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辅助检查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刘敏;汪宏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 辅助检查, 诊断
摘要: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占活产儿的0.1%~1%[1].由于新生儿败血症感染早期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无明显阳性体征,但病情进展迅速,极易恶化,病死率可达10%~50%,即使存活者,也有相当一部分产生后遗症.所以,借助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早期做出正确诊断,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尤为重要.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Gamma 钉治疗老年人粗隆部骨折18例

    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越来越多见,我院自1998年以来,运用Gamma钉(亚太型)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18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成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多种代谢成分异常簇集发生在同一个体的临床现象.随着全球人类中肥胖病患者的增加,此种集结状态发病现象日益增多,且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亦日渐明确,因此,近年来学者们对此状态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展开了积极的研究.本文对近几年来M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海波;李肃;卢承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紫花茄皂苷Ⅰ-2对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影响

    目的 探讨紫花茄皂苷Ⅰ-2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酸性磷酸酶(APA)法测定不同浓度紫花茄皂苷Ⅰ-2处理人肝癌BEL-7402细胞后的增殖抑制率和IC50.结果 紫花茄皂苷Ⅰ-2对BEL-740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皂苷作用72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4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2 μg/ml.结论 紫花茄皂苷Ⅰ-2对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作者:曹同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介入性诊疗与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3例

    通过3例介入诊疗+导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初步探讨该治疗的效果.

    作者:宋淑平;宋晨光;颜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可逆正中神经损伤后拇对掌功能重建43例

    拇指对掌功能活动对手的捏、握、抓等方面的功能有着重要作用.拇指良好的屈、伸、内收、外展和对掌功能,主要依靠拇指各关节的灵巧活动和手内在肌的作用.充分的拇指对掌功能需要拇指充分外展,同时产生旋前活动.因此,拇指腕掌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拇指短展肌的功能,对拇指的对掌功能尤其重要.

    作者:徐伟敏;汤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黄芪对阻塞性黄疸幼鼠血清和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血清和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OJ)、OJ+黄芪组.OJ+黄芪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50 mg/100 g体重,共7d.检测实验鼠血清和肝组织TGF-β1的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OJ组、OJ+黄芪组血液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OJ+黄芪组肝组织TGF-β1水平较OJ组显著降低;OJ+黄芪组肝脏形态学改变较OJ组有所减轻.结论 黄芪有助于改善梗阻性黄疸幼鼠的肝脏形态结构,减轻肝脏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李保文;张兰;吕增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持续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 探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确诊ARDS合并MODS患者,按住院先后分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在同样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CHVHF.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氧分压(PO2)、氧合指数(OI)、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血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和终的死亡率.结果 CHVHF组患者治疗前后SCr、CRP、ALT和OI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只有OI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相比治疗后SCr、CRP、ALT和OI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死亡13例,病死率68.4%;治疗组死亡8例,病死率38.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HVHF治疗能迅速改善ARDS合并MODS患者的病情,显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德堂;张守满;周永勤;李修奎;周忠泉;赵跃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妥泰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观察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短暂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原因多样性,发作的反复性,症状的复杂性,给家庭和病人都造成了痛苦,癫痫发作频率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一个更为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周宏;孙妍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的探讨及其临床应用

    CT血管造影术应用于颅内病变,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病变而且能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供更精确具体的解剖图像,而且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风亭;吴立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颅底骨折并脑脊液漏198例临床分析

    脑脊液漏是外伤性颅底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颅底骨质复杂,CT及X片诊断率较低,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化脓性脑膜炎等.CT三维立体成像可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998年3月-2006年3月,我院共收治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患者198例,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党安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剖腹产术后切口感染早期物理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院疼痛康复科1995-2004年对剖腹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给予早期物理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耀坤;舒春华;刘淑云;刘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肿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多种基因和蛋白质参与的复杂疾病.

    作者:刘成霞;史宁;张尚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粘连性不孕80例

    输卵管粘连是女性不孕重要的而又常见的原因,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粘连性不孕80例,以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法.

    作者:谢英华;沈靖;何爱莲;陈兆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侧孔麻醉面罩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重要诊疗方法,但由于其具有侵入性,给受检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靶控输注短效静脉麻醉药物使此问题得到解决.但是,麻醉中的呼吸管理又成为首要问题.笔者将一次性透明麻醉面罩略作改动,制成双侧孔麻醉面罩,用于门诊保留自主呼吸的无痛胃镜检查病人,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顺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IBS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排便不尽感等[1].临床治疗以调节胃肠道动力及对症治疗为主.本文观察微生态制剂配合中药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蓉蓉;张洪涛;刘琨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60例,应用Clayton康复方案,疗程1个月;对照组62例,不进行康复锻炼.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1个月)对两组病人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后,早期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FMA、MB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英;黄建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脊液鼻漏误诊为过敏性鼻炎2例分析

    脑脊液鼻漏分外伤性和非外伤性,90%为外伤性引起的,病史明确,诊断清楚,但有很多迟发性或原因不明引起者临床易误诊.我院2003-2004年有2例脑脊液鼻漏误诊为过敏性鼻炎,报告如下.

    作者:彭秀花;尹广文;李振才;封杰;张新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坏疽早中期改变30例

    糖尿病坏疽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肢端缺血、周围神经病变、感觉障碍及并发有外伤感染所致的手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下肢多见,多见于老年人.

    作者:张立芳;孙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牙体干髓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

    干髓治疗简便易行,就诊时间短,是目前国内基层医院治疗牙髓炎的常用方法之一.但经干髓治疗的牙体牙髓病并发症较多,例如根尖周炎、残髓炎、牙折等,造成治疗失败颇为多见.本文对240颗牙干髓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华;吴春梅;王仁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3例报告)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是指位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或分支破裂直接与静脉交通形成.据统计有75%以上的CCF均为头部外伤所致.本文报道我科近期对连续收治的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初步经验.

    作者:陈江宾;姚剑清;段安安;柳江;叶立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