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爪型钢板联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连枷胸的体会

陶文成

关键词:连枷胸, 爪型钢板, 手术
摘要: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是严重的胸部损伤,如出现胸壁浮动(连枷胸)则病情危重,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大,且多伴有肺挫伤、血气胸.传统的胸带固定、巾钳重力牵引、胶布固定及控制机械通气等方法,恢复时间较长,往往给患者带来不便[1].肋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严重的胸壁浮动,有胸廓畸形矫正完全、肺功能迅速恢复、肺部并发症减少、循环系统稳定等优点.近年来我们用爪型钢板联合钢丝做肋骨固定治疗胸壁浮动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协同刺激分子OX40/OX40L在哮喘免疫学发病中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及黏液高分泌,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许多机制目前尚不很清楚.近来研究发现OX40/OX40L是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正逐渐被人们重视,现就OX40/OX40的生物学功能及调节作用以及其在哮喘治疗中的价值做一综述.

    作者:崔晴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线粒体功能缺陷酵母研究模型的探索

    目的 诱变筛选酿酒酵母呼吸缺陷型菌株,为进一步以酵母为模式生物开展线粒体疾病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溴化乙锭(EB)进行诱变筛选酿酒酵母呼吸缺陷型菌株.结果 诱变得到的酿酒酵母呼吸缺陷型菌株不能在非发酵性碳源(甘油)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呈现出面积较小,表面干燥,边缘不整齐,呈乳白色等特点.结论 成功得到酿酒酵母呼吸缺陷型菌株.

    作者:张小华;刘向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爪型钢板联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连枷胸的体会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是严重的胸部损伤,如出现胸壁浮动(连枷胸)则病情危重,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大,且多伴有肺挫伤、血气胸.传统的胸带固定、巾钳重力牵引、胶布固定及控制机械通气等方法,恢复时间较长,往往给患者带来不便[1].肋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严重的胸壁浮动,有胸廓畸形矫正完全、肺功能迅速恢复、肺部并发症减少、循环系统稳定等优点.近年来我们用爪型钢板联合钢丝做肋骨固定治疗胸壁浮动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文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针刺疗法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疗法联合奥扎格雷钠组)50例和对照组(奥扎格雷钠组)40例,两组患者皆为发病72 h内的急性病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均为14 d.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治疗前后的对照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明显优于对照组(6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宝忠;李俊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APRV与小潮气量A/C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保护性作用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小潮气量辅助/控制(A/C)通气方式与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实施肺保护的差别,寻找更利于ARDS病情的机械通气的方式.方法 前瞻性、对比观察APRV和小潮气量A/C通气方式对ARDS病人氧合指数、肺顺应性、血液动力学及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APRV通气方式与小潮气量A/C组 (对照组) 相比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血液动力学稳定,肺顺应性增加,带机时间缩短.结论 APRV通气方式可从限压、小潮气量方面,打开肺通气策略实施肺的保护性通气策略.

    作者:李嘉文;梁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宝石能谱CT去除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在去除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价值.方法 含碘对比剂溶液用蒸馏水稀释成8种不同浓度(mg/ml)置于50 ml硬塑料管体模中,将各支硬塑料管嵌入塑料模具及带有金属内固定猪骨的软组织中,分别进行能谱CT及常规扫描,测量不同扫描方式下塑料管体模内试剂的CT值.应用设计资料的非参数设计中的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方法对常规扫描及GSI能谱扫描的8支浓度塑料管内试剂的在植入金属内固定前、后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两两多重比较.结果 在相同KV下,GSI能谱扫描80、100、120、140 Kev下CTGSI后与CTGSI前相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常规80、100、120、140 KVP扫描下CT普通后与CT普通前相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宝石能谱CT明显减少金属植入物伪影.

    作者:王山山;冯卫华;李晓飞;李晓莉;董诚;曹会志;徐文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米索前列醇已被广泛用于计划生育终止早、中期妊娠,近年来逐渐试用于产科临床.2010年1月至今本院采用米索前列醇防治剖宫产术中出血5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君;刘殿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高屈曲度假体(PFC-RPF)与传统旋转平台假体(PFC-RP)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97例(142膝)行PFC-RPF和PFC-RP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部位以及假体使用情况随机分为4组.对手术后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及胫股角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的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单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双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关节假体均能达到效果,但是单膝置换采用PFC-RPF者屈曲度优于PFC-RP,双膝同时置换屈曲度差别不明显.

    作者:白波;张树栋;龚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的肺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60万单位,每日4次,连续5 d.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 h和治疗后5 d的凌晨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抽取肘静脉血5 ml置于非抗凝管中保存待用测定MDA、SOD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指标:分别记录呼吸频率、动脉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结果 乌司他丁可降低患者血清MDA值,并能使SOD活力值明显增加,也能使患者的呼吸指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从而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美辉;任国亮;焦芳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TRAIL及其受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在卵巢正常组织及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卵巢正常组织、2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6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中TRAI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0%、30.4%、92.3%;TRAIL受体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26.1%、76.9%.TRAIL及其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RAIL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冰;曹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下腰椎前侧方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自1991年Obenchain等[1]首次应用腹腔镜成功的经腹腔完成了L5/S1椎间盘摘除术以来,有关腹腔镜下腰椎手术的报道日益增多.由于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及内固定器械的改进,手术经验的丰富,脊柱微创手术范围已涉及腰椎及胸椎,尤其是下腰椎,下腰椎及骶椎前路手术变得越来越流行,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2].

    作者:邢建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调节因素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与调节的关系,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双眼白内障程度相近的病例30例共60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测量主视眼,术前测量在自然状态下和缩瞳后的晶体厚度,取术中撕取的中央部晶体前囊膜做HE染色,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30例术前术后未出现主视眼转换情况,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在自然状态下和缩瞳后的晶体厚度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的晶体囊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606±429)个/mm2和(3913±433)个/mm2,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主视眼因为在日常视觉活动中动用的调节度大,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大,可能因此造成了晶体囊膜上皮细胞数目的 减少,导致其白内障发病先于非主视眼.

    作者:高婧;黄旭东;姜雅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BRVO)、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并对BRVO、CRVO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hree-dimens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D-OCT)等检查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共29例(29眼),分为BRVO组和CRVO组,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定期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3、6月时佳矫正视力、3D-OCT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BRVO组: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后1 d、1周、1、3、6个月的视力与治疗前(0.66±0.29)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时达到治疗后佳视力(0.30±0.19).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治疗后1 d、1周、1、3、6月时与治疗前(445±77)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1个月时黄斑水肿改善明显.CRVO组: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1 d、1周、1、3、6月的视力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周时达到治疗后佳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治疗后1 d、1周、1、3、6月与治疗前(568±173)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1周时黄斑水肿改善明显.以治疗后3、6个月的视力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CRVO与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000,1.000).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BRVO、C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短期内安全有效,且两者疗效无差异性.

    作者:高荣玉;孙先勇;张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BMP和WNT对胚胎干细胞造血分化的影响

    胚胎干细胞(ESCs)是从囊胚期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 和早期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中分离出的,它具有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细胞类型的潜能[1].

    作者:张海萍;王跃嗣;许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罗格列酮对高脂饲料导致肥胖大鼠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SD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联素(AP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10只,给予常规饲料;高脂组(HF组)[包括高脂对照组(HFN组)15只、高脂+罗格列酮组(HFR组)15只],给予高脂饲料,共喂养12周.测定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给予HFR组罗格列酮5mg/(kg·d)灌胃2周,其余两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APN和TNF-α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1)HF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2)HF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3)HFN组大鼠肝脏中APN显著降低(P<0.01),HFN组大鼠肝脏中TNF-α显著升高(P<0.01),HFR组APN的表达显著高于HFN组(P<0.01);HFR组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HFN组(P<0.01).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肝脏组织中APN表达量降低,TNF-α表达量升高,导致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可以提高肝脏组织中APN的表达,降低TNF-α的表达量,缓解胰岛素抵抗.

    作者:王令令;于苏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浆中TGF-β1、TNF-α及IL-6动态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接受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37名接受三维适型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信息,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放疗后2周、放疗后4周留取血清学标本,用酶联免疫法测量TGF-β1、TNF-α、IL-6.结果 8名患者(21.6%)发生2级以上RP,放疗前后TGF-β1水平变化与RP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相关(r=0.559),TNF-α、IL-6与RP无明显相关.RP组中放疗后4周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明显高于放疗结束时(P=0.005、P=0.022).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TGF-β1的动态变化与RP的发生风险相关(P<0.001).结论 TGF-β1的动态变化与RP的发生及其发生的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早期预测RP发生,从而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

    作者:王刚;吕长俊;陈绍水;王晓芝;张晓荣;李洪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稀释剂含量对光固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含量稀释剂对新型光固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与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的质量比8:2、7:3、6:4合成三份树脂基质,然后与经过KH-570表面处理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按质量比为45:55共混,制备成3组光固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树脂,分别记为A组、B组、C组,A2型卡瑞斯玛复合树脂为对照组记为D组,每组制作5个试件,测定各组固化深度、抗压强度和挠曲强度,用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 随着稀释剂比例的增加,实验组的固化深度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压缩强度与挠曲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B组的抗压强度和挠曲强度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树脂基质Bis-GMA与稀释剂TEGDMA的质量比为7:3时,新型光固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机械性能较佳,固化深度能够达到国际标准.

    作者:王云;王青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依那普利改善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46例行单纯冠脉造影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72例)和对照组(74例),依那普利组患者至少术前2 d至术后2 d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5~10 mg,一天两次;比较术前及术后48 h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对照组术后Scr由基线(69.79±16.77)μmol/L升至(71.80±15.98)μmol/L(P<0.05),eGFR由基线(112.19±33.08)ml/min降至(106.64±24.65)ml/min(P<0.01),BUN由术前(5.24±1.67)μmol/L,降至(4.97±1.61)μmol/L(P>0.05).依那普利组手术前后Scr、eGFR、BUN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依那普利可能有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

    作者:胡轶囡;徐会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B7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D28-B7 T淋巴细胞活化协同刺激分子在梅毒发病、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60例梅毒患者(早期梅毒患者和血清固定患者各30例)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7(CD80/CD86)及CD4+T淋巴细胞中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①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和早期梅毒组比较,CD28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及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在血清固定组和早期梅毒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80、CD86及其受体CD28的表达下调,通过影响CD28-B7协同刺激通路,抑制T细胞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活性功能,可能参与了梅毒的发病、发展及转归过程.

    作者:李侃;王忠永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筛查

    目的 筛查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0岁以上一级亲属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情况,探讨如何有效早期发现原发性青光眼的方法.方法 邀请2009年5月-2010年10月在潍坊眼科医院确诊的313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一级亲属(≥40岁)来医院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直接眼底镜、眼底照相检查,部分接受了Goldmann前房角镜、中心30°视野检查.结果 计划检查对象1 631人,实际受检483人,受检率为29.61%.9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一级亲属总患病率为7.2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一级亲属的青光眼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经线性趋势的卡方检验,χ2=5.37,P=0.02),但不同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Fisher确切概率法,P=0.0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一级亲属的青光眼患病率与年龄亦有线性关系(经线性趋势的卡方检验,χ2=4.61,P=0.03),其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男、女性之间,原发性闭角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一级亲属青光眼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4.39;P= 0.02,0.04),而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一级亲属青光眼的患病率与性别未见明显的相关性.POAG确诊年龄18~78(51.4±13.3)岁,PACG确诊年龄43~82(66.6±8.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4,P<0.01).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0岁以上一级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一级亲属进行筛查是早期发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燕;王强;王继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