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平;李玉民;周丕均
目的观察吸入等效浓度地氟醚、异氟醚对老年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30例ASA Ⅰ~Ⅱ级老年患者分为3组,均吸入N20:02(50%:50%),其中Des组和Iso组分别吸入等效浓度地氟醚(6%)和异氟醚(1.15%),对照组为无吸入组.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异丙酚和芬太尼.所有患者经颈内静脉注入总量为40μg/kg的维库溴铵.用丹麦产TOF GUARD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维库溴铵40μg/kg分为4等份分次静注,记录每次注药(10μg/kg)后的起效时间及大阻滞效应.用累积剂量法建立3组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在后一次注药后记录:T1恢复到25%、75%、90%的时间(T125%、T175%、T190%);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结果与对照组(Con)相比,Des组和Iso组维库溴铵ED5o和ED95值均明显缩小(P<0.05),且Des组比Iso组的缩小更明显(P<0.05).3组的起效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个吸入麻醉药组的T125%、T175%和T190%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且Des组又明显高于Iso组(P<0.05).两个吸入麻醉药组的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和恢复指数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两个吸入麻醉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氟醚、异氟醚均能明显影响老年患者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地氟醚的影响大于异氟醚.
作者:闻大翔;杭燕南;王珊娟;孙大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诱导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抑制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5 ml组、氯胺酮100mg/kg组、异丙酚100mg/kg组、异丙酚50 mg/kg-氯胺酮100mg/kg组、异丙酚100mg/kg-氯胺酮100 mg/kg组.于用药后24 h,大鼠断头取脑,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HSP70 mRNA和HSP 70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结果氯胺酮可明显诱导HSP70 mRNA与HSP70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异丙酚自身不能诱导HSP70基因的表达;预先给予异丙酚可显著抑制氯胺酮诱导的HSP70 mRNA和HSP70蛋白在这一区域的表达,且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异丙酚可抑制氯胺酮诱导的HSP 70 mRNA与HSP 70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建荣;崔健君;陈卫民;孟凌新;高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自体血回输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应用明显减少了异体血的输入,降低了由此引起的感染、免疫及输血反应等副作用[1].目前有关自体血回输对机体的负面影响报道不一,尤其在凝血功能方面[2].本研究拟利用血栓弹性描记仪(TEG)技术研究自体血回输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雯;王祥瑞;陈杰;杭燕南;孙大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研究拟比较麻醉环路加入人工鼻和气体低、高流量设置对气道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及在机械通气90 min前后,气道粘液在蟾蜍腭上运输速度的改变.
作者:印春铭;王俊科;赵芸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用NONMEN程序研究国人异丙酚群体药代动力学,并定量分析性别、年龄和体重的影响.方法76例行择期手术患者(男37例、女39例、年龄19~77岁、体重39~86kg、ASA I~Ⅱ级),共1 459个血液标本.用NONMEN方法分析清除率和分布容积的个体间变异以及年龄、体重和性别的影响.结果可用三室模型模拟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体重影响异丙酚的中央室、浅外周室和深外周室的清除率以及中央室的分布容积,而浅外周室和深外周室的分布容积保持不变.体重60kg的成人,上述药代参数的估计值分别为:1.56 L@min-1、0.737 L@min-1、0.360 L@min-1、12.1 L、43L、213 L.老人随年龄的增大而清除率和中央室分布容积减小.结论国人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可用三室模型描述,年龄和体重可影响模型参数,因此根据患者的个体药代参数可改善靶控输注的精密度.
作者:李玉红;芮建中;周永刚;王莉琴;付素娥;杨建军;徐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虽然含有钾通道开放剂(KCOs)的超极化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优于传统的去极化停搏液[1],但是去极化停搏液停跳速度快,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本文旨在观察超极化停搏液联合去极化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
作者:徐志勇;喻田;刘兴奎;余志豪;秦榜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术后寒战是有节律的肌肉运动,主要发生在上肢、颈和颌部肌群.全麻病人恢复期发生率为5%~70%,硬膜外麻醉后发生率大约为30%.许多药物如可乐定、安乃近、哌替啶、苏芬太尼、多沙普仑都用于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或处理[1].
作者:曹建平;徐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控制性降压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技术.本研究拟对硝酸甘油(NTG)和三磷酸腺甘(ATP)控制性降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行比较,以便临床更好的选择降压药物.
作者:陈晓菲;王琼;孙晓雄;汪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胸段硬膜外阻滞(HTE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家猪随机分为两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缺血40min后再灌注6 h,实验组(n=10)结扎前硬膜外腔注入0.5%布比卡因2 ml;对照组(n=10)结扎前硬膜外腔注人生理盐水2ml.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心肌乳酸(LA)释放量.结果(1)实验组硬膜外阻滞的HR减慢22%,MAP、CVP分别降低25%和28%,而对照组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变化.(2)实验组SOD活性变化不显著,再灌注5 h、6 h活性升高(P<0.01);MDA浓度在4 h降至低点(P<0.05);对照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3)两组心肌LA释放量在开放前达到高峰,之后随着供血、供氧的恢复逐渐下降,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开始再灌注时由于发生室颤实验组死亡1只,对照组死亡4只(P<0.05).结论HTEA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保护SOD活性、降低心肌氧耗及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关.
作者:董振明;刘永哲;高金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其所致病理损伤既有神经元的急性水肿、坏死,又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且在梗死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主要形式.
作者:杨宾侠;王永利;赵砚丽;陈伯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对抗原诱发哮喘大鼠气道痉挛及气道渗出的影响.方法哮喘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Ⅰ组,静注生理盐水;Ⅱ组,静注异丙酚50 mg@kg-1@h-1;Ⅲ组,静注异丙酚100mg@kg-1@h-1;Ⅳ组,静注氯胺酮50mg@kg-1@h-1;Ⅴ组,静注氯胺酮100mg@kg-1@h-1.30 min后静注伊文氏蓝;5 min后静注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并维持30min.观察气道压、肺系数、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变化.结果异丙酚和氯胺酮能显著缓解卵蛋白激发引起的气道痉挛反应(P<0.05),相同剂量异丙酚和氯胺酮对气道压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异丙酚和氯胺酮均可明显降低大鼠肺系数、肺湿干重比和肺含水量(P<0.05).静注异丙酚或氯胺酮后,肺组织伊文氏蓝渗出明显减少,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和氯胺酮均能缓解抗原诱发哮喘大鼠的气道痉挛,且能明显抑制哮喘大鼠的气道渗出.
作者:崔沔;王俊科;孙艳红;孙新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断肢再植的成功不但需要及时、精确的手术,而且要求术后完善的止痛,扩张血管,防止血管痉挛,减少组织肿胀,维持断肢良好的血液循环.
作者:邬伟东;王屹;柳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观察罗哌卡因中加入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进行臂丛麻醉对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术后镇痛等方面的作用,以探讨佳方法及药物剂量.
作者:陈学丽;李成;李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肝移植术(OLT)的术式中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SOLT)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不做静脉转流的SOLT在断流下行新肝吻合,对外科手术及围麻醉期的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杨清平;李玉民;周丕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3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C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血浆ET及ANP浓度;监测HR、BP及进行VAS评分.结果B组及C组术后24 h ET及ANP值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降低幅度更大(P<0.01),持续时间更长,至术后48 h B组仍低于A组(P<0.05),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及C组术后HR、SBP、DBP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A(P<0.05),且B组数值更低(P<0.01).结论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上腹部手术病人疼痛、改善循环功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后ET及ANP值,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病人恢复,且PCEA效果更优.
作者:刘晓荣;王焱林;王成夭;张宗泽;唐宏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nSSEP)监测初步判断异丙酚和异氟醚在体感传导通路上的作用部位.方法26例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Ⅰ)和异氟醚(Ⅱ)组.测定两组不同麻醉深度时的MnSSEP.结果Ⅰ组N9、N13'无改变;随着血药浓度的增高,逐步出现N60、P45、N35、N20、P25、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Ⅱ组N9无改变;随着吸入浓度的增高逐步出现P45、N60、N35、N20、P25、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N13'波幅降低,N13'-N20、N13'-P25峰间期延长.结论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异氟醚在体感通路上的作用部位不同,浓度越高,作用范围越广.
作者:杨涛;钟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8只Wistar大白鼠进行人工通气,经气道注人3~4ml/kg胎粪溶液,Pa02降至20kPa以下后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气道内注入PS150 mg/kg(50 mg/ml,3 ml/kg);B组,气道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用PS稀溶液75mg/kg(5mg/ml,15ml/kg)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重复2次;D组,用15ml/kg的生理盐水灌洗双肺.治疗后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采血进行血气分析.180 min后测定各组潮气量,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测BAL液中总蛋白(TP)和TNF-α含量.结果治疗后A和C组PaO2均明显升高,而B和D组在治疗后几乎不变,A、C组与B、D组相比,P<0.05.A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A和C组的潮气量明显高于B和D组(P<0.05).A和C组的BAL液中TP含量明显低于B和D组(P<0.05).TNF-α含量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补充PS明显改善胎粪吸入鼠肺的氧合和顺应性.PS稀溶液灌洗法优于气道注入法.
作者:徐咏梅;李文志;薄玉龙;张瑞芹;马玉娟;林长赋;纪存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病人体温对国产维库溴铵体内清除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行择期手术患者6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保温组(36例),Ⅱ组为未保温组(32例).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观察两组病人体温与国产维库溴铵作用高峰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值的差别,并对病人体温与肌松药体内清除各时相值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的病人体温明显降低,肌松药总用量明显减少,肌松药的高峰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病人体温与肌松药高峰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值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3、-0.67、-0.71,P均<0.01.结论低体温影响国产维库溴铵的体内清除过程,延长其作用时间.
作者:温海明;黄文起;代冬梅;詹锦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的发现和它对疼痛过程及脊髓神经元可塑性变化的影响重新引起人们对氯胺酮(NMDA受体拮抗剂)作为潜在抗痛觉过敏药物的兴趣.
作者:刘国凯;黄宇光;罗爱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蛛网膜下腔给予新斯的明,观察大鼠伤害性行为学反应、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改变,旨在探讨新斯的明(NeO)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林雪梅;王泉云;朱琳;刘斌;黄蔚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