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双向电泳分析精子冻融前后蛋白改变的初步研究

曹文雷;向祖琼;王益鑫

关键词:精子, 双向电泳, 精液保存
摘要:目的精子蛋白双向电泳的建立,并利用其初步研究冻融前后精子蛋白的改变,为进一步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来源于同一个人的冻融前后精子样品经溶解液溶解,并以等电聚焦(IEF)作为第一向电泳,以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作为第二向,对上述样品进行分离,凝胶银染后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精子蛋白的双向电泳,并用其分析了冻融前后精子蛋白的改变.结论冻融前后精子蛋白发生不止一种蛋白的改变,本研究的实验方法是一种研究精子冻融蛋白改变的有效手段,但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中国男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兔输精管腔内压强与管壁组织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为探讨输精管腔内压强变化与管壁组织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本文采用计算机监控的智能注射装置,测量出兔输精管注射过程中压强变化曲线,并对曲线斜率变化显著的各点作组织学观察.结果输精管腔内压强随管腔容量增加所产生的变化趋势呈固有模式,与个体特性无关;管壁组织学改变与管腔内压强变化幅度有明显的一致性,而与容量绝对值无明确的对应关系.结论输精管腔内压强变化能更好地预测管壁组织学的相应改变,输精管注射节育时,采用测控压强的方法计算阻塞剂用量会更加精确可靠.

    作者:杨青;赵小菲;杜桂来;赵刚;彭川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及其激素治疗

    据美国癌症协会估算,在2002年度期间,全美将有189 000名患者被新确诊为前列腺癌,同时将有30 200名男性死于前列腺癌[1].近年来的统计数字均表明,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中发病率高,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广为关注的重大健康问题.

    作者:高旭;孙颖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60KD、78KD精子膜抗原的抗体对精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抗精子抗体对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抗60KD和抗78KD阳性血清及抗精子抗体阴性血清体外处理精子,比较它们对精子的凝集、细胞毒、穿透高度和顶体反应的影响.结果抗60KD和抗78KD精子膜抗原的抗体都能对精子产生凝集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及降低精子的穿透高度,其中抗60KD精子膜抗原的抗体还能明显抑制精子的顶体酶活性.结论抗精子抗体可通过对精子产生凝集作用和细胞毒作用,以及影响精子的穿透能力和顶体反应来降低精子的生育能力,60KD的精子膜抗原可能和精子的顶体反应有关.

    作者:王浩飞;向祖琼;王益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睾丸去神经支配对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藻酸双酯钠致阴茎异常勃起1例报告

    患者,男,40岁.因血脂高在个体诊所用藻酸双酯钠(青岛第三制药厂生产)降血脂,藻酸双酯钠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300 mL,每天静脉滴注1次.用药5天后出现阴茎异常勃起,12小时后来我所就诊.患者1年前因用藻酸双酯钠引起阴茎勃起3小时采用局部冰敷约20分钟勃起消退.此次见阴茎呈勃起状态,略向腹侧屈曲,呈暗红色,阴茎海绵体坚硬,有明显触压痛,阴茎长14.0 cm,大周径12.8 cm,包皮轻度水肿.常规消毒后,取阿拉明4 mg,用8号针头在阴茎背面距冠状沟近端0.5 cm垂直进针,见暗红色血流回流后注入药物,针孔稍事按压,局部冰敷同时给予口服己烯雌酚5 mg,5分钟后胀痛减轻,30分钟后勃起完全消退,次日阴茎头略有痛感,1周后恢复勃起功能,3个月后随访无异常.

    作者:陈险峰;陈新峻;陈功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输精管吻合口狭窄性少精子症36例

    本文对输精管吻合口狭窄性少精子症36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为治疗基本方,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天贵;张玉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的影像学分期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高发疾病.在欧洲,其发病率为30/10万男人,而在美国为178/10万男人[1,2].在美国其病死率居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在亚洲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已呈增长趋势.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癌的分期和分级、并发症和死亡率来选择根治前列腺切除术还是采用非手术治疗.所以,正确的分期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以往的经直肠指诊和血中PSA值来进行临床分期尚不准确,目前影像学技术的改进增加了分期的准确性.本文就有关影像学对其分期综述如下.

    作者:于满;王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睾丸中的血管粘附分子-1, CD 99和CD 106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89锶(Sr)治疗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89锶(Sr)治疗.方法本组11例明确诊断为前列腺癌,并有多个部位骨转移病灶伴有疼痛的病例,采用核素89锶静脉内注射治疗.结果 89Sr治疗后,疼痛缓解率3个月为78.6%;6个月为82.1%;12个月为75.0%.骨转移病灶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应用核素89锶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性疼痛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其能够使患者的疼痛获得较为满意的缓解,甚至消失,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晓敏;应俊;姚德鸿;叶传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褪黑素抗氧化作用在男性生殖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因活性氧(ROS)产生过多而引起的男性生殖系统损伤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有关抗氧化治疗在男性不育中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1,2].

    作者:商学军;叶章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早泄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氯丙咪嗪与帕罗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DSM-Ⅳ早泄诊断标准的病人80名,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和氯丙咪嗪两个治疗组,病人每天服用帕罗西汀20 mg或氯丙咪嗪30 mg,4周后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帕罗西汀组有5个病人脱落,氯丙咪嗪组脱落7个,两组之间在疗效和起效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氯丙咪嗪组副作用略多于帕罗西汀组.结论两种药都可以用于治疗早泄,鉴于大剂量服用氯丙咪嗪有一定危险性,建议由有经验的医生使用.

    作者:陶林;王春华;张宏久;李裕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国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诊断、治疗和监测的基本原则

    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in the Aging Male,PADAM)一词反映了男子的雄激素分泌在青年期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这一事实,一部分男子在50岁前后出现雄激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又称男子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需要给予睾酮补充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李江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中男性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逐渐增加.本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杰;黄旭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及不同年龄与正常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组织学观察

    目的了解正常及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阴茎海绵体的差异和改变对阴茎勃起的影响.方法取10例不同年龄正常及ED病人阴茎海绵体组织,镜下观察阴茎海绵体结构变化.结果 3例ED病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及弹力纤维减少.老年性阴茎海绵体平滑肌及弹力纤维明显减少.青壮年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及弹力纤维极为丰富.结论阴茎海绵体结构改变对阴茎勃起功能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贾继浩;高国浑;刘斌;钱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阴囊Paget病的诊断与治疗(附11例报告)

    阴囊Paget病又称阴囊湿疹样癌或阴囊炎性癌,临床少见,易误诊.我院自1994年2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11例,均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报告如下.

    作者:李锋;刘毅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艾滋病患者用高活性抗逆病毒治疗时的性功能障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精浆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总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精浆中铁蛋白(Fer)、β2-微球蛋白(β2-MG)和总蛋白质(T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和化学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生育男性(正常对照组)和62例CT感染不育男性(CT感染组)的精浆中Fer、β2-MG、Tp含量.结果 CT感染组中精浆Fe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β2-MG、T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测定精浆中Fer、β2-MG、Tp含量可帮助判断CT感染所致男性不育者的状态,指导临床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万长春;汪泓;郝宝金;阮长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精子因子微缺失与特发性及非特发性隐睾症及精索静脉曲张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视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高,其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在男子所有恶性肿瘤中名列前茅.有资料表明,自1993年起,美国每年超过16万名男子被诊断出前列腺癌,每年有4万多人死于前列腺癌.

    作者:姚德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男性腰腿痛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相关性的临床探讨

    近年来,我们在对男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此类患者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中老年人群.为了进一步认识ED与腰腿痛的相关性,我们对部分男性腰腿痛患者进行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问卷调查,现将所得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蔡建平;方加虎;卢子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