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鹏飞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同时进行社区访视等行为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少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对48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咽痛、清咽、咽部阻塞感、咽不适感等胃肠外症状.喉镜检查均见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咽后壁有淋巴小结增生.经胃镜检查、诊断性治疗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动力药.结论 部分胃食管反流病以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咽喉疾病,应仔细鉴别胃食管反流病,行胃镜检查或24h食管PH值测定及其他寻找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麻荣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新泰林)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其抗革兰阳性菌的能力强于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目前国内临床医学界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选主导型一线抗生素.
作者:龚晓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亦称垂体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为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整个颅内肿瘤的5%~7%.
作者:崔银心;陈静;刘燕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脉搏波速度作为动脉僵硬度的检测指标现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年龄,血压,心率等均会对其产生影响.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中,其可作为预后的预测指标,亦可用于评价药物疗效.其操作简单,费用低,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VCD)与徒手压迫止血法(M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分成VCD及MC两组各93例.VCD组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MC组采用人工徒手压迫,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VCD组止血时间、加压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较MC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于VCD置入后仍然有明显出血,均给予徒手加压15min左右成功止血.MC组4例也由于患者肥胖,股动脉位置较深,徒手压迫止血时间>20min,仍然有明显出血,继续压迫止血10~20min后成功止血.两组止血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VCD组明显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VCD安全有效的,且可以明显降低止血、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尤其适用于一些穿刺处并发症高危患者或不能耐受长时间制动的患者.
作者:钱剑峰;刘庆军;刘峰;茹铁周;潘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硝酸酯类药物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应用广泛、疗效可靠的一线药物[1].但在其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甚至会影响到药物的正常使用,严重者不得不停药,以致影响了治疗效果.
作者:孙秀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泪管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管阻塞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采用硅橡胶泪管引流管,在泪管和鼻腔黏膜表麻下经上下泪小点植入,治疗泪管阻塞56例68眼,术中泪管注入氧氟沙星眼膏.术前泪管冲洗确定泪管阻塞,检查确定泪管无分泌物.术前沟通,术中心理疏导,术后健康教育. 结果本组56例(68眼)术中均成功植入泪管引流管,术后3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溢泪消失,冲洗泪管通畅51眼(75.00%);轻度溢泪,冲洗泪管通而不畅11眼(16.18%);流泪,冲洗不通6眼(8.82%);总有效62眼(91.17%). 结论泪管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管阻塞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外观不受影响的方法,术前良好的心理准备,术中娴熟的技术及术后细心护理并坚持随访,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张怡;梁勇;陈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心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常留下各种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喻秋桂;张淑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120例,测定空腹血糖(FSG)、餐后2h血糖、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动态血压监测;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 hickness,IMT)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颈动脉增厚组及颈动脉斑块组的年龄、24SBP、nSBP、nDBP较颈动脉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其dSBP、空腹及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纤维蛋白原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体质指数、24hDBP、dDBP、TG三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增厚组非杓型血压节律占62.29%,颈动脉正常组非杓型血压节律占37.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非杓型血压节律占75%,与颈动脉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非杓型血压节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因此,积极治疗血压的同时,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漆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年龄≤4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42例青年AMI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梗死相关血管(IRA)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2例中,41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6%,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7.6%.结论 青年AMI患者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防止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青年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作者:朱宏燕;甘舜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家庭访视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家庭访视组由专职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家庭访视,对照组不作干预.2年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间的相关指标.结果 2年后家庭访视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率、相关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率、达标好转率、遵医行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实施社区家庭访视是代谢综合征防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健忠;游小梅;陈先辉;吴英宏;李程;廖云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宽宏;张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尚未被县级医院普及,目前主要诊断措施仍是在使用有定位导联的ST-T动态改变,动态心电图捕捉到ST-T动态改变,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作者:李新民;张本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4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皮下注射,治疗组加用氯比格雷7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及活血药物、降糖药物.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头颅CT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63、CD62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出血和不良事件.结论 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基础上加用氯比格雷可进一步改善TIA的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作者:李志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群的高血压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冠心病、肾衰竭、主动脉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作者:翟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尿潴留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尿潴留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对比.结果 治愈3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4%.尿潴留与无尿潴留患者预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体应激反应、排尿高级中枢受损、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尿道因素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虎;杨森;陈保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0例AMI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冠脉单支与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cy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y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孕酮可能有效减少选择性高危单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但英国一项研究(STOPPIT)结果表明,经阴道应用孕酮,不能预防双胎妊娠女性发生早产.相关论文发表于<柳叶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因素.方法 我院住院并确诊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情况.结果 有26.90%的患者应用EMS到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CAD住院史、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进展、发病初期等症状消失、不愿打扰别人、院前就诊次数、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恐惧感、重视症状是有意义的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TEMI患者选择EMS的独立变量是院前就诊(0.49,0.33~0.73),恶心(2.57,1.58~4.19),晕厥(5.49,2.05~14.70),症状进展(1.98,1.19~3.29),等待症状消失(0.55,0.34~0.89),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2.37,1.44~3.91).结论 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作者:王璟;郭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