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松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联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0例临床可疑患者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380例进行TCT检查联合阴道镜活检(观察组),420例直接进行阴道镜活检(对照组),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学诊断的阳性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75.0%(285/380),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49.5%(208/420),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T联合阴道镜活检能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是筛查和诊断宫颈疾病的可靠手段.
作者:欧海燕;王良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早期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观察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早期进行心理和抗抑郁药物干预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早期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郑娟霞;刘汉娇;邱永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为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一般于胎儿出生后4~6d达高峰,7~8d开始消退,15d消失,早产儿可延至3周.
作者:李明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Nikolaus等对449例不同严重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进行前瞻性干预,发现持续气道正压(CPAP)可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危险.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996年6月-2006年10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1例,男105例,女46例,年龄37~90岁. 结果术后1个月内良好率和轻残率分别为25.2%和29.8%,手术死亡率为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2%;122例患者随访2个月~10年,良好率为39.3%,轻残率为27.9%.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何立群;亓树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脑出血是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的一种严重疾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发病基础,由于血压的长期升高,在硬化了的脑部小动脉壁上就会出现像米粒大小的瘤样扩张(微动脉瘤),当血压因某种原因突然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引发这类微动脉瘤的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因此,血压进一步的突然升高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因.
作者:宋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对206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重症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5个因子的分值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重视重症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
作者:陈瑞珍;李少兰;杜凤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肌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8~10mg·kg-1·d-1,1次/d;对照组口服抗生素、沙丁胺醇和酮替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3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痊愈8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穿心莲内酯注射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应用简便,治疗费用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范成立;路秋玲;王兰英;刘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片舌下含服治疗重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40例重度高血压患者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10mg,观察治疗24h后的疗效和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显效率62.5%,有效率32.5%,总有效率为95.0%.治疗24h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舌下含服治疗重度高血压起效较快,疗效满意,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
作者:王晓君;徐志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胎盘植入是产科凶险的并发症,无论妊娠或产时、产后均不易确诊,一旦发病致严重产后出血,如不及时、果断处理,会危及产妇生命.胎盘植入是产科较少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在2006年3月-2008年2月共收治了四例胎盘植入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诊疗计划、电话咨询、出院指导、预防措施等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率均超过86.0%.结论 脑卒中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健康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邱永珍;郑娟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郁香宁心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西药加郁香宁心合剂(治疗组)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中医症候和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和动态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均为93.3%,对照组均为73.3%,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郁香宁心合剂与西药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淑艳;史增友;王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钙离子拮抗剂现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钙离子拮抗剂除了有确切的降压效应外,也是心律失常、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的常规治疗用药.本文就钙离子拮抗剂的药理学作用、分类、临床合理应用以及与其他药物合用的相关作用等做一综述.
作者:吴佩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角膜是眼球前面的一层透明薄膜,直接与外界接触,常因异物等损伤以及沙眼及其并发症、眼内翻倒睫等刺伤角膜,细菌、病毒或真菌剩机而入,引起感染而发生角膜溃疡.此外,如维生素A缺乏、眼睑瘢痕致眼睑闭合不良等均可引起角膜溃疡.
作者:潘林艳;刘洪杰;荆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患者89例,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斑块大小,彩色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结果 89例患者共检出斑块179块,左侧95 块,右侧84 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股总动脉分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血管143支,占13.4%,闭塞血管59 支,占5.5%.结论 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判定病变程度,结合多普勒频谱及流速综合分析,简便易行,可重复检查.狭窄程度的判定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对上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结果 本组上颌骨骨折以复合型较多见.CT横断图像对3例LeFort I型骨折显示欠佳,5例深部细小骨折在三维图像上未能明确显示,CT二维图像通过软组织窗能清晰显示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结论 上颌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诊断在常规横断位图像的基础上加以二维多平面(MPR)及三维容积成像(VR)等二维、三维重建,能提供立体、直观的图像,明确诊断.
作者:王志强;李涛;龙农;谭华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3岁,主诉活动时胸闷、心悸、憋气5d,加重1d.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无下肢感染史及骨折史.近5d出现活动时胸闷、心悸、憋气,无胸痛,无发热及咳嗽、咳痰,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作者:延景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家庭关怀度的情况,并分析两者的关系,为完善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分别评定42例COPD患者的情况.结果 疾病不确定感为(88.48±14.38)分,处于中等水平;家庭关怀度为(4.98±1.82)分,家庭功能处于中度障碍;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关怀度呈负相关(r=-0.597,P<0.01).结论 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关怀度相关,应提高COPD患者家庭成员有关COPD的知识,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赵兰英;王元珍;刘康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郁香宁心合剂是我院心内科王林等的经验方经现代工艺制成的纯中药合剂,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经过与西药谷维素对比观察,证实其对心血瘀阻型心血管神经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应用郁香宁心合剂治疗肝郁脾虚型心血管神经症,并与中成药逍遥丸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增友;王淑艳;王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分叉病变时对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 入选66例主支血管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引起直径≥2.0mm且<2.5mm分支血管开口狭窄大于50%的、于术后6~12个月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根据分支血管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主支置入支架、分支血管单纯球囊扩张组(球囊扩张组)和主支置入支架、分支未处理组(未处理组).观察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于术后6~12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时,虽然分支开口狭窄程度在球囊扩张组优于未处理组,但两组间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架置入后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采取单纯球囊扩张治疗并没有改善远期临床预后.
作者:徐林东;刘连友;周湘忠;张凯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