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刘永涛;刘明廷;戚大春;张霞

关键词: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溶栓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病人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2001年4月至2002年6月本科收治的15例下肢骨折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临床查体,B超检查及深静脉造影确定诊断,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抗凝治疗,所有病人皆实行积极地肢体活动等预防措施.结果:所有15例病人都得到了准确地诊断,采用上述措施病人得到了顺利地康复.结论:对于易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积极地预防及积极治疗措施是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少年儿童精神障碍的诱因及干预对策(附200例临床分析)

    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正值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之阶段,对应激事件的承受能力也较脆弱,因此,探讨他们精神障碍的诱发因素及防范对策,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冯启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渗糖在首次血透中的应用(附20例报告)

    在首次血液透析结束前,常出现透析失衡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头晕,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减少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50%GS 20 mL+10%葡萄糖酸钙20 mL在透析结束前静注,有效地减少了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俎玉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头孢噻肟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17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并发症较多,如治疗不及时,预后不良.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头孢噻肟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172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修补脑脊液鼻漏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注意事项、修补材料的选择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放疗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1例,自发性2例,外伤性6例,医源性(鞍区手术)6例,均在鼻内窥镜下修补成功,修补成功率达85.6%,其中有2例因脑脊液鼻漏在不同位置再发,行3次以上修补,修补次数多达5次.结论:脑脊液鼻漏经鼻内镜修补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具有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重复多次修补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刘振;刘健;刘亭彦;马秀芳;吴玉坤;蒲章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农村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农村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98例有攻击行为者列为研究组,103例无攻击行为者列为对照组,重点根据两组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BPRS量表评分及病人妄想类别来探讨其导致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既往史中的暴力行为及酒精滥用,家族史中教育方式、家族成员之间关系及阳性家族史、个人史中曾受父母虐待,BPRS量表中思维障碍及敌对猜疑均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妄想类别两组间差别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人攻击行为是多因素的,病理性妄想、家庭环境等是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王元秀;孙爱群;袁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右侧胸痛误诊4例分析

    近1年来,我科收治了以右侧胸痛为主诉而被误诊的病例4例,误诊时间12 h~2个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炳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性损伤57例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性损伤因其损伤范围广,波及多个重要器官,失血量大,器官代偿能力减弱,在抢救过程中往往出现多种生理功能紊乱,病情变化快.我科自1991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该类病人57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双江;苗红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风湿性疾病药物治疗进展

    儿童风湿性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成人有明显不同.首先,两者的病程有显著差别,不管治疗与否,其结果都有相当差异.另外,儿童对药物治疗的毒性反应不同于成人,原因在于处于发育阶段的机体有两个明显不同的特点:①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对毒性作用的耐受性大于成人;②药物对以后产生的功能有潜在的长期毒性.

    作者:周玉梅;孙丽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会阴切开并Ⅲ度裂伤39例分析

    会阴Ⅲ度裂伤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及时正确处理预后较好,但可致产妇住院时间延长,造成其心理创伤并影响其产后生活质量.如处理不好,可留有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后遗症[1].作者回顾会阴切开并Ⅲ度裂伤39例临床资料,探讨其防治措施.

    作者:刘振銮;张素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磺酸盐)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炎清热等作用,与穿琥宁相比,其活性强,副作用小.我们自2001年12月-2002年9月,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3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九义;赵民生;曹秀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0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急性胰腺炎是一内科急症,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病因各异,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激活的白细胞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动态变化,并就其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Ranson评分等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梁素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七叶皂苷钠替代激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脑实质的炎症,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主要应用激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我科自1999年2月以来用七叶皂苷钠替代激素治疗病毒性脑炎3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军丽;刘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2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时,病死率明显增高,及时正确的诊断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95-2001年42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MOF患者临床救治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鹏飞;王晓丽;孙英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壮年肺癌7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增高,青壮年肺癌发病也随之增多.我院自1992年5月-2002年5月收治40岁以下青壮年肺癌76例,占同期收治肺癌总数1 688例的4.5%,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葛根素致溶血性贫血2例

    我院自1997年应用葛根素注射液临床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但应用过程中有2例病人出现溶血性贫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运爱;李明娥;王跃平;张贞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肺心病伴呼衰35例肾功能损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呼衰患者共35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2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8岁.既往无肝、肾、内分泌等疾病.健康老年组33例作为对照,均为健康体检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63~67岁,平均年龄66岁.

    作者:刘希文;杨立英;赵宝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足月妊娠并发羊水栓塞3例分析

    足月妊娠并发羊水栓塞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万分之一.我院自1989年1月至今,在足月妊娠分娩前后发生羊水栓塞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会英;徐芬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不良因素调查

    由于近年电脑、游戏机的普及,儿童视力发育不良情况不断加重,为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情况及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本调查.

    作者:薛桂芝;王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国产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过停药1周,2周安慰剂清洗期后,口服卡维地洛片10 mg/d,每2周增加剂量10 mg/d,直到10周结束观察.结果:60例患者服药2周末收缩压、舒张压即明显下降,治疗10周末平均剂量为20 mg/d,收缩压降低15.4 mmHg,舒张压降低13.1 mmHg;总有效率为83.1%,总显效率为63.3%.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4%)、头痛(6%)、乏力(1%)、心动过速(2%).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郭庆章;耿化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及对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①将病人随机分为脾肾静脉分流(SRS)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PCDV)组和SRS+PCDV组.②术前1周和术后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内径、大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门静脉侧枝循环和血栓形成的情况,术中动态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③手术方法:SRS组,脾切除、脾肾静脉吻合;PCDV组,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SRS+PCDV组,脾切除、脾肾静脉吻合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结果:断流术可直接阻断脾胃区反常血流,但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依然存在.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但肝脏血流受到严重影响.断流术加分流术组术后的PVF、FPP介于断流组和分流组之间,仍为正常高值.结论:SRS+PCDV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是合理的,而且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徐宏;王强;信明君;郭辉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