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镇痛致锥体外系反应二例报告

宋成伟;侯璟栋;李东亮;张勇;张湘东

关键词:术后镇痛, 锥体外系反应, 布比卡因, 硬膜外镇痛, 效果满意, 生理盐水, 咪唑安定, 麻醉前, 卵巢囊肿, 利多卡因, 氟哌利多, 常规用药, 镇痛泵, 外用药, 精神病, 手术, 神经, 配方, 扭转, 吗啡
摘要:例1.女,31岁,50kg.无神经精神病史,ASAⅠ级.因左卵巢囊肿扭转入院.麻醉前常规用药.硬膜外用药为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15ml.术中给以咪唑安定8mg静注,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中病人平稳.术后接镇痛泵行硬膜外镇痛,PCA配方:吗啡7mg、氟哌利多5mg、布比卡因15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持续量是2mg/h,bolus 0.5ml/15min.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罗哌卡因用于非住院手术病人腰麻的可行性

    本研究拟评价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腰麻用于非住院手术病人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比较.

    作者:金胜威;徐旭仲;余微萍;许峰;毛毅;姜爱芬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蝇蕈醇和荷苞牡丹碱对大鼠吸入异氟醚时脑环腺苷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和GABAA受体拮抗剂荷苞牡丹碱对大鼠吸入异氟醚时脑cAM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醚组,蝇蕈醇+异氟醚组,荷苞牡丹碱+异氟醚组,蝇蕈醇组和荷苞牡丹碱组.采用cAMP竞争蛋白结合分析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cAMP含量.结果与异氟醚组比较,蝇蕈醇+异氟醚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荷苞牡丹碱+异氟醚组却明显延长(P<0.01).异氟醚组的大脑皮层、脑干的cAM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蝇蕈醇+异氟醚组的大脑皮层、脑干的cAMP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和异氟醚组升高131%、34%和83%、22%(P<0.05或0.01).荷苞牡丹碱+异氟醚组的大脑皮层、脑干cAM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较对照组升高41%和60%(P<0.01),其两脑区的cAMP含量与异氟醚组比较却无明显不同.结论大鼠吸入异氟醚的中枢抑制作用至少部分与GABA能神经元有关.

    作者:胡兴国;段世明;曾因明;王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对琥珀酰胆碱作用时效的影响

    通过诱导前后检测血K+、Ca2+、血糖和胆碱酯酶(AChE)活性,观察肌颤和肌松维持时间的变化,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液对琥珀胆碱作用的影响.

    作者:申川;张维光;于布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不同潮气量单肺通气对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本研究拟评价不同潮气量单肺通气对呼吸力学、血气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28例病人,年龄19~65岁,男17例,女11例,均为肺叶切除手术.术前肺功能基本正常.入手术室后,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力学监测用Bicore 2000(USA)进行连续监测,其中20例病人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行动脉血气监测.

    作者:彭志勇;魏富强;李晴;姚尚龙;曾邦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GABAB受体mRNA在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半定量法检测大鼠腰段脊髓GABAB受体各亚型mRNA的量,探讨GABAB受体在慢性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侧L5脊神经根建立慢性神经痛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例.A组:假手术后观察7d;B组:结扎后观察7d;C组:假手术后观察14d;D组:结扎后观察14d.于术前、术后1、3、7、10、14d测双后肢光热刺激性痛阈.分别于术后7、14d取出大鼠腰段脊髓,行冰冻切片,运用地高辛法原位杂交技术对脊髓中GABAB受体各亚型mRNA半定量检测.结果左L5脊神经根结扎术后7、10、14d大鼠的左后肢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大鼠(P<0.01).B组大鼠脊髓GABAB受体各亚型mRNA量明显少于A组(P<0.01),而D组的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SD大鼠脊髓中GABAB受体各亚型基因表达有可塑性,在慢性神经痛时表达减少,提示GABAB受体各亚型可能参与慢性神经痛的调节.

    作者:陈志峰;杜冬萍;徐惠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硫喷妥钠与异丙酚在小儿心脏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给予硫喷妥钠、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0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VSD+PH)患儿随机分为硫喷妥钠5mg@kg-1(A组)、异丙酚2mg@kg-1(B组)和对照(C组)三组,于转流前(Ⅰ期)、停循环时(Ⅱ期)、再灌注始(Ⅲ期)及术后24h(Ⅳ期)分别抽取颈内静脉、桡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并测定乳酸含量(LAC)及肌酸激酶BB(CKBB)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计算脑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脑氧摄取率(CO2ER).结果Ⅲ期各组LAC水平高,并以A组较为明显;脑氧代谢在Ⅱ期各组Ca-vO2、CO2ER均较其余各期低,其中B组下降为明显,其次为A组和C组;Ⅳ期时,各组Ca-vO2、CO2ER均有所恢复.各组在Ⅲ期CKBB和Ⅲ、Ⅳ期NSE均有上升趋势,B组增高幅度低.结论异丙酚用于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煜;朱明;王顺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子宫动脉栓塞围介入治疗期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及不同药物配伍的效应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及其不同配伍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行UAE介入治疗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RD0组(n=20):采用PCEA法,镇痛药0.2%罗哌卡因(Rop)+0.004%吗啡(Mor),RD1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05%氟哌利多(Dro);RD2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1%Dro,RD0~RD2组硬膜外腔穿刺(T11~12)置管后接PCA泵按LCP模式镇痛,即负荷量(6m1)+持续量(2ml/h)+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0min;C组(n=20,对照):口服尼美舒利或肌注盐酸哌替啶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D舒适评分、Ramesay评分、术后恢复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UAE导丝导管操作及栓塞时C组病人盆腔疼痛和继发性痛性痉挛发生率为90%,而RD0~RD2组无此现象;介入治疗后VAS评分、BCS评级、术后恢复时间RD0~RD2组明显优于C组(P<0.05).PCEA各组病人围介入治疗期均安静合作,精神状态良好,C组病人烦躁不安发生率较多;恶心、呕吐发生率RD0组及C组高于RD1组及RD2组(P<0.05).结论UAE围介入治疗期PCEA法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且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PCEA配方中适量加入Dro(0.005%)可减少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

    作者:佘守章;邓才元;许学兵;许立新;陈春林;刘继云;谢晓青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手术体位性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

    患者,男,9岁,体重27kg.因甲状舌骨囊肿8月入院,术前检查颈部活动正常.基础麻醉(氯胺酮、地西泮)及局麻下行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术中采用甲状腺手术体位,手术时间2h.术后30min家长发现患儿颈部不能活动,头颈部疼痛,下颌及面部偏向左侧,四肢感觉运动正常.医师检查无明显异常,认为患儿因术后疼痛,不敢活动颈部所致.

    作者:徐传青;陈文钊;曹飞;张福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异丙酚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3~4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于融合状态,随机分为5组:①TNF-α组(R0+TNF-α);②12.5μmol/L异丙酚和TNF-α组(P12.5+TNF-α);③25μmol/L异丙酚和TNF-α组(P25+TNF-α);④50μmol/L异丙酚和TNF-α组(Ps0+TNF-α);⑤100μmol/L异丙酚和TNF-α组(P100+TNF-α);TNF-α终末浓度为2000U/ml,各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孵育30min后再加入TNF-α共同培养24h.用DNA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肿瘤坏死因子组(P0+TNF-α)可见较多凋亡细胞,不同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后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的各组(P125+TNF-α、P5+TNF-α、Ps0+TNF-α、P100+TNF-α)细胞凋亡指数与肿瘤坏死因子组(P0+TNF-α)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随异丙酚浓度的升高,AI逐渐减小,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可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罗涛;夏中元;陈雪君;周青山;刘先义;黄海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对脂多糖刺激的人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规律,探讨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D)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期采集1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Ficoll法分离中性粒细胞,LPD100ng/ml刺激,用流式细胞仪直接荧光法分析不同时段其表面CD11b表达.然后用不同浓度(0.25%,0.5%)HHS处理,分时段观察其对CD11b表达的影响.结果脂多糖(LPD)刺激中性粒细胞15min后CD11b表达即有明显增高(P<0.01),30min达到峰值,此后再无明显变化.0.25%、0.5%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均可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CD11b表达(P<0.05),但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且其作用时间对CD11b的表达也无明显影响.结论脂多糖刺激的人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是一个快速的表达过程,半小时便可达峰值,此后维持一个恒定的表达.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可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CD11b表达,且这种作用不受HHS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影响.

    作者:张雪萍;袁世荧;任永功;曾邦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术后镇痛致锥体外系反应二例报告

    例1.女,31岁,50kg.无神经精神病史,ASAⅠ级.因左卵巢囊肿扭转入院.麻醉前常规用药.硬膜外用药为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15ml.术中给以咪唑安定8mg静注,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中病人平稳.术后接镇痛泵行硬膜外镇痛,PCA配方:吗啡7mg、氟哌利多5mg、布比卡因15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持续量是2mg/h,bolus 0.5ml/15min.

    作者:宋成伟;侯璟栋;李东亮;张勇;张湘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是心脏手术中常用的正性肌力药,本研究旨在评价二者同等剂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脱离体外循环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孙红斌;岳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犬心肌再灌注损伤NO产量及NOS活性的影响

    NO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阻滞交感神经系统,缓解心肌缺血.本实验通过设计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NO产量及NOS活性的影响,同时比较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的作用.

    作者:张红斌;李刚;王萍;刘慧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心脏不停跳与含血停跳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心脏不停跳与含血停跳对血液对力学的影响,评价心脏不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的择期二尖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Ⅰ组(不停跳组)、Ⅱ组(持续微温血停跳组)和Ⅲ组(间断冷血停跳组),每组10例.于麻醉前、CPB前、停CPB10、30、60min及术毕各时相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停CPB至术毕各时相,Ⅰ、Ⅱ组的CI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和Ⅲ组的同期水平(P<0.01或P<0.05).术毕,Ⅰ组和Ⅱ组的LVSWI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从停CPB10min至术毕各时相,Ⅰ、Ⅱ组的SVRI显著低于麻醉前水平(P<0.01),Ⅰ组的SVRI显著低于Ⅲ组的同期水平(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间断冷血停跳组,与持续微温血停跳无显著差异.

    作者:刘敬臣;黄海清;江朝秀;胡振快;谭冠先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围术期脑梗死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严重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高,我科自1997~2000年共6例术后并发脑梗死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双平;艾宇航;郭曲练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罗库溴铵的给药方式对插管条件和肌松效应的影响

    罗库溴铵是目前起效快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用2ED95的罗库溴铵后能在1min左右成功地施行气管插管,但插管条件满意率明显低于琥珀胆碱,如运用限时法或预置法可能获得较好的气管内插管条件[1]O.本研究拟评价罗库溴铵以预置法或限时法给药对肌松效应及插管条件的影响.

    作者:王鹏;罗放;田玉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硬膜外腔阻滞对胸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对胸部手术应激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即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GEA)组和全麻(GA)组,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h、手术4h、术毕、术后1d及术后3d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反应蛋白、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皮质醇GEA组术中术后无显著改变,但GA组术毕和术后1d显著升高(P<0.05),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前者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IL-10术中术后均无显著变化.两组血清ACTH、IL-6及CRP术中术后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腔阻滞可以减轻胸部手术的应激反应.IL-6是较CRP更灵敏的反映组织损伤的炎性指标.

    作者:耿志宇;吴新民;赵国立;马琼;苏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相同浓度的丁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较

    盐酸丁卡因作为一种长效酯类局麻药常以合剂或单独用于硬膜外阻滞中[1],但很少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本研究拟通过与罗哌卡因比较,探讨0.125%的丁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可行性,为丁卡因应用于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作者:柳娟;岳云;林传尧;刘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的比较

    本研究通过比较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的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特征,旨在为临床麻醉中安全使用此两种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提供资料.

    作者:何农;廖旭;薛富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全麻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内隐记忆的关系

    目的研究全麻下异丙酚和吸入麻醉药对内隐记忆的作用,分析界定内隐异丙酚记忆消失时的界值.方法60例患者行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随机分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异丙酚,对照组5组(每组12例).试验组按静脉药输入速度(8mg@kg-1@h-1、10mg@kg-1@h-1)及吸入药呼末浓度(0.8、1.0MAC),又分为2个亚组(每组6例).对照组(12例)为术中清醒的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监测患者入室后、入睡后、指令反应消失后、插管后、切皮后、关腹膜时(手术结束前30min)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I),调查患者术后8h模糊辩听率,测试方法和条件与试验各组完全一致.常规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数.结果AEI,各亚组麻醉诱导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相同浓度下,吸入麻醉药组患者及其亚组间比较入睡后、插管后、切皮后、切口关闭时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持续泵入异丙酚8mg@kg-1@h-1时、三种吸入麻醉药浓度为1.0MAC时,患者模糊辩听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种吸入麻醉药浓度为1.0MAC及异丙酚8mg@kg-1@h-1时,能使内隐记忆消失,推算内隐记忆消失的AEI界值为异丙酚15;异氟醚12;七氟醚13;地氟醚14.结论当AEI界值低于12时,认为内隐记忆消失.

    作者:贾宝森;张宏;岳云;米卫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