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尿蛋白的影响

宗可诚;魏慧敏;高春红

关键词:缬沙坦, 高血压, 尿酸, 蛋白尿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降尿酸、减轻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93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47)和氨氯地平组(n=46).缬沙坦组给于缬沙坦(代文)80 mg/d,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络活喜)5 mg/d治疗,同时观察两组血压、血尿酸、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2周后血压控制无效者予加倍剂量服用,用药4、8、12周继续观察上述指标.结果①缬沙坦降压平稳有效,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加倍剂量服用降压效果更显著.②缬沙坦组血尿酸下降,24 h尿尿酸排泄增加,24 h尿蛋白排出减少,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能同时降压和降尿酸,减少尿蛋白,有很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距下关节融合在陈旧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距骨是全身骨骼中唯一没有肌肉起止的骨块,3/5表面为关节面覆盖,仅在距骨颈关节囊附着处有血管进入供应其血运,并且是传导足部应力至下肢的联系,当踝关节遭受暴力时,易造成距骨的骨折.若治疗失误,固定不可靠,极易引起距骨骨折不愈、坏死以及胫距关节、距下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的负重、行走,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后果严重,必须积极正确的尽早处理.笔者行距骨加压固定加距下关节融合4例,效果较好.

    作者:陈方民;朱晓东;刘永涛;王兆林;刘颖;刘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肠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5例正常大肠组织及40例大肠癌组织p27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27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7.1%(34/35),而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5.0%(22/40),p27在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低表达与大肠癌的分级高、淋巴结转移多及TNM分期晚显著相关.结论 p27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恶性程度评价和预后判断.

    作者:苏传伟;张衍胜;刘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工并指的选择及应用

    特殊类型的手外伤可造成两个以上的手指掌侧或背侧皮肤缺失,同时伴有肌腱、血管、骨与关节的损伤缺失,若遵循传统的保留手指的方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尚留有掌侧或背侧部分有血运的皮肤,若一旦去除是其他部位的皮肤所不可替代的,无论应用皮管覆盖、腹部皮下包埋,还是单指皮瓣移植均难以完成.既要尽可能保全手指及大限度的保留功能,又要消灭分离的、不规则的创面,覆盖外露的肌腱或骨关节,单纯植皮又不能成功,确非易事.笔者应用人工并指加皮瓣移植处理此类手外伤多例获得成功,愿与同道一并商榷.

    作者:朱晓东;岳斌;刘永涛;王兆林;刘颖;刘栋;孙胜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纯心理干预治疗、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求助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心理干预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于考试前2周,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分别进行HAMA及SAS量表评定.结果心理干预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与治疗前比较HAMA、SAS评分差异显著,而下学期考前1天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以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优于单纯一种方法,应作为首选.

    作者:袁晓兰;盖万良;李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围生儿窒息对新生儿血糖和血IGF-1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血糖、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检测,探讨了围生期窒息对新生儿的血糖、血IGF-1水平的影响,为合理的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国良;赵国华;隋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探讨两者的改变对早期诊断DN的意义.

    作者:张彩骥;张积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榄香烯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抑瘤效应

    目的研究中药榄香烯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抑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榄香烯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分析细胞凋亡、周期变化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榄香烯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榄香烯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同时伴随有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榄香烯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抗瘤效应,可能与Bcl-2蛋白下调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于荣;柳庆玲;赵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偏振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CHD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值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血HCY值为(18.63±4.16)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9±4.18)μmol/L(P<0.01).结论 HHCY与CHD发病关系密切,CHD患者HHCY广泛存在.

    作者:胡勉;李怀军;王勇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辅助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是较多见的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多发于中年男性,占鼻腔肿瘤的0.5%~4%[1].因其具有浸润生长、复发率高,且部分有恶变倾向,临床上常以低恶度对待.既往多采用鼻侧切开上颌窦内壁根治性整块切除.我科自1997年5月-2000年7月采用鼻内窥镜下切除IP 11例,随访24~60个月,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壮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一次性制取铸造桩核蜡型的方法

    残根残冠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牙体缺损疾病,以往大多数患牙被拔除.但随着牙科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利用桩核冠进行患牙的保存修复已成为口腔修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桩核冠是由桩核和外冠两部分组成,即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先完成桩核,后于核上制作全冠[1].由于传统的桩核冠蜡型的制作耗时长,复诊次数多,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为此,我们在临床上探索出一次性制取桩核蜡型的简便方法.经多年临床实践,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玉东;沈建英;赵美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在2002年的美国心脏病学年会上,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进入了国内外冠心病工作者的视野.

    作者:袁景霞;刘爱芃;王晓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颌骨骨折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应用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6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所有患者应用小型接骨板行坚固内固定治疗.其中7例颏部骨折,12例颏旁骨折,16例颏孔区骨折,9例体部多发性骨折,5例体部粉碎性骨折;1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所有患者术前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的位置和骨折线的数目后,分段牙弓夹板结扎、颌间弹性牵引,使移位的骨折段逐渐复位;术中经口内切开复位、细钢丝颌间结扎、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复查,必要时颌间弹性牵引7~10 d.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治疗效果满意;临床检查所有患者牙合关系良好,面部对称;影像学复查证实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经口内切开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辅以颌间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玉良;李纪奎;王芳;杨佑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

    近年来由于射频消融术和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广泛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应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但不可否认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仍占有一定的位置.

    作者:张文博;张贞美;刘晓红;孙慧丽;王凤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右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突发胸骨后闷痛伴意识丧失1 h于2005年8月25日入院.患者于晨5点睡眠中突感背部隐痛,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小便失禁,无抽搐,入院后测血压0,心率22次/分.疼痛时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Ⅱ、Ⅲ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5~0.8 mV.随给予阿托品1 mg,静脉注射,硝酸甘油静滴,症状好转.约10 min后意识恢复,疼痛持续共约30 min.疼痛缓解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相关导联ST段恢复正常.心肌酶学CK 90.3 U/L,CK-MB 16.0 U/L.入院后复查心肌酶正常.确诊为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4个月前曾有早晨5点剑突下疼痛伴意识丧失1次,持续约10 min后自行恢复,未特殊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行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术中右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给硝酸甘油后痉挛缓解.

    作者:郭晓;张瑞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与临床分析(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DBAC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13例患者中进行性憋气、呼吸困难10例,大量泡沫样痰2例.CT见多发结节8例,炎性实变6例,纤维网状改变6例,团块3例.结论 DBAC的临床及CT表现复杂,某些表现对DBAC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作兵;王旭;邵惠;秦东京;许昌;孙洪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156例妊娠结局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6708例,同期胎膜早破612例,而妊娠28周~36+6周胎膜早破者为156例,不足月胎膜早破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2.3%,占整个胎膜早破的25.5%[1].该组病例平均妊娠34.8周,平均年龄25.6岁.其中初产妇121例,经产女35例;单胎144例,双胎12例,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166例,新生儿死亡2例,共存活新生儿162例.

    作者:梁作双;赵金华;徐宝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400例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是成年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B超检查是确立诊断的主要方法.随着对聚焦超声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聚焦超声已广泛用于腹部和盆腔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其中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非常引人瞩目.我院自2001年使用北京医科大学应用碎石技术研究所研制的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无创治疗子宫肌瘤400例,取得理想效果,为子宫肌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杰;冯锐;杨旭东;刘晓玲;杨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方法 91例晚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接受HCPT 10 mg第1~5天,CF 100 mg第1~5天,5-Fu 500 mg/m2 第1~5天,DDP 30 mg/m2第1~3天;对照组45例接受CF 100 mg第1~5天,5-Fu 500 mg/m2第1~5天,DDP 30 mg/m2第1~3天.以上两个方案21 d为一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0.9%(28/46),40.0%(18/4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CP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高,毒性无明显增加,值得继续研究.

    作者:刘国柱;王萍;刁俊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意外诱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称为脑心卒中.我院1993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1 266例,其中18例并发AMI,占1.42%.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梁金元;许永刚;李金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18例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合理治疗方式.方法对1993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的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学类型黏液性10例(55.6%),浆液性6例(33.3%).临床分期Ⅰ期11例(61.1%),Ⅱ期5例(27.8%),Ⅲ期2例(11.1%),无Ⅳ期患者.行单侧附件切除术8例,子宫和单侧附件切除术4例,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加(或不加)大网膜、阑尾切除术6例;术后未行化疗5例,余13例术后均进行了化疗.病例随诊1~12年,随诊期间18例均存活.结论黏液性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浆液性瘤.手术治疗是交界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对Ⅰ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对年轻患者应至少保留一侧卵巢.卵巢交界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与否不影响预后,尤其是Ⅰ期病人.CA-125对交界性肿瘤监测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春兰;梁作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