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维华;李湘青;孙刚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入院时进行Braunwald分级,并测定空腹静脉血血浆GMP-140和D-二聚体含量,入院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其病变血管数及病变特点,同时进行狭窄程度评分.结果:BraunwaldⅢ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及血管内血栓形成明显多于Ⅰ、Ⅱ级(分别为P<0.01和P<0.05),狭窄评分Ⅲ级也显著增高(P<0.01),同时血浆GMP-140和D-二聚体三级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Ⅲ级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常多支血管受累且冠脉内血栓形成多见,病情易变,应在病情稳定后积极行介入性治疗.
作者:张清潭;刘卫东;孙殿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阻塞性黄疸的原因以胆管结石、胆管炎症及胆管狭窄为主,恶性肿瘤为次.但恶性阻塞性黄疸起病隐匿,临床上不易早期发现,当出现黄疸时大多已属中晚期,所以在治疗上多以姑息性手术为主.现结合我院自1990年9月至2000年9月治疗的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资料,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人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7岁.入院时的主要症状均为黄疸,其中术前、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胰头癌32例,胆总管下端癌18例,胆囊癌6例,肝门胆管癌19例,肝癌压迫肝外胆管引起黄疸5例.术前均经B超和CT检查,确诊者58例,确诊率为72.5%.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28~485 μmol/L.
作者:苏英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收治下呼吸道感染医务人员37例,与同期收治的38例社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们收治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3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医疗人员19人,护理人员15人,药剂人员3人;男22人,女15人;诊断为肺炎20例,急性支气管炎15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2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9.6岁.同期观察社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农民26例,工人8例,干部4例;男24例,女14例;诊断为肺炎23例,急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3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50.2岁.
作者:兰成孝;崔莉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科于1998年3月至1999年11月收治腮腺炎并发手足搐搦症病人2例,报告如下.例1.患儿男性,12岁.因腮腺肿大1周后腹痛、呕吐2 d,抽搐10 min入院.患儿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腮腺肿痛,伴不规则发热,体温高达39℃,在本地诊断为腮腺炎.治疗3 d后热退,腮腺肿消.2 d以来,腹部阵发性隐痛、厌食,呕吐2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及血块.继续治疗无明显好转来本院.在候诊过程中,患儿突然出现双手腕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伴上腹部及头部剧痛,无意识障碍,立即给10%葡萄糖2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后缓解.发病以来未进饮食,10 h未排尿.入院时查体:T 36.5 ℃,P 70次/min,R 22次/min,BP 11/7.5 kPa,W 28 kg,发育、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萎摩,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无肿大.眼、耳、鼻无异常.咽充血,腮腺无肿大,颈部有抵抗感,心肺(-),腹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病理反射.血常规WBC 7.3×109/L,RBC 4.44×1012/L,Hb 127 g/L,W-SCR 0.380,W-LCR 0.524,W-WCR 0.096,尿KET,血Ca2+1.74 mmol/L,Mg2+0.5 mmol/L,经静滴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小苏打、钙剂、利尿剂后,逐渐好转.住院9 d,痊愈出院.
作者:刘新华;薛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我院近2年因静脉滴注川琥宁注射液引起药物热者6例.女5例,男1例;年龄6~50岁.就诊时高热2例,中度热3例,低热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抗生素与川琥宁注射液(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静脉滴注.川琥宁用量:儿童5~10 mg*kg-1*d-1,成人400~800 mg*d-1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6例均在用药首次滴注过半或结束1 h内出现体温升高,体温达38.5~39.7 ℃,伴畏寒,无皮疹,无胃肠反应及其它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其中2例次日继续用该药治疗又出现上述情况,疑为川琥宁所致发热反应而停药,其它药物治疗继续.停药当天体温正常者4例,低热2例,后未再出现体温升高,可见发热为该药所致.6例中1例有青霉素药物过敏史.
作者:靳春爱;侯晓燕;丁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葡萄球菌引起阴道炎的病例明显增多,且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笔者自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对1 028份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炳法;刘永云;鞠胜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并配合Doula式分娩,用于100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单纯采用Doula式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程时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阻滞麻醉配合Doula式分娩用于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王秀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为自身免疫出血性疾病,有15%~35%患者治疗无效.由于目前尚缺乏治疗本病的特效药,临床上称之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难治性ITP).12年来我们采用水牛角粉治疗该病患者146例,获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88-2000年共观察本病226例,能接受定期随访、资料完整者219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6例,其中男36例,女110例;年龄12~62岁,平均年龄32.5岁;工人64例,农民38例,干部20例,学生24例;疗程1年~6.8年,平均3.7年.对照组74例,男性24例,女性50例;年龄12~63岁,平均年龄32.6岁;工人25例,农民29例,干部8例,学生12例;疗程1年~6年,平均3.2年.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病情均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经系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骨髓象等证实,并排除继发病因.
作者:王俊荣;刘风真;吕长俊;武美秀;牟爱芹;陈佳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染色是组织学技术中的难点.常规方法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两种纤维对比不够鲜明,各种细胞成分较难区分,铺片厚薄不均等.作者经过反复实验,能够显示组织的多种成分,特异性强,效果稳定,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同慎;李冰;殷彦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胰岛素、血脂并与健康对照比较.结果:脑梗死病人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褚文政;王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硬膜外麻醉是产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而硬膜外麻醉下血压下降发生率为32%~72%[1].血压显著下降可使子宫-胎盘血流严重减少,即使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母体血压回升,但因子宫动脉收缩,并不能增加子宫-胎盘血量.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血压显著降低和维持母体循环系统的稳定,从而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通过在局麻药中加入一定剂量的麻黄碱维持母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预防剖宫产术中血压下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士兰;代振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探讨复方丹参与肝乐宁治疗肝纤维化病人的效果,笔者选择我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份收治的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经临床观察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均为我院1998年10月-2000年6月收治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复方丹参与肝乐宁组(以下简称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均相似,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铁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从1996年2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口服有机氟灭鼠药中毒患者1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小者12岁,大者56岁.均为口服含有机氟灭鼠药或鼠饵中毒.发病时间为食后0.5~6 h.1.2 临床症状恶心、呕吐,上腹烧灼痛,头晕,精神恍惚.伴烦躁不安者6例,肢体间歇性强直性抽搐者2例,昏迷者2例.
作者:鞠维华;李湘青;孙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耳廓假性囊肿又名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积液等.系指耳廓外侧面的囊肿样隆起,内含浆液性渗出物,发病年龄以30~50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一侧耳廓.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穿刺治疗后囊肿注药、置管术及物理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易复发、感染,导致耳廓畸形甚至坏死等.笔者采用软骨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可一次性治愈,并且安全、简便易行,现归纳分析如下.
作者:张玉芳;陈雪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例1.男,80岁.因右下腹痛1 d入院.体检:T38.2℃,右下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B超示阑尾炎征象.白细胞计数13.6×109/L.诊为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位于膜膜后,打开侧腹膜,完整剥离阑尾,呈囊性,约2 cm×2 cm×6 cm大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切片示阑尾粘液囊肿.
作者:葛海涛;王永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脂肪肝100例,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36岁.按临床超声影像诊断学标准:轻度40例,中度39例,重度21例.血糖6.5~7.0 μmol/L(酶法)32例,余正常.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c均阳性20例,余80例全部阴性.HBsAg、抗-HBc20例肝活检病理定性诊断(按照1995年北京全国第5次肝炎防治诊断标准)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5例,中度慢性肝炎5例.彩超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产SYSTGM、FIUE,探头3.5MHz.检查肝、胆、脾.
作者:伊方善;韩向义;甘天福;王万忠;崔守永;孙希峰;刘桂香;黄爱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蓖麻凝集素(RCA)协同乐铂(Lob)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运用MTT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原代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Lob、RCA、RCA+Lob的作用下生长增殖的情况.结果:RCA+Lob组细胞生长抑制率(45.0±8.4)%比Lob组(14.2±5.0)%明显增高(P<0.01);RCA+Lob组癌细胞中PCNA的含量低于对照及Lob组(P<0.01).结论:RCA增强Lob对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徐艳岩;肖军军;刘丹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双黄连注射液广泛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疾病.随其临床上广泛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笔者在临床中发现5例,报告如下.1 皮肤过敏患者男性,76岁.因左髂骨隐痛、咳嗽、发热住院.给予双黄连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输入约30 min后,患者诉胸背部瘙痒,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地塞米松20 mg静脉注入,异丙嗪12.5 mg肌肉注射,约5 min后皮疹消退.次日继续输注该液体,约15 min时又出现上述情况.再次抗过敏治疗,约5 min后皮疹消退.
作者:田霞;李惠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用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已获得肯定疗效,但因在治疗中发生出血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期国外报道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1,2].笔者对1998年8月至2000年2月收治的34例脑梗死患者应用LMWH治疗,并设对照组对比研究,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安可英;郭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老年瘙痒症为一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瘙痒为突出特征,而无原发皮肤损害.冬夏季多发,睡前发生,反复发作,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和抗过敏药物为主,疗效长,副作用大.笔者自1998年10月-2000年10月间对40例老年瘙痒症患者采用穴位药物注射疗法,并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其红;韩业坤;胡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