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预防研究公布阳性结果

关键词:糖尿病, 预防研究
摘要: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严重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一例报告

    患者女性22岁,因多饮、多尿伴消瘦一个月,发热一天.同时患者闭经已一个月余,体毛增多.1996年7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查空腹血糖12.2 mmol/L,餐后血糖20.6 mmol/L,尿酮体≥7.8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9 mmol/L.体温38.2℃,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指数20.4 kg/m2.神清,双腋窝及双股内侧皮肤色黑,无增厚.浅表淋巴结不大,喉结不大,无胡须,乳腺小(较病前萎缩),乳晕周围有长毛,双肺清,心律齐,肝未及,脾及边,阴毛呈女性分布,阴蒂不大.

    作者:洪靖;王瑶;杨文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OLETF大鼠肝脏、肌肉、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的蛋白表达

    各种靶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和胰腺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1],但机制不明;为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以一种自发发病的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为对象,研究其肝脏、骨胳肌、脂肪组织内胰岛素信号传导分子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彭定琼;高妍;陈宇;郭晓蕙;马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

    目的观察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方法选取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新确诊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测定体重指数、血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FBG,P2hBG)、胰岛素(Ins)和C肽值、HbA1c、IGF-Ⅰ,予常规胰岛素(RI)8 U、6 U、6 U,三餐前皮下注射,2天后,重复上述检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以40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对照组、RI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IGF-Ⅰ的值分别为(349.0±49.5)μg/L、(231.8±64.4)μg/L和(294.2±46.2)μg/L.IGF-Ⅰ治疗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GF-Ⅰ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相比,FBG、P2hBG、HbA1c、餐后2h Ins和C肽及IR较高(P<0.01),RI治疗后2天,血糖下降但未达到正常,IR、空腹Ins及餐后2h Ins和C肽仍显著升高(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Ⅰ的水平降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血糖有关,RI治疗可恢复IGF-Ⅰ的水平,但同时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作者:赵红;汪承亚;段宇;陈华群;陈家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关系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 MTP)是肝脏、小肠细胞合成和分泌含载脂蛋白B(apoB)的脂蛋白所必需的脂质转移蛋白,具有促进转运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和磷脂酰胆碱的作用[1].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内MTP -493位点上的单碱基突变能够影响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2],因此认为MTP启动子区域内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了解2型糖尿病及正常人群中MTP基因多态性及此基因与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的关系.

    作者:陈莉明;芳野原;前田英一;曾淑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从循证医学观点看糖尿病血脂异常干预治疗的必要性及相关思考

    在20世纪末与跨入21世纪之初的这段时间,正是循证医学蓬勃发展的丰收时期.许多大样本、长时间、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相继公布并受到广泛重视.在糖尿病领域,则报道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1型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试验(DCCT)和英国2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这两个研究,均证实:严格控制高血糖,可减轻和延缓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但是尚不能有效地减少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对于这一研究结果,究其原因,可能是两种病变所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尽相同所致,譬如微血管病变可同样发生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但却不发生于非糖尿病人群,因而具有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特异性.

    作者:潘长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DN)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存在正相关,因此推测Lp(a)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子[1];但是Jennkins认为DN患者白蛋白丢失过多,可导致Lp(a)水平上升[2].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高Lp(a)浓度是肾病的危险因素,还是肾病的伴随现象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辛伐他汀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类降脂药,有报道认为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Lp(a)水平[3];本研究观察辛伐他汀改变血浆Lp(a)水平是否影响UAER的变化,探讨DN的病因.

    作者:毕会民;胡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预防研究公布阳性结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给予槲皮素100 mg*kg-1*d-1,治疗共8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肾小球蛋白激酶C活力.RT-PCR检测方法观察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观察槲皮素对肾小球形态及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存在肾小球高滤过,尿白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肾小球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力明显升高.肾脏皮质TGF-β1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肾小球肥大.给予槲皮素治疗2周及8周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肥大均较糖尿病未治疗组显著降低,肾小球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力及TGF-β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肾脏病理改变不显著.结论槲皮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力可以纠正糖尿病早期肾脏高滤过、高灌注,并同抑制肾脏皮质TGF-β1基因过度表达有关,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尤为重要.

    作者:徐向进;张荔群;王庆彪;冯修高;郑智勇;陈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其对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干预预防

    目的应用构建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构建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将该疫苗注射入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治疗组(T组)和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预防组(P组)小鼠胫前肌内.定时测定小鼠血糖、胰岛素水平.于第四周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与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组(D组)进行比较.结果(1)运用RT-PCR扩增技术,克隆胰岛素B链基因,构建成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2)在有糖尿病发病倾向小鼠发病前注射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后,其发病例数第2周为3只(3/10),第3、4周为4只(4/10),显著低于D组和T组;P组内预防有效者血中胰岛素水平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糖尿病未缓解的小鼠病理变化和D组相似.结论构建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为1型糖尿病干预预防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钱庆文;汪恕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低钙血症致心衰心室纤维颤动死亡一例

    低钙血症引起心力衰竭极少见,在内科心脏病学和内分泌学教材上也常被忽略或很少论及,因此临床医师对低钙血症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所知甚少.现报告一例由于慢性低钙血症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而致死亡的病例,以提高对该症引起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视.患者,女,23岁,因反复手足抽搐6年,胸闷,气促伴咯粉红色泡沫痰1天,于199×年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年始无明显诱因而出现手足抽搐反复发作,发作时可见拇指与其余4指并拢,每次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发作与季节变化无关,无意识障碍和大小便失禁,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后能缓解.

    作者:李光伟;罗文惠;邱新文;杨文英;李兆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与<中华理疗杂志>合刊及变更编辑出版单位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目的建立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应用扩展葡萄糖钳夹技术(即联合葡萄糖钳夹、3-3H标记葡萄糖示踪技术及间接测热技术)对9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者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 (1)在优势浓度胰岛素、血浆葡萄糖稳定在正常水平状态下肝糖产生完全被抑制,未见到升糖激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显著兴奋及内源性胰岛素释放.(2)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稳态期,胰岛素介导的机体葡萄糖利用率(葡萄糖消失率)较基础状态显著增加[(5.86±0.65)mg*kg-1*min-1比(2.45±0.15)mg*kg-1*min-1,P<0.01],并以糖原合成为主;脂肪氧化被显著抑制,游离脂肪酸浓度显著下降.结论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已成功建立;在外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的稳定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利用显著增加,脂肪分解显著减少.

    作者:贾伟平;陈蕾;项坤三;陆俊茜;包玉倩;薛凤仙;陆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两种补液方式治疗糖尿病高渗性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糖尿病(DM)高渗综合征为DM的一种急性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老年DM和以往无DM病史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凶险,1992~1994年我们采用单纯静脉补充低渗盐水、生理盐水治疗,常因脑水肿、溶血、心衰、休克等,死亡率高达50%;1996年开始我们采用胃肠道加静脉补液进行抢救,使死亡率降低到14.3%.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A组12例(男9,女3),年龄(64.6±10.6)岁,有2型DM病史者7例,病程(5.9±7.0)年;B组14例(男11,女3),年龄(65.0±10.6)岁,有2型DM病史者12例,病程(8.4±5.8)年;两组患者发病的诱因及入院时的主要生化指标(表1)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作者:吴坚;邹大进;黄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胰岛素抵抗而非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相关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872例受试者根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各分成6组.SBP1:<120 mm Hg(1 mm Hg=0.133 kPa); SBP2:120~129 mm Hg;SBP3:130~139 mm Hg; SBP4:140~159 mm Hg;SBP5:160~179 mm Hg;SBP6:≥180 mm Hg.DBP1:<80 mm Hg;DBP2:80~84 mm Hg;DBP3:85~89 mm Hg;DBP4:90~99 mm Hg;DBP5:100~109 mm Hg;DBP6:≥110 mm Hg.结果 (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血压水平的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血压水平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差异无显著性.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MI对血压有明显影响,但FINS和PINS对血压无明显影响.(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SBP、DBP与BMI、WHR、PINS、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HOMA-IR和年龄等多变量正相关.但控制BMI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表明,SBP、DBP与PINS无相关性.(3)以平均血压(MBP)与HOMA-IR、IAI、BMI、WHR、FINS、PINS、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年龄作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年龄和BMI.回归方程为MBP=49.062+0.475×年龄+0.947×BMI.结论 (1)影响血压的因素众多,主要取决于年龄和BMI.(2)IR较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更加密切,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不是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邓宏明;于志清;夏宁;潘海林;李世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猴建立前后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变化

    灵长类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生理、解剖特点等与人类非常相似,自发性或诱发性糖尿病的疾病过程及特点与人类十分类似.作为人类糖尿病动物模型,灵长类动物是佳选择.我国目前尚无利用灵长类动物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报道.1998年10月~1999年12月本研究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恒河猴糖尿病动物模型5只.现将成模前后的血、尿糖、胰岛素、C肽的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绿芝;代解杰;孙晓梅;唐东红;张学宁;童书芸;高家红;仝品芬;徐汝昌;凌钢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影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的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的因素.方法调查654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情况和血糖、胰岛素、HbA1c、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HDL-胆固醇、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以及腰臀围比值等因素,采用HOMA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按照并存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全身性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数量,进行分析.结果并有3种以上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地高于随机的单一因素并存的计算预测值,餐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面积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有性别差异的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女性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果采用男女性别相同的诊断标准,这种并存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则消失.多数患者的这些危险因素未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糖尿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是常见的,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及性别有关.

    作者:许樟荣;敬华;王玉珍;刘彦君;黄列军;Lynda Molyneaux;Marg RN McGill;Dennis Yue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不同期糖尿病肾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致残、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对130例DM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它们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变化规律.一、对象和方法2型DM患者130例均符合1985年WHO诊断标准,男68例,女62例,年龄(59.0±14.5)岁(16~75岁),病程0.5~20年.其中单纯DM(SDM)64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 mg/24h;早期DN(IDN)40例,UAER:30~300 mg/24h;临床期DN(ODN)26例,UAER>300 mg/24h.对照组(NC组)40例,为体检正常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58.2±14.5)岁(23~72岁).

    作者:刘智勇;袁兴红;杨永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肥胖和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sICAM-1和sVCAM-1与氧化应激关系的比较研究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在2型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的评价.CAM与细胞所处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2型DM CAM变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肥胖可加重2型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诱导CAM增加.本研究拟通过对肥胖2型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氧化应激变化的观察,探讨肥胖对CAM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沈兴平;严钟德;庞久高;刘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正常和去卵巢大鼠骨组织白细胞介素6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显减少,导致骨重建偶联过程失衡,骨吸收超过骨形成,终致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出现骨质疏松.近年来,雌激素对细胞因子的调节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发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实验旨在探讨雌激素对白细胞介素(IL-6)基因表达的调节及其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主要试剂及仪器:RNA提取试剂盒、逆转录试剂盒、Taq酶、异硫氰酸胍、β-巯基乙醇及DEPC均为Promega产品.DNA markers(SABC)购自华美公司,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雌激素试剂盒为天津德普生物公司产品,尼尔雌醇为北京四环二厂产品.十二烷基肌氨酸钠、琼脂糖均为本室进口试剂.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作者:权金星;李茂欣;王宝利;邱明才;郭善一;高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对假性黑棘皮病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的作用

    假性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 AN)是一种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的皮肤特征性改变,在不同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常常伴有假性AN.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已被证明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及早发现和识别高胰岛素血症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二甲双胍除降低血糖外,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从而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本研究旨在观察二甲双胍对假性AN中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的作用.

    作者:沈山梅;朱大龙;田成功;黄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