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欣;胡雪梅;张云云;田荣娜;王芸
目的 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60例脑卒中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病原菌分布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 60例脑卒中VAP患者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7株(78.86%),革兰阳性菌8株(6.50%),真菌18株(14.60%);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常见,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提示这几种菌株均存在耐药性.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未发现相关耐药性.结论 ICU脑卒中患者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现象.
作者:赵素民;陈峰;赵贵锋;刘永飞;刘佳;赵兴红;吴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噬相关蛋白LC3、Raptor、Ricto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3、Raptor、Ricto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C3、Raptor、Ricto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82.5、41.7%,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6.5、7.8%,三项指标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C3的表达与肿瘤长径及砂砾体形成相关,Raptor、Rictor的表达均与TNM分期相关,Ricto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LC3、Raptor、Ricto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升高,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判断预后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孙芳红;何双;高向前;温菲菲;李扬扬;吴淑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硝酸咪康唑(Miconazole Nitrate)是一种广谱、高效、不良反应较小的抗真菌药物,在结构上属于咪唑类.该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非处方药,对阴道念珠菌和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感染疗效显著[1].目前,硝酸咪康唑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2-3],但这两个方法操作上比较繁杂,相应的成本也较高.在制备硝酸咪康唑缓释凝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缓释凝胶的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性,笔者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咪康唑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邢树礼;徐燕平;高行;蔺婷婷;王振伟;丁召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应用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光学夹持(optic capture)治疗儿童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6例11眼行一期人工晶体夹持术,7例11眼行二期人工晶体夹持术,一期或二期夹持植入三片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体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55± 11.03)个月,所有术眼均保持圆形瞳孔,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2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PCO).2眼虹膜后粘连.未观察到人工晶体偏位、瞳孔夹持或术后青光眼.结论 人工晶体光学夹持术可做为治疗儿童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的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使用此种手术方式,可以改善术后视力,忽略对囊袋大小及人工晶体尺寸是否匹配的顾虑,同时大限度减少了人工晶体偏位及瞳孔夹持的发生.
作者:谢迎宾;王琪;考华婷;宋斌;王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软组织损伤为一类较为多发的损伤类型,包括皮肤、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伤,临床上常表现出病灶部位的肿胀、疼痛、充血、渗液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日常生活及劳作[1-2].软组织损伤通常需要进行清创处理,其治疗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病灶部位的美容效果[3].表皮损伤是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类型.AO软组织分型是临床上常用的软组织损伤评估方法.AO软组织损伤分型中用开放性‘O’和闭合性‘C’来区分表皮损伤这2个类型,每种类型又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5个亚组.
作者:赵志欣;胡雪梅;张云云;田荣娜;王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卫生保健意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口腔疾病来医院就诊.医院感染的问题和现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口腔内寄存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口腔门诊操作几乎全部在口腔内进行,如果控制措施不当,口腔中的条件致病菌就会过度增殖而引起感染,甚至还可能引起交叉感染造成传播.口腔科门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院感染问题,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我院自2012年起,对口腔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毛玉龙;张伟伟;王静静;左金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全麻剖宫产的新生儿的影响,并分析产妇结局.方法 选取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瑞芬太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七氟烷,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术后2、6、24h内的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优37例,良11例,麻醉优良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中优23例,良10例,麻醉优良率为66.0%.观察组麻醉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1、5和10 min Apgar评分均逐渐升高.两组产妇术后2、6、24h出血量均逐渐增加.结论 对于剖宫产的产妇来说,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全麻效果显著,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术后出血量降低.
作者:孙华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宫颈E6/E7 mRNA和液基细胞学(TCT)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有高危HPV感染者311例,进行TCT、E6/E7 mRNA及组织学检查,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的敏感性为72.97%,特异性为90.08%,阳性预测值为81.82%,阴性预测值为85.51%;E6/E7 mRNA检查对HSIL组诊断的敏感性为69.64%,特异性为59.3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56、80.27%.TCT对HSIL组诊断的敏感性为56.25%,特异性为88.94%,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2、81.94%.结论 E6/E7mRNA检查的敏感性比TCT高,而TCT检测特异性高于E6/E7 mRNA.E6/E7 mRNA与TCT联合后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显著提高,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都在80%以上.E6/E7 mRNA及TCT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作者:陈文倩;张晓童;贾相奇;郭山伟;南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1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及治疗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51例SLE患者中,男∶女为1∶10.7,首发症状以关节痛为多见,占41%,其次为发热、皮疹、浮肿、乏力,分别占35、30、10、9%.肾脏是常累及的器官,占36%,肾脏病理类型中Ⅳ型狼疮肾炎患者多.SLE患者中总死亡率为2.2%,其中因感染导致的死亡占1.4%.结论 SLE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累及肾脏,预防感染可改善预后.
作者:葛风梅;闫秀清;王芳芳;王新云;史芳;王学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及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Axl及Gas6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上述三种不同组织中的差异及相应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87例结肠癌组织中,Axl阳性表达率为52.9%,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中的33.3%和癌旁组织中的34.5%;Gas6的阳性表达率为60.9%,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37.9%和癌旁组织中的42.5%.两者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结肠癌组织中Axl与Gas6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Axl及Gas6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郭丰瑞;周逢强;徐宏;李新军;黄殷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我国现有残疾人总数约为8500万,残疾人的教育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其中特别强调,“必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明确要求.可见,完善和加强残疾人高等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教育支持又是实现这一重要环节的关键.
作者:蔡虹;秦国民;孙亚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寻一种与传统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术前定位方法相比更加省时、有效的术前定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60例,依据其不同的术前定位方法分为A、B两组,采用传统术前定位方法的为A组,采用新型术前定位方法的为B组.准确记录并分析两组手术的透视次数、术前定位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以明确新型术前定位方法较其传统PELD术前定位方法的优势.结果 A组平均透视次数为(15.63±3.61)次,B组为(12.20±3.67)次;A组平均术前定位时间为(16.62±2.45) min,B组为(11.51±1.50) min;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5.73±4.09)min,B组为(58.49±3.87) min.三项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术前定位方法相比,新型术前定位方法具备透视次数更少、术前定位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的优点.
作者:牛冲;耿晓鹏;王欣;高升;房清敏;孙兆忠;胡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2例距骨骨折—脱位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9月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2例距骨骨折—脱位患者,随访期间观察并记录切口感染、术区皮肤坏死、内固定断裂失效、距骨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期末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及VA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为14 ~84个月,平均37.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3周,平均12.2周;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为14~17周,平均15.8周.随访期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5例,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但未塌陷,无切口感染、术区皮肤坏死、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VAS评分为0~8分,平均3.5分;AOFAS评分43~92分,平均87.2分,优4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早期积极对症处置、良好的手术显露、保护距骨血供并减少手术相关创伤、个体化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是使患者获得良好功能的重要手段.
作者:许累欣;李任重;张春黎;安成功;于继成;陈晖;孙昊;郭祥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氯丙咪嗪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肠管,采用经典的离体小肠灌流技术,记录小肠平滑肌收缩曲线,观察氯丙咪嗪对离体肠管平滑肌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并借助药理学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氯丙咪嗪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离体家兔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收缩的幅度,但对收缩频率无影响.氯丙咪嗪可部分阻断ACh诱发的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增强.在无钙台式液中,氯丙咪嗪可抑制由CaCl2外钙增加所诱发的收缩.在无钙台式液中先后加入ACh和CaCl2,氯丙眯嗪对内钙释放作用不明显,但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外钙内流.结论 氯丙咪嗪抑制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收缩功能,其抑制收缩活动机制可能与抑制M受体发挥抗胆碱作用,进而抑制外钙内流有关.
作者:王磊;夏帅;宫玉霜;王娜;孙钰淇;蒋淑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是由一些不溶性的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气管、支气管粘膜下及肺间质内引起的肺部疾病,原因不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因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而拖延治疗.我院于2017年收治1例肺部淀粉样变,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立杰;王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肿瘤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期间并发症,提高PICC质量”为目标主题.以品管圈实施前226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后215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PICC置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PICC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5.84%和96.74%,带管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42%和15.81%;护理人员PICC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均达优秀、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59%和97.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科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肿瘤科PICC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作者:栾顺莲;黄家香;马珍珍;邵翠杰;周成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PTC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P和FSP1在PTC、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滤泡上皮及间质内均未见FAP阳性表达,而PTC间质中可见FAP和FSP1阳性细胞,并且二者的阳性表达情况与癌细胞周围促纤维反应情况是一致的.不同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患者与FAP阳性病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P1阳性病例数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侵犯被膜、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AP和FSP1是PTC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相对敏感标志物,FAP的表达在预示PT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蔡莉;胡金晨;姜蕾;曲桂梅;姜立新;郑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2000年WHO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将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的定义引入到消化系统肿瘤中,以解决既往癌前病变的一些术语如异型增生、原位癌等在使用上的混淆[1].“不典型增生”可以看作是上皮内瘤变的同义词,但是不典型增生侧重于形态学改变,上皮内瘤变更强调肿瘤演进的过程.根据其WHO的分级标准,可将其分为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不同程度的病变对其机体的影响不同,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意义是指患者瘤变在细胞学、结构上均扩展到了黏膜上半部直至全层,类似于原位癌或者重度异性增生,是一种具备恶性征象的黏膜病变.
作者:马振滨;王倩;马苗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出院青年及中年冠心病患者短期内治疗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58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一般状况调查、生活方式、冠心病认知与知识、社会支持情况了解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上述各个因素与出院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短期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02例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好,156例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主要与家庭月人均收入、患者文化程度、冠心病认知与知识问卷得分以及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院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独立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较差、认知与知识问卷得分低、家庭月人均收入低.结论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短期治疗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冠心病认知与知识知晓程度、社会支持、家庭月人均收入是影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
作者:崔建国;徐文文;张清潭;宓宝斌;马慧;闫晓红;齐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ICB矫形鞋垫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且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戴ICB矫形鞋垫,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粗大运动训练量表-88 (GMFM-88)代表步行能力的E区评定患儿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过12周治疗,GMFM-88 E区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B矫形鞋垫能明显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作者:毕锋莉;王珊珊;崔静;蹇斯荣;张丽娜;贾竹亭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