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的社区综合干预

崔海清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危机干预
摘要: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晕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肺真菌病的诊治进展

    近年来,真菌感染已引起广泛关注,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亦在上升,其中念珠菌和曲霉菌为主要致病菌,发病与环境因素、个体因素、用药因素、诊疗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并没有特异性,故诊断治疗并不是很容易,延迟治疗或不规范治疗是造成肺真菌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边可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动脉血血气分析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动脉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对98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和6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12h内行动脉血血气分析,并进行新生儿窒息组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pH值和碱剩余(BE)比较.结果 新生儿窒息组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的pH值和BE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血气分析可比Apgar评分更客观、更灵敏地反映新生儿窒息的程度.

    作者:赵奕怀;蔡俐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镉镍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我市镉镍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研究镉负荷对镉作业人群的健康影响,探索不同镉负荷水平对镉作业人群健康的长期损害效应及其防治对策,建立镉负荷与健康损害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通过对镍镉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全面反映镍镉电池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浓度、人员接触、防止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镍镉电池生产企业存在镉、镍、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缺乏,镉超标严重,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108例镉作业人员中29例尿镉超标.结论 镉镍电池生产企业缺乏对职业病危险因素的防护,部分作业人员发生肾脏损害,建议开展镉负荷对镉作业人群的健康教育.

    作者:苏志坚;杨克志;吴子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3rd M-SBPRR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运动负荷试验结束后第3min收缩压恢复率(3rd M-SBPRR)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560个在3个月内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和运动负荷试验的EH患者按3rd M-SBPRR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对各组问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百分率进行χ2检验.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分析3rdM-SBPRR预测左主干狭窄的临床意义.结果 按照3rdM-SBPRR水平将患者分为4个百分位教组,P16~P100(1.13~1.42)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比率显著高于P1~P25(0.73~0.86)组、P25~P50(0.87~0.99)组和P51~P75(1.00~1.12)组,而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比率显著低于上述3组;Gensini积分随着3rdM-SBPRR水平的升高而增高,且P76~P100(1.13~1.4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示3rdM-SBPRR用于判断左主干狭窄有显著意义(P=0.000),3rdM-SBPRR水平越高则左主干狭窄的可能性越大;3rdM-SBPRR水平为1.12时,其预测左主干狭窄的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8.1%.结论 在EH患者其3rdM-SBPRR水平越高,则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3rdM-SBPRR可作为预测EH患者左主干狭窄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苏豪;苏华;杜优优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改变以往健康教育平铺、单纯、灌输式的形式,唤起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教育的意识.方法 将204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板报宣传、口头宣传等多种健康教育的形式,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形式.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肝硬化患者的知信行的改变,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能力,改变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社会信誉.

    作者:杨文平;张军;丛玉琼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足4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4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均治疗21d.然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作者:缪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二例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急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作者:朱慧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手机微波辐射与偏头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成为一种交流方式被广泛应用,微波辐射对机体的健康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贾京花;马长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力衰竭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在我院抢救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在纠正心力衰竭后顺利结束分娩.结论 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需严密监护、及时治疗、选择适当分娩方式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章伟红;戴景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一例盐酸普罗帕酮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

    盐酸普罗帕酮片(心律平)为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律失常等.

    作者:于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脑卒中的社区综合干预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晕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作者:崔海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胺碘酮注射液对冠心病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研究通过用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寇惠玲;明万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4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1次/d,治疗前后分别用标准的袖带水银柱测量血压两遍,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43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左室重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左心室肥厚亦有逆转作用.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长效硝苯地平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长效硝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2005年1-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 降压效果:显效2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100%;左心宣肥厚:反映左心室肥厚的左室后壁(LVPW)厚度、室间隔(IVS)、左室内径(LV)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期应用长效硝苯地平可在降压的同时,不同程度地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地保护靶器官,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颖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真空采血法在批量体检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真空采血法采血在批量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08年3月9550例患者在批量健康体检中接受真空采血法的采血效果.结果 9550例体检者中,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达98.5%.结论 真空采血法安全、实用,工作效率高,血标本质量好,值得推广.

    作者:谢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6例急症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x线造影、碎石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36例急腹症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0%-100%.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因肠气干扰,诊断率低,实质性脏器急腹症诊断率高.结论 急诊超声检查能对多种急腹症做出明确诊断,是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无创伤、无辐射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急腹症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窦新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作用

    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诊断心肌损伤范围和评估预后.心肌坏死后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弥散到细胞间质,然后进入淋巴管和心肌微血管[1].

    作者:王保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脉滴注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滴注呋塞米(速尿)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是否优于间歇静脉注射.方法 将26例顽固性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持续静脉滴注组(静脉滴注组13例)和静脉注射组(13例).静脉滴注组持续静脉滴注速尿200mg,静脉注射组每日两次间歇注射速尿100mg,均持续3d.观察两组呼吸困难程度,全身水肿情况,监测体重、血压、心率、血电解质和肾功能.结果 静脉滴注组呼吸困难明显好转,水肿显著消退,体重、心率显著降低(P<0.05),每日尿量均大于静脉注射组.结论 持续静脉滴注速尿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注射方式,并可显著改善利尿剂抵抗.

    作者:孙慧灵;张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补充水电解质及应用洋地黄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八例

    目的 探讨补充水、电解质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痛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在补充水、电解质基础上应用洋地黄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 重视补充水、电解质,在此基础上应用洋地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明显.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尤其要重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作者:孙秀芝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35例(53.33%),其中男23例,女12例.结论 临床依据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要慎重.

    作者:孙康云;陈亚东;李颀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