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400例疗效观察

张杰;冯锐;杨旭东;刘晓玲;杨智

关键词: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疗效
摘要:子宫肌瘤是成年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B超检查是确立诊断的主要方法.随着对聚焦超声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聚焦超声已广泛用于腹部和盆腔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其中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非常引人瞩目.我院自2001年使用北京医科大学应用碎石技术研究所研制的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无创治疗子宫肌瘤400例,取得理想效果,为子宫肌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右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突发胸骨后闷痛伴意识丧失1 h于2005年8月25日入院.患者于晨5点睡眠中突感背部隐痛,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小便失禁,无抽搐,入院后测血压0,心率22次/分.疼痛时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Ⅱ、Ⅲ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5~0.8 mV.随给予阿托品1 mg,静脉注射,硝酸甘油静滴,症状好转.约10 min后意识恢复,疼痛持续共约30 min.疼痛缓解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相关导联ST段恢复正常.心肌酶学CK 90.3 U/L,CK-MB 16.0 U/L.入院后复查心肌酶正常.确诊为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4个月前曾有早晨5点剑突下疼痛伴意识丧失1次,持续约10 min后自行恢复,未特殊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行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术中右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给硝酸甘油后痉挛缓解.

    作者:郭晓;张瑞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冬季配血时应注意寒冷凝集

    1 寒冷凝集的概念在配血时,凡没有相对应的特异性血型抗原抗体存在,本不发生凝集,却出现了非特异性凝集或类凝集现象,称为假阳性反应.如发生假阳性反应,虽不致造成输血事故,但可干扰结果判断,延误输血时间,贻误治疗.

    作者:赵波;宫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和药敏分析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其发病率日趋上升,在欧美国家已居STD之首[1].支原体是引起NGU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不规则用药,支原体耐药菌株逐渐增加,加大了治疗难度.为了解本地区的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我们对998例STD门诊疑似NGU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勇;郭玉良;刘爱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电磁铁辅助眼内磁性异物取出术8例分析

    眼内异物患者多为在生产一线的工人,且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多数为个体作坊的工人,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后部玻切取异物手术费用昂贵,难以支付.对无明显直接视网膜损伤,异物周围无包裹,就诊时间较早的眼内磁性异物患者,行电磁铁经角巩膜缘切口及巩膜平坦切口吸出,联合白内障手术可有效恢复视功能.

    作者:刘爱英;于志涛;张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探讨两者的改变对早期诊断DN的意义.

    作者:张彩骥;张积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18例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合理治疗方式.方法对1993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的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学类型黏液性10例(55.6%),浆液性6例(33.3%).临床分期Ⅰ期11例(61.1%),Ⅱ期5例(27.8%),Ⅲ期2例(11.1%),无Ⅳ期患者.行单侧附件切除术8例,子宫和单侧附件切除术4例,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加(或不加)大网膜、阑尾切除术6例;术后未行化疗5例,余13例术后均进行了化疗.病例随诊1~12年,随诊期间18例均存活.结论黏液性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浆液性瘤.手术治疗是交界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对Ⅰ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对年轻患者应至少保留一侧卵巢.卵巢交界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与否不影响预后,尤其是Ⅰ期病人.CA-125对交界性肿瘤监测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春兰;梁作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降尿酸、减轻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93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47)和氨氯地平组(n=46).缬沙坦组给于缬沙坦(代文)80 mg/d,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络活喜)5 mg/d治疗,同时观察两组血压、血尿酸、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2周后血压控制无效者予加倍剂量服用,用药4、8、12周继续观察上述指标.结果①缬沙坦降压平稳有效,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加倍剂量服用降压效果更显著.②缬沙坦组血尿酸下降,24 h尿尿酸排泄增加,24 h尿蛋白排出减少,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能同时降压和降尿酸,减少尿蛋白,有很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宗可诚;魏慧敏;高春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榄香烯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抑瘤效应

    目的研究中药榄香烯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抑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榄香烯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分析细胞凋亡、周期变化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榄香烯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榄香烯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同时伴随有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榄香烯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抗瘤效应,可能与Bcl-2蛋白下调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于荣;柳庆玲;赵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颌骨骨折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应用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6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所有患者应用小型接骨板行坚固内固定治疗.其中7例颏部骨折,12例颏旁骨折,16例颏孔区骨折,9例体部多发性骨折,5例体部粉碎性骨折;1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所有患者术前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的位置和骨折线的数目后,分段牙弓夹板结扎、颌间弹性牵引,使移位的骨折段逐渐复位;术中经口内切开复位、细钢丝颌间结扎、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复查,必要时颌间弹性牵引7~10 d.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治疗效果满意;临床检查所有患者牙合关系良好,面部对称;影像学复查证实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经口内切开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辅以颌间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玉良;李纪奎;王芳;杨佑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缩小范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已成为当今治疗乳腺癌为常用的手术方法.手术仅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它如放疗、化疗、内分泌及生物治疗,对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将我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9例患者辅助治疗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刘长江;吕彩虹;李景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方法 91例晚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接受HCPT 10 mg第1~5天,CF 100 mg第1~5天,5-Fu 500 mg/m2 第1~5天,DDP 30 mg/m2第1~3天;对照组45例接受CF 100 mg第1~5天,5-Fu 500 mg/m2第1~5天,DDP 30 mg/m2第1~3天.以上两个方案21 d为一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0.9%(28/46),40.0%(18/4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CP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高,毒性无明显增加,值得继续研究.

    作者:刘国柱;王萍;刁俊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热量为610 kJ/(kg*d),氮量1.0 g/(kg*d).检测实验鼠肝功能指标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OJ组、OJ+能全素组肝功能指标中AST、ALT、DBil、TB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OJ+能全素组上述指标较OJ组显著降低.OJ+能全素组肝脏形态学改变较OJ组有所减轻.结论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梗阻性黄疸幼鼠的肝功能指标和形态学结构.

    作者:李保文;张兰;徐传臻;吕增华;朱玉红;韩静;孔祥华;傅廷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牙脱位的方丝弓固位

    前牙脱位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急症,对患牙进行合适的固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采用方丝弓固位方法用于脱位牙的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明叶;郭建村;王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与临床分析(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DBAC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13例患者中进行性憋气、呼吸困难10例,大量泡沫样痰2例.CT见多发结节8例,炎性实变6例,纤维网状改变6例,团块3例.结论 DBAC的临床及CT表现复杂,某些表现对DBAC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作兵;王旭;邵惠;秦东京;许昌;孙洪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纯心理干预治疗、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求助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心理干预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于考试前2周,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分别进行HAMA及SAS量表评定.结果心理干预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与治疗前比较HAMA、SAS评分差异显著,而下学期考前1天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以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优于单纯一种方法,应作为首选.

    作者:袁晓兰;盖万良;李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距下关节融合在陈旧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距骨是全身骨骼中唯一没有肌肉起止的骨块,3/5表面为关节面覆盖,仅在距骨颈关节囊附着处有血管进入供应其血运,并且是传导足部应力至下肢的联系,当踝关节遭受暴力时,易造成距骨的骨折.若治疗失误,固定不可靠,极易引起距骨骨折不愈、坏死以及胫距关节、距下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的负重、行走,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后果严重,必须积极正确的尽早处理.笔者行距骨加压固定加距下关节融合4例,效果较好.

    作者:陈方民;朱晓东;刘永涛;王兆林;刘颖;刘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培哚普利联合氟伐他汀对血清脂蛋白(a)的影响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氟伐他汀对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52例单独服用氟伐他汀(40 mg/d)及67例联合服用培哚普利(4 mg/d)和氟伐他汀(40 mg/d)患者前后血清(Lp(a)浓度的变化.结果单独服用氟伐他汀患者的Lp(a)浓度较前下降,而联合服用培哚普利及氟伐他汀患者的Lp(a)浓度较前下降更明显.结论联合服用培哚普利和氟伐他汀能更明显降低血清Lp(a)的浓度.

    作者:彭丽萍;刘晶晶;刘淑雨;李淑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围生儿窒息对新生儿血糖和血IGF-1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血糖、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检测,探讨了围生期窒息对新生儿的血糖、血IGF-1水平的影响,为合理的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国良;赵国华;隋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甲状腺病变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2~65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瘤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癌15例,桥本病10例,Graves'病2例.

    作者:王风亭;李文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126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并发脑膜脑炎1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秀红;朱淑霞;唐慎华;杨华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