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肖旺频;程惠平;姚明
目的 评价控制性低CVP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控制性低CVP组(L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控制性低CVP下肝缺血再灌注组(LIR组).L组静脉输注硝酸甘油10~30μg·kg~(-1)·min~(-1)和多巴胺30~40μg·kg~(-1)·min~(-1),在5 min内使CVP降至4~5 cm H_2O且维持MAP≥90 mm Hg,持续至再灌注6 h.IR组采用夹闭肝门30 min后再开放的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LIR组在控制性低CVP模型制备成功后立即进行肝缺血再灌注.分别于实施控制性低CVP前(T_0,基础状态)、再灌注即刻(T_1)、30 min(T_2)、1 h(T_3)、2 h(T_4)、4 h(T_5)、6 h(T_6)时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测定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的血流速度,同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浆AST和ALT的活性.于再灌注6 h时,取肝组织,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S组比较,L组各时点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的血流速度、血浆AST和ALT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T_(1~5)时肝动脉血流速度减慢,T_(5,6)时肝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浆AST和ALT的活性升高,LIR组T_(1~6)时肝静脉血流速度度增快,T_(1~6)时血浆AST和ALT的活性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IR组T_(1,2)时肝动脉血流速度增快,T_1~6时肝静脉血流速度增快,T_(1,4~6)时血浆ALT和AST的活性降低(P<0.05).与IR组比较,LIR组肝细胞线粒体及窦周间隙面微绒毛的肿胀程度减轻,肝血寞窦壁覆盖完整.结论 控制性低CVP可减轻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再灌注期间肝血流量,减轻肝细胞及肝血窦损伤,从而改善肝灌注有关.
作者:邓圻玮希;闵苏;何开华;程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调控吸入麻醉药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旋转挥发罐的刻度而达到所需的麻醉深度.与麻醉药效应相关程度较高的为吸入麻醉药的有效血药浓度~[1],由于挥发罐流出的药物首先要在麻醉环路形成一定的浓度,再在肺泡内形成一定的浓度,麻醉药经过两次缓冲才能进入血液,旋转挥发罐刻度并不能准确地调控血药浓度.
作者:吴琦;刘瑞芳;赵连英;张芳;类维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不同脂肪乳剂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老龄大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月龄18月,体重400~550 g,随机分为3组(n=8):生理盐水组(NS组)、长链脂肪乳剂组(LLE组)和中/长链脂肪乳剂组(MLE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0 mg/ks麻醉,监测ECG、BP和HR,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2 ml/100 g,通气频率60次/min.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5 mg维持肌松.NS组、LLE组和MLE组分别经颈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长链脂肪乳剂注射液和20%中/长链脂肪乳剂注射液,输注速率均为3 ml·ks~(-1)·min~(-1);5 min后均静脉输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ks~(-1)·min~(-1),直至出现心跳停止.记录出现心律失常时、BP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结果 与NS组比较,LLE组和MLE组出现心律失常时、血压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增加(P<0.05);LLE组和MLE组出现心律失常时、BP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链脂肪乳剂和中/长链脂肪乳剂预先给药可减轻罗哌卡因致老龄大鼠心血管毒性.
作者:张鸿飞;雷洪伊;李凤仙;张庆国;蔡清香;徐世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在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控烟框架公约,并在2006年开始实施,但是控烟方式和途径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国外控烟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医务人员介入控烟活动,医生简单的建议可显著增加病人戒烟的几率~([1-3]).因此,医生在病人戒烟中可起到关键性作用,就整个控烟运动而言,应该能够担当领袖的职责.
作者:于春华;Yu Shi;David O.Warner;罗爱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在实施区域阻滞麻醉时,严重的并发症莫过于局麻药中毒诱发的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因没有特效救治措施,仅可进行一般性的心肺复苏支持,被动地等待过量的药物从机体排出,往往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患者死亡.
作者:宋琳琳;许幸;吴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自2008年1月起,本课题组将每日诊疗目标表格用于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中每例病人的不同治疗性干预.首先评估住院医生和护士对病人情况的知晓度2周,第1周未应用该表格,第2周应用该表格.每天随机选2例病人,向主管住院医生和护士询问病情.评估标准:完全知晓为5分;大部分知晓为4分;部分知晓为3分;了解一点为2分;不知晓为1分,其中5分和4分判定为对病人病情知晓.应用表格前,住院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诊疗知晓度评分分别为(3.21±0.71)分和(2.29±0.49)分,应用表格后,评分分别为(4.79±0.27)分和(4.07±0.61)分,应用表格后住院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诊疗知晓度评分明显高于应用表格前(P<0.05).2008年病人SICU住院时间短于2007年(P<0.05).提示每日诊疗目标表格是科学管理SICU的措施之一,对医护人员达成有效的共识和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积极地作用.
作者:罗哲;薛张纲;诸杜明;程立宏;何义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期间心肌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5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20~22 kg/m~2,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_1组和P_2组).P_1组和P_2组于手术开始即刻由中心静脉分别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和0.1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CPB开始前和CPB期间测定心肌NF-κB的活性和血浆TNF-α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PB开始前比较,三组CPB期间血浆TNF-α和cTnI的浓度升高,心肌NF-κB活性增强(P<0.01);与C组比较,P_1组和P_2组CPB期间血浆TNF-α和cTnI的浓度降低,心肌NF-κB活性减弱(P<0.01);P_1组和P_2组CPB期间血浆TNF-α、cTnI的浓度和心肌NF-κB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_1组和P_2组心肌病理学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 CPB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0.1 mg/kg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心肌NF-κB活性和血浆TNF-α浓度的升高,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艾艳秋;李宁;张卫;耿红芳;金峰;李丽伟;杨宝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颌面外科头颈部手术中,患者头位的改变和手术操作可导致喉罩移位,从而影响气道管理的效果.此类手术的气道管理,经常使用可弯曲喉罩(FLMA),虽然其结构与普通喉罩相似,但通气管更加细长并可任意弯曲.双管喉罩(PLMA)为第三代喉罩,它在普通喉罩基础上增加了背部的套囊和食管引流管,也可用于颌面外科头颈部手术~([1]).
作者:杨旭东;韩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80 g,采用结扎坐骨神经干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Ⅰ组及Ⅱ组暴露坐骨神经干,分别于术后1 d开始鞘内注射选择性nNOS抑制剂7-NI 60 μg[溶于20%二甲基亚砜(DMSO)]10μl)、20%DMSO 10μl,1次/d,连续6d;Ⅲ组及Ⅳ组制备CCI模型,分别于术后1 d开始鞘内注射7-NI 60μg(溶于20%DMSO 10μl)、20%DMSO 10 μl,1次/d,连续6 d.分别于CCI前1 d、CCI后1、3、5、7 d时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于CCI后7 d,各组分别取5只大鼠,取术侧L_(4~6)背根神经节,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n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Ⅰ组和Ⅱ组比较,T_(1~4)时Ⅲ组和Ⅳ组术侧后肢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5),背根神经节n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P<0.05);与Ⅲ组比较,T_(1~4)时Ⅳ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背根神经节n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脊髓nNOS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作者:张丽;孙涛;傅志俭;宋文阁;贾明睿;魏广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20%脂肪乳剂对骨科手术患者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后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科单侧上肢手术患者2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65~80kg,随机分为2组(n=12):NaCl溶液组经10 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5 ml/kg;脂肪乳剂组经10 min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1.5 ml/kg.随后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鞘穿刺,注射0.5%罗哌卡因30 ml.于给予罗哌卡因后2、5、10、15、20、30、45、60、90、120 min时各采集肘正中静脉血样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绘制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NaCl溶液组比较,脂肪乳剂组给予罗哌卡因后45~120 min时血药浓度升高,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大(P<0.05或0.01),血浆峰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可增加骨科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在血浆中的分布,减少其在组织中的分布,从而降低毒性反应.
作者:陆捷;江伟;王爱忠;王圆;万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后处理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0例,年龄26~64岁,体重53~73 ks,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后处理组(P组).C组吸入0.5%~2.0%七氟烷,P组在开放载瘤动脉前吸入0.5%~2.0%七氟烷,开放载瘤动脉即刻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术毕,血浆靶浓度设为1.2μg/ml,同时下调七氟烷吸人浓度,维持BIS 40~60.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_0)、阻断载瘤动脉即刻(T_1)、开放载瘤动脉即刻(T_2)、开放载瘤动脉后30min(T_3)、1 h(T_4)及术毕(T_5)时测定脑脊液压力,于T_0、T_3、T_5及术后24 h(T_6)时测定脑脊液F_2-异前列腺素(F_2-IsoPs)、α-生育酚(α-T)及γ-生育酚(γ-T)的浓度.结果 与T_0时比较,L_(4,5)时C组脑脊液压力降低,T_(3~5)时P组脑脊液压力降低,T_(3,5,6)时两组脑脊液α-T及γ-T的浓度降低,F_2-IsoPs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T_(3,4)时脑脊液压力降低,T_(3,5,6)时γ-T浓度升高,F_2-IsoPs浓度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后处理可增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王海云;王国林;于泳浩;罗猛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喉罩是一种兼有面罩和气管导管优点的通气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对气道刺激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置人喉罩时需要足够的麻醉深度,否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体动、呛咳和喉痉挛等~[1].异丙酚复合阿片类药物麻醉诱导可有效地抑制患者喉罩插管反应.舒芬太尼为新一代芬太尼衍生物,起效快、镇痛确切,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较弱.
作者:李娜;陈勇;谢贤和;梁敏;高允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喉罩对气道刺激小,操作简单,临床广泛应用.但采用喉罩通气时,颈内静脉穿刺难度增加,常误伤颈总动脉以及周围组织.因此,喉罩通气下应该如何选择适宜的穿刺路径从而避免误伤颈总动脉以及周围组织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全麻患者喉罩通气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的适宜位点,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作者:马浩南;李恒林;李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老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ogo mRNA、Nogo-A及Ng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2只,月龄14月,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n=6)、高压氧组(H组,n=1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12)和高压氧预处理组(HOP组,n=12).H组和HOP组每天置于高压氧舱内1h,氧压为0.2 MPa,连续5 d,后1次高压氧处理后24 h时I/R组和HOP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10 min.再灌注24 h时H组、I/R组和HOP组随机取6只大鼠断头取脑,分离大脑皮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go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go-A及NgR蛋白的表达水平.余大鼠自由喂养5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认知功能.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和HOP组认知功能降低,Nogo mRNA及Nogo-A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组和HOP组认知功能提高,Nogo mRNA及Nogo-A蛋白表达下调(P<0.05).各组NgR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预处理通过抑制脑皮质Nogo mRNA及Nogo-A蛋白表达上调,改善老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认知功能.
作者:邹磊;刘丹彦;雷蕾;吴会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胫骨癌痛大鼠脊髓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下游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的变化,探讨TLB4信号转导通路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3组(n=24):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胫骨癌痛组(BP组).BP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 Walker 256(1×10~5)乳腺癌细胞制备胫骨癌痛模型,S组仅左侧胫骨上端注入Hank液5μl.于接种前(基础状态)、接种后2、4、6、9、12、14、16、18和21 d时行痛行为学评分,测定机械痛阈.于接种后6、12、18 d时行胫骨X线摄片,观察胫骨破坏情况,并于各时点取3只大鼠,处死后取L_(4~6)脊髓,测定TLR4、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各时点另取3只大鼠,处死后取L_(4~6)脊髓,计数TLR4阳性细胞;测定TLR4蛋白表达.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BP组接种后6~21 d时痛行为学评分逐渐升高,机械痛阈逐渐降低(P<0.05),C组和S组各时点痛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和S组比较,BP组痛行为学评分升高,机械痛阈降低,TLR4 mRNA和蛋白、TNF-α mRNA和IL-1β mRNA表达上调,TLR4 阳性细胞计数增多(P<0.05或0.01).BP组接种后6 d即可见左侧胫骨上端骨小梁轻微缺损,12 d时多处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破坏,18 d时胫骨上端双侧骨皮质明显破坏,大片骨质缺损.结论 大鼠胫骨骨髓腔内肿瘤细胞通过激活脊髓TLR4,导致其下游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而诱发骨癌痛.TLR4可能是胫骨癌痛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刘思兰;杨建平;王丽娜;刘磊;李彩芳;任春光;周静;李伟;江淼;马珍妮;邱桥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70只,周龄7周,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7组(n=10),对照组(A组)仅切开气管保留自主呼吸;不同通气时间小潮气量组(B_1组和B_2组)V_T 7 ml/kg,分别通气2 h或4 h;不同通气时间中潮气量组(C_1组和C_2组)V_T20 ml/kg,分别通气2 h或4 h;不同通气时间大潮气量组(D_1组和D_2组)V_T 40 ml/kg,分别通气2 h或4 h.A组在气管切开即刻,其余各组在机械通气结束时处死大鼠,开胸取肺组织行病理损伤评分,测定AQP5蛋白及其mRNA表达,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比值),收集肺泡灌洗液,计数中性粒细胞(PMN).结果 与A组比较,C_1组、C_2组、D_1组、D_2组AQP5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W/D比值、PMN计数和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与B_1组比较,C_1组和D_1组AQP5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W/D比值、PMN计数和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与B_2组比较,C_2组和D_2组AQP5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W/D比值、PMN计数和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与C_1组比较,D_1组AQP5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W/D比值、PMN计数和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与C_2组比较,D_2组AQP5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W/D比值、PMN计数和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结论 AQP5表达下调参与了机械通气诱发大鼠肺水肿的发生.
作者:刘洋;王月兰;宋秀梅;李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鞘内置管术为鞘内连续给药和收集脑脊液提供了便利,且便于行为学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应用广泛.1976年Yaksh等~([1])报道了经寰枕膜鞘内置管术,但该方法存在术后死亡率和瘫痪率高等弊端~([2-3]);此后相继出现了经胸段鞘内置管术和经腰段鞘内置管术~([4-5]),均具有置管位置准确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缺点,如经胸段鞘内置管术操作复杂.
作者:章沿锋;张小洺;姚尚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μ阿片受体A118G基因(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对妇科手术患者电刺激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全切术患者152例,汉族,年龄20~50岁,体重指数19~21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A/A组)、突变型杂合子组(A/G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G/G组).采用电刺激测定患者痛阈和耐痛阈.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结果 A/A组76例,A/G组56例,G/G组20例;G等位基因频率为31.6%.三组间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组耐痛阚低于A/A组和A/G组(P<0.05);A/A组和A/G组耐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RM1 A118G基因突变可导致妇科手术患者耐痛阈降低,对痛阈无影响.
作者:王中玉;张卫;阚全程;常琰子;袁静静;储勤军;路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吗啡肽-2(EM-2)是μ受体的特异性内源性配体,是体内重要的痛觉调节物质,可以抑制伤害性刺激的上传.急性心肌缺血可诱发心肌代谢功能障碍,还可诱发心绞痛,这种伤害性刺激沿内脏感觉神经纤维向中枢传递,引起轴突释放含有神经肽的囊泡,使伤害性感受器敏感化~([1]).
作者:丁建英;蒲栋;张志军;郭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筛选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8月至2008年9月全麻下行口腔、耳鼻喉、食管、肺部、骨科、普通外科、妇科手术的病人,年龄>15岁、ASA Ⅰ~Ⅲ级,收集病人和手术等有关因素,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数量和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系数(多元回归)分别构建两种PONV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350例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6.6%和2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和妇科或腹腔镜手术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危险因素数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749±0.027,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AUC为0.755±0.027.结论 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妇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是全麻病人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可初步筛选PONV高危人群.
作者:王嘉锋;刘树孝;朱科明;邓小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