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近况

王象鹏;毕荣修

关键词:中药熏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综述
摘要:从证型、药物熏洗原理、中药熏洗治则、方药及熏洗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近5年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临床常见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等证型,补益肝肾、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湿除痹是主要治则,该疗法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临床熏洗水温不宜过高,防止头晕恶心,洗后注意保暖.参考文献30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前烦躁障碍症证候和症状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经前烦躁障碍症(PMDD)中医证候及症状分布特点,初步筛选经前烦躁障碍症肝气逆证和肝气郁证两个亚型.方法:通过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选取106例经前烦躁障碍症患者,运用SPSS16.0软件统计根据PMDD证型症状,采用频数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肝气逆证、肝气郁证是PMDD主要常见证.常见症状有23个,且以轻中度为主.公因子1为情志抑郁、焦虑、感觉无望、疲劳、胸闷、善太息、工作能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与肝气郁证症状相似.公因子2为急躁易怒、多梦、头胀、目涩、口干咽燥、胸胁胀满、胸胁胀痛,与肝气逆证症状相似.结论:PMDD肝气逆证与肝气郁证体现出两类相对独立的症候群,推断其为PMDD两个亚型.针对两个亚型,分别采用平肝降逆和疏肝解郁治疗.

    作者:孙文君;王海军;乔明琦;张惠云;辛荣荣;孙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刘完素学术思想探讨

    刘完素研读《内经》,结合临床实践,创立了“以火热析病机,用寒凉治热病”的火热论;系统阐发了脏腑六气病机说;丰富发展了玄府气液理论;其早将《内经》亢害承制理论运用于临床,阐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并用其解释病机,指导诊断与治疗;此外还提出自己独特的气功养生理论.刘完素主要学术思想包括火热论、脏腑六气病机说、玄府气液理论、亢害承制理论、气功养生理论.本文简述了刘完素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传承及其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以期对中医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刘小菊;王海娟;周雪源;刘婉青;陈亭亭;高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分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选择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终点指标的研究较少,终点指标的概念和特点认识不清,终点指标的选择缺乏依据和方法指导等问题.基于终点指标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结合中医药“复杂干预”“整体调节”的特色,借鉴西医选择终点指标的经验,推荐使用联合指标全面评价临床疗效.针对终点指标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主观性选择方法不适合终点指标的选择,且单一选择方法难免存在偏倚,宜结合多种选择方法,如首先采用文献调查法初步筛选,然后借助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数据,后运用数学模型构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集合.本文通过对终点指标选择思路与方法的探讨,为终点指标的选择提供方法学参考.

    作者:史晓静;戴国华;高武霖;盛原羽;赵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评价研究质量,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经筛选纳入6篇文献,共5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合并RR(95%CI)为1.310(1.18,1.43);心电图有效率合并RR=1.19,(95%CI)为1.19(1.05,1.36).结论:补阳还五汤有益于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药物安全性不明确,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价.

    作者:刘敏;杨晨曦;鹿暖;李可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治则组方治疗化疗白细胞减少临床疗效差异性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及健脾补肾三种治则组方在防治化疗白细胞减少中的差异及合理应用.方法:1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规律化疗,空白组、补肾益精组、益气养血组及健脾补肾组在化疗同期分别口服不同中药汤剂;各组患者在化疗第1天及第7天检查血细胞分析患者白细胞变化情况;各组患者在第1周期化疗第1天及第2周期化疗第7天检测血清G-CSF及IL-3水平.结果:在维持白细胞计数水平、刺激G-CSF分泌、IL-3分泌方面,空白组与补肾益精组、益气养血组、健脾补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益精组与益气养血组比较(P<0.05),补肾益精组与健脾补肾组比较(P>0.05),益气养血组与健脾补肾组比较(P>0.05),补肾益精组效果较好,健脾补肾组次之,益气养血组次,三组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刺激G-CSF、IL-3分泌作用.结论:不同治疗原则组方均可减轻化疗白细胞减少,以补肾益精为原则组方疗效更好.

    作者:耿平;张学伟;王征;梁婷;王韶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研究进展

    综述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研究进展.黄芪味甘性温,温补肺、脾、肾三脏,疏利三焦,通调水道,有利于肾病的治疗和水肿的消退.历代医家对于黄芪的功效有不同的认识.元代以前的医家认为黄芪能益元气、补虚损,尤善补肾脏元气,通行三焦;明清时期,医家认为黄芪能升提阳气、固表利水;近现代时期,众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芪能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西医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具有保护肾脏、减轻损伤、延缓疾病进展、免疫修复、促进蛋白合成等作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功效卓著,且安全性高.参考文献36篇.

    作者:史荟;徐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榆本草考证

    我国共有地榆属植物7种6变种,形态特征相近者有细叶地榆,地榆及其变种长叶地榆、腺地榆、粉花地榆、长蕊地榆.近年来,市场流通地榆药材涉及到地榆属多种植物,细叶地榆、地榆及4个变种包含其中;并且市场流通药材还有赤地榆、紫地榆等与地榆混淆者.不同文献对地榆的加工炮制方法描述不一,有些学者认为地榆生用较好,有些认为炒用效果佳.为正本清源、确保地榆药材质量,本文对地榆名称、原植物形态、产地、加工炮制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显示历代本草书籍记载的地榆应为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L.和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ü et Li.,同属其他形态相近植物能否作为地榆药用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作者:杨冰冰;胡晶红;张芳;李佳;刘谦;蒲高斌;刘红燕;张永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论卫气失常是肥胖的核心病机

    依据《灵枢·卫气失常》的有关论述,结合先前所述的卫气具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的观点,提出卫气失常是肥胖发病之病机核心的论点,并进行了理论探讨.卫气生于水谷,是人体脏腑气化、肌肉运动的基础;多余的卫气可以转化为膏、脂存储于体内.若膏脂堆积过多,就会产生膏人、脂人、肉人,按照当代的认识,均属于肥胖范畴.因此,基于卫气失常阐述以肥胖为形态学特征的慢病病机,为采取少食多动的方法调整失常之卫气提供理论依据,对防治肥胖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安玲;丁元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近况

    从证型、药物熏洗原理、中药熏洗治则、方药及熏洗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近5年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临床常见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等证型,补益肝肾、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湿除痹是主要治则,该疗法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临床熏洗水温不宜过高,防止头晕恶心,洗后注意保暖.参考文献30篇.

    作者:王象鹏;毕荣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王权胜从肾虚血瘀论治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经验

    王权胜教授认为男性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病位在肾,与肝脾有关,肾虚为本,血瘀、湿热为标.运用大黄(遮)虫颗粒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重视补肾祛瘀并重,以通为补,缓中补虚.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和生活指导.

    作者:王悦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加味参附颗粒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参附颗粒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8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连续5d,应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监测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输送(DO2)、氧消耗(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aVO2)、血乳酸不同时点的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h,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天、第3天、第5天,两组CI、SVI、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第2天,两组DO2、SaY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第5天,两组DO2、VO2、SaVO2、血乳酸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参附颗粒能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氧输送,改善组织灌注,改善氧供与氧需平衡.

    作者:方统念;王清海;赵丽芸;刘秋江;王同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电针恢刺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恢刺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恢刺法加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HSS膝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恢刺法配合运动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作者:戚天臣;罗开民;侯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天麻中天麻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天麻素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测定天麻素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95),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 min-1.以天麻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化回流提取天麻中天麻素的工艺.结果:测定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良好.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天麻素提取率为20.05 mg·g-1.结论:该工艺提取率高,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良好.

    作者:李菲;仲晓荣;田景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大成》合谷穴文献分析

    应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针灸大成》中有关合谷穴的记载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对合谷穴穴名、定位、穴性、刺法灸法、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合谷穴应用规律.书中含合谷穴的条文共计291处,合谷穴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四关穴之一,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处,针刺可刺入二到七分,灸法可施以一到五壮不等.合谷可用于治疗局部及循经所过的疾病,如头面五官、妇人滞产、伤寒疟疾、中风等疾病.

    作者:张晶;于冰;车依檀;张永臣;卢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与安全性.方法:检索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筛选出合格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相应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 5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组的临床疗效[RR=1.25,95%CI(1.11,1.42)]和心电图改善情况[RR=1.47,95%CI(1.33,1.63)].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其他常规西药和中药,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药物安全性不明确,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杨晨曦;刘敏;陈学君;李可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降糖增敏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降糖增敏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基础治疗同时加用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糖增敏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对照组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FINS、IRI均明显降低(P<0.01),ISI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FINS、IR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在二甲双胍片基础上应用降糖增敏汤可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刘瑞霞;曾建平;崔德芝;杨清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青龙衣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中药青龙衣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查阅并归纳国内外文献,对中药青龙衣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青龙衣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醌类、黄酮类、二芳基庚烷类、萜类等.对其质量控制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光光度法、指纹图谱法.结论:为青龙衣进一步的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51篇.

    作者:张迅杰;赫军;柳芳;马秉智;赵铁;覃旺军;张相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张志远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张志远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其独到的经验,治疗原则多采用补脾益肾、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法.加减大定风珠常用于肾阴亏虚、冲任失调之证,桂香柴楝汤加味用于气郁不伸、心血阻遏证,右归丸加味用于脾肾阳虚、火不暖土证,加减归脾汤用于脾亏血虚、心神失养证,此外先生积累了丰富的药物配伍经验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作者:王润春;王振;潘琳琳;刘桂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论脾“居中央”“灌四旁”

    脾“居中央”“灌四旁”出自《内经》,是对脾胃状态的高度概括.“居中央”的内涵:脾胃同居中央的空间位置,通过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精微的基本功能,发挥脾胃作为“气血之源”“气机之枢”“五脏之本”的三大生命意义.“灌四旁”的内涵:脾胃的功能以“灌四旁”的方式得以延伸,在空间上以远至四肢,外及腠理,重及五脏为代表,将人体五官、百骸、九窍全部涵盖于内,并营养之,时间上形成了脏气法时的规律.脾“居中央”“灌四旁”的理论提示调脾胃可以生气血、养五脏、维平衡.

    作者:冯珂;纪立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耳鸣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耳鸣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CBM、VIP、Wanfang等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治疗耳鸣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药物进行频次及关联规则的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规则药组.结果:终纳入的231首处方所涉及227味药物中,提取出13味临床常用药物(支持度15%,置信度≥0.7)和3味临床核心药组(支持度25%,置信度≥0.7).结果:中药治疗耳鸣以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主要治法,化湿、行气、活血、通窍、益肾为主要配伍方法.

    作者:于莹;张功;黄海量;韩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