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杰;张学彦
患者女,45岁,因咳嗽、咳痰伴头昏、乏力及反复黑便于2001年1月10日入院.1个月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咳嗽、咳痰、无发热,服抗感冒药后感头昏、乏力、纳差、中上腹痛及心悸等.入院前20 d发现大便黑色,1次/d,成形;当时大便隐血阳性,血红蛋白66 g/L.采用止血药物后,大便仍发黑.10 d前排柏油样不成形大便,但无晕厥、呕血等;当时血红蛋白47 g/L,大便隐血阳性.给予补液、止血及止酸等,大便色泽转黄.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局部糜烂.由于病情未见好转,并有发热38℃,为明确诊断而转入我院.
作者:宗春华;陆汉明;张仲德;李定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24 h胃窦运动及胃电变化规律和不同临床分型特点.方法用24 h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联合检测仪对20例健康对照者和31例FD患者同时进行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测定.结果 FD患者较健康人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周期数显著减少,Ⅰ相+Ⅱ相时程显著延长(P<0.01);餐后FD患者胃窦收缩次数、收缩幅度及动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但不同临床类型FD患者胃窦运动无明显差异.FD患者还存在明显胃电节律异常,运动障碍样型胃电节律紊乱及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而溃疡样型及非特异型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FD患者存在胃窦运动异常,但与FD临床分型无关.胃电图对FD患者的临床分型有一定意义.
作者:黄坤明;许国铭;邹多武;李兆申;尹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制备抗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减毒鼠伤寒杆菌活菌疫苗,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构建表达UreB的原核表达载体PTc 01-UreB并转化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得到重组菌SL3261/PTc 01-UreB.应用抗Hp菌体蛋白兔血清行Western-blot检测UreB在SL3261中的表达.将SL3261/PTc 01-UreB口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应用ELISA检测肠液和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SL3261/PTc 01-UreB在Luria-Bertani培养液中连续传代60代以确定其稳定性.结果成功构建PTc 01-UreB原核表达载体.Western-blot显示,其转化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后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61×103的蛋白,与Hp UreB亚单位相符,具有抗原性.口服免疫小鼠后,在肠液和血清中可分别检测到针对UreB的特异性IgA和IgG抗体.体外连续培养60代未见PTc 01-UreB质粒丢失及对宿主细胞毒性.结论表达Hp 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PTc 01-UreB可用作抗Hp感染口服疫苗.
作者:刘晓峰;胡家露;黄建生;樊代明;任大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近年来结核病有抬头趋势,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较前亦有所增加.结核性腹膜炎一般分为腹水、黏连、干酪三型,而以腹水型多见.以下总结我院1994~2000年收治的56例腹水型结核性腹膜炎,探讨其临床诊断、治疗和转归.
作者:夏兴洲;闫国亭;阮红;薛光运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本研究,应用RT PCR、放免分析法测定胃癌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CK20)、透明质酸(HA),旨在阐明CK20与HA在胃癌分期、判定早期微转移及复发中的临床意义.同时了解,CK20表达与HA不同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胃癌分期及对预后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作者:王庆才;赵幼安;刘庆水;李毅;刘忠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男,52岁,因腹痛30 h入院.患者于住院前30 h,无诱因出现全腹疼痛、恶心、呕吐,无发热、呕血及黑便.入院前9 h腹痛变为右中腹部明显,剧烈并持续性加重.既往健康,无出血性疾病、无外伤及抗凝药物应用史,无遗传性疾病史.体检:体温:36 9℃,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全腹肌紧张,右中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血常规:白细胞14 5×109/L,中性81%,血红蛋白121 g/L,血小板183×109/L,出血时间2 min,凝血时间2 min.
作者:高彦荣;颜式可;王椿;郑毅;金涛;金锡璋;王鸿利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克隆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特异性抗体M2的三个靶抗原:支链2-氧酸脱氢酶(BCOADC)、丙酮酸脱氢酶(PDC)及2-氧戊二酸脱氢酶(OGDC)的部分基因片段.表达BCOADC、PDC、OGDC的抗原多肽片段,并将其连接形成三联体(BPO),用于PBC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方法针对三个靶抗原表位设计引物,通过反转录PCR方法,从正常人的淋巴细胞中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QE-30/BCOADC、pQE-30/PDC、pQE-30/OGDC、pQE-30/BPO,测定序列,转化大肠杆菌M15(prep4)后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SDS-PAGE、Western-blot鉴定.结果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四种重组工程菌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Western-blot等证实四种抗原多肽片段获得表达,能与PBC病人起特异性反应.结论获得PBC的特异性靶抗原多肽片段,并成功构建三联体,为PBC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工具.
作者:姜小华;仲人前;范列英;王皓;胡寅;朱烨;陈军;孔宪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例1患者女,26岁.稀水样便3年,大便4~5次/d,伴低热、脱发、闭经及颜面部、四肢反复发作性红斑.外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予泼尼松治疗后病情缓解,停药后上述症状加重来本院就诊.体检除贫血貌外,可见颜面及四肢有结节性红斑.体温37.1℃,血红蛋白86 g/L,血小板210×109/L,白细胞9 0×109/L,血沉42 mm/h,抗“O”、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均阴性.肝、肾功能正常.结肠镜见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多发、密集、非对称性亚蒂息肉,表面充血,散在糜烂,诊断:结肠多发性息肉.活检病理:炎性息肉.外科行右半结肠切除.病理组织学诊断:结肠克罗恩病.术后予泼尼松,硫唑嘌呤治疗后,目前大便正常,颜面及四肢红斑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作者:褚行琦;郑家驹;史肖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转化生长因子(TGF)β属结构相关蛋白的异二聚体多肽.有五种同分异构体,哺乳动物体内只有TGF-βⅠ、TGF-βⅡ、TGF-βⅢ存在.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黏附、迁移、刺激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为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正常胃黏膜、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GFβⅠ、TGF βⅡ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有关指标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作者:张川;江佛湖;戴强;赵力民;张银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体外研究表达人白介素-2(hIL-2)的重组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W)对MKN45胃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分子病毒学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能表达hIL-2的重组VV(VMJ601hIL-2).用DNA杂交技术鉴定VMJ601hIL-2,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VMJ601hIL-2基因产物.用VMJ601hIL-2体外感染MKN45胃癌细胞株,探讨其对体外胃癌细胞的作用.结果VMJ601hIL-2对体外MKN45胃癌细胞株有较强的感染性,VMJ601hIL-2感染的MKN45胃癌细胞能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hIL-2蛋白.结论 VMJ601hIL-2的构建与鉴定,进一步为胃癌的免疫基因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郜恒骏;朱红音;童菊芳;顾伟齐;任卫平;萧树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79岁.持续性左上腹疼痛,呼吸困难1 d.1 d前,患者在活动时突感左上腹持续剧痛,向左侧腰背部放射,弯腰及深呼吸时加重,伴呼吸困难、咳嗽,无咯血、心悸、腹泻、呕吐、呕血、黑便、血尿、尿频、尿痛及发热.既往有冠心病史10年,慢性支气管炎史3年.体检:体温36.8℃,脉搏80次/min,节律不整.呼吸20次/min,血压16/12 kPa(1kPa=7 5 mm Hg).神清,呼吸急促,平卧位,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黄染,口唇无紫绀,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运动减弱,肺底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作者:王琳;刘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于肝脏供源的有限和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本身的复杂性,使一种简便有效且对机体影响较小的技术--肝细胞移植(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HCT)在近年得到很大发展.HCT较LT具有以下优点:①一个供体可以给多个受体提供细胞;②移植技术简单;③即使移植失败,对受体的影响也十分微小.因此,HCT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作者:蒋业贵;王宇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我们通过离体肝灌流系统,在体外状态下应用一氧化氮(NO)合成前体--L-精氨酸灌流,观察其对门脉灌流压的影响,并结合灌流液中NO2-/NO3含量、肝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蛋白的表达,了解NO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肝内血管阻力的调节作用.
作者:冯志杰;姚希贤;杨林;王弘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发热、双下肢水肿半个月伴全身黄染3d,于2000年6月30日急诊收入院.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以HepG2-2.2 15细胞株为模型,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技术(ME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含量,用bDNA信号扩增法定量检测细胞内核心颗粒HBV 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氧化苦参碱2 000μg/ml时对HBsAg、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40.57%、48.27%;浓度为100~2 000μg/ml时,能明显降低2 2.15细胞胞浆核心颗粒H-BV DNA水平;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结论体外细胞培养表明,氧化苦参碱具有直接抗HBV活性.
作者:李继强;陈萦晻;曾民德;陆伦根;邱德凯;茅益民;范竹萍;华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脾结核临床少见,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易误诊.我们对1984~1999年间收集的经病理诊断的7例脾结核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对脾结核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作进一步探讨. 临床资料
作者:余日胜;晁明;宋震亚;蒋定尧;李蓉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消化内镜开展情况调查,为今后制定上海市内镜质量控制标准打下基础.方法对上海市各级医院发放调查表,统计内镜工作量、开展项目、内镜室设置、内镜数量及消毒情况.结果在开展胃镜检查的医院中,约2/3也进行肠镜检查,1/2医院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治疗内镜中,开展多的是止血治疗,其次是狭窄扩张,开展乳头切开取石者仅占7.2%;多数医院存在胃镜室面积过小、胃镜数量不足、消毒不严等问题.结论制订内镜室设施基本标准、内镜消毒规范和培训内镜医师及护士是提高内镜检查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许国铭;方裕强;李兆申;田青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短期内无法进食,进行营养支持是必需的.本研究,通过比较消化道肿瘤术后短期肠内、外营养;普通和要素饮食对血清氨基酸水平及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不同营养疗法的优、缺点,为术后营养支持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金忱;倪泉兴;张群华;曹国海;姚琪远;张妞;丁锐;张延龄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为进一步明确血栓素与胃溃疡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了胃溃疡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及胃黏膜中的血栓素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李英;黄华;李兆福;袁卫红;罗志航;李俊;李世良;李建华;张四代;傅燕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类l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作出准确而全面评价,因此各国专家制定出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以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但各家选用指标不同,标准详略不一,难以在临床上规范应用.本研究,旨在复习近30年来文献中应用的DAI,比较其优、缺点,以便为临床或科研推荐恰当的DAI.
作者:谢艳;魏兵;欧阳钦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