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安石;岳云;龙健晶;王云
目的探讨罗非昔布对急性痛大鼠的超前镇痛效应及其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接受伪手术和管饲安慰剂;B组为手术对照组,术前管饲安慰剂;C组为术前镇痛组,术前1 h管饲罗非昔布10 mg·kg-1;D组为术后镇痛组Ⅰ,术后即刻管饲罗非昔布10mg·kg-1;E组为术后镇痛组Ⅱ,术后1 h管饲罗非昔布10mg·kg-1.B、C、D、E组建立大鼠急性痛模型,右足底行1 cm长手术切口.测定各组术前、术后2、6、12、48、96 h手术侧机械痛阈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术观察术后24、48、96 h手术侧L3-5背根神经节上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密度和电流特性的改变.结果机械痛阈:与术前及A组比较,B、C、D、E组术后各时点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D、E组术后各时点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D、E组术后各时点降低(P<0.05);D、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流密度:与术前及A组比较,B、C、D、E组术后24、48 h升高(P<0.01);与B组比较,C、D、E组术后24、48 h降低(P<0.05或0.01);与C组比较,D、E组术后24、48 h升高(P<0.05或0.01);D、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非昔布预先给药对急性痛大鼠有较好的超前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更强地抑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有关.
作者:马柯;卢中平;江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构建重组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PPE)腺相关病毒载体(AAV).方法构建质粒骨架上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质粒pSNAV-hPPE并酶切鉴定,转染金黄地鼠胚胎肾细胞(BHK 21),后用G418筛选培养形成稳定携带rAAV载体的混合细胞株BHK/SH1;再用HSV1-rc/△UL2感染、包装此细胞株并收获病毒载体rAAV-hPPE,并行DNA探针点杂交测定病毒滴度.结果酶切鉴定pSNAV-hPPE重组成功,病毒滴度为2.5×1012v.g./ml.结论获得的rAAV-hPPE滴度高,感染性好,可以用于转基因镇痛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辉;田玉科;王鹏;安珂;高峰;吴小兵;梅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体外循环(CPB)中,组织器官氧代谢受诸如温度、血红蛋白、心功能、组织器官血流量、微循环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CPB即使在转流量足够、体温低时,仍不能完全避免组织缺氧和无氧代谢增加[1,2].肾脏灌注减少被认为是CPB后导致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3].但关于常温和低温CPB期间肾脏灌注和氧代谢的比较尚未定论.本研究拟对常温和低温CPB期间犬肾脏灌注和氧代谢情况进行对比,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马骏;隽兆东;刘立群;卢光林;阎迎军;孙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东莨菪碱致空间认知障碍大鼠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胆碱能毒蕈碱受体(M-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8组:对照/1 d组(Con/1 d),异氟醚/1 d组(Iso/1 d),东莨菪碱/1 d组(Sco/1 d),异氟醚+东莨菪碱/1 d组(Iso+sco/1 d);对照/7 d组(Con/7 d),异氟醚/7 d组(Iso/7 d),东莨菪碱/7 d组(Sco/7 d),异氟醚+东莨菪碱/7 d组(Iso+sco/7 d).Iso组、Iso+sco组大鼠每天吸入1 MAC(1.5%)异氟醚2 h,连续4 d.在末次给药后1 d,对Sco/1 d组、Iso+sco/1 d组大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碱0.8 mg/kg,连续3 d;在末次给药后7 d,对Sco/7 d组、Iso+sco/7 d组大鼠给与相同处理.给药完毕后急性断头处死大鼠,分离脑皮层和海马,Fonnum法测ChAT酶活性,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M-R和[3H]QNB、NMDA-R和[3H]MK-801的结合活性,并选择1d组大鼠的海马进行受体饱和实验,用Scatchard作图法分析M-R的平衡解离常数(Kd)和大受体结合量(Bmax)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的ChAT酶和NMDA-R活性、皮层M-R活性和Kd和Bmax无差异.与Con/1 d组和Iso/1 d组相比,Sco/1 d组、Iso+sco/1 d组海马M-R活性降低(P<0.01).与Con/1 d组相比,Iso/1 d组海马M-R活性增高(P<0.05).与Sco/1 d组相比,Iso+sco/1 d组海马M-R活性增高(P<0.01).与Con/7 d组和Iso/7 d组相比,Iso+sco/7 d组和Sco/7 d组海马M-R活性降低(P<0.05).与Con/1 d组与Iso/1 d组相比,Sco/1 d组和Iso+sco/1d组的Kd增高(P<0.01).与Con/1 d组和Sco/1 d组相比,Iso/1 d组和Iso+sco/1 d组的Bmax增高(P<0.01).结论大鼠持续吸入1.5%异氟醚4 d(每天2 h)可引起海马M-R密度的短暂改变,增加海马M-R活性.
作者:李双玲;吴新民;左萍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高血压是影响手术病人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长期罹患高血压引起靶器官的损害,使病人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降低.麻醉诱导、外科手术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更增加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系统不稳定性,加重心肌缺血.所以,围术期抗高血压治疗,平衡交感活性,对于高血压病人平稳过渡围术期大有裨益[1-4].美托洛尔对心肌有的保护作用[5].但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人心肌是否有保护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美托洛尔对高血压非心脏手术病人对心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探讨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代畔;叶平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难度高,耗时长.患者年龄偏大,又常合并多器官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麻醉危险性大.自1997年4月至2003年7月,本院共施行此类手术麻醉29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吴多志;徐美英;周德华;沈耀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反义、正义PKCγ寡核苷酸(PKCγ-ASODN、PKCγ-SOD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4组:CCI+无菌生理盐水鞘内注射组(C组);CCI+PKCγ-SODN 20μg鞘内注射组(S组);CCI+PKCγ-ASODN 5μg鞘内注射组(A1组);CCI+PKCγ-ASODN 20μg鞘内注射组(A2组),每组6只.除C组外,其余三组均于鞘内注入相应剂量的PKCγ-SODN或-ASODN,每日1次,连续6 d,采用VonFrey hairs检测术侧机械缩爪阈值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PKCγ、PKCα蛋白质表达.结果与结扎术前比较,机械缩爪阈值S组注药后2、4、6 d降低,A1组注药后2 d天降低(P<0.01),A2组注药后4 d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A1组注药后4、6d及A2组注药后2、4、6 d升高(P<0.01);与A1组比较,A2组注药后2、4 d升高(P<0.01).与C组比较,A1、A2组PKCγ蛋白质表达丰度降低(P<0.01),而S组PKCγ蛋白质及S、A1、A2组PKCα蛋白质表达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PKCγ-ASODN可抑制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该作用与PKCγ蛋白质活性降低,表达量下调有关.
作者:万丽;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麻醉药可影响颅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Ach)[1].异氟醚对颅内神经递质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观察不同浓度异氟醚对大鼠海马Ach释放的影响.
作者:吴安石;岳云;龙健晶;王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研究拟观察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资料与方法择期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多支病变患者20例,年龄55~76岁,NYHA心功能Ⅰ~Ⅱ级,左室射血分数均大于40%.
作者:董鹏;南兴东;田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硝基酪氨酸(3-NT)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α1D-A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以0、1、10、100、200μmol/L 3-NT干预24 h,另取培养好的细胞,以100μmol/L 3-NT分别干预0、12、24、48、72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浓度点和时间点α1D-AR mRNA的表达.结果与0μmol/L 3-NT相比,1、10 μmol/L 3-NT对α1D-AR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0、200μmol/L 3-NT使α1D-AR mRNA的表达降低(P<0.05).以100μmol/L 3-NT分别干预不同时间后,与干预0h比较,干预12 h时α1D-AR mRNA的表达量无变化,干预24、48、72 h时α1D-AR 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3-NT可能通过抑制α1D-AR mRNA的表达,成为导致感染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李菁;景亮;廖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研究拟观察异丙酚与异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镇吐作用及可能机制.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与分组择期行LC的患者58例,ASA Ⅰ级,年龄25~60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肺疾患史,无胆囊炎、胰腺炎发作史,无消化系统肿瘤、溃疡及糖尿病等病史.血压、心率(HR)、心电图、血清电解质及生化指标均正常.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P组,n=28)、异氟醚组(Ⅰ组,n=30).
作者:王晓宁;张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性,62岁,体重59 kg.诊断为1、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继发性糖尿病,3、肾功能不全,4、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室性早博).否认结核病及呼吸困难病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经调节血压、血糖、扩容、预防感染等治疗及术前常规准备后拟在全麻下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作者:沈薇;李洪跃;马保新;张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OLT)中持续输注前列腺素E1(PGE1)和多巴胺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OLT的患者18例,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二组:前列腺素E1组(P组)和多巴胺组(D组),每组9例.P组和D组于麻醉诱导后分别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0.4~0.8μg·kg-1·h-1)和多巴胺(1~3μg·kg-1·min-1)至术毕.无肝期使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放置Swan-Ganz导管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及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前(T1)、无肝前期120min(T2)、无肝期40min(T3)、新肝期60min(T4)及术毕(T5)记录MAP,抽取静脉血并留取尿液,测定血清和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清肌酐(Cr),记录术中总尿量、无肝期尿量及呋塞米用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T1相比,P组术中各时点MAP、CCr和Cr差异无显著性(P>0.05),T5时血清β2-MG降低,T3-5时尿液β2-MG升高(P<0.05);D组术中各时点CCr和MAP差异无显著性(P>0.05),T2-3时Cr降低,T2-5时血清β2-MG显著性降低,尿液β2-MG升高(P<0.01或0.05).两组MAP、Cr、CCr、血清β2-MG及尿液β2-MG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P组比较,D组术中总尿量及无肝期尿量增多,术中呋塞米用量减少(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中持续输注PGE1和多巴胺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张肾血管、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多巴胺(1~3μg·kg-1·min-1)在扩张肾血管,改善少尿症状方面更优于PGE1(0.4~0.8μg·kg-1·h-1).
作者:张欢;乔青;杨拔贤;孙颖;赵欣;马瑞云;苟淑琴;张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下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葡萄糖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4例幕上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2例.A组全麻诱导及维持应用异丙酚、利多卡因、哌库溴铵、芬氟合剂;B组除不用利多卡因外,其余与A组相同.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分离(T2)与切除肿瘤(T3)及缝硬脑膜时(T4)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乳酸、血糖含量测定.结果(1)和A组相比,T1时B组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桡动脉血氧含量(CaO2)与CjvO2之差、脑氧摄取率降低(P<0.05).(2)两组T2-4的血氧含量(CjvO2)、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乳酸与动脉乳酸及其两者之差(jvDLac)和乳酸生成率均低于T0(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可减轻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但尚不能对术中脑氧供需平衡与乳酸代谢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徐世元;李申一;曾繁荣;周健;梁启波;雷洪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5-HT3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和托烷司琼可预防小儿扁桃腺切除术和斜视矫正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1,2].恩丹西酮预防成人PONV效果与托烷司琼相当[3].本试验拟观察托烷司琼与恩丹西酮预防小儿PONV的效果.
作者:莫利求;冯霞;黄文起;何广芬;萧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脑损伤仍然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1].目前的脑损伤诊断主要借助临床神经系统检查、CT、MRI等,但由于心内直视术后病人可能存在意识障碍,或使用人工呼吸机、服用镇静剂以及血压不稳等原因,上述方法并不适合于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期检查.S100蛋白对判断体外循环(CPB)术后脑损伤的时间和程度有很大帮助[2].本研究拟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心内直视术后S100蛋白的变化.
作者:叶璟;张泽伟;汪方东;谈林华;张彩云;陈黎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79年在哈尔滨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上组建<中华麻醉学杂志>筹备组、1981年出版第1期以来,本刊已经走过了1/4个世纪,今年恰是出版25周年!<中华麻醉学杂志>做为我国麻醉学科的一面镜子,随着时光的前进,文稿内容由初期的以临床报告为主,逐步发展到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相结合,从而将麻醉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张立生;罗爱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靶控输注(TCI)技术较容易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且少有循环波动和意外清醒,肌松药TCI使肌松药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1],但是TCI静脉麻醉效果如果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通过比较脊柱手术患者TCI静脉麻醉与经典的手控人工输注(MCI)静脉麻醉效果,探讨TCI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
作者:金胜威;连庆泉;李挺;毛毅;苏尔瞻;徐旭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气腹能改善视野,但气腹对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明显[1-3],气腹使膈肌上胎,推动胸腔、纵膈器官向上位移,肺是空腔脏器,组织较疏松较易出现形态的改变,气管隆凸突位于前及中纵膈间,下方心脏的受压较易传递至隆凸.本研究拟观察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气管隆凸位置的影响.
作者:王祥和;丰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土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的影响.方法蒙古沙土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预处理对照组(IC组)、预处理缺血组(IP组)及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各组根据再灌注15 min、2 h、4h、6 h、1 d、3 d、5 d及7 d又分8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建立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TUNEL法海马CA1及CA3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p-ERK、p-JNK在海马区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组沙土鼠探索活动减弱,海马CA1、CA3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减少,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各组CA1区p-ERK无表达,IR组海马CA1区p-JNK的表达增强,IP组CA1区p-JNK的表达减弱(P<0.01),CA3区p-ERK的表达增强(P<0.05或0.01).结论通过抑制CA1区p-JNK表达和加强CA3区p-ERK表达,IP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神经元.
作者:王耀岐;李军;王跃平;曹红;李广明;曾因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