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循证评价和进展

丁黎葭;陈世耀

关键词:促动力药物, 胃食管反流, 治疗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系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和胃排空延迟引起胃内容物反流是GERD的主要发病机制.促动力药可通过改善胃食管动力治疗GERD,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激动剂、5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选择性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拮抗剂、胃动素和5-HT3部分激动剂.本文就促动力药治疗GERD的循证评价和进展作一概述.
胃肠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siRNA沉默APE1/Ref-1基因增强人胰腺癌细胞株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1/Ref-1)基因与肿瘤的化放疗抵抗和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目的:以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人胰腺癌细胞株APE1/Ref-1基因,观察该方法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能否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吉两他滨的敏感性.方法:将靶向APE1/Ref-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E1/Ref-1基因和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APE1 siRNA后,SW1990细胞APE1/Ref-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低,蛋白表达抑制率为55.4%±3/6%;24 h、48 h和72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1.7%±2.8%、24.8%±3.7%和21.3%±9.8%;吉西他滨组、si-APE1组和联合组均可见明显细胞凋亡,联合组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两者单用和空白对照组(19.8%±3.5%对7.7%±1.1%、8.4%±1.0%和2.7%±1.4%,P<0.05).凋亡核形态学变化为明显.结论:沉默APE1/Ref-1基因能抑制SW199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显著提高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RNAi沉默APE1/Ref-1基因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的选择.

    作者:孙慧玲;熊光苏;吴叔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siRNA靶向抑制HDGF基因对人肝癌细胞株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分离自人肝癌细胞株,其功能特性与多种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目的:观察以小干扰RNA(siRNA)靶向抑制HDGF基因对人肝癌细胞株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 HDGF mRNA表达.构建靶向HDGF的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建立稳定表达siRNA-HDGF的HepG2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NA-HDGF的干扰效率.MTT实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结果:HepG2细胞中HDGF mRNA表达明显.蛋白质印迹法筛选出的干扰效率为75.3%的HepG2细胞株,生长速度较转染阴性对照载体和未转染载体的细胞显著减慢(P<0.05),在软琼脂上形成的集落数减少(9.64±1.62对36.41±1.68和35.50±3.27,P<0.05).穿过Boyden小室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数亦显著减少(51.27±6.53对153.80±10.04和154.33±10.23,P<0.05).结论:以siRNA靶向抑制HDGF基因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和侵袭力,HDGF可能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重要靶标.

    作者:周艳艳;周南翔;霍继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脱氧胆酸在酸性环境下促进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达BMP4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是Barrett食管(BE)上皮的标记性蛋白,可调节CDX2表达以及促进肠化生,但其在BE中表达上调的机制尚不明,脱氧胆酸(DCA)是BE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目的:探讨DCA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BMP4及其第二信使Smadl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DCA与pH值酸处理细胞.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MP4、Smadl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DCA在酸性环境下可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达BMP4,同时100μmol/L DCA可促进Smadl表达,200 μmol/L DCA的作用则相反.结论:DCA可能通过促进BMP4和B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而参与BE的发生.

    作者:周钢;房殿春;汪兴伟;孙永刚;王洪斌;王伟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内镜活检与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比较

    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后病理诊断与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的差异未明.目的:评估放大色素内镜指导下EMR获得的结直肠肿瘤样病变标本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接受EMR治疗的直径≤2 cm的无蒂型或平坦、凹陷型结直肠肿瘤样病变纳入研究,分析EMR病理诊断与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共纳入EMR切除病灶90个,无蒂型25个,平坦、凹陷型65个,后者为高度异型增生(HGD)或腺癌的可能性略高于前者(41.5%对20.0%,P>0.05).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的总体准确性为68.9%,28个(31.1%)病灶的诊断于术后发生改变,其中4个增生性病变术后均诊断为低度异型增生(LGD),14个LGD诊断为HGD,5个LGD诊断为腺癌,5个HGD诊断为腺癌.病灶形态学表现及其浸润深度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改变无关.结论:放大色素内镜指导下的EMR病理诊断纠正了本组近1/3结直肠肿瘤样病变的术前活检病理诊断,具有完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作者:李晓波;陈慧敏;高云杰;陈晓宇;戈之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67例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分析

    克罗恩病(CD)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回盲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检查手段有限.目的:探讨小肠C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小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7例小肠CD患者.男女之比为4.15:1,诊断年龄13~79岁,其中20~29岁和50~59岁为两个发病高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黑便或血便或脓血便43例(64.2%)、腹痛36例(53.7%)、贫血27例(40.3%)、腹泻26例(38.8%).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穿孔少见.结肠镜下可见节段性病变、黏膜充血水肿、铺路石样改变等;胶囊内镜下表现为多发不规则溃疡、线样溃疡、阿弗他溃疡;手术病理活检示全壁性炎症、深裂隙状纵行溃疡、结节样肉芽肿.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和(或)回肓部(49.3%).接受胶囊内镜和结肠镜检查者经内科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14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穿孔而行手术治疗.结论:小肠CD的诊断较用难,可首选结肠镜检查.若无完全性肠梗阻可行胶囊内镜检查.与结肠镜和小肠造影检查相比,胶囊内镜对于早期小肠CD的诊断和患者病情的评估有一定优势,可推迟部分患者的第一次手术时间.

    作者:卢晓云;李运红;邹晓平;张晓琦;于成功;徐肇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抗TNF-α制剂治疗克罗恩病的系统评价

    克罗恩病(CD)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制剂的出现给C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目的:系统评价抗TNF-α制剂治疗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OVID、ElsevierScienceDirect、ISI Weh of Knowledg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以及国内的CBM、CNKI、VIP数据库,手工检索所获文献的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以RevMan 4.2软件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RCT,均为高质量研究(Jadad评分≥3分).治疗组总体临床反应率(44.9%对30.0%,RR=1.39,95%CI 1.16~1.67,P=0.0004)和缓解率(29.3%对18.7%,RR=1.63,95%CI 1.26~2.09,P=0.0001)均高于安慰剂组,瘘管愈合率亦较高(40.6%对25.2%,RR=1.74,95%CI 1.23~2.45,P=0.002).亚组分析显示治疗组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阶段临床反应率和缓解率均高于安慰剂组.两组不良事件(77.0%对75.5%,RR=1.01,95%CI:0.96~1.07,P=0.57)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11.6%对12.6%,RR=0.87.95%CI:0.73~1.04.p=0.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TNF-α制剂治疗CD疗效优于安慰剂,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安慰剂相似,但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尚需更多大样本试验长期观察加以验证.

    作者:练晶晶;丁藜葭;陈世耀;刘红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水负荷试验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胃肠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性、心理因素等有关.目的:分析水负荷试验(WLT)结果与FD患者消化道症状、心理因素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0例FD患者和120名健康对照者,以WLT结合B超检查测定受试者的胃容受性舒张和排空功能.评估受试者WLT前后的胃肠道症状,以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价心理因素,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FD组WLT大饮水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38%(68例)的患者大饮水量异常(<300ml),胃液体半排空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36),WLT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男性大饮水量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FD组大饮水量与WLT诱发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25,P=0.025),与HAMA/HAMD总分呈负相关(r=-0.47,P<0.05),与SF-36评分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WLT评价FD患者的胃容受性舒张功能和内脏敏感性方法简单,结果可靠.FD患者的大饮水量显著低于健康人,并受性别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晖;张啸;王霞;陈玉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有关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表达的研究不多且结果不一.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98例胃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MP-9和TIMP-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参数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MMP-9高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患者预后与MMP-9高表达(P=0.014)、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01)和TNM分期(P<0.0001)相关.TIMP-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无关.结论:MMP-9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进展有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吴捷;彭旭佳;王岫;刘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治进展

    胰腺内分泌肿瘤(PET)是起源于胰腺内分泌部的罕见肿瘤,发病率较低,且具有恶变倾向,故早期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PET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就PET的影像学检查、生物学特性和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韦瑶;陈曦;周光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水通道蛋白与结直肠疾病

    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组对水有高度选择性的膜通道蛋白家族,在许多上皮和内皮细胞广泛表达.目前已发现13种哺乳动物AQPs家族成员(AQPO~12),且组织学分布明确.近研究发现AQPs与许多生理过程以及人类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AQPs表达异常与常见结直肠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便秘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孔斌;吴小华;李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第二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会议纪要

    秉承峡两岸四地学术交流、促进医学进步和为民谋福祉的宗旨,第二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于2009年8月27~29日在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拉开帷幕.

    作者:胡益群;任建林;刘明;陈建民;王琳;司丽娟;叶震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循证评价和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ERD)系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和胃排空延迟引起胃内容物反流是GERD的主要发病机制.促动力药可通过改善胃食管动力治疗GERD,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激动剂、5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选择性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拮抗剂、胃动素和5-HT3部分激动剂.本文就促动力药治疗GERD的循证评价和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丁黎葭;陈世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塞来昔布联合RFA/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研究

    非巢体抗炎药(NSAIDs)作用于环氧合酶(COX),研究发现长期服用NSAIDs能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和家旅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癌变率.目的: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射频消融(RFA)/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对FAP患者结直肠息肉消退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8例FAP患者行RFM高频电凝电切治疗2年后,以RFA/高频电凝电切联合口服塞来昔布400mg/d继续治疗2年.记录息肉数量和大小,并检测其病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RFA/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平均息肉数无明显差异(480±210对450±235,P>0.05),但直径>1.0 cm的息肉数显著减少(22±10对10±8,P<0.05).与RFM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相比,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后平均息肉数(450±235对50±42,P<0.01)和直径>1.0 cm的息肉数(10±8对4±1,P<0.05)均显著减少;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管状腺瘤比例显著增加(P<0.01),腺瘤异型增生程度显著下降(P<0.01).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FA/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可明显减少直径>1.0 cm的息肉数,但平均息肉数无明显减少: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能明显减少平均息肉数和直径>1.0 cm的息肉数,降低腺瘤异型增生程度,且几乎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胜保;童强;郜元军;王强;张卫国;王晓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一氧化氟供体型NSAIDs在结肠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

    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O-NSAIDs)是由特定的化学连接基团将传统NSAIDs与NO供体部分连接而成,其研发初系用于减少传统NSAIDs的不良反应.NO-NSAIDs对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较母体化合物强数百倍,并能在动物模型中有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对细胞动力学、细胞信号转导和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动物实验和前期人体研究已证实NO-NSAIDs是安全的.NO-NSAIDs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决定了其可能成为具有潜力的结肠癌化学预防剂.

    作者:朱明明;童锦禄;冉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炎症性肠病血管累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侵及胃肠道的特发性炎症反应,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血管生理异常可能在IBD发生和长期持续存在的过程中起多方面的作用.微循环及其内皮连接通过严密调控白细胞的迁移来维持黏膜免疫的内环境稳定.微血管内皮在白细胞募集、调节固有免疫、促血小板活化、促凝血活性和血管再生中有一定的作用.此外,IBD中亦存在大血管异常.本文就IBD血管累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顾嫣;冉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胃肠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