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聪;李慧;吴立平;邱雄;史维;孙晓滨
目的观察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运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融合Flag标记多肽的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经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后,利用静脉注射将其导入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体内;通过RT-PCR,Ⅰ、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以及Masson胶原染色观察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质粒可在大鼠肝脏中表达,其表达产物可促进肝脏中Ⅰ、Ⅲ型胶原的降解(P<0.05),但对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尚不显著(P>0.05).结论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质粒可促进纤维化肝脏中Ⅰ、Ⅲ型胶原的降解.
作者:杨长青;王吉耀;郭津生;刘建军;张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急性或慢性酒精中毒可不同程度抑制肝细胞DNA合成和肝细胞再生.多数学者认为酒精抑制肝细胞再生与酒精抑制聚胺(Polyamine,包括四甲烯二胺、精脒和精胍)合成有关[1,2].
作者:张鑫奎;Minuk GY;Gatheria T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卵圆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卵圆细胞数量和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3例正常人和29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切片中寻找卵圆细胞.对符合卵圆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呈胞浆阳性染色的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到卵圆细胞.在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中,卵圆细胞主要存在于汇管区和纤维隔内,以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体积小和胞浆量少为特征.0~4期肝纤维化组的卵圆细胞数分别为7±3,12±3,25±7,33±9和44±10,方差分析表明,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卵圆细胞数显著增高(F=22.60,P<0.01).除0~1和1~2期肝纤维化组之间外,各组之间该细胞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分别<0.05).卵圆细胞数与肝纤维化分级有显著相关性(r=0.88,P<0.01).结论在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常可见到卵圆细胞.其数量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作者:邱德凯;马雄;彭延申;陈晓宇;施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胃癌基因组中Cx基因的表达、探讨诱导剂作用后Cx基因的表达变化及Cx43编码序列有无突变.方法Northern杂交、RT-PCR和PCR-单链构象多肽分析.结果1.发现了在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癌旁组织及胃癌中Cx基因的表达规律,明确了Cx基因在人胃癌基因组中的表达谱.2.维甲酸(RA)、二甲基亚砜(DMSO)对胃癌细胞基因组中Cx43基因有诱导表达作用,而其本身表达的Cx46在RA及佛波酯(TPA)作用后明显减弱或消失.3.Cx43基因编码区未发现突变.结论1.Cx32可能是人胃上皮细胞基因组中维持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特异表达的Cx基因,Cx46可能是胃癌Cx基因表达的一种变异.2.Cx43基因在胃癌细胞中有可诱导性.3.Cx43基因在人胃癌中表达下调的原因不是其编码区的点突变.4.本文提出了有关人胃癌中Cx基因表达变异的假说.
作者:沈守荣;李伏娥;刘洋;施正专;邹益友;张熙纯;汤恢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门静脉主干(MPV)和脾静脉(SPV)直径、脾脏大小及周围血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151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按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分为S1~S4组,B超测量MPV和SPV直径,以脾指数(SPI)表示脾脏大小,常规方法检测外周血的自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并比较各组患者上述几种指标的差异.结果S3组和S4组患者MPV及SPV直径大于S1组,S1组MPV和SPV直径分别为(11.89±1.39)mm和(5.78±1.33)mm,S4组为(13.07±1.23)mm和(8.0±1.8)mm,SPI也由S1组(17.58±6.24)cm2逐渐高达S4组的(28.97±11.63)cm2.S1组至S4组,RBC、WBC和PLT逐渐降低,S1组分别为(4.67±0.67)×1012/L,(5.46±1.63)×109/L和(174.53±57.05)×109/L,S4组分别为(4.03±0.77)×1012/L,(4.0±1.0)×109/L和(89.24±35.72)×109/L.其中,S3和S4组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S1组.结论随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慢性肝炎患者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直径逐渐扩张,脾脏逐渐增大,外周血WBC、RBC和PLT数逐渐降低.
作者:谢冬英;谢仕斌;李勇忠;姚春斓;姚集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肠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少见,临床诊断难度较大,现将笔者诊治二例报道如下.
作者:姜泊;侯淑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内胆汁淤积是指任何病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或肝内小胆管弥漫性梗阻所致.
作者:陈贻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CBDS)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常不易用常规方法诊断.我们为42例经反复多次上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trans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US)未能发现CBDS的患者进行了内镜超声检查技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并同ERCP和手术结果对比研究.现将EUS在CBD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作一分析讨论.
作者:赵聪;李慧;吴立平;邱雄;史维;孙晓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内胆汁淤积是因肝细胞分泌和排泄胆汁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治疗尚缺乏满意的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胆药、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对症治疗药物等.
作者:刘厚钰;石碧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与低血钙状态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我们对104例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血钙作了测定,并对其中部分低血清25-OHD3病人用1,25-(OH)2D3作了治疗,以探讨低血清25-OHD3与低血钙之间的关系及1,25-(OH)2D3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三荣;林庚金;戎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与肝癌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原位检测和观察,并与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的凋亡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癌旁组织iNOS阳性,非癌组织多阴性或弥漫弱阳性;iNOS在周边的癌组织及侵入纤维组织中的癌细胞阳性,癌组织核心多阴性或弥漫弱阳性.PCNA表达与iNOS相似,iNOS表达阳性区PCNA表达阳性率也高.TUNEL染色凋亡细胞阳性率高区也是PCNA阳性率高区.结论iNOS表达与肝癌的增殖凋亡有关,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程天明;袁爱力;李朝龙;潘石蕾;刘晓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胃十二指肠出血通常由慢性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或局部胃黏膜因素导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引起.对良性疾病导致的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治疗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但是,内镜下止血的进展以及有效的H2受体拮抗剂(H2RA)和某些胃肠激素的应用使手术疗法在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作者:Yozo Watanabe;Hidenori Tsumura;Hiroshi Sasaki;Toshio Morimoto;孙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系统观察窦内皮细胞(SEC)及其基膜中Ⅳ型胶原(CoⅣ)及层黏素(LM)在人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HCC)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30例人HCC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肝硬化,5例轻度慢性肝炎和4例正常肝组织进行了CD34、CoⅣ和LM的免疫组化检测,行半定量计数,系统地观察SEC及基膜成份在正常、慢性肝病和肝癌中的形态和数量的改变,并结合肝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肝窦无CD34及LM的表达,CoⅣ沿窦壁呈断续弱阳性表达,慢性肝病时可有少量CD34及LM弱阳性,肝硬化时CoⅣ阳性增强,沿窦壁呈均匀的连续线状阳性.HCC时窦壁呈弥漫的CD34阳性,同时CoⅣ及LM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在低分化癌及有门静脉癌栓的癌组织中基膜表达有所减少,易见断裂及缺失.LM、CoⅣ,尤其是CD34的表达在癌组织与非癌性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显示,瘤径<2 cm者CD34表达显著低于瘤径>5 cm者,CoⅣ的表达在HCC低分化组明显减少,有门静脉癌栓组CoⅣ和LM表达均有减少.结论CD34是鉴别肝癌组织与非癌性肝组织的可靠指标.肝癌中基膜的断裂、缺失及减少可能参与癌细胞的转移机制.
作者:马捷;周晓军;张太和;孙桂勤;孟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类以自身免疫介导的肝内胆管损伤,伴进行性炎性疤痕形成,终导致肝功能衰竭为特征的进行性、破坏性肝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据报道PBC的发病率正逐渐增加,如英格兰,发病率从1987年的23/百万增至1994年的32.2/百万.我国发病率较低,但今后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水平和检测技术的提高,可能会发现更多的患者.
作者:厉有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生长因子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受到重视,研究正不断深入.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lpha,TGFα)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尤为密切[1,2]:在炎症、损伤修复中,可促多种上皮组织增殖、使细胞发生转化,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有较高表达;许多肿瘤细胞自分泌TGFα,加速肿瘤自身的增殖.探索TGFα促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目的旨在探索TGFα在胃癌细胞周期进程中的作用.
作者:梁卫江;肖冰;赖卓胜;张万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细胞膜可分为窦膜(基膜)、侧膜和毛细胆管膜,二个邻近肝细胞的胆管膜组成毛细胆管(canalculus),胆管系统以此为起点,集合成小胆管(ductule)、叶间胆管(intralobular bileduct)和间隔胆管(septal bile duct).肝内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在上述途径中发生排泄障碍.
作者:许国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男,52岁,间歇性低热3个月,右上腹疼痛伴纳差1个月余,于1996年6月12日入院.体检:神清,消瘦面容,体温37.8℃,脉搏80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8/10kPa(1 kPa=7.5 mm H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右上腹有压痛,肝右肋下7.5 cm,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HBsAg(-),AFP(-).
作者:崔志宏;王洪锋;杨永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前已知有600多种药物可能引起肝脏损害.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通常认定药物是引起胆汁淤积的重要原因,称为药物性胆汁淤积(Drug-induced Cholestasis).据报告,抗精神病类药如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类药如卡马西平;抗高血压类药如开搏通;抗代谢类药如磺脲类降糖药、丙基硫氧嘧啶;及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结核病药;抗肿瘤药;类固醇激素类尤其是性激素.另外中草药如千里光、苍术、消核片等均可引起胆汁淤积.
作者:姒健敏;钱可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血清HBsAg阴性的肝病患名并不能除外乙肝病毒感染,我科近年来收治17例经HBV-DNA检测及肝穿活检证实的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现就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德;万谟彬;焦平华;李爱翠;李青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粪便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粪便中成分复杂、特异性差等因素,局限了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医学临床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同时由于其特有的方便、易取得的优点,粪便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再次为人们关注;近年来,在腹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诊断和肿瘤筛查中已有长足的进展.并拓展了粪便检查的应用前景.
作者:钱家鸣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