cl、Ca、CO2-CP含量,24小时开机用于常规和急诊工作,易出现故障,现将日常保养、操作中常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田卫东;杨志娜;宋明辉;李安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浅谈床旁即时检验的质量控制

    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床旁即时检验也称现场快速检验,是近几年悄然兴起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检测技术,它具有更新、更快、更准确、更方便的特点,在医院急诊、社区医疗服务以及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无锡市区高三酰甘油血症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无锡市区人群中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对1 200例无锡市区居民血清三酰甘油进行了检测,并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总发病率24.6%.其中男性为29.6%,女性为17.9%.并且男女总患病率、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患病情况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无锡市区人群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明显增高,且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并有年轻化趋势.

    作者:贺桦;赵凤珍;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脑卒中康复期的治疗探讨

    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多发病,会使大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脑卒中康复期的治疗,给我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该文通过对脑卒中病因、发病机制的系统分析,将脑卒中的康复期治疗策略概括为四部分:一是针对脑卒中后机体各个部分的功能改变和脑卒中并存的多种疾病,考虑各种疾病的关联性和药物对人体的作用,主张用药少而精,尽量减少单剂药物用量;二是尽早依靠现代康复技术,中西医结合进行康复训练;三是改良饮食结构,有针对性地调整生活方式;四是加强心理疏导与护理,使患者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倡导整个社会关注起来,参与进来.

    作者:冯建来;费英俊;郜时华;支世保;许春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胃炎病人的饮食保健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一般分为浅表性及萎缩性两种.通常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较多,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偏少.经全面检查确诊后应进行系统地治疗,并配合精神、饮食、生活等方面的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胃的功能就是暂时容纳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的消化.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而且重视饮食治疗是使病情缓解的关键.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利用饮食来减少或增加胃酸的分泌,调整胃的各项功能,有利于慢性胃炎的康复和痊愈.注意饮食调理,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作者:殷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健康体检1 200例腰围测量与腹型肥胖护理分析

    目前,各医院体检大多数只测身高、体重,不重视腰围测量.腰同测昔是诊断腹型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指标.腹型肥胖是高血压、冠心病的易患因素.男性腹部内脏所含脂肪量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直接关系[1].我们在体检中加入腰围测量,它既是心血管防治的重要工作,也是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标准之一.

    作者:洪燕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将焦虑症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周末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末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方法 治疗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药物治疗结合生物反馈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医疗开支.

    作者:马香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文献报道PSD的总发生率多为40%~50%.抑郁症的存在又严重影响了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良好专业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建立积极康复的信心,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保持患者的自尊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爱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医学模式转变给疗养院发展带来契机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医学观念的形成,预防、保健和康复医学的发展已经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疗养院以其地域、环境、医疗资源上所具备的独特优势,通过各类疗养因子的开发和应用,将对人类疾病预防、机体保健和康复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庆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门诊护理不仅是一项技术服务性较强的专业,也是一门有关道德的专业,在工作中难免涉及到大量的伦理道德问题.本文就当前门诊护理工作巾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说明加强护士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作者:詹瑞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血压计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监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臂式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监测住院高血压病人血压有无差异,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高血压病人20名,分别用臂式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于6:30 am~7:00 am测量血压.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两种血压计所监洲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血压计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测量结果 相同,可以同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作者:刘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空勤人员屈光不正现状

    空勤人员视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飞行安全以及工作效率.我们在对空勤人员健康体检时发现许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为此我们对来我院健康疗养的1 735名空勤人员进行了屈光不正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春华;邢筱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养康复及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消化科常见病,据报道[1],每年有20%~30%的人群出现长期或反复发作的FD症状.部分患者症状可严重或持久,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认为FD发病因素可能与胃运动功能障碍,即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受损,顺应性下降,胃排空延缓以及胃敏感性增高,胃十二指肠酸暴露,幽门螺杆菌感染(HP).自主/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因此,对FD患者进行疗养康复及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徐奎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亚健康状态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成熟,亚健康状态已受到了医学界和相关学科的重视,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亚健康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人之一[1].为此,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亚健康状态成因、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检测治疗等方面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仍停留在科普宣传、健康调查以及简单心理评测水平,缺乏相对科学客观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及科学的评价体系.为能够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该文从亚健康状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杨永平;蒋家望;包海燕;李继铭;郭曙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胃B超快速显像剂的应用对慢性胃炎的体表超声诊断

    慢性胃炎是当今消化道常见多发疾病.常规检查胃疾病的方法主要靠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而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损伤[1].我院胃肠科超声室从2007年11月~2009年11月采用口服胃B超快速显像剂充盈法,经体表超声检查对诊断慢性胃炎530例的临床观察回顾分析及其价值的初探如下.

    作者:姜瑜慧;刘景霞;刘家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三级预防理念在减少康复疗养护理中急重症发作的分析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或发作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在康复疗养护理中,三级预防理念的引入不仅能够抑制原发病的进一步恶化,也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和急重症的发生.

    作者:冷珊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