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附63例检查分析

刘惠萍;曲飞;张秀兰

关键词:唯支持细胞综合征, 男性不育症, 睾丸穿刺活检
摘要:唯支持细胞综合征是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睾丸组织学检查中的一种表现,常因不育求医.以前对该病认识不足,目前,随着对睾丸穿刺活检和细胞学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诊断率有所上升.虽其病因目前尚不太清楚,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许多化学物质、遗传及各种炎症有关,或与限制男性常染色体为主导的X伴性遗传有关.我们在348例男性不育症中查出该病63例,占18.1%,并占276例无精症的22.8%.本文对该病的检查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中国男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皮素1及其受体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已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患此病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在美国,前列腺癌已是男性病人中常见的癌症.依目前诊断的速率,一个美国男性在他一生中将会有1/5的机会罹患浸润性前列腺癌[1].这个比率将近肺癌的2倍,结直肠癌的3倍.在美国男性中,前列腺癌在癌症死亡原因中名列第二.在中国,虽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为低,但近年来有明显增高趋势,而且就诊患者多已属晚期.目前几乎每一个晚期进展性前列腺癌的病人都将接受雄激素去除治疗,但随时间推移,大多数病人将进展恶化,由雄激素依赖型转变为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进展的机制一直是国内外泌尿学家研究的重点,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其中,内皮素(ET)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是国外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作者:薄隽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患生殖细胞瘤的无精子症病人于化疗前进行睾丸精子抽提: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己酮可可碱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探讨己酮可可碱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方法以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的量表作为指标,对30例ED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服用己酮可可碱后阴茎勃起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为63.33%.结论己酮可可碱可以用于ED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孝禹;董洪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前列腺结石症56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列腺结石发病机制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本文报告56例前列腺结石症.采用肛检、X线、B超、CT等检查对患者作出诊断,以手术和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均治愈或症状改善.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好转.合并前列腺癌患者按前列腺癌处理后病情无特殊.其余患者均随访观察病情无变化.结论前列腺结石以B超及CT诊断较可靠.

    作者:俞弘颀;江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尿道汽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00例

    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经尿道汽化切割术治疗有梗阻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60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学刚;李鲤;项允成;安杰;叶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尿激酶治疗高粘稠度精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用尿激酶治疗高粘稠度、低PSA精液的效果.方法 18例已明确高粘稠度、低PSA精液者,使用尿激酶体外实验证明能有效降低精液的粘稠度,而且能提高精子活动力和活动率.将尿激酶干冻粉溶解后置入配偶的阴道内性交.结果 18例被临床研究对象中,有4例相继受孕并分娩,治疗有效率22.22%.结论应用尿激酶干冻粉治疗高粘稠度、低PSA精液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应俊;姚德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前列腺、精囊腺缺如1例

    患者,男,35岁.结婚10年未育,未采取避孕措施,性生活次数正常,有勃起能力,但无射精功能.体检双侧睾丸约5~8 ml,质软,双侧附睾和输精管细如幼稚孩童,阴茎长约4 cm;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喉结不明显,阴毛稀少,双侧乳房发育增大.肛指未扪及前列腺和精囊腺.血清FSH 0.6 IU/L(参考值2.15~5.8 IU/L),LH 0.7 IU/L(参考值4.5~9.2 IU/L),PRL 235 mIU/L(参考值<490 mIU/L),E2 5 pg/ml(参考值30~130 pg/ml),T 0.5 ng/ml(参考值2.7~10.7 ng/ml).B超显示盆腔内未见前列腺及精囊腺声像图.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46,XY.经睾酮治疗半年,随访前列腺和精囊腺仍未扪及,但睾丸变结实,有弹性;第二性征发育改善,乳房萎缩.

    作者:郑晓春;杨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输精管结节穿针引线法复通术

    输精管吻合术方法很多,但都必须在阴囊皮肤作切口,移动输精管结节、输精管远近睾端对合吻合.笔者采用输精管结节穿针引线法复通术3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郑天贵;张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附60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的快速上升,由此而引起的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也日渐增加,本病由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程迁延易复发,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们自2000年9月至2001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共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60例,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慢性前列腺炎难以治愈的原因分析

    慢性前列腺炎(简称CP)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例的1/4~1/5,是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其治疗效果却一直难以令人满意,且复发率高.本文对此类120例门诊患者的诊治体会就其难治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文杰;江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饮酒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

    有许多研究表明,饮酒可以引起全身多种器官功能损害,其中对肝脏、大脑的毒性作用尤为突出.近关于饮酒对男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的研究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饮酒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睾丸、精子的毒性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赵永久;郑新民;李世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正常男性与不育男性的精子运动参数CASA分析

    男性不育症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因精子运动障碍或异常的占较大比例.为更详尽地了解精子运动异常的相关参数指标,我院生殖医学实验室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间,借助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CASA)从精子运动活力和运动方式两个方面分别对随机抽取的100例正常生育力男性和100例精子活动率<50%(WHO标准)的不育男性进行精液检测及精子运动相关参数分析,以获取更有效的精子运动动力学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庆杰;邹成安;周玉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睾丸细针抽吸精子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睾丸细针抽吸精子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本中心在建立稳定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基础上,采用控制性超排卵方案并使用改良的显微操作系统,对8例(8个周期)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以睾丸细针抽吸精子行ICSI术治疗.结果其受精率、优秀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0%(80/100)、64.3%(45/70)和62.5%(5/8).结论睾丸细针抽吸精子经ICSI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不育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军;唐永梅;韦继红;韦立红;姚春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3例报告

    我院自2000年8月以来诊治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实;刘龙;向军;陈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拟行睾丸精子抽吸、单精子注射的无精子症患者睾丸内精子细胞的染色质超微结构缺陷分析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阴茎静脉解剖学在勃起功能障碍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在叶猴口服番木瓜种子氯仿提取物引起长期可逆性无精子症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观察

    近20年来,生殖医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在治疗不育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对少弱精子症引起的不育症采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联合治疗来提高生育力的同时,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以达到妊娠,为男性不育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冠;李巧云;武桂荣;牟善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顶体酶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前、后的精液常规和精子顶体酶活性(SAA)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常规方法和改良的Kennedy's法测定精液常规和精子顶体酶活性,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患者的精子密度、形态正常率、存活率、活动力以及精子顶体酶活性都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前、后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变化与精子密度的变化和与精子形态正常率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质量如精子密度、形态正常率、存活率、活动力和精子顶体酶活性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术后精子顶体酶活性的提高与精子密度和形态正常率的提高具有正相关关系.

    作者:郭正辉;王一峰;黄健;梅骅;许可慰;江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转单链鼠白介素12基因前列腺癌RM-1细胞的致瘤性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免疫基因治疗.方法将mIL-12基因体外转染鼠前列腺癌RM-1细胞,接种C57BL/6小鼠,观察其致瘤性.结果转基因RM-1细胞大部分丧失致瘤性;一侧接种转AdmIL-12的RM-1细胞,引起对侧接种野生型RM-1细胞成瘤延迟、肿瘤生长减缓.结论 IL-12可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

    作者:董焱鑫;曹广文;潘卫;陈秋丽;戚中田;钱松溪;孙颖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