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姜鲁宁;张成;石俊仕
目的 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Smad4在胰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野生型Smad4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人PCNA-1,用G418筛选及RT-PCR、Western blot法鉴定;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MMP-2及TIMP-2表达改变.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高表达Smad4的阳性PCNA-1克隆(F-9、F-21).相对对照组,稳定转染野生型Smad4基因的PCNA-1细胞其MMP-2 mRNA及蛋白(约降低62%)表达明显降低,而TIMP-2 mRNA及蛋白(约增加2.1倍)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转染Smad4基因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运动和侵袭,在胰腺癌抗转移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于鸿;李亮;高冉;姜琳;陈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应用缬沙坦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影响,以了解ARB类药物对该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于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患者120例,其中VVI起搏62例DDD起搏5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服用缬沙坦组(干预组)及未服用缬沙坦组(非干预组),每组根据起搏模式不同分为VVI起搏亚组及DDD起搏亚组,每个亚组以心室起搏百分比50%为界分为高起搏百分比组和低起搏百分比组.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6个月检测血浆BNP浓度.结果 干预组血浆BNP浓度显著低于与非干预组(P<0.05),缬沙坦对低起搏百分比患者的影响优于高起搏百分比患者(P<0.05),对DDD的影响优于VVI(P<0.05).结论 缬沙坦延缓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BNP浓度的增加,延缓心衰症状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其中对低起搏百分比患者的影响优于高起搏百分比患者,对DDD的影响优于VVI.
作者:田飞飞;孙晓斐;武宗寅;杨建;魏子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冠心病、心绞痛不但引起ST-T的改变,而且近些年来心电图发现不少新的异常波形的出现.本文选用20例除ST-T改变外,如巨大υ波、υ波倒置、QRS波群电交替,R波及S波的改变,P-R间期延长等一些新的波形出现,并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郭玫;高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儿科较少见的严重病症之一,其主要特征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患儿年龄小,病情危重,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病死率高.腹膜透析等综合治疗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科收治1例HUS患儿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翠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经导管封堵房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是一项治疗先心病的微创技术,不需开胸,创伤性小、痛苦小、避免了体外循环造成的损伤,也减少了许多药物及异体输血造成的机体损伤,这样,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着经验的积累及技术的提高,依靠超声心动图的指导,使介入性封堵术的成功率有了大大提高.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共做先心病封堵治疗70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姜美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部分背根节切除14d后大鼠脊髓蛋白质与正常组间的表达差异,探讨痛觉传入有关的内在机制.方法 取成年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切除双侧L1-L4和L6背根节,保留L5背根节;正常组8只SD大鼠切开暴露背根神经节,但不作切除处理.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比较部分背根节切除14d后大鼠脊髓蛋白质与正常组间蛋白质的肽指纹图和氨基酸序列组成差异.结果 部分背根切断14d大鼠脊髓内免疫球蛋白重链V区(Ig heavy chain V region (clone X41-2))表达上调,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 A)表达下调.结论 发现部分去背根大鼠脊髓存在两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提示,两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痛觉传入机制有关.
作者:景爱红;王廷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一般资料:将20例患者平均分两组,第1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小11岁,大15岁,平均年龄12.51岁,接受矫形快速扩弓.第2组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小16岁,大25岁,平均年龄19.07岁,接受手术协助快速扩弓.所有患者均与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中心接受治疗,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
作者:郭秀娟;耿海霞;张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面部护理在寻常型痤疮治疗中效果.方法 采用维胺酯治疗(对照组)和维胺酯加面部护理(观察组)两种方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时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时观察组56例痊愈14例,显效16例,好转26例,对照组52例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20例,无效16例.治疗8周时:观察组56例,痊愈24例,显效19例,好转13例.对照组52例,痊愈12例,显效17例,好转20例,无效3例.结论 在寻常型痤疮治疗中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面部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张爱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苯基锡N-环己基-N-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路线,研究其配位结构和生物活性.方法 以苯甲醛、环己胺、二硫化碳和氯化三苯基氯化锡为基本原料合成并提纯产品,然后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析探讨配位结构,再与大肠杆菌作用考察生物活性.结果 合成出黄色固体产品,收率为69.5%;结构测定显示,该配合物为畸变四面体构型,锡为双齿配位;抑菌性实验表明,MIC值与青霉素等抗菌药的相近.结论 该合成方法可靠,收率高,产物配位结构明晰,并且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作者:孔凡栋;王慧云;温新民;顾应林;纪龙;王洪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在吡虫啉胁迫下,生菜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二个浓度的吡虫啉均诱导了生菜中PPO的活性,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时间变化而逐渐减少,终基本与对照组一致.结论 在生菜遭受吡虫啉胁迫初期PPO活性即变化显著,可作为吡虫啉迫胁生菜比较敏感的生物指标.
作者:陈雁君;张雪梅;谷昊明;张建萍;金永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济宁市初中学生的肥胖现况、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整群抽取980名初中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然后对影响肥胖的因素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的肥胖率为6.9%,经χ2检验分析,进食速度快(χ2=6.340)、暴饮暴食(χ2=12.872)、不爱吃水果蔬菜(χ2=4.655)、肥胖家族史(χ2=6.820)、出生体重(χ2=6.399)与学生的肥胖有关.结论 肥胖儿童存在着与肥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饮食和行为问题,改变不良的饮食、运动行为以及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学生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鲁清;刘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及坚强内固定的应用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10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技术.结果 87例恢复伤前咬牙合关系,脸部外形满意,18例较严重面中部多发性骨折,咬牙合关系欠佳.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刘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996年9月至2007年9月,我们共收治123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23例中男87例,女36例,年龄46~78岁,平均60.4岁,病程从有自觉症状到就诊长1a,短3月;术前行食管钡透X线造影或纤维食管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食管上段癌13例,中段食管癌103例,下段癌7例.
作者:许美春;刘炳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流行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1672例疑诊为NGU的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行支原体体外培养及药敏检测,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检测出支原体阳性病例795例(47.55%),以UU感染(37.98%)为主,支原体培养阳性率女性患者 (59.6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40.83%),感染者多集中在2l~30岁年龄段,感染途径以婚外性行为为主,而且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令人担忧.结论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支原体感染.
作者:谭兴友;成志明;田中华;孔文汇;卢彬;牛长秀;王养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它是细胞物质氧化的主要场所和能量供给中心.线粒体是细胞核外含有遗传信息和表达系统的细胞器,其遗传特点表现为非孟德尔遗传方式,具有半自主性.线粒体病(mitochondriopathy)是指因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的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因此,也被称为线粒体细胞病(mitochondrialcytopathy)[1,2].
作者:郭岩;陈磊;高立;关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体外循环、手术麻醉技术、心肌保护技术以及心脏手术器械的发展日益成熟和提高,使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及.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接受CABG患者的病变愈来愈重,如何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死亡和并发症是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1].
作者:杨列铭;马黎明;武广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托吡酯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影响,探讨托吡酯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对35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托吡酯治疗组15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儿入院时和治疗后14d血清NSE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比较.结果 托吡酯治疗组治疗14d 血清NSE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托吡酯可有效降低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NSE水平,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来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更年期患者治疗前后及62例健康女性分别检查24h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更年期组女性治疗前心率变异参数SDNN、RMSSD、PNN50高于对照组、SDAN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治愈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心率变异各项参数接近对照组,心率变异检查可作为反映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愈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种无创性、简易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有武;班博;李秀清;秦素萍;张海玲;闫风琴;朱自忠;李春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总结112例(124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经1~18个月随访观察,治疗静脉均完全闭塞,无再通发生.结论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疗效可靠.
作者:张兆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其中糖尿病肾病组42例,糖尿病无肾病组23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17例.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但是糖尿病无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清MCP-1和Hcy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萍;牛焕付;董骞;韩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