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玲;安慧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肝细胞的机制.方法 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GSH 1.2 g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肌苷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和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TNF-α、IL-6、IL-8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GSH可明显抑制细胞因子对肝脏的炎性反应,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治疗作用.
作者:孙伟;徐建中;曹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芪参还五胶囊对缺血大鼠脑组织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假手术组、安慰剂对照组和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突触数目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神经元突触数目减少,突触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破裂甚至融合,差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结构相对完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缺血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遭破坏,芪参还五胶囊对缺血后大鼠脑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丽;李宝栋;王志勇;杨迎国;王传尊;闫瑞萍;刘振江;王利春;杨京花;刘国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96例连续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以60例同期门诊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内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66.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0%),脑梗死组主要为低回声斑块48.8%,其次为强回声斑块26.5%;健康对照组主要为强回声斑块(64.3%),其次为等回声斑块(21.4%).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显示管壁结构,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了解斑块的形态以及栓子是否容易脱落等,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邱惠芝;王京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才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分类中的一种独立类型.GDM直接威胁着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易导致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和新生儿并发症等.
作者:边青霞;王秀军;刘长山;鹿相花;武秀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非常棘手,目前对于中晚期妇科恶性上皮细胞肿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普遍认为正常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的机制遭到破坏,可导致肿瘤细胞的产生[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发现及对其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为有效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作者:王文艳;朱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逐年增加,DM合并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也逐年增多,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及疼痛,常夜间痛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1年来我院收治的178例DM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旨在进一步了解DM患者中CTS的发病情况及电生理特点,提高DM合并CTS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照凯;郭雅聪;鲍海平;郭月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64岁.因头晕、记忆力下降3个月,行走不稳2周于2007年11月25日拟诊智能障碍待查收入院.查体:T 36.2℃,R 20次/min,P 68次/min,BP 170/87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精神欠佳,智能下降,反应迟钝.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口 罗音,心界不大,心前区无隆起,HR 6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剑突下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
作者:谭娟;古联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肥胖对左心室肥厚(LVH)心电图不同诊断标准的影响.方法 783例高血压患者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体质量正常组423例、超重组225和肥胖组135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质量指数为诊断依据,对比不同心电图诊断标准(Sokolow-Lyon电压标准、Sokolow-Lyon乘积标准、Cornell电压标准和Cornell乘积标准)的漏诊率,分析不同心电图诊断标准受肥胖的影响.结果 超声心动图诊断LVH患者433例,体质量正常组219例,超重组130例,肥胖组84例.Sokolow-Lyon电压标准的漏诊率高,体质量正常组漏诊79例(36.1%)、超重组95例(73.1%)、肥胖组70例(83.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okolow-Lyon乘积标准的漏诊率与Sokolow-Lyon电压标准相近.超重组和肥胖组与体质量正常组比较,Cornell电压标准和Cornell乘积标准对不同组患者诊断的漏诊率无显著差异(P>0.05).Cornel乘积标准诊断的漏诊率低于其他3种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漏诊率.结论 Cornell乘积标准诊断LVH的漏诊率低,受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小,是肥胖患者LVH有价值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作者:于靖;吴晓辉;刘建文;许宝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72岁.因哭闹、谩骂2 h,意识不清10 min于2008年2月3日入院.患者2 h前无明显诱因行为异常,多语、大声哭闹,谩骂,无目的来回走动.约10 min前患者不醒人事,急诊以昏迷原因待查收住院.
作者:阎新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临床表现 (1)不明原因哭闹,排尿时尤甚,可伴呕吐;(2)肉眼或镜下血尿;(3)急性梗阻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4)尿中可排出结石,如男婴结石阻塞尿道可表现为尿痛、排尿困难;(5)可有高血压、水肿、肾区叩击痛.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45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1年余,腹痛,伴恶心、呕吐1 d.于2007年1月20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胸痛,伴气促,不能平卧.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0.2 mV, I、aVL、V1~3导联ST段压低>0.1 mV,且呈动态变化.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此后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1年内间断出现胸闷、胸痛症状.
作者:马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发生的胆管损伤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综合国内报道,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19%,高于开腹手术的胆管损伤发生率[1,2].我院1996年3月-2008年3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760例,胆管损伤3例,发生率为0.17%.现回顾分析3例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作者:李留法;吴继君;吕洪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一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13周龄雄性SHR 24只用机械和化学方法 去除右侧颈动脉外膜,左侧作假手术对照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SHR对照组、Ang-(1-7)组(25 μg·kg-1·h-1)和Ang-(1-7)拮抗剂Ang 779组(25 μg·kg-1·h-1);8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经颈静脉给药2周,鼠尾袖法测量给药前后鼠尾动脉收缩压(SBP).电磁流量计测量双侧颈动脉血流量.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II(Ang II)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测定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R)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大鼠血管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ng-(1-7)组SBP较SHR对照组和Ang 779组显著下降(P<0.01).Ang-(1-7)组去外膜侧颈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SHR对照组和Ang 779组(P<0.01).去外膜侧颈动脉Ang II浓度显著高于未去外膜侧(P<0.01).去外膜侧颈动脉AT1R蛋白表达较未去外膜侧明显增多(P<0.01),而Ang-(1-7)组双侧颈动脉AT1R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HR对照组和Ang 779组(P<0.01).Ang-(1-7)组去外膜侧和未去外膜侧凋亡指数较SHR对照组和Ang 779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去除血管外膜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凋亡减少,管腔狭窄,血流量降低,血管功能出现障碍.Ang-(1-7)能通过下调颈动脉AT1R蛋白表达,促进血管组织细胞凋亡,改善血管功能.
作者:李俊;曹晓霞;汪俊元;王安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66岁.以左侧肢体不自主震颤伴右眼睑下垂2月余、加重10 d于2007年3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走路不稳,左右摇晃,并有言语不清及饮水呛咳,到某省级医院就诊按脑梗死住院治疗效果不佳.随后又出现头部及左上肢体不自主运动,病情呈加重势态.自觉头晕,言语不清,视物成双,饮水呛咳,强哭强笑,走路不稳,左右摇晃,睡眠差,二便正常.既往高血压病30年,糖尿病20年.
作者:刘轲;张怀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为了解胶布固定胸壁治疗创伤性肋骨骨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对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诊治3 655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抽取其中300例在用胶布固定胸壁前后及解除固定后进行血气测定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桡动脉是采集动脉血气时应用多的部位.桡动脉穿刺拔针后要求按压局部5~10 min,但是,由于国内普遍存在ICU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危重不能自理以及缺少家属的帮助等情况,往往出现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够,造成局部血肿或皮下出血现象[1].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桡动脉止血按压带(简称按压带),防止皮下血肿和出血,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刘萍;黄桂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地高辛片的疗效.方法 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及伴发疾病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1.2 g口服,每日3次,地高辛片0.125~0.25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高辛片0.125~0.25 mg口服,每日1次,均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部分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均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刘华玲;安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64排容积CT(VCT)冠脉造影扫描及其三维重建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血管显示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CABG术后患者接受了VCT检查;40例搭桥血管共106支,其中乳内动脉桥(IMA)37支,桡动脉桥(RAG)20支,大隐静脉桥(SVG)49支.三维图像均与手术结果 做了对照,其中5例术后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40例V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获得成功;根据搭桥血管三维图像及冠脉血管分析,106支搭桥血管中有93支显示通畅,通畅率为87.7%;其中,37支乳内动脉桥中35支通畅(94.6%),20支桡动脉桥中17支通畅(85.0%),49支大隐静脉桥中41支通畅(83.7%).5例有术后冠脉造影,显示11支搭桥血管有4支发生了阻塞,与其VCT结果 一致.结论 64排V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可做为评价冠脉搭桥术后效果及长期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杨义;刘艳霞;代万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各23例,分别单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托吡酯组治疗4周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率60.9%,总有效率91.3%,治疗终的无疼痛剂量为(89±53)mg/d, 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卡马西平组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率65.2%,总有效率为91.3%,治疗终无痛剂量为(432±65)mg/d,2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起效时间较托吡酯组短(P<0.05),但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必能;袁亚玲;赵和华;杨晓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外周血液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循环肺癌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 外周血液标本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微孔板杂交-酶联免疫分析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肺癌组血液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和健康组(P<0.01),III、IV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I期(P<0.05或<0.01).结论 检测血液端粒酶活性有助于发现循环肺癌细胞.
作者:邸志强;侯继申;薛承岩;杜新生;杨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