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柯;卢中平;江伟
5-HT3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和托烷司琼可预防小儿扁桃腺切除术和斜视矫正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1,2].恩丹西酮预防成人PONV效果与托烷司琼相当[3].本试验拟观察托烷司琼与恩丹西酮预防小儿PONV的效果.
作者:莫利求;冯霞;黄文起;何广芬;萧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临床麻醉中,单肺通气时所用带隆突钩双腔导管对位较易,但插管时因操作复杂,容易导致声门和其它组织的损伤;Robertshaw导管没有隆突钩,插管时不需要大角度的左右旋转,避免了声带和气管粘膜因隆突钩损伤而引起的并发症,然而支气管开口的对位比较困难,完全是凭经验,没有一定的参照指标,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和经验不足者,常常由于导管进退数次、不断地使套囊放气、充气,导管磨擦粘膜导致支气管痉挛及粘膜水肿.在吸取两种导管优点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特制导管芯,起到临时隆突钩的作用,本研究拟对其指导Robertshaw导管气管插管的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张本福;吴昱;毕好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反义、正义PKCγ寡核苷酸(PKCγ-ASODN、PKCγ-SOD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4组:CCI+无菌生理盐水鞘内注射组(C组);CCI+PKCγ-SODN 20μg鞘内注射组(S组);CCI+PKCγ-ASODN 5μg鞘内注射组(A1组);CCI+PKCγ-ASODN 20μg鞘内注射组(A2组),每组6只.除C组外,其余三组均于鞘内注入相应剂量的PKCγ-SODN或-ASODN,每日1次,连续6 d,采用VonFrey hairs检测术侧机械缩爪阈值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PKCγ、PKCα蛋白质表达.结果与结扎术前比较,机械缩爪阈值S组注药后2、4、6 d降低,A1组注药后2 d天降低(P<0.01),A2组注药后4 d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A1组注药后4、6d及A2组注药后2、4、6 d升高(P<0.01);与A1组比较,A2组注药后2、4 d升高(P<0.01).与C组比较,A1、A2组PKCγ蛋白质表达丰度降低(P<0.01),而S组PKCγ蛋白质及S、A1、A2组PKCα蛋白质表达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PKCγ-ASODN可抑制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该作用与PKCγ蛋白质活性降低,表达量下调有关.
作者:万丽;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HS)对失血性休克兔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14只兔随机分为HHS组和乳酸盐林格液组(LRS组),每组7只.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后45 min后分别用6 ml/kg的HHS和LRS复苏.在休克前、复苏前、复苏后30、60和120min时取血标本,测定血浆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及血糖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休克前比较,复苏前两组动物血浆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血糖浓度均升高,胰岛素浓度均降低(P<0.01);复苏后,HHS组动物血浆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回落,胰岛素浓度升高(P<0.05或0.01),LRS组动物血浆肾上腺素、胰岛素和血糖浓度均升高(P<0.01);HHS组复苏后各时点血浆肾上腺素、复苏后120 min时胰高血糖素、复苏后60min时胰岛素浓度、复苏后60及120 min时血糖浓度均较低于LRS组(P<0.05或0.01).复苏期间,两组动物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休克前降低(P<0.05或0.01),但HHS组在复苏120 min时恢复至休克前水平(P>0.05).HHS组于复苏后60、120minISI均高于LRS组(P<0.05或0.01).结论HHS复苏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应激激素水平,阻止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作者:尚游;袁世荧;姚尚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心脏毒性小、运动和感觉阻滞更为分离的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产科麻醉和分娩镇痛.目前有关其心脏毒性的研究结果大多来源于成年人或成年动物[1,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心脏毒性如何尚无定论.本研究拟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爱忠;王中峰;赵惠君;江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靶控输注(TCI)技术较容易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且少有循环波动和意外清醒,肌松药TCI使肌松药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1],但是TCI静脉麻醉效果如果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通过比较脊柱手术患者TCI静脉麻醉与经典的手控人工输注(MCI)静脉麻醉效果,探讨TCI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
作者:金胜威;连庆泉;李挺;毛毅;苏尔瞻;徐旭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研究拟观察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资料与方法择期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多支病变患者20例,年龄55~76岁,NYHA心功能Ⅰ~Ⅱ级,左室射血分数均大于40%.
作者:董鹏;南兴东;田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构建重组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PPE)腺相关病毒载体(AAV).方法构建质粒骨架上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质粒pSNAV-hPPE并酶切鉴定,转染金黄地鼠胚胎肾细胞(BHK 21),后用G418筛选培养形成稳定携带rAAV载体的混合细胞株BHK/SH1;再用HSV1-rc/△UL2感染、包装此细胞株并收获病毒载体rAAV-hPPE,并行DNA探针点杂交测定病毒滴度.结果酶切鉴定pSNAV-hPPE重组成功,病毒滴度为2.5×1012v.g./ml.结论获得的rAAV-hPPE滴度高,感染性好,可以用于转基因镇痛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辉;田玉科;王鹏;安珂;高峰;吴小兵;梅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体外循环(CPB)中,组织器官氧代谢受诸如温度、血红蛋白、心功能、组织器官血流量、微循环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CPB即使在转流量足够、体温低时,仍不能完全避免组织缺氧和无氧代谢增加[1,2].肾脏灌注减少被认为是CPB后导致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3].但关于常温和低温CPB期间肾脏灌注和氧代谢的比较尚未定论.本研究拟对常温和低温CPB期间犬肾脏灌注和氧代谢情况进行对比,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马骏;隽兆东;刘立群;卢光林;阎迎军;孙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高血压是影响手术病人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长期罹患高血压引起靶器官的损害,使病人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降低.麻醉诱导、外科手术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更增加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系统不稳定性,加重心肌缺血.所以,围术期抗高血压治疗,平衡交感活性,对于高血压病人平稳过渡围术期大有裨益[1-4].美托洛尔对心肌有的保护作用[5].但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人心肌是否有保护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美托洛尔对高血压非心脏手术病人对心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探讨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代畔;叶平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下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葡萄糖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4例幕上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2例.A组全麻诱导及维持应用异丙酚、利多卡因、哌库溴铵、芬氟合剂;B组除不用利多卡因外,其余与A组相同.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分离(T2)与切除肿瘤(T3)及缝硬脑膜时(T4)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乳酸、血糖含量测定.结果(1)和A组相比,T1时B组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桡动脉血氧含量(CaO2)与CjvO2之差、脑氧摄取率降低(P<0.05).(2)两组T2-4的血氧含量(CjvO2)、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乳酸与动脉乳酸及其两者之差(jvDLac)和乳酸生成率均低于T0(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可减轻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但尚不能对术中脑氧供需平衡与乳酸代谢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徐世元;李申一;曾繁荣;周健;梁启波;雷洪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性,62岁,体重59 kg.诊断为1、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继发性糖尿病,3、肾功能不全,4、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室性早博).否认结核病及呼吸困难病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经调节血压、血糖、扩容、预防感染等治疗及术前常规准备后拟在全麻下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作者:沈薇;李洪跃;马保新;张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异丙酚对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96孔无菌培养板上原代培养10d的海马神经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组)为异丙酚溶剂,即含2‰DMSO的生理盐水;异丙酚1 μmol/L浓度组(Pro1组);异丙酚10μmol/L浓度组(Pro10组);异丙酚50 μmol/L浓度组(Pro50组);异丙酚100μmol/L浓度组(Pro100组)及异丙酚200 μmol/L浓度组(Pro200组).各组细胞在给药后均接受3 h缺氧和24h复氧,分别以单溶液细胞增殖测试法和非放射测定法测定细胞存活能力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48孔无菌培养板原代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细胞随机分为上述6组,采取同样给药及缺氧复氧模式,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测定法和黄嘌呤氧化酶化学发光测定法分别测定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异丙酚各组细胞存活能力高于Con组(P<0.05),而LDH漏出率低于Con组(P<0.05),但异丙酚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ro1组和Pro10组MDA浓度低于Con组(P<0.05),随异丙酚浓度进一步增高MDA产生有增多趋势而与Con组相当.Pro1组SOD活性高于Con组(P<0.05),随异丙酚浓度递增各组活性降低,尤其在Pro100和Pro200μmol/L两组.结论异丙酚在临床相关浓度(1μmol/L)水平能显著减轻缺氧复氧对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进一步增高异丙酚浓度不能增强保护效应,反而有可能对神经元造成损伤.
作者:朱斌;叶铁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断指再植术后局部血管痉挛是导致再植指坏死重要的因素[1].血管痉挛的发生与疼痛刺激、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等有关.有研究表明臂丛阻滞对断肢再植术后血流有影响[1],然而其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断指再植术后病人自控肌间沟镇痛(PCNA)对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探讨PCNA对断指再植术后血流的影响.
作者:王成夭;王焱林;刘晓荣;陈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OLT)中持续输注前列腺素E1(PGE1)和多巴胺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OLT的患者18例,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二组:前列腺素E1组(P组)和多巴胺组(D组),每组9例.P组和D组于麻醉诱导后分别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0.4~0.8μg·kg-1·h-1)和多巴胺(1~3μg·kg-1·min-1)至术毕.无肝期使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放置Swan-Ganz导管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及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前(T1)、无肝前期120min(T2)、无肝期40min(T3)、新肝期60min(T4)及术毕(T5)记录MAP,抽取静脉血并留取尿液,测定血清和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清肌酐(Cr),记录术中总尿量、无肝期尿量及呋塞米用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T1相比,P组术中各时点MAP、CCr和Cr差异无显著性(P>0.05),T5时血清β2-MG降低,T3-5时尿液β2-MG升高(P<0.05);D组术中各时点CCr和MAP差异无显著性(P>0.05),T2-3时Cr降低,T2-5时血清β2-MG显著性降低,尿液β2-MG升高(P<0.01或0.05).两组MAP、Cr、CCr、血清β2-MG及尿液β2-MG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P组比较,D组术中总尿量及无肝期尿量增多,术中呋塞米用量减少(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中持续输注PGE1和多巴胺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张肾血管、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多巴胺(1~3μg·kg-1·min-1)在扩张肾血管,改善少尿症状方面更优于PGE1(0.4~0.8μg·kg-1·h-1).
作者:张欢;乔青;杨拔贤;孙颖;赵欣;马瑞云;苟淑琴;张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难度高,耗时长.患者年龄偏大,又常合并多器官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麻醉危险性大.自1997年4月至2003年7月,本院共施行此类手术麻醉29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吴多志;徐美英;周德华;沈耀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泮库溴铵对肾上腺嗜铬细胞(PC12细胞)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作用,探讨其是否与该药的不良反应有关.方法以DMEM培养液培养PC12细胞.采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以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10、30、100、300、1 000μmol/L)所诱发PC12细胞nAChR的内向电流和不同浓度泮库溴铵(0.01、0.1、1、10、100、1 000 μmol/L)对PC12细胞nAChR的内向电流的抑制率.结果PC12细胞可为不同浓度Ach激动,其电流大小呈浓度依赖性,93.7%的nAChR可被1 mmol/LAch激活.泮库溴铵可逆性抑制1 mmol/L Ach所诱发的电流,并呈浓度依赖性.1 mmol/L泮库溴铵能完全抑制1 mmol/L Ach对PC12细胞nAChR的激动作用.结论泮库溴铵能竞争性抑制PC12的nAChR,阻断儿茶酚胺的分泌.
作者:赵雪莲;庄心良;杨保仲;李世通;徐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79年在哈尔滨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上组建<中华麻醉学杂志>筹备组、1981年出版第1期以来,本刊已经走过了1/4个世纪,今年恰是出版25周年!<中华麻醉学杂志>做为我国麻醉学科的一面镜子,随着时光的前进,文稿内容由初期的以临床报告为主,逐步发展到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相结合,从而将麻醉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张立生;罗爱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硝基酪氨酸(3-NT)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α1D-A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以0、1、10、100、200μmol/L 3-NT干预24 h,另取培养好的细胞,以100μmol/L 3-NT分别干预0、12、24、48、72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浓度点和时间点α1D-AR mRNA的表达.结果与0μmol/L 3-NT相比,1、10 μmol/L 3-NT对α1D-AR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0、200μmol/L 3-NT使α1D-AR mRNA的表达降低(P<0.05).以100μmol/L 3-NT分别干预不同时间后,与干预0h比较,干预12 h时α1D-AR mRNA的表达量无变化,干预24、48、72 h时α1D-AR 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3-NT可能通过抑制α1D-AR mRNA的表达,成为导致感染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李菁;景亮;廖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