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又一强化降糖治疗临床试验的里程碑:ADVANCE研究

ADVANCE中国区协作组

关键词:降糖治疗, 临床试验, vascular disease, 型糖尿病, 前瞻性研究, 试验结果, 美国, 旧金山, 学会, 年会
摘要:2008年6月6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68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大规模的2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一ADVANCE研究(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reterax and Diamicron Modified Release Contmlled Evaluation)的降糖组试验结果正式公布.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相关文献
  • Paget'z骨病(畸形性骨炎)七例临床分析

    对本院在1991至2007年间收治的7例畸形性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进行分析:(1)6例表现为全身不同部位的骨痛、骨畸形,以长骨为著;(2)血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高;(3)影像学检查可见骨破坏和骨硬化并存;(4)患者均应用二膦酸盐治疗;(5)2例骨畸形严重者行病变骨清除术和矫形术.畸形性骨炎是一种骨破坏和骨增生并存的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受累骨疼痛和畸形等,二膦酸盐是首选的治疗药物,病变严重时需行手术治疗.

    作者:王先令;杨光;陆菊明;窦京涛;母义明;孟俊华;潘长玉;石怀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雷洛昔芬对骨保护蛋白基因缺失小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目的 利用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剔除小鼠模型研究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对雌鼠和雄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 取二月龄OPG基因剔除(OPG-/-)的雌鼠和雄鼠各20只.随机分为雷洛昔芬组(3 mg·kg-1·d-1)和安慰剂组,另取野生犁雌鼠10只作为对照组,1个月后杀鼠取材.测量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学,并进行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破骨细胞染色,评价雷洛昔芬的疗效.结果 OPG-/-小鼠呈现明显的骨质疏松表型.雷洛昔芬组的雌鼠较安慰剂组腰椎、股骨骨密度明显增高(均P<0.05);骨生物力学结果显示腰椎和股骨大载荷(P<0.05或P<0.01),弹性模鼍(P<0.05或P<0.01),结构韧性(均P<0.01)均增高,提示骨折风险性下降;破骨细胞染色示腰椎和股骨破骨细胞面积明显减少(均P<0.01);HE染色示骨小梁数目增加,连接性上升;骨形态计量学结果显示骨形成率降低(P<0.05).雷洛昔芬组的雄鼠与安慰剂组相比较无上述改变.结论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在OPG基因缺失的情况下仍可改善雌鼠骨质疏松,其作用不完全依赖于OPG基因.雷洛昔芬对OPG-/-雄鼠无效.

    作者:颜美珠;庞小芬;许勇;李西华;孔辉;陆顺元;巩云霞;王萍;赵咏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无甲状腺疾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阴性、超声检查正常人群的TSH水平: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的影响

    过去数年中,学术界对TSH佳上限的确定存在较多争议,即是否应将TSH上限从多数实验室仍在使用的4~5.5μIU/ml降至2.5μIu/ml.在总人群中亚临床甲低的发病率约为5%~10%.

    作者:蒲丹;施秉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吡格列酮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分化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OLC)分化及活性的影响,探讨PPARγ2活化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NF-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协同诱导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C)向OLC分化,同时加入1、5、10μmol/L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应用RT-PCR分析OLC分化过程中PPARγ2及NF-кB受体活化因子(RANK)mRNA的表达,结合细胞染色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观察吡格列酮对OLC分化的影响,通过骨吸收陷窝分析及整合素β3(CD61)平均荧光强度的检测比较吡格列酮对OLC活性的影响.结果 (1)对OLC分化的影响:培养7 d时10μmol/L吡格列酮组与其它组相比OLC数量及TRAP活性明显减少(P<0.01或P<0.05),表明吡格列酮部分抑制OLC分化且此作用与剂量相关;RT-PCR结果显示在诱导分化早期,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PARγ2的表达水平,但随OLC的成熟其表达渐减弱,而RANK表达在5及10 p,mol/L吡格列酮干预组培养的各时间点均明显下调,与对照及1μmol/L干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2)对OLC活性的影响:骨吸收陷窝数量及吸收面积在吡格列酮5、10μmol/L组明显减少,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培养早期这两组细胞CD61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 吡格列酮激活PPAR田γ2转录活性可部分抑制大鼠骨髓OLC的分化及活性.

    作者:朱亦堃;乔振华;周永安;朱镭;郗光霞;史书红;赵宝珍;郭志新;李兴;刘素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aget's骨病伴皮肤蕈样霉菌病一例报告

    Paget's骨病(Paget's disease of bone,PDB),又称畸形性骨炎,系原因不明骨吸收增加的缓慢、局限性骨骼病变.可致骨再建异常,新形成不正常骨质增加,局部骨骼膨大、疏松、血管增多,易畸形和骨折.

    作者:卓勤俭;王瑞明;苏小芳;孟彩云;郑恂;段京明;况成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胰岛素免疫检测及相关问题

    血清胰岛素检测对糖代谢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胰岛素检测技术经历了近50年的衍变历程,大体上能符合临床研究的要求.但由于胰岛素分子免疫原性和生物活性的多元性、检测体系的复杂性和多重因素的干扰性,目前仍缺乏统一的参考标准,给临床和不同实验室进行胰岛素测定值比较带来一定困难.

    作者:罗雪娇;陆汉魁;贾伟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年龄相关的血清护骨素参考值及与其他种族的比较

    测定647例成年健康女性(年龄20~81岁)的血清护骨素浓度并与其他种族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血清护骨素与年龄呈正相关(r=0.276,P<0.01),绝经前血清护骨素的几何平均值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在中年期本组女性的护骨素显著高于奥地利女性和冰岛女性,在老年期则相反.

    作者:伍贤平;廖二元;谢辉;罗湘杭;张红;刘石平;戴如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GC-1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华南汉族人群PGC-1α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其父母以及366名正常糖耐量志愿者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直接测序技术鉴定PGC-1α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应用病例.对照方法和基于家庭的单倍型相对危险度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方法分析相关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2型精尿病的相关性.结果 (1)病例-对照研究显示Gly482Ser(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分布频率分别为0.589、0.411和0.687、0.313(x2=15.076,P<0.01).Thr394Thr(G/A)、Thr528Thr(A/G)和Thr612Met(C/T)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94A-482A-528A单倍型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且与2型糖尿病存在连锁不平衡(t=2.503,P<0.05).(2)基于家庭研究显示PGC-1α基因Gly482Ser变异的A等位基因由父母更多地向患者传递(x2=7.217,P=0.007,HRR=1.450),TDT-ETDT结果均显示482位点A等位基因由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代的频率偏离0.5(均P<0.05),单倍型TDT分析显示394A-482A-528A.612C,394A-482A-528A-612T,394A-482A-528G-612C和394A-482A-528G-612T单倍型分布频率显著偏离0.5(P<0.05或P<0.01).结论 Gly482Ser(G/A)变异与华南汉族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Thr394Thr(G/A)变异可能辅助了这种作用.

    作者:路文盛;黄勤;颜晓东;胡映玉;钟玫;吴潮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Menin蛋白与胰岛细胞增殖

    Menin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l)基因编码的蛋白.MENl基因的突变引起Menin表达缺失,终引起患者内分泌腺多发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旁腺腺瘤、胃肠胰肿瘤(以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常见)和垂体前叶瘤(以催乳素瘤常见).

    作者:曹亚南;宁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机械应力对MG63成骨样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力学刺激对MG63成骨样细胞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G63细胞CTGF蛋白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磷酸化水平,应用RT-PCR检测CTGF mRNA表达.结果 环状应力刺激可显著上调CFGF蛋白及mRNA表达,3~6 h达高峰,升高2~3倍;并且激活ERK及JNK信号途径,刺激10 min开始活化,ERK在60 min达高峰,而JNK在15~30min达高峰,对p38信号途径没有明显活化作用.JNK信号通路阻断剂SP600125能够阻断应力刺激对CTGF的上调作用,而ERK信号阻断剂PD98059及p38信号阻断剂SB203580却无此作用.结论 环状机械应力通过JNK依赖的途径上调了MG63细胞的CTGF表达.

    作者:杨敏;肖立伟;黄凌云;彭依群;隋国良;何玉玲;崔蓉蓉;黄佼;卢瑛;廖二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胰岛分泌功能:LADA China研究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表型介于经典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对LADA的深入研究并与2型糖尿病比较有助于深化对糖尿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认识,更好地防治糖尿病.

    作者:向宇飞;侯璨;周智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床综述:21-羟化酶缺乏所致成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治疗

    一、病例患者为18岁女性,有典型的21-羟化酶缺乏症,已达成人身高.出生时外生殖器呈两性畸形.生后3天检测17-羟孕酮(17-OHP)为16 000 ng/dl(483 nmol/L),诊断为21-羟化酶缺乏症,即予氢化可的松,氟氢可的松及补盐治疗.

    作者:李一君;母义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诊应对:如何处理经初次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阳性而放射性碘扫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次治疗通常使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和131I照射,患者10年牛存率约为76%~93%,至少10%术后有癌组织残留或肿瘤复发,与治前的疾病分期有关.以前即发现这些患者在甲状腺癌残留/复发时.

    作者:徐书杭;刘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对《吡格列酮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分化及活性的影响》一文的编后评论

    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通过激活PPARy,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有关TZD和(或)PPARy转录因子对骨代谢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于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的报道很少.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未发现多囊样卵巢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选择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在本中心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876例,根据B超检查分为两组:多囊样卵巢组800例,无多囊样卵巢组76例.结果 发现无多囊样卵巢组多毛评分、睾酬、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多囊样卵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多囊样卵巢组一级亲属中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患病率明显增高.

    作者:石玉华;盛燕;陈子江;张鹏;游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患者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目的 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探讨其与GDM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20例GDM患者(GDM组)、2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对照组)脂肪组织中IRS-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免疫沉淀及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IRS-1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两组血糖水平.结果 (1)GDM组脂肪组织中IRS-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0.61 ±0.06 us 1.12±0.17,P<0.01).(2)与RT-PCR结果一致,GDM组脂肪组织IRS-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0.57±0.08 us 0.83±0.07,P<0.01).(3)IRS-1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GDM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23±0.06 us 0.62±0.04,P<0.01).结论 GDM患者脂肪组织中IRS-1蛋白的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下降,可能是GDM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障碍而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朱剑文;何明;周燕;谢菡;王娟;王欢;邹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免疫学及骨代谢中的关键细胞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就骨免疫学中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骨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王凌;李大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减重和运动干预对肥胖老年人骨代谢和骨量的影响:一项为期一年的随机对照试验

    肥胖可加重老年人体能的衰退,导致身体虚弱,影响生活质量,使养老院的入住率增加.在美国,由于老年人的数量及肥胖发生率的增长,老年肥胖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

    作者:周丽斌;陈名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又一强化降糖治疗临床试验的里程碑:ADVANCE研究

    2008年6月6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68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大规模的2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一ADVANCE研究(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reterax and Diamicron Modified Release Contmlled Evaluation)的降糖组试验结果正式公布.

    作者:ADVANCE中国区协作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先证者腰臀比对遗传表型的影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先证者腰臀比对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86个2型糖尿病核心家系中的先证者和489名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根据先证者腰臀比的四分位数,分别选取低四分位数腰臀比的先证者(男性<0.86,女性<0.84)的一级亲属115名(为FDRl组)和高四分位数腰臀比的先证者(男性>0.92,女性>0.89)的一级亲属106名(为FDR2组)进行研究.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30/△G30(△I30:30 min胰岛素增值,△G30:30 min血糖增值)、△I30·△G-1<30·HOMA-IR-1来分别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FDR2组的体重指数、女性一级亲属的腰围以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收缩压、甘油三酯、HOMA-IR均高于FDRl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30/△G,,30>、△I30·△G-130·HOMA-IR-1均低于FD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两组中腰围、WHtR均与HOMA-IR呈正相关.小平方回归分析显示,FDR2组中HOMA-IR与腰围、WHiR间回归直线斜率显著高于FDRI组(均P<0.01).结论 较高腰臀比的2型糖尿病先证者的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可能具有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表型特点和β细胞功能降低,同时腹型肥胖轻度增加可能会带来更加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明卫;杨明功;王长江;王佑民;刘树琴;章秋;包爱民;孙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