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荣
阻塞性黄疸的原因以胆管结石、胆管炎症及胆管狭窄为主,恶性肿瘤为次.但恶性阻塞性黄疸起病隐匿,临床上不易早期发现,当出现黄疸时大多已属中晚期,所以在治疗上多以姑息性手术为主.现结合我院自1990年9月至2000年9月治疗的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资料,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人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7岁.入院时的主要症状均为黄疸,其中术前、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胰头癌32例,胆总管下端癌18例,胆囊癌6例,肝门胆管癌19例,肝癌压迫肝外胆管引起黄疸5例.术前均经B超和CT检查,确诊者58例,确诊率为72.5%.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28~485 μmol/L.
作者:苏英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双黄连注射液广泛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疾病.随其临床上广泛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笔者在临床中发现5例,报告如下.1 皮肤过敏患者男性,76岁.因左髂骨隐痛、咳嗽、发热住院.给予双黄连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输入约30 min后,患者诉胸背部瘙痒,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地塞米松20 mg静脉注入,异丙嗪12.5 mg肌肉注射,约5 min后皮疹消退.次日继续输注该液体,约15 min时又出现上述情况.再次抗过敏治疗,约5 min后皮疹消退.
作者:田霞;李惠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近12年来,我们共手术治疗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患者110例.其中男80例,女30例,平均年龄26.5岁.伤后就诊时间:5 h内65例,6~12 h 24例,13~20 h 12例,21~48 h 4例,2 d以上5例.外伤原因:车祸66例,民事纠纷11例,工矿作业性外伤14例,农村建筑性外伤19例.体征和检查:腹膜刺激征阳性者103例,占93.6%;腹腔穿刺阳性者98例,占89%;穿刺抽出不凝全血者93例,占94.8%.腹部透视84例,其中12例见膈下游离气体.血红蛋白在5 g以下者29例,占19.3%;血压在休克水平以下者47例,占42.7%.损伤类型及合并症:脾破裂28例,其中合并肾挫伤2例;肋骨骨折12例;肝破裂12例,合并胰腺损伤1例;上肢骨折1例;空肠破裂15例;结肠破裂5例;回肠损伤13例;肾破裂11例;胃破裂14例;膀胱破裂12例.110例均行手术治疗.28例脾破裂中24例行脾切除术,4例行脾破裂修补术.12例肝破裂,9例行肝破裂修补术,3例行清创止血术.47例胃肠破裂31例行修补术,16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1例肾破裂,10例行修补术,1例行肾切除术.12例膀胱破裂均行膀胱修补术.
作者:郝传海;赵怀启;王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并配合Doula式分娩,用于100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单纯采用Doula式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程时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阻滞麻醉配合Doula式分娩用于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王秀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痛经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疾病,笔者自1997年10月-2000年5月共收治48例.采用理气活血补肝肾法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8例均为青年女性;47例为门诊患者,1例为住院病人;未婚者42人,已婚未育者6人;年龄13~20岁者36人,21~28岁者10人,29~33岁者2人;病程1~3个月者21人,4~6个月者13人,6~12个月者2人.48例中均做尿妊娠试验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急腹症之腹痛.
作者:赵迎春;李超;王淑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86至2000年,我院共收治糖尿病足7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小者36岁,大者75岁,平均年龄56.18岁;糖尿病病史平均为6.53年(3~21年).足病发生后才确诊为糖尿病者14例.空腹血糖8~10.5 mmol/L者18例,10.5~15 mmol/L者43例,15 mmol/L以上者17例.1.2 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糖尿病诊断;②患足(趾)呈高度肿胀、溃破,创口呈穿通性,内有腐败变性肌腱,分泌物秽臭;③无间歇性跛行、紫绀、皮温降低等缺血症状及体征,患肢动脉搏动一般正常.
作者:杨军;徐金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DVT一方面可致患者肢体残疾,另一方面可致44.7%[1]的患者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需对DVT进行积极的治疗.笔者对DVT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宝忠;陈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脂肪肝100例,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36岁.按临床超声影像诊断学标准:轻度40例,中度39例,重度21例.血糖6.5~7.0 μmol/L(酶法)32例,余正常.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c均阳性20例,余80例全部阴性.HBsAg、抗-HBc20例肝活检病理定性诊断(按照1995年北京全国第5次肝炎防治诊断标准)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5例,中度慢性肝炎5例.彩超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产SYSTGM、FIUE,探头3.5MHz.检查肝、胆、脾.
作者:伊方善;韩向义;甘天福;王万忠;崔守永;孙希峰;刘桂香;黄爱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年脂肪肝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血脂、血糖(G)、血浆胰岛素(INS),并分别于餐后0.5、1、2、3 h行糖耐量测定.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和抗-HCV.免疫分析法检测Ⅲ型前胶原蛋白(PIIIP)和层连蛋白(IN).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腹围对臀围的比例(ACR).结果:脂肪肝组血脂、G、IN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酒精性、肝炎性脂肪肝血清酶和PIIIP、IN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脂肪肝组与ACR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73,P<0.01).结论:脂肪代谢紊乱是中年脂肪肝发病的始动环节,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酒精性、肝炎性脂肪肝存在纤维化;脂肪肝的胰岛素抵抗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魏秀俊;王竹文;徐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的典型表现常为慢性、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疼痛性质多为轻度或中度胀痛或灼痛,而以急腹症为首发者易造成诊断困难.现结合病例讨论如下.1 幽门管溃疡患者,男,52岁.因呕吐6 d,餐后上腹部剧痛1 d急诊入院.呕吐物为宿食,不发热.查体:消瘦,心肺听诊(-),腹软,肝脾未触及.无胃肠蠕动波,上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不明显.经胃肠减压抽出胃内潴留液400 ml,行胃镜检查发现幽门管大弯侧有1.5 cm×1.0 cm溃疡,组织活检为炎性病变.
作者:敬长春;郑春长;朱玉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对1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脑CT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CT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95年5月至2000年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并经临床诊断的HIE患儿126例,均符合诊断标准.男72例,女54例;胎龄≤37周者14例,~42周者102例,>42周者10例;Apgar评分:≤3分者16例,~6分者66例,>6分者34例,评分不详者10例,>6分的患儿均有宫内窘迫史或羊水混浊史.
作者:李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蓖麻凝集素(RCA)协同乐铂(Lob)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运用MTT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原代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Lob、RCA、RCA+Lob的作用下生长增殖的情况.结果:RCA+Lob组细胞生长抑制率(45.0±8.4)%比Lob组(14.2±5.0)%明显增高(P<0.01);RCA+Lob组癌细胞中PCNA的含量低于对照及Lob组(P<0.01).结论:RCA增强Lob对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徐艳岩;肖军军;刘丹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探讨复方丹参与肝乐宁治疗肝纤维化病人的效果,笔者选择我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份收治的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经临床观察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均为我院1998年10月-2000年6月收治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复方丹参与肝乐宁组(以下简称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均相似,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铁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收治下呼吸道感染医务人员37例,与同期收治的38例社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们收治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3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医疗人员19人,护理人员15人,药剂人员3人;男22人,女15人;诊断为肺炎20例,急性支气管炎15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2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9.6岁.同期观察社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农民26例,工人8例,干部4例;男24例,女14例;诊断为肺炎23例,急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3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50.2岁.
作者:兰成孝;崔莉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检查方法的进步,发现脂肪肝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病理变化的成因与形成机制比较复杂.笔者整理出资料比较完整的182例脂肪肝病例,并对其病因进行了分析.由于病毒性肝炎性脂肪肝病因及机制均较清楚,本组病例中不包括此类病例.
作者:张瑞兰;杨际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维生素D(Vit D)是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的有效药物,但使用不当,也可引起中毒.笔者曾收治2例Vit D中毒患儿,现报告如下.例1.男,6个月.因哭闹、反复惊厥1个月余住院.患儿入院前1月余曾因治疗佝偻病,隔日肌注Vit D3 30万u,连用4支,Vit D总量达120万u.此后,患儿出现厌食、阵发哭闹、有时呕吐、饮水较多.近1个月内先后出现4次惊厥,在乡镇医院予以补钙治疗.再次出现惊厥,急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较差,神志清,精神不振,方颅,头发稀少,前囟稍饱满,约2 cm×2 cm,颈软,心肺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差,手足发凉、干燥.实验室检查:Hb 95 g/L,血钙3.4 mmol/L,血磷1.8 mmol/L.腕部X线片:干骺端骨化带增宽.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入院后给予速尿、地塞米松及补液治疗,同时禁用Vit D制剂及钙剂.治疗2周,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郭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胃癌术后于2000年10月12日入院.入院后第2天静滴20%人血白蛋白50 ml(10 g),1.5 ml/min.当滴入30 ml时,病人突然意识障碍,呼之不应,脉搏测不清,心跳微弱,叹息样呼吸,血压4/0 kPa(30/0 mmHg),T 38.2 ℃,口唇紫绀,口鼻涌出大量泡沫样痰液,双肺布满水泡音.心电图示房颤.立即高流量吸氧,静注呼吸兴奋剂、氨茶碱0.25 g,停用白蛋白,静滴50%葡萄糖500 ml加多巴胺80 mg和阿拉明38 mg.5 min后,能扪清桡动脉搏动,140次/min,呼吸微弱规则,血压8/6 kPa(60/mmHg).20 min后,意识清楚,血压11/7.5 kPa(82/56 mmHg),病情逐渐好转并稳定.次日上午10点再次静注人血白蛋白,当滴入10 ml时,病人又突然出现上述类似症状,继而出现皮疹、搔痒.立即停用白蛋白,肌注盐酸异丙嗪25 mg和对症处理,2 h后病人渐趋平稳.
作者:王英;王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消化内科难治病种之一,其病因复杂,病程冗长,易反复发作,而临床上无很好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7年6月用固肠止泻丸(原名结肠炎丸)治疗该病病人28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病例选择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指征典型阳性,经检查排除其它疾病,并经结肠纤维镜或钡剂灌肠确定病灶.自1997年6月至2000年3月累计治疗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小者23岁,大者65岁,平均年龄39.8岁.病程短者10个月,长者11年,每年均反复发作3次以上.其中22例曾服用柳氮磺胺吡啶,6例用一般抗生素加止痛剂治疗.
作者:郭新花;崔绍风;丁文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995-1997年门诊和住院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状态患者116例,随机分A组和B组.A组给予禁食高碘食物,B组作为对照组饮食习惯不变.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TSH、FT3、FT4、甲状腺吸131I率.随访时间为4年.随访期间每6个月测定一次血清TSH、FT3、FT4,若血清TSH、FT3、FT4有异常者再测定甲状腺吸131I率.结果:禁食高碘食物组(A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病率比对照组有降低趋势,χ2=5.06,P<0.05.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亚临床状态患者,禁食高碘食物可以延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秀云;杨旭东;赵兴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原发性脑干损伤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约占7%,其昏迷重、程度深、时间长,因药物治疗催醒效果不明显,已引起人们关注.我科从1994-1997年与神经外科合作,对急性期过后随机选取的3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昏迷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并行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以观察其催醒作用;另取相同例数的病人为对照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耀坤;张奉梅;梁勋;李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