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17例

刘俊;王辉;李俊义

关键词:艾滋病, 患者, 深部真菌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真菌培养, 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 增长期, 获得性, 感染者, 中国, 治疗, 阳性, 病机
摘要:自1994年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HIV)在中国已进入广泛流行的快速增长期.近年来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不断增多,其临床表现多不具备相关典型表现,这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其中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显得较为突出.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共收治艾滋病96例次,其中17例经真菌培养阳性确诊深部真菌感染,现对其分析总结如下.
中华传染病杂志相关文献
  • 2004年中国首例社区获得性散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2004年我国首例社区获得性散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检查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对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荧光试验检测SARS-IgM/IgG抗体,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SARS-CoV RNA.结果患者2003年12月16日以发热起病,持续8 d,有咳嗽、气促等症状,白细胞及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影像学检查示双肺密度增高影.起病前无流行病学依据,81名接触者均未出现发热等异常情况.12月27日被诊断为SARS疑似病例,2004年1月5日确诊为SARS.经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痊愈出院.对多份血清进行平行检测,SARS-IgM阴转阳,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SARS-IgG在起病一周内出现,抗体滴度很快呈现4倍以上升高.在咽拭子中检测出SARS-CoVRNA.中和试验结果阳性.结论该患者为2004年我国首例社区获得性散发SARS确诊病例,其无流行病学依据,临床表现不重,抗体出现早,病情恢复快.

    作者:张复春;唐小平;尹炽标;杨湛;陈燕清;刘晋新;雷春亮;魏绍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是引发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子,HBV诱导细胞恶性化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弄清,已有许多研究提示HBV X蛋白(HBxAg)对多种增强子及启动子有反式激活作用[1,2],在HBV诱导肝细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筛选肝细胞中与HBxAg结合的蛋白对探讨HBV致癌的细胞效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作者:陆荫英;李克;王琳;刘妍;成军;张玲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外混合痔手术后引起破伤风一例

    患者男,24岁.因内外混合痔手术后张口、排尿困难3d于2002年2月7日入院.缘于2002年1月30日在诊所行内外混合痔(内切外扎)手术后,于2月4日晚出现小便淋漓不尽,肛门紧缩感,次日出现张口困难,低热,并逐渐发生频繁的短暂抽搐,于7日下午急诊收住我院.

    作者:陈从新;刘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源指导序列逆转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外源指导序列(EGS)体外逆转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氯霉素菌为敏感菌的能力.方法构建含EGScat1+2(二位点)并含四环素抗性基因的EGS重组质粒.常规CaCl2法将重组质粒导入临床分离对四环素敏感且耐氯霉素大肠埃希菌E4758菌株中,通过菌落PCR鉴定,并利用分光光度计A600检测阳性转化菌t-E4758在含不同浓度氯霉素LB液体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耐氯霉素的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4758菌株在浓度为35μg/ml,70 μg/ml,105μg/ml,170μg/ml的氯霉素LB培养皿中均生长良好,而导入EGScat1+2(二位点)的转化菌t-E4758在上述浓度时均不能生长,表明转化菌t-E4758恢复了对氯霉素的敏感性.结论EGS具有逆转临床耐药大肠埃希菌为敏感菌的能力.

    作者:万齐全;齐俊英;陈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长春市21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基因型检测与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民的健康.目前研究发现HBV的各地病毒株有差异并根据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分为A~H 8个基因型,认为HBV基因型可能与疾病的预后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长春市212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BV基因型的检测与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振国;陈亚洁;李奉山;何敏;赵文静;刘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禽流感研究动态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全称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感染到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病死率很高.1878年禽流感首次发生于意大利,当时称之为鸡瘟.

    作者:卢洪洲;潘孝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动物实验证实,各种实验性肝损伤均可发生IETM.

    作者:赵龙凤;李红;王勤英;韩德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组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泛嗜性,可在肝外组织器官中感染并复制.我们曾报道[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脑组织中存在HBV感染.为进一步了解脑组织中HBV抗原表达与血清尤其肝组织中HBV复制水平的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死亡患者脑组织HBsAg、HBcAg及血清、肝组织中HBV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商庆华;徐传镇;卓海龙;陈崇兴;张光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抑制性RNA对细胞内HCV IRES介导HCV核心蛋白表达抑制作用的定量分析

    目的定量观察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特异性抑制性RNA(inhibitor RNA,IRNA)对细胞内HCV IRES介导的HCV 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IRES特异性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Rz-IRNA),将该质粒与pcHCVcluc(含HCV 5′非编码区、核心区与荧光素酶基因)共转染人肝细胞癌(HHCC)细胞株,对转染后72 h细胞表达HCV C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对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共转染细胞可表达HCV C抗原,同对照组相比,IRNA组荧光量明显下降.结论在IRNA与HCV共转染细胞中,IRNA对HCV IRES介导蛋白翻译具抑制作用.

    作者:梁雪松;周永兴;连建奇;贾战生;聂青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NS3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

    目的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HCV NS3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以HCV全长质粒pBRTM/HCV-1为模板扩增HCV NS3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双酶切后回收连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表达.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构建HCV NS3基因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了HCV NS3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70 000.结论HCV NS3蛋白在酵母中表达成功.

    作者:李克;王琳;成军;张玲霞;陆荫英;李莉;刘妍;段惠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检测肠道致病菌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中存在的肠道致病菌.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水中常见肠道致病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包括检测靶基因的扩增、基因芯片的制备、杂交反应和杂交结果的检测与分析四个步骤.结果应用基因芯片对涉及9个菌属的143株致病菌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杂交检测,得到菌属(科)特异性的杂交图谱,从而达到对细菌进行检测鉴定的目的.结论制备的基因芯片能够同时检测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埃希菌属、葡萄球菌属、变形杆菌属的细菌以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作者:靳连群;李君文;晁福寰;王升启;王新为;郑金来;宋农;古长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变迁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是临床上常见病原菌,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重,特别是近20年来耐甲氧两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这些菌株具有多重耐药特征[1].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以便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我们调查了近年来临床分离的SAU耐药谱,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方友;胡龙华;谭立明;贾坤茹;傅颖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核糖体及其内转录间隔区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致病性真菌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肿瘤、器官移植等免疫低下人群的不断增多,念珠菌、隐球菌等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一些新的致病性真菌或真菌的新特性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而对致病性真菌的鉴定则是其认识的基础与关键[1].我们应用真菌核糖体保守区及其内转录第2间隔区基因(ITS2)序列同源性分析,为致病性真菌的分子鉴定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作者:朱利平;章强强;翁心华;张永信;李莉;王家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血和经性传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比较

    我国目前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途径为经血传播,如静脉吸毒,输血等,我们曾报道了经血传播HIV和HBV/HCV重叠感染的特征[1,2].而国外报道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性途径,在经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中HBV/HCV重叠感染状况和感染特征不甚明确,我们以HIV感染的德国男性同性恋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HBV/HCV重叠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并总结了经性和经血传播HIV感染者HBV/HCV重叠感染特点及差异.

    作者:朱彪;吴南屏;吴灵娇;Armin Bader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Hsp70/CD80嵌合DNA疫苗对结核杆菌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结核病Hsp70/CD80嵌合DNA疫苗结核杆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结核杆菌强毒株攻击小鼠后,接种Hsp70/CD80嵌合DNA疫苗,观察该疫苗对结核杆菌感染的治疗作用.结果疫苗接种后14d,测得卡介苗组、注射pcDNA3组、注射pcDNA3-hsp70组及Hsp70/CD80嵌合DNA疫苗免疫小鼠的血清IFN-γ分别为(121.54+56.39)pg/ml、(192.00+64.36)pg/ml、(542.33+99.77)pg/ml及(1336.98+129.64)pg/ml,嵌合DNA疫苗组与前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脾组织涂片细菌计数及组织培育菌落记数,嵌合DNA疫苗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sp70/CD80嵌合DNA疫苗与卡介苗及单一hsp70DNA疫苗相比,具有更好的免疫治疗效果.

    作者:史小玲;李晖;钟森;张建军;邓存良;黄永茂;卢润生;吴建林;卫帮富;蒋绍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青海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症改变.多发于冬春季节,临床以发热、头痛、呕吐、意识不清为主要表现,儿童发病率高.我科于2002年12月~2003年3月共收治流脑患儿2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余花;莫晨玲;马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干扰素-α/β受体的表达

    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公认的有效药物,其HBeAg和HBV DNA的近期阴转率为40%~50%.影响IFN疗效的因素很多,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肝脏病变活动性,HBV前C区基因变异及IFN中和抗体等.本实验对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FN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其与IFN疗效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群;杨金龙;何生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疱疹性麻疹一例

    患者男,23岁,因不慎摔倒致脑震荡入我院脑外科治疗,入院后第15天,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体温达39℃,体检无异常发现,予物理降温无效,后改用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体温稍有下降,但于数小时后复又增高,持续在39~40.5℃之间.

    作者:彭培峰;宁文锡;吴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由于该菌生长营养要求较高,需要X因子和V因子,而且受革兰阳性细菌生长的干扰,临床检出率往往偏低.我们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中加入Isovttex因子促进Hi的生长,并在其中加万古霉素来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大大的提高了Hi的检出率,并对26株Hi进行了产β-内酰氨酶及其耐药率的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沈定树;余素飞;王丽珍;陈慧红;陈雪娇;姜彩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分会第七次小儿肝病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王建设;朱启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