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评分的相关因素

李光耀;孙剑;汪卫华;张书友

关键词:卒中, 抑郁症, 照顾者, 人格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68例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一般特征(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因、病程、教育背景、抑郁症用药史和身体功能水平)进行评估.通过照顾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间接评估,病前人格采用五大性格因素量表(NEO-PI)进行评估.对影响抑郁评分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再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的HAMD评分与BD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02).相关分析显示患者BDI评分与NEO-PI中神经质(N)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15),HAMD评分与NEO-PI中神经质(N)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16).患者抑郁评分与性别、年龄、卒中状况、病灶部位、病程和功能水平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神经质(N)是卒中患者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病前人格评价有助于预测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及早给予干预和支持.
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力蒙欣丙泊酚致速发性过敏反应一例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约30 s),短效的全身麻醉药,患者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醒后无宿醉感.本品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无抽搐电休克是目前治疗精神病除药物治疗之外的首选方法.它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在电痉挛治疗前加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使患者抽搐明显减轻和无恐惧感,用短暂的电流刺激大脑,使患者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1].是目前精神病学中较为安全,可快速控制病情,减轻药物治疗副作用且合并症较少的物理治疗手段之一.2013年4月28日我院收治一例非典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无好转,于5月9日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发生超速变态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静;丁启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感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和大学生成功恐惧感问卷对包头师范学院的220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成就动机水平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5).女生在异性吸引方面的成功恐惧感显著高于男生(P<0.05),四年级学生对家庭生活和异性吸引方面的成功恐惧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5).成就动机总分与成功恐惧感在除家庭生活维度外的5个维度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1),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成功恐惧感的全部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5,P<0.01).结论 大学生成就动机高者对成功的恐惧感较少,较易获得成功.

    作者:龚翠萍;朱利娜;吴宏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学院校新生入学适应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新生入学适应情况,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方法 通过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CSAS)对安徽某医科院校270名大一新生的适应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CCSAS量表评分结果显示,在自我适应维度上,男生量表评分高于女生(P<0.05);在情绪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及满意度4个维度上,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量表评分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P<0.05,P<0.01);在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及满意度维度上,独生子女评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P<0.01).结论 医科院校大一新生对于目前的校园生活诸多方面表现出消极的、不满意的状态,对新环境的适应存在部分问题.

    作者:朱丽;李泽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就诊先后顺序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PANSS量表总分及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 <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93.8%,显效率71.9%;对照组有效率为90.6%,显效率68.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 氨磺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作者:夏仲;张恩;宋传福;张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密度及催乳素变化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青年女性患者奥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后骨密度及催乳素的变化,分析其关联性.方法 将60例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以为期1年的奥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在基线时及治疗后第3、6、12个月末进行骨密度及催乳素检测,观察两组间的差异,并对骨密度和催乳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后第6、12个月末,对照组骨密度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6、12个月末骨密度较基线时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2个月末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在治疗后第3、6、12个月末,对照组催乳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且骨密度和催乳素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与利培酮比较,奥氮平较少影响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密度和催乳素,骨质疏松发生率较低.青年女性患者的高催乳素水平可导致骨密度下降.

    作者:袁宏伟;赵幸福;唐琳;王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某部2013年新兵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某部2013年新兵的睡眠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的新兵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某部200名2013年新兵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2013年新兵的睡眠质量异常检出率为17.01%,高于正常男性群体和2010年新兵(P =0.001);2013年新兵的主观睡眠质量(SSQ)、入睡潜伏时间(SL)、睡眠干扰因素(Sdi)、应用催眠药物(USM)、白天功能障碍(DD)分值及PSQI总分均高于正常男性群体(P<0.05,P<0.01);睡眠效率(HSE)低于正常男性群体(P<0.05),2013年新兵的SL、HSE、Sdi、及PSQI总分高于2010年新兵(P<0.01),睡眠时间(Sdu)分值低于2010年新兵(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自愿入伍(P <0.001,OR =8.782,95%CI=3.860~19.979)、认为不适应部队生活(P <0.001,OR =6.731,95%CI=2.943~15.392)为2013年新兵睡眠质量异常的显著危险因子.结论 2013年新兵的睡眠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应当给予持续关注;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助于良好的睡眠质量.

    作者:杨春;赵汉清;余海鹰;高志勤;汪广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儿童期虐待对新兵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儿童期虐待对新兵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505名入伍新兵进行儿童受虐问卷(CTQ-SF)、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 遭受儿童期虐待的新兵在应付方式选择及社会支持上显著低于无虐待组(P<0.05).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儿童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总虐待分均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1);儿童期经历过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躯体虐待、躯体忽视及虐待总分均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 <0.05,P<0.01).儿童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总虐待分均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1);儿童期经历过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躯体虐待、躯体忽视及虐待总分均与主观支持成负相关(P<0.05,P<0.01).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 =0.000,P=0.003);虐待总分、情感虐待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 =0.032,P=0.026),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 =0.000,P=0.011).结论 儿童期遭受虐待的新兵在应对方式上往往采取消极应对,且社会支持不良.

    作者:孙双涛;牛威;闫同军;欧阳辉;沈嘉懿;赵汉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系统和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隶属于神经胶质因子家族,可以调节部分脑结构的生长和发育,维护和修复神经组织,并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本文就近年来成纤维细胞生长系统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赵彬;高志勤;余海鹰;王焕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与单用阿立哌唑治疗男性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组(研究组)和阿立哌唑组(对照组),观察8周.共完成研究6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NASS)分别评定基线和治疗后组内组间总分、各分量表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副反应较少.

    作者:王绥勤;黎顺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评分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68例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一般特征(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因、病程、教育背景、抑郁症用药史和身体功能水平)进行评估.通过照顾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间接评估,病前人格采用五大性格因素量表(NEO-PI)进行评估.对影响抑郁评分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再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的HAMD评分与BD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02).相关分析显示患者BDI评分与NEO-PI中神经质(N)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15),HAMD评分与NEO-PI中神经质(N)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16).患者抑郁评分与性别、年龄、卒中状况、病灶部位、病程和功能水平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神经质(N)是卒中患者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病前人格评价有助于预测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及早给予干预和支持.

    作者:李光耀;孙剑;汪卫华;张书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豆状核变性精神症状特点、影响因素及排铜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精神症状的特点、影响因素及排铜治疗对精神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WD患者80例(脑型6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智能量表(M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精神症状评估.脑型WD患者神经症状用改良Young量表进行评估.所有患者进行脑脊液铜、血清铜、尿铜、头部核磁共振检查.二巯基丙磺钠排铜治疗后,进行上述量表评分,复查铜代谢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WD患者SCL-9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精神症状依次是: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智能障碍、记忆力下降、思维障碍、感知障碍.改良Young评分与精神量表评分无相关(P>0.05).改良Young量表震颤项目评分与SCL-90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敌对项目评分呈正相关(P<0.05);咽喉肌张力障碍、肢体肌张力增高、步态异常项目评分与抑郁项目评分呈正相关(P<0.05).基底节、丘脑病变是出现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脑脊液铜、血清铜、尿铜与精神量袁评分无相关性(P>0.05).排铜治疗后,40%患者SCL-90量表总分降低,其中躯体化、焦虑、敌对项目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 WD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比例高.基底节、丘脑病变可能涉及WD患者异常情绪产生的病理机制.单独排铜治疗对精神症状的治疗效果不佳.精神症状的治疗应以排铜为基础,结合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周香雪;黄海威;李洵桦;徐立;蒲小勇;刘冰;朱荣兰;梁颖茵;朱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病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病情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基础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在治疗后8周末采用自编病房护士服务质量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在入组时与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病情.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8周末SDS评分均低于入组时(P<0.05);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作者:杨霞;姜振玲;徐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阿立哌唑的血浆药物浓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1、2、3、4周末与治疗前比较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降低(P<0.05).阿立哌唑在治疗后第3周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治疗后第3周末有效率为71.2%.治疗后第1、2、3、4周末血药浓度与对应周的剂量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第1、2、3、4周末血药浓度与对应周的PANSS量表评分无相关性(P>0.05);治疗后第3周末将阿立哌唑血药浓度分成低浓度组(≤76 μg/L)、中浓度组(76 ~ 116 μg/L)、高浓度组(>116μg/L)3组,中、低浓度组PANSS评分大于高浓度组,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其临床疗效之间无相关性.

    作者:齐立国;曹长安;操小兰;廖春平;高代林;戎笛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九味镇心颗粒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九味镇心颗粒组(研究组)和丁螺环酮组(对照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显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77.14%,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末HAMA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4、6周末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4、6周末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与丁螺环酮疗效相当,是安全有效的,且较丁螺环酮显效快.

    作者:刘浩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精神药物所致色素沉着108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药物所致色素沉着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报道的107例及作者所见1例精神药物所致色素沉着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精神药物所致色素沉着108例病例中,男性63例(58.33%),女性45例(41.67%).引起色素沉着的精神药物以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居多.在有具体发生时间描述的72例中,色素沉着出现时间短5h,长为23年,用药5年以上发生者占41.67%.色素沉着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角膜或晶状体(30.56%)、面颈部及四肢(25.93%)、面颈部(16.67%)、面颈部、四肢、角膜及晶状体(12.96%)、面颈部、角膜及晶状体(6.48%)、全身(5.56%)、四肢(0.93%)、注射部位(0.93%).经停用致病药物,色素沉着恢复者65例(63.73%)、减轻13例(12.04%).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精神药物所致色素沉着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作者:孙振晓;于相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制保护性约束衣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的应用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的影响,常会出现兴奋、冲动、攻击、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病理性激情、出走等危险行为[1].精神科目前所使用的约束衣、约束带是限制患者行为的一种强制性、保护性的工具,可以避免过激行为,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本人或他人造成的伤害[2],有利于病房的安全和管理.但在老年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年龄大、多伴有躯体疾病,传统捆绑式的保护措施易造成皮肤破损,甚至会出现臂丛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不易为患者及家属接受.为此,我们以“安全、舒适、实用”为原则,设计了一种新型保护性约束衣,并对使用流程进行了规范,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休玉;张新风;李小林;彭华;袁燕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打造品牌——浅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热线创号管理模式

    1995年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心理健康咨询热线,该热线于1997年被团中央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热线建立以来,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号、手”创建管理模式,为医院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医院品牌建设,提升了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李波;王文萍;张翔;杨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洛非西定与地西泮治疗酒精所致震颤谵妄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洛非西定(Lofexidine)对酒精所致震颤谵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住院的80例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洛非西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地西泮治疗组),在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剂量的口服药物,于入组时及治疗后第4、7、10天行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CIWA-Ar)评定.结果 第3次评定CIWA-Ar量表总分对照组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震颤和定向力因子评分对照组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3次评定两组减分率为82.98%和80.68%,第4次评定两组减分率分别为96.95%和96.93%,两组第3、4次评定减分率均达到显著有效水平(减分率>75%).结论 洛非西定与地西泮比较,治疗酒精所致震颤谵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孟宪礼;高月云;郑士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少突胶质细胞异常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以思维,情感与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近年来研究发现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及髓鞘形成障碍有关.

    作者:刘苗;陈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元化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多元化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接受多元化治疗)和对照组40例(仅接受药物治疗),共干预12周.在基线及治疗后第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 ST)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测定以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WCST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WAIS-RC的语言智商量表、操作智商量表、总智商量表、WMS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治疗可明显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黎升;李健;闫翠侦;黄峥红;张胜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精神医学杂志

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