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敏
目的:研究Vit D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25-(OH) D3的水平、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钙、磷、碱性磷酸酶等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患儿25-(OH)D3、T细胞亚群、及IgG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患儿经补充Vit D320~40万u 1个月后,随着25-(OH)D3水平的升高,T细胞亚群明显升高(P<0.01),IgG、IgA、IgM及钙、磷、碱性磷酸酶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Vit D缺乏导致免疫功能损伤进而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要比导致Vit 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的要早,后果更严重.
作者:杨月亮;李振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酒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嗜好性饮料,酒精是其主要有效成分,而酒精可与许多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使药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增多,甚至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所以饮酒前后服用有关药物可能会增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者:崔宏旻;崔宏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无环鸟苷与泼尼松联合治疗面神经炎,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现将我们观察的93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3例患者均为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10~64岁,平均年龄39.2岁.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9~66岁,平均年龄38.5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程、面瘫程度、治疗时机及疗效观察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作者:王润理;刘新华;周金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下颌骨缺损常导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颜面畸形,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很多,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血供良好、自然曲度相似下颌骨形态等优点.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下颌骨缺损行血管化髂骨瓣修复36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毛尊荣;何长江;武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婴幼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秋季腹泻,婴幼儿发病率高,易成爆发流行,严重影响了患儿健康,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及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本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我院于1999年10月-2001年12月应用丽珠肠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圣;徐树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出现,脑梗死已成为老年人致残的重要疾病,已引起临床重视.我院自2001年2月-2002年8月应用奥扎格雷治疗脑梗死5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荣淮;张丙奎;李树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小儿速效感冒灵是由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等组成的中、西复方制剂,是治疗小儿感冒的常用药物,现质量标准采用外指示剂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操作费时,且受干扰,我们试用HPLC法测定本品内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史保荣;吴军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国肺癌在城市中占常见恶性肿瘤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0%.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到晚期而无法手术,只能通过放疗或化疗药物治疗.诺维本(Navelbine,NVB;长春瑞宾)是法国皮尔*法伯药物研制公司生产的半合成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单药对NSCLC有效率为14%~33%[1].为观察以诺维本为主的化疗方案对NSCLC的疗效,我科自2001年3月到2002年3月对3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NP(诺维本加顺铂)方案化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全奎;徐梅;王红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我们对本院产科出生的2 822例新生儿进行肌注维生素K1以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对1997年1月-1999年7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儿2 822例均予维生素K1 5~10 mg肌注,1次/d,共用3 d.对照组2 306例(同期院外新生儿)不用药.观察内容:两组均连续观察从出生至4个月.包括婴儿出生时情况、喂养情况、肌注维生素K情况、患病情况及出血情况.对观察期内出现的出血详细记录与出血有关的因素及诊断治疗情况.
作者:王小俊;于翠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家庭因素与龋病的关系.方法:在学龄前儿童1 195名中,选取龋病儿童组与无龋病对照组,有效配对169份,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χ2检验.结果: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母乳喂养、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儿童龋患率和龋蚀程度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父母的刷牙情况对儿童乳牙龋患率无影响(P>0.05).结论:加强对家长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平衡膳食是预防儿童龋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袁玉华;罗文海;李桂英;万巧云;郭中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成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低的骨峰值;其二是绝经后或老年性骨丢失速度快.许多病人同时有此二者[1].破骨细胞吸收过多或成骨细胞骨形成不足引起骨结构平衡失调的终结果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变化,就会形成骨质疏松.一切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2].
作者:于苏国;孙吉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无动力症是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又称胃排空延迟综合征[1],作为一种术后的早期并发症,近几年来报道渐多.自1992年7月至2002年4月,我们共遇到此类并发症共11例,现就我们的诊治经验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玖;张庆广;陈茂华;厉泉;王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血压病多年以后可引起全身的小动脉硬化病变,肾脏为主要受累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性肾病是其严重并发疾病之一,高血压病患者随病情的发展,病程的延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病变,继而发生肾脏的损害.当常规尿蛋白出现时,肾脏病变往往不可逆转.
作者:韩秀敏;杨文东;曾庆枝;袁振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48例均为男性,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岁.均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完全断裂;其诊断诊据:尿道口有溢血、阴囊及会阴部青紫肿胀,肛诊前列腺上移,试探性导尿插管困难.致伤原因:车祸121例,占81.7%;塌方砸伤27例,占18.3%.合并休克35例、膀胱破裂12例、血气胸5例、肠破裂8例.
作者:徐新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活力变化与神经肌肉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微量DTNB法测定31例尿毒症患者及1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胆碱酯酶活力,判断其与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活力降低,与肾功能减退及营养不良相关.结论:血浆胆碱酯酶活力降低可能参与了神经肌肉损伤的发病.
作者:刘玉夏;岳保贵;朱丽芹;刘云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但个别病人紫癜发生前以腹部症状及肾损害等症状为首发表现,常不能及时进行诊断,很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们遇见的以腹部症状为首发表现而未能及时进行诊断的21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张丙奎;迟作华;张荣淮;李树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效果.方法:55例RRI患儿随机分3组.中药组15例给黄芪精口服3个月;西药组18例给多抗甲素口服3个月,中西医组22例给黄芪精、多抗甲素、鱼肝油、儿康宁、小施尔康交替口服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情况和免疫指标改变情况.结果:①3组半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由(5.7±1.8)、(6.2±2.2)、(5.8±2.0)次降至(4.2±1.5)、(4.5±1.5)、(3.3±1.4)次(P分别<0.05、0.05、0.01),总的感染时间分别由(64±18.2)、(68±20.4)、(67±21.8)d降至(32±8.6)、(36±10.6)、(28±7.5)d(均P<0.01).②3组治疗后IgA分别由(0.63±0.18)、(0.70±0.16)、(0.68±0.24)g/L升至(0.82±0.24)(0.84±0.21)、(0.92±0.22)g/L(P分别<0.05、0.05、0.01),IgG及CD3、CD4、CD4/CD8比值升高仅中西医综合组有显著意义(均P<0.05),其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RI较单一药物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刘善洪;李崔平;薛万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脑出血昏迷病人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56例脑出血昏迷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两组进行2种胰岛素强化治疗:①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27例);②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9例).两组治疗靶细胞值均为三餐前及睡前末梢血糖≥3.9 mmol/L,≤7.0 mmol/L并至少持续3 d.结果:两种治疗平均高血糖控制天数[微量泵组(14.5±4.6)d,多次皮下注射组(22.4±7.5)d,P<0.01]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微量泵组低血糖发生低于多次皮下注射组[微量泵组:(0.8±1.1)次/人,皮下注射组:(1.8±2.4)次/人,P<0.05].结论:微量泵更适合脑出血昏迷病人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作者:李美珍;张树香;王建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从1987-2001年应用俯卧位摆动牵引法治疗新鲜髋关节后脱位33例,方法简便,疗效可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20~59岁,受伤后复位时间2~72 h;6例合并有髋臼骨折,其中4例髋关节复位后髋臼骨块复位,2例因髋臼复位不良而行节开复位内固定术.33例均用该法在3~8 min内完成复位.
作者:邱守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心源性猝死(SCD)是由原发性心脏疾病或通过心脏的发病机制引起的迅速并且未能预料的死亡.由于多数死者生前无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往往失去治疗时机.作者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临床研究结果,对于心源性猝死的电生理预测指标和防治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李以敏;李虹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