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氨酸脱羧酶及组胺受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俊;胡晓勇;傅强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组胺, 受体, 雄激素
摘要:目的 研究催化组胺合成的关键酶组氨酸脱羧酶(HDC)以及组胺作用的靶分子组胺受体在前列腺癌组织芯片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芯片中组氨酸脱羧酶的表达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和3种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22RV1的组氨酸脱羧酶(HDC)、组胺受体(HRH1-HRH4)在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组氨酸脱羧酶在正常前列腺组织表达率仅为37.5%(3/8),而在前列腺癌中为100%(39/39)并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37).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迹显示组氨酸脱羧酶、组胺受体在3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均高于RWPE-1细胞.结论 组氨酸脱羧酶、组胺受体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强,组氨酸脱羧酶的表达和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并且可能和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男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组氨酸脱羧酶及组胺受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催化组胺合成的关键酶组氨酸脱羧酶(HDC)以及组胺作用的靶分子组胺受体在前列腺癌组织芯片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芯片中组氨酸脱羧酶的表达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和3种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22RV1的组氨酸脱羧酶(HDC)、组胺受体(HRH1-HRH4)在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组氨酸脱羧酶在正常前列腺组织表达率仅为37.5%(3/8),而在前列腺癌中为100%(39/39)并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37).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迹显示组氨酸脱羧酶、组胺受体在3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均高于RWPE-1细胞.结论 组氨酸脱羧酶、组胺受体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强,组氨酸脱羧酶的表达和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并且可能和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俊;胡晓勇;傅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进展

    国际糖尿病联盟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世界有3.87亿糖尿病患者.其中在高收入国家,2型糖尿病占85%~95%,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可能更高.预计到2035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将增长55%,达到6亿[1].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LOH)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尤其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的人群[2].LOH是指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加而睾酮水平进行性下降,血清睾酮水平低于健康青年男性的正常范围,并出现一系列雄激素部分缺乏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3].

    作者:陈康宁;刘星辰;高轲;祁萍;祁媚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45,X/46,XY染色体嵌合体2例临床特点分析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AZF基因缺失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患者多表现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及性分化异常等[1].染色体异常中45, X/46, XY嵌合体属性染色体发育异常,在不孕不育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45, X/46, XY嵌合体表现特征复杂,对患者性别、性腺发育及生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45, X/46, XY嵌合体临床表型及细胞遗传学分析有助于诊断病因,并为后期治疗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案.

    作者:杨泽星;唐莉;苏真芳;龙艳喜;武钊;李金昆;文娅;唐菊;张从飞;王华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脂饮食诱导C57BL/6小鼠睾丸微血管损伤导致非感染性睾丸炎症反应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诱导雄性C57BL/6小鼠睾丸微血管损伤与高脂诱导的睾丸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完全随机法分为高脂组(high fat diet,HFD,n=20)和对照组(control,n=20).对照组普通喂养,高脂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共喂养20周,每周检测体质量及血糖.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监测系统检测两组小鼠睾丸微血管血流灌注量.HE染色观察生精细胞及睾丸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微血管内皮细胞CD31、炎症因子TNFα及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4/80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及睾丸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TNFα和MCP-1的含量;TUNEL染色法检测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高脂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水平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睾丸微血管平均血流灌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HE染色显示高脂组小鼠成熟生精细胞减少,睾丸间质膨大,结构松散;高脂组睾丸微血管CD3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TNFα及F4/8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NFα和MCP-1在血及睾丸蛋白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生精细胞凋亡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C57BL/6小鼠血糖增高致睾丸微血管损伤并发非感染性睾丸炎症反应.

    作者:张晓艳;李炳蔚;尚飞;刘明明;刘淑英;盛有明;李宏伟;修瑞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对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癌检出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参数核磁共振(mpMRI)与经直肠超声(TRUS)融合成像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MRF-TB活检对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癌检出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组88例,均因可疑前列腺癌且mpMRI提示可疑前列腺癌病灶于我院行mpMRI与TRUS融合成像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入组患者年龄43~85岁,平均(69.74±8.46)岁;血清PSA 0.44~87.07ng/mL,平均(12.57±12.62)ng/mL;前列腺体积14.56~128.80mL,平均(43.89±20.81)mL.使用彩超仪及容积导航仪进行mpMRI与TRUS图像融合,对mpMRI显示的可疑前列腺癌病灶行靶向穿刺1~4针,然后在TRUS引导下对前列腺左右两叶行12针系统穿刺.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引导方式不同,分为靶向穿刺组(MRF-TB)、系统穿刺组(SB)和联合穿刺组(MRF-TB+SB),分别比较3种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和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88例患者穿刺过程顺利,术后无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行核磁超声融合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MRF-TB+SB),共检出46例前列腺癌,肿瘤检出率为52.3%.MRF-TB检出前列腺癌41例(46.6%);SB检出前列腺癌40例(45.5%).MRF-TB+SB对前列腺癌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S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但MRF-TB与SB相比和MRF-TB+SB与MRF-TB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8例患者中共检出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癌38例(43.2%),MRF-TB和SB分别检出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癌35例(39.8%)和30例(34.1%).MRF-TB漏诊的3例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癌中,2例患者MRF-TB穿刺结果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1例患者MRF-TB结果为阴性.SB漏诊的8例患者中,5例患者SB穿刺结果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3例患者SB结果为阴性.MRF-TB+SB对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S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RF-TB与SB相比、MRF-TB+SB与MRF-TB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mpMRI发现可疑前列腺癌病灶的患者,MRF-TB对前列腺癌的总检出率不低于SB,MRF-TB+SB可以提高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此结论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作者:张帆;左强;黄毅;卢剑;马潞林;陆敏;蒋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夫妇双方体质量指数对辅助生育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夫妇双方体质量指数(BMI)等对辅助生育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 共2532对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IVF)治疗夫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夫妇双方BMI分成4组(A、B、C、D组),回顾性分析4组夫妇精液参数及受精结果等指标.结果 男性BMI与精液参数、受精结局无相关性,但与女性BMI结合,BMI女高男低组(D组)的有效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与其他3组比较均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夫妇双方的BMI差值与精液参数和控制性促排卵结果无显著相关.结论 夫妇双方BMI对受精结局产生作用,不同BMI家庭组合是否影响胚胎移植结果尚需探讨,并建议进一步评估男性和女性肥胖的关系.

    作者:江峰;彭献东;杨岳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重庆市孕前男性精液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本市孕前男性精液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孕前夫妇优生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对401例孕前男性进行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填写健康调查表,并进行精液质量检测.结果 (1)孕前男性的精液量、精子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3.0mL、71.7×106/mL;前向运动精子(PR)、精子总活力、存活率中位数分别是36.3%、46.5%、49.1%;精子形态正常率、精子DNA碎片指数正常率的中位数分别为3.1%,90.92%.(2)与WHO第五版标准对比:90%的孕前男性精液量、精子浓度和精子总数、精浆锌含量、精浆果糖含量正常;但精子PR,总活力和存活力、形态的正常率较低,符合率分别是53.8%,63.7%;63.7%、54.9%.(3)多因素关联性分析发现:吸烟、饮酒、经常热水浴和生活压力显著影响精子质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孕前男性精液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精子活力下降和形态畸形.改变吸烟、饮酒、热水浴等不良生活习惯和减轻生活压力对提高男性精子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包华琼;孙岚;杨学妞;丁杰;马世原;杨柳;徐小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与前列腺疾病的关系

    前列腺疾病是影响着许多男性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前列腺癌(PCa)这三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性激素有关系.以往多从雄激素作用机制和生长因子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在雌激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雌激素及其受体在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疾病中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现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德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胰激肽原酶在男性不育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

    生殖系统微循环障碍影响精子质量,改善微循环已经被作为男性不育的基础性治疗方法写入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中国男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版)》[1].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ininogenase)属蛋白水解酶类,具有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等作用,可改善微循环和器官代谢,其代表药物怡开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糖尿病等疾病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在国内、外的男科领域,胰激肽原酶也被用于男性不育的治疗,但目前仍存在超说明书用药、使用疗程存在争议和用药剂量不规范等问题.为规范胰激肽原酶在男性不育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组织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指导药物临床应用.本共识包括:胰激肽原酶-激肽系统概述、胰激肽原酶在生殖系统中作用、胰激肽原酶在男性不育临床应用和临床使用方法等内容.

    作者:中国胰激肽原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国泌尿外科医师慢性前列腺炎诊治行为十年变化

    目的 探究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诊治行为的变化.方法 以问卷形式调查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25名泌尿外科医师.调查内容包括对CP病因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等.结果 纳入有效问卷1025份.39.0%(400/1025)的医师采用传统分类法.认为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膀胱及盆底功能障碍为CP病因的医师较2006年增加.常应用的检查方法仍为前列腺液常规检查(88.8%,910/1025),选择其余检查方法的医师比例均高于2006年.大多数医师选择药物治疗(85.6%,877/1025),选择心理治疗及前列腺按摩的医师比例下降.常使用的药物是α受体阻滞剂(88.4%,906/1025),使用抗生素的医师比例下降,两次调查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均不同.结论 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于CP的诊治行为相较与10年前有所变化,但仍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康家旗;杨永姣;王先浩;刘莉;陈业刚;刘晓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40岁以上男性精子DNA损伤与其精液常规参数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40岁以上男性精子DNA损伤与其精液常规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148例>40岁不育男性患者精液以及120例>40岁已生育体检男性精液,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和双尾彗星实验检测常规精液参数及精子DNA损伤情况,分析>40岁男性精子DNA损伤与其精液常规参数的关系.结果 >40岁组不育男性精液的总活力、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显著低于>40岁正常组,DNA碎片化指数(DFI)值显著高于>40岁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不育男性中,DFI值≤30%组(112例)精子浓度、总活力、正常形态率、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均显著高于DFI>30%组(36例)(P<0.05),其DFI值与精子浓度、总活力、正常形态率、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呈显著负相关;>40岁不育男性中,精子单链损伤比例高组(108例)精子浓度、总活力、正常形态率、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双链损伤比例高组(40例)(P<0.05),其双链损伤指数/DFI(DSB-DFI/DFI)值与精子浓度、总活力、正常形态率、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单链损伤指数/DFI(SSB-DFI/DFI)值与精液各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40岁不育男性精液参数异常和DNA损伤情况较同龄已育男性严重,精液DNA碎片化指数和双链损伤类型对40岁以上不育男性生殖情况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作者:伍文兵;李文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盐酸达泊西汀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疗效和停药原因分析

    目的 观察盐酸达泊西汀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疗效和停药原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以原发性早泄就诊的门诊患者126例,将上述患者采用盐酸达泊西汀进行治疗,性生活前1~3h口服一粒(30mg),随访治疗后1、3、6个月患者早泄评估量表(PEP)得分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是否停药及停药原因.结果 坚持治疗到1、3、6个月的患者治疗前后PEP得分分别为4.87±2.72 vs 9.43±2.59、4.80±2.81 vs 10.16±2.37、4.69±2.36 vs 10.72±2.2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原发性早泄患者中,5例(4%)一开始就拒绝服用达泊西汀进行治疗,拒绝的原因中花费高、担心产生药物依赖分别为60%、40%.121例(96%)患者接受达泊西汀进行治疗.64例(53%)坚持服药6个月;57例(47%)在6个月内停药,其停药原因分别为无效(3.5%)、疗效低于预期(31.6%)、费用高(33.3%)、副作用(7.0%)、失访(7.0%)、选择其他的治疗方式(8.8%)、痊愈(8.8%).此外,年龄≥40岁、收入<10万元、本科以下学历的原发性早泄患者停药率分别高于年龄<40岁、收入≥10万元、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患者(P<0.05).结论 盐酸达泊西汀(30mg)能有效治疗原发性早泄,然而其停药率较高.

    作者:张耀;张贤生;沈兰辉;彭党委;汤冬冬;黄振宇;程鹏;窦贤明;毛军;高晶晶;梁朝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抗精子抗体阳性不育不孕证治规律的文献研究

    免疫性不孕不育是由男性产生的抗精子自身免疫和(或)女性产生抗精子同种免疫引起[1],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主要致病原因即抗精子抗体阳性(AsAb+),在我国的发病率达5%~15%[2],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本病的检出率呈不断增高趋势.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比较局限,主要依靠皮质甾体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3],而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时俊;何华;许超;邱龙龙;贾我增;杨学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前列腺癌组织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生化复发的预测意义

    目的 研究拓扑异构酶Ⅱα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生化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人前列腺癌手术病理切片,其中16例Gleason评分≥7分,14例<7分.所有标本进行拓扑异构酶Ⅱa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访患者,应用spss软件进行Kaplan-meirer生化复发的预后分析.结果 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在确诊为前列腺癌组织中26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6.7%.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当Gleason评分大于等于7分时,拓扑异构酶Ⅱα阳性表达水平较高;而Gleason评分小于7分时,拓扑异构酶Ⅱα阳性表达水平较低.两组间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生化复发率存在一定相关性.拓扑异构酶Ⅱα在生化复发组的表达水平较高,其在未复发组的表达水平较低.结论人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评分高,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的表达水平高,生化复发率亦高,患者预后差.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生化指标.

    作者:牛吉瑞;王海;唐蕊;孙士恒;姜晓龙;于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抗苗勒管激素与性激素、精液质量关系研究

    目的 评估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性激素、精液质量的关系,探讨抗苗勒管激素在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精液检查结果分为3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组40人,少弱精子症组65人,精子正常组191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MH、性激素水平.结果 血清中AMH值在NOA组中为(7.05±6.57)ng/mL,在少弱精子症组中为(7.82±5.10)ng/mL,两组均低于精子正常组(9.86±5.47)ng/mL,两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H与精液量呈正相关(r=0.12,P<0.05),与精子浓度呈正相关(r=0.19,P<0.01),与精子前向运动率呈正相关(r=0.14,P<0.05),与精子总活力呈正相关(r=0.14,P<0.05).AMH与促卵泡生成素(FSH)呈负相关(r=-0.35,P<0.01),与促黄体生成素(LH)呈负相关(r=-0.28,P<0.01),与睾酮(T)呈正相关(r=0.15,P<0.05).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血清AMH水平受FSH、LH、T影响,检测基础性激素和AMH对评估男性不育患者的生精能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白双勇;王莉;章晓梅;孙云;黄琴莉;曹良杰;彭小薇;李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