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雷;姚秀叶;谷伟;李彦明;董利平;袁桂莉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A)、脂联素(ADP)、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妊娠糖尿病( GDM)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保定市妇幼保健院GDM患者80例( GDM组)、正常孕妇80例(正常妊娠组)及正常非妊娠期妇女80例(正常非妊娠组),比较3组血清GA、 ADP、RBP4、Hcy水平,分析GA、ADP、RBP4、Hcy与GDM孕妇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GDM组血清GA、RBP4、Hcy水平分别为(184.36±0.98)%、(42.98±2.28)mg/L、(22.36±2.58)μg/L,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4.22±2.05)%、(34.22±3.48) mg/L、(11.25±2.98)μg/L以及正常非妊娠组的(14.36±2.69)%、(30.02±2.96) mg/L、(11.02±2.79)μg/L,而ADP水平为(4.23±1.42) mg/L,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的(9.23±2.58) mg/L以及正常非妊娠组的(9.78±2.69)mg/L( P <0.05),正常妊娠组RBP4水平高于正常非妊娠组( P <0.05)。 GDM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正常妊娠组及正常非妊娠组( P <0.05),正常妊娠组FPG、FINS、HOMA-IR高于正常非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可知,GA、RBP4、Hcy与FPG、FINS、HOMA-IR水平呈正相关( P <0.05),而ADP与FPG、FINS、HOMA-IR水平呈负相关( P <0.05)。 GA、ADP、RBP4、Hcy联合诊断GDM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0.902,大于单一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2%、88.6%,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血清GA、ADP、RBP4、Hcy水平异常与GDM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血清GA、ADP、RBP4、Hcy水平能快速、有效地对GDM作出诊断,联合多指标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崔淑娟;张晶;马艳芬;张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陕西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内二科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HISS)评分分为轻度卒中亚组45例,中度卒中亚组42例,重度卒中亚组3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健康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2组血清Hcy、NSE、PAF水平,并分析其与NHISS评分、Barthel指数( BI)、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GOS)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NSE、PA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t =12.986、14.278、10.425, P <0.05);且重度卒中亚组患者高于轻中度卒中亚组患者( F =8.363、9.123、10.562, P <0.05);脑卒中存活亚组患者显著低于病死亚组( t =11.464、9.758、8.923, P <0.05)。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第3天NHISS评分低于入院时( P <0.05),而BI评分、GOS 评分高于入院时( P <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血清Hcy与NHISS评分、BI评分、GOS评分呈正相关( r =0.345、0.369、0.337, P <0.05),NSE、PAF与NHISS评分呈正相关( r =0.372、0.342, P <0.05),与BI评分、GOS评分无相关性( r =0.122、0.108、0.013、0.098, 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清Hcy、NSE、PA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其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作者:邱毅;吴波;白昌睿;屈建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国内反常性痤疮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有关“反常性痤疮”的期刊文献,归纳文献中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及疗效等资料,对相关临床特征整理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4篇,收集病例43例,其中男36例,女7例,初发年龄8~47岁,病程2~34年,皮肤病变可累及身体多个部位,可呈多种表现形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20例(46构.5%),中性粒细胞升高15例(34.9%)。21例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呈现毛囊病变伴炎性细胞浸润19例。41例患者接受治疗,治愈9例(22.0%),病情反复32例(78.0%)。结论国内反常性痤疮病例的发病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典型皮损、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特点与外文文献基本相近,该病治疗方式尚存争议,值得国内医师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颂楠;支媛婷;王玉连;毕新岭;吴建华;顾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近年来,一些转录因子在生物起搏方面的作用受到了极大关注,无论是离体的细胞实验还是在体直接注射,都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文章就转录因子Tbx18、Tbx3、Shox2在生物起搏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为其今后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格格(综述);黄从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为肺曲霉菌病的住院患者31例,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诊疗方法等。结果31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29例(93}.55%),无基础疾病2例(6.45%)。主要症状为呼吸道感染,主要体征为双肺干、湿性啰音。31例患者中初诊误诊28例(90.32%),经肺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10例(32.25%),经支气管镜痰培养确诊12例(38.70%),经GM试验结合临床特征明确诊断6例(19.35%),经口痰涂片找到真菌3例(9.68%)。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16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0例,肺曲霉菌球5例。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清球蛋白水平降低,胸部 CT 示双肺病变18例(58.06%),左肺病变2例(6.45%),右肺病变11例(35.48%)。31例患者中,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6例,行部分病灶切除治疗后给予伏立康唑治疗6例,余19例患者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变化3例,死亡1例。结论肺曲霉菌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和漏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恰当应用有效的诊断方法,给予正确的诊断是进行有效治疗,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雒志明;张霖;聂秀红;畅怡;冯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2年,加重1个月于2015年8月7日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疼痛,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予对症治疗症状好转,时有反复,曾于外院查左颈淋巴结病理:淋巴结结构破坏,根据免疫组化考虑反应性增生。予泼尼松治疗,后淋巴结消退、体温渐降至正常,减量后淋巴结肿大反复,遂停药。现因反复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散在皮疹、瘙痒,躯干、颜面为主,热退皮疹亦消退,咽痛入院。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稍高,降钙素原0.19 ng/ml;红细胞沉降率32 mm/h;铁蛋白>3630.0 pmol/L,hs-CRP 55.1 mg/L;免疫检查:CH5048 U/ml;ANA阳性(+),颗粒型效价1∶100,抗SSA抗体阳性(+);EB病毒抗体:VCA-IgG阳性(+), EBNA IgG阳性(+);余检查未见异常。颈部淋巴结彩色超声:双侧颈部Ⅱ、Ⅲ、Ⅳ、Ⅴ区及锁骨上窝多发淋巴结肿大,部分结构不良,不排除淋巴结炎可能。胸腹部CT提示右侧颈根部、纵隔及双侧腋窝、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脏多发囊肿,脾大;双肾小囊肿。右颈淋巴结病理:CD3(部分+),CD45RO(部分+),CD20(部分+),CD21(生发中心+),KI67(生发中心90%+),CD34(血管+),CD5(部分+),CD15(少数+),CD30(少数),ALK(-),CD68(部分+);原位杂交EBER(-), PSA特染阳性, T细胞、B细胞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阴性。诊断:淋巴组织增生性改变。结合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结果符合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予复方鱼腥草颗粒,配合四黄水蜜、紫金锭外敷,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住院14 d症状好转后出院。
作者:向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武汉市武昌医院妇产科确诊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0例,以优甲乐治疗,对照组则予以常规处理。比较2组患者妊娠结局以及TSH、FT3、FT4、TPOAb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TSH、FT3、FT4、TPOAb均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3{.1±0.9)μU/ml vs.(7.2±1.4)μU /ml,(13.5±1.7) pmol/L vs.(10.0±1.9) pmol/L,(3.2±0.5) pmol/L vs.(2.3±0.9)pmol/L,(52.8±12.5)U/ml vs.(182.0±71.2)U/ml;对照组:(5.1±0.8)μU/ml vs.(7.4±1.5)μU /ml,(11.3±1.6)pmol/L vs.(9.9±1.9)pmol/L,(3.0±0.4)pmol/L vs.(2.2±0.9)pmol/L,(96.5±10.4)U/ml vs.(182.3±73.5)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观察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0%,低于对照组的78.0%,观察组围产儿不良结局的总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28.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妇女应用优甲乐治疗,能够有效改善TSH、FT3、FT4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瑞玲;朱红芳;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徒手定向技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6月宝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徒手定向技术经颅骨钻孔或经皮锥颅后硅胶软管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8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CT片设计体表穿刺点、靶点及穿刺路径,校正听眦线( OM线)并计算确定穿刺轴位面,测量穿刺点距前中线体表弧线距离确定穿刺冠状面,测量穿刺方向对侧体表点距前中线体表弧线距离设置对侧标志点引导矢状面穿刺角度。结果148例共选择192个靶点,到达血肿腔预定靶点142个(74.0%),在血肿腔内但偏离预定靶点28个(14.6%),在血肿周边但能满足引流要求19个(9.9%),偏离血肿需要重新穿刺调整引流管3个(1.6%),穿刺有效率98.4%。结论徒手定向技术不需要安装框架或特殊仪器,仅依据CT图像,数分钟内设计好脑内血肿的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深度,是一种简便准确、安全有效的穿刺定向技术,临床治疗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孙峻峰;熊东胜;高强;魏毅君;邵威;王晓峰;王茂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甲胎蛋白( AFP)的表达与早发型子痫前期( P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PE患者84例,其中早发型48例,迟发型36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妇女80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sFIt-1、β-hCG、PAPP-A、AFP水平,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 ROC)分析sFIt-1、β-hCG、PAPP-A、AFP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早发型组PE患者外周血sFIt-1、β-hCG、PAPP-A、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 =9ⅱ.236、10.422、11.986、14.785, P <0.05),早发型组sFIt-1、PAPP-A、AFP水平高于迟发型组( t =9.236、7.458、10.252, P <0.05),而迟发型组外周血sFIt-1、PAPP-A、AF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785、0.902、0.525, P >0.05)。早发型组重度PE外周血sFIt-1、β-hCG、PAPP-A、AFP水平均高于轻度患者(t =6.271、31.680、3.449、5.045, P <0.05),而迟发型组重度患者外周血sFIt-1、PAPP-A、AFP水平与轻度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598、0.230、0.437, P >0.05),而β-hC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6.043, P <0.05)。经ROC分析可知,sFIt-1+β-hCG+PAPP-A+AFP联合诊断早发型PE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外周血sFIt-1、β-hCG、PAPP-A、AFP水平与早发型PE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早发型与晚发型PE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通过联合应用多种指标诊断可提高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诊断灵敏度。
作者:杜娟;朱一麟;高雪梅;贺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安全性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西安市高新医院产二科进行治疗的9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观察血清FT3、FT4及TSH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沣.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9%(χ2=4.013,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2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2%(χ2=6.116,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FT3及FT4均明显升高,TSH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t =10.392、3.873、2.425, P <0.05)。观察组患者的胎死宫中发生率及极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50、4.735, P <0.05)。观察组患者在妊娠期的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50、3.989、4.974, P <0.05)。结论左旋甲状腺素片可明显改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云;陈媛媛;张西艺;李维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改善帕金森痴呆( PD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5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帕金森痴呆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多奈哌齐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UPDR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同时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神经营养因子-3(NT-3)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殮.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χ2=6.222, P <0.05);观察组UPDR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20.32±5.26)分vs.(35.12±5.11)分, P <0.05],而MMSE、MoCA、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92±4.78)分、(27.89±4.36)分、(75.39±4.58)分和(26.02±5.02)分、(24.12±2.78)分、(62.5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CRP、PARK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8±0.36)mg/L、(14.32±2.15)μg/L和(6.35±0.48)mg/L、(25.26±4.63)μg/L],而NT-3水平高于对照组[(32.25±3.78)μg/L vs.(24.98±4.2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PDD患者肢体功能运动及脑神经功能,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RP、PARK7水平,提高NT-3水平,对PDD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丹荣;胡伟;尤志珺;邓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PHD)心力衰竭期心功能及血清和肽素(Copeptin)、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收治的 CPHD心力衰竭期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吸氧、祛痰平喘、强心、利尿剂、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左卡尼汀3 g,1次/d,连续治疗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Copeptin、NT-proBNP、hs-cTnT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摀.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3.64%(46/55)( P <0.05)。2组在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3周后E峰、Ve、E/A、Ve/Va明显升高,A峰、Va明显降低,但观察组变化更显著( P均<0.05);治疗后2组PaO2、PaCO2均改善,血清Copeptin、NT-proBNP、hs-cTn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CPHD心力衰竭期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Copeptin、NT-proBNP、hs-cTnT水平,且用药安全。
作者:杨继雷;姚秀叶;谷伟;李彦明;董利平;袁桂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2α)、E-钙黏附素(E-cadherin)、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性因子( vWF)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诊治子痫前期患者71例为观察组,其中轻度亚组22例,早发重度亚组25例,晚发重度亚组24例,同时选取健康产妇22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AP-2α、E-cadherin、ET-1、vWF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度亚组、早发重度亚组、晚发重度亚组的AP-2α水平分别为(8.43±1.32) ng/ml、(14.53±2.24) ng/ml、(27.36±5.45)ng/ml、(19.37±3.19)ng/ml,E-cadherin水平分别为(90.35±6.35)ng/ml、(105.32±7.87)ng/ml、(135.57±8.97)ng/ml、(124.21±7.99)ng/ml,ET-1水平分别为(17.45±2.46)ng/ml、(25.69±3.15)ng/ml、(43.15±5.24)ng/ml、(37.03±4.42)ng/ml,vWF水平分别为(93.02±5.78) ng/ml、(107.32±7.43) ng/ml、(135.32±10.45) ng/ml、(125.46±8.97) n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各组上述4项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晚发与早发重度亚组均高于轻度亚组,早发重度亚组均高于晚发重度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浆AP-2α、E-cad-herin、ET-1、vWF等4种因子间两两采取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AP-2α与其他3种指标呈正相关( r =0.797、0.775、0.722, P <0.05),E-cadheri与ET-1、vWF呈正相关( r =0.914、0.942, P <0.01),ET-1与vWF呈正相关( r =0.976, P <0.01)。结论 AP-2α、E-cadherin、ET-1、vWF的高表达和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联性,AP-2α能对E-cadherin、ET-1、vWF的表达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子痫前期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二勇;张国正;易莉莎;刘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22岁。因反复阵发性头痛、黑曚4年于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顶枕部为主,白天、夜间均可出现,步行>5 min即可出现,休息后缓解,常伴一过性黑曚。2个月前于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偏头痛”,予以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1个月前再次就诊其他医院,仍被诊断为“偏头痛”,予以舒马曲坦对症治疗15 d,上述症状仍无好转。后患者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病情仍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我院。患者否认吸烟史,无特殊家族病史,否认药物接触史。入院查体:右上肢血压92/58 mmHg,一般内科及神经系统查体均未见异常。完善检验:输血全套、IgM、IgG、IgA、补体C3及C4、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 ANA)、抗dsDNA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抗心磷脂抗体( ACA )、T 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白细胞、纤维蛋白原、结核分枝杆菌核酸( TB-DNA)均正常。四肢血管彩色超声:全身多处动脉狭窄(包括双上肢及双下肢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腋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部分血管有闭塞(图1)。颈部CT血管三维重建: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有狭窄,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起始处纤细,双侧锁骨下动脉显示不清,颅内及颈部可见多数侧支血管(图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提示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和左肾动脉狭窄(图3A、3B)。再次测量患者四肢血压:右上肢血压92/58 mmHg,左上肢及双下肢血压测不出,双侧桡动脉、右足背动脉搏动未扪及。根据患者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经神经内科和风湿免疫科联合会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遂予以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40 mg/d,静脉滴注环磷酰胺100 mg/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治疗14 d后患者头痛明显好转,黑曚未再发生,好转出院。院外维持口服泼尼松40 mg/d,阿司匹林100 mg/d。随访2年,上述症状未再复发,亦无新发症状。
作者:何时旭;付凯;陈旭萍;朱曦;陈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稳定期血清脂联素、瘦素( LP)及尿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5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志愿者55例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对象血清脂联素、瘦素及尿8-iso-PGF2α水平进行检测,并测定肺功能。结果2组的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构.05);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和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尿8-iso-PGF2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均<0.05)。Ⅰ~Ⅳ级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以及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均逐渐下降,而尿8-iso-PGF2α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8-iso-PGF2α与FEV1%、FVC%、FEV1/FVC均呈显著负相关( r =-0.687、-0.509、-0.731, P均<0.05);而血清脂联素与FEV1%、FVC%、FEV1/FVC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186、0.132、0.169, P均<0.05);瘦素与FEV1%、FVC%、FEV1/FVC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298、0.261、0.203, P均<0.05)。结论血清脂联素、瘦素及尿8-iso-PGF2α水平均与肺功能之间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加强对三者的水平控制。
作者:邓日强;谢斌;杨印楼;刘清毅;郑东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患者心功能、血气分析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重症肺炎并发RDS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2 u.5~5.0 mg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肺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2%vs.21.87%),成功撤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vs.62.50%),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69±1.45)d vs.(10.48±2.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aCO2、PaO2、SpO2、pH、室间隔厚度( 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水平均显著改善( P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 <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能有效提高重症肺炎合并RDS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程燕雯;杜辛歌;王迎难;苏建;张家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女性阴道是独特的动态微生态体系,其中阴道微生物菌群是维持阴道微生态环境平衡的核心组成部分。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的核心。在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泌尿科医师Andrew Bruc首次提出恢复阴道乳酸杆菌的含量可作为防止阴道感染的概念。临床上的各种阴道炎症(包括能够明确诊断或不能明确诊断的)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阴道微生态失调。故阴道微生态与乳酸杆菌密切相关。因此对乳酸杆菌与阴道微生态关系的全面认识,有助于阴道炎症的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对防止阴道炎症的发生、复发和再发有重要意义。该综述将对乳酸杆菌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阐述。
作者:李娜(综述);邱晓红(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心脏和肾脏在心、肾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是两个互为影响的重要器官。研究发现,肺也参与心肾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使传统意义的心肾综合征( CRS)定义面临新的挑战。 CRS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显著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患者的死亡风险,特异性生物活性指标如肿瘤性抑癌基因2( ST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等的检测可于病程早期对此类疾病予以有效干预。因此,有必要从临床特点、病理生理机制、生物活性检测指标及治疗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对CRS的全新认识以有效指导临床。
作者:向仕钊(综述);唐其柱(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