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思远;吴蓉;蔡双璠;谭红胜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上报的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段、报告人员身份、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再次发生。结果: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但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年龄段是大于60的患者;报告人员比例较大的是医生,药师的报告比例低;引起不良反应比例高的剂型为注射剂;静脉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外敷、肌注等给药途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剂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集中在30 min以内,非注射剂患者不良反应多在1~24 h内发生;皮肤及附件损害是主要累及器官。结论: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特点性,针对不良反应集中发生的年龄段、中药剂型、给药途径等制定相应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贾振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胶囊,比较2组患者近期客观有效率、稳定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药物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均有疗效,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作者:徐咏梅;刘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血府逐瘀汤始载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具有调气活血功效,是临床祛瘀的常用方剂,现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高思华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失眠、抑郁症、闭经的4则医案充分体现其临证用方谨守病机,随证施治的诊疗特色。
作者:左加成;于娜;赵丹丹;安宏;马越;穆倩倩;张毅;莫芳芳;高思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共90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康复针刺组、单纯康复对照组、单纯针刺对照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单纯康复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单纯针刺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针刺康复组用言语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结果:治疗后10 d,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分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d,康复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BDAE严重程度优于其他2组(P<0.05),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BDAE严重程度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针刺、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三种不同的方法均可有效促进中风后失语患者的康复,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宏;许光;曾科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辨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筛选、清洗、降噪处理及目标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的主症、中药、药物性味归经、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主症以腹满,胀满等腹部不适,饮食二便异常为主;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肝肺肾诸脏,多辛、苦、甘相合,常用茯苓、白术、厚朴、陈皮。结论:《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肿胀之病注重脾胃肝肺肾之关系,调节气、水、血之平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古籍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有切实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作者:戈娜;郭维加;杨栋;孙惠力;易铁钢;李顺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酮类化合物是藤黄属植物中的主要特征成分,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在中国藤黄属植物中广泛分布。由于氧化程度、取代基种类、数量和取代基位置的不同,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类型。文章综述了中国藤黄属植物中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分离、结构分类、波谱学特征和生物合成途径。
作者:王丽萍;付文卫;谭红胜;张洪;徐宏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及肌钙蛋白( hs-cTn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方式前提下加服芪苈强心胶囊进用常规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BNP、hs-cTnT、hs-CRP、IL-1、IL-6、TNF-α水平、6 min的步行试验距离及心脏相关彩超指标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浆BNP及hs-cTnT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在接受治疗之后6 min的步行试验距离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相关彩超指标明显优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接受治疗之后hs-CRP、IL-1、IL-6及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有效地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能够使患者的血浆BNP及hs-cTnT水平显著降低,其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利玲;戴晓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找出减少住院药房退药的可控环节,制定退药管控措施。方法:HIS系统收集2013年住院患者输液制剂退药信息5379例、2014年住院患输液制剂退药信息2721例,以退药金额、频次、种类及原因反应退药状况,找出退药根本原因,并实施改进措施,并与2014年输液制剂退药整体情况比较,呈现改善结果。结果:2014年经分析退药原因后进行改善,将退药例数降至2721例,两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14年除变更医嘱、临时出院、患者转科这三类原因外,其余退药因素改善后的发生频次下降率均在50%以上,有显著改善。2013年退/用金额比较率为7.11%,2014年退/用金额比较率为3.61%,两年退/用金额比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化流程、加强医患沟通、遵守工作流程等措施会降低退药发生率。
作者:李季梅;王莹;孟悦;李春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藤黄科植物藤黄( Garciniahanburyi Hook. f.)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地区,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等地被广泛引种栽培。该植物分泌的干燥树脂被称为藤黄(Gamboge),作为传统的民间用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外用对于痈疽、肿毒、溃疡、湿疮、烫伤和跌打肿痛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藤黄及其活性成分藤黄酸等化合物被发现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藤黄的传统药用历史及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郑赵情;张莉;沈凯凯;蔡双璠;谭红胜;徐宏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对中国藤黄属植物的种类、分类、资源分布及其利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其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就科学地解决药用物种的保护与药用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中国藤黄属植物的药用资源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李西林;张红梅;谭红胜;郑赵情;徐宏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Sprague-Dawley( SD)同系雄性大鼠350只,体重230~250 g,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简称CG),模型组(简称MG),用药组(简称TG)3个组,每组分6 h、24 h、48 h、72 h、7 d,5个时间点。造模用Ⅳ型胶原酶注入尾壳核,治疗组给予三七总皂苷腹腔注射,1次/d。在相应时间点,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对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各时间点MG mNSS和CG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6 h外,各时间点MG和TG比,TG mNS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MG脑含水量和CG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6 h、7 d外,各时间点MG和TG比,TG脑含水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模型组中,6 h开始, mNSS和脑含水量明显增高,到48 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三七总皂苷可以明显下调 mNSS评分和脑含水量。
作者:赵雪松;樊永平;陈志刚;高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使用参苓白术散将常规组(31例)及中药组(29例),2组均接受含铂两药联合化疗,唑来磷酸4 mg+0.9%NaCl 100 mL静脉滴注,每3周1次,连续治疗15周。中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味,1剂/d,连续治疗15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骨痛、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1)经过治疗后2组骨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过程中发现中药组发生SREs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在其后括号内注明中文缩略语、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三者间用“,”分开。的时间明显较常规组延长,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39,P=0.034<0.05)。中药组SREs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1<0.05)。3)经过治疗后2组Th17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明显缓解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从而促进免疫能力表达有关。
作者:罗悦琼;李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周岱翰教授从事临床近50年,擅长治疗晚期癌症,运用“培土生金法”论治肺癌学术特色鲜明,提出“脾虚痰湿“是肺癌的关键病机之一,基于“培土生金法”的“益气除痰”是重要治法,为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所证实,在中医肿瘤学术领域发扬了“扶脾即所以保肺”之说。
作者:张恩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比较聚焦超声与中药辅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400例,随机分成聚焦超声治疗组和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组,每组各20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聚焦超声治疗组完全缓解率28%,总有效率87.5%;中药辅助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9%,总有效率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后的患者病理学检查病变改善情况更加显著。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能够增强聚焦超声治疗的结果,更有效促进外阴病变皮肤弹性恢复及局部色素新生及局部血管及末梢神经功能的改善。
作者:麻莉;程波;魏会珍;冯莉;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于(Ⅲ型)前列腺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及常规西药治疗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评价2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前列腺液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含量及血清中雌二醇( E2)、睾酮( T)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t=4.2425,P<0.05);2组前列腺液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含量及血清E2、T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可有效提高(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
作者:万水;王玉清;贺明盟;耿勇;谷炎;周发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67例行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于治疗前后行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结果:随时间延长,2组VAS评分、ODI评分降低( P<0.05),2组JO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增加( 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3周时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3周时JO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疗效显著,可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彭志财;徐荣华;游钦键;刘启春;陶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文章从银翘散单味药实验研究、银翘散复方实验研究对银翘散抗病毒效应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作者:范红江;王克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清宫祛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对出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自愿接受药物流产的69例健康孕妇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用药方案分为2组,将采用常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余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宫祛瘀汤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2组临床具体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完全流产率高达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阴道出血时间(7.49±3.02)d,显著短于对照组(14.26±3.66)d,出血量少患者占6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未超过1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在2组治疗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流产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宫祛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可促进孕囊排出,显著改善药物流产效果,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龙牡壮骨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厌食症患儿给予龙牡壮骨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疾病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变情况等。结果:实际完成49例,脱落1例,49例患儿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8%;结论:龙牡壮骨颗粒对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的临床疗效确切,因口感较好,易于被患儿接受,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荣;邓丽华;陈庆梅;裴学军;肖飞;向希雄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介绍了拔毒生肌散的处方来源、理论基础以及其在中医外科中重要地位,列举了拔毒生肌散在糖尿病足、术后伤口不愈合、宫颈糜烂、四肢感染不愈合创口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拔毒生肌散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游冬阁;杨艳霞;裴学军;肖飞;翟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