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骨关节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毅;刘长明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骨关节病
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一族具有降解几乎所有细胞外基质为主要功能的酶,存在于正常人体,参与伤口愈合、软骨基质的降解、骨吸收并与细胞外基质分解的疾病有关,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牙周病和癌肿等[1].近年研究发现,OA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是造成变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这类疾病中的作用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已成为研究骨关节疾病发病机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金属蛋白酶与骨关节疾病关系作一综述.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后凸全脊柱截骨内固定31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治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应用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对后凸角度矫正率,截骨融合率,内固定结构稳定性,对31例接受截骨矫治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31例得到术后平均12个月随访,术前脊柱后凸角平均73°,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2°,截骨融合率96.7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83.56%.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棒及联接结构松脱.结论 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内固定坚固、稳定,可早期离床活动,无须外固定的优点,使脊柱基本呈流线型,恢复生理曲度.

    作者:贾全章;高吉昌;张承敏;陈庆贺;王长纯;晁民;杨东明;王正雷;孙宏伟;胡乃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臀肌挛缩症的前瞻性调查及病因分析

    臀肌挛缩症是一种与肌肉注射关系密切的医源性疾病.近年发现在某些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其患病人数逐年增高,虽然有关其病因的动物实验较多,但进行流行病学病因研究,尤其是前瞻性调查,鲜有报道.

    作者:王斌;贺西京;巫永军;方丹青;刘坚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扩大开窗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1995年1月-2001年8月采用扩大开窗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48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陈海;唐传其;蔡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腰大肌损伤性腰腿痛解剖学分析

    目的阐明腰大肌损伤引发腰腿痛的机制.方法解剖10具共20侧男尸,对腰大肌相关结构:腰椎及横突、股神经、肌腔隙进行解剖、观察、分析.结果腰大肌损伤可发生在L3横突、肌腔隙、股骨小转子附着点三处.当腰大肌损伤时,疼痛可发生在这些部位.结论腰大肌损伤在L3横突处,疼痛除发生在L3横突附着处,还可沿肌肉放射至大腿内侧,这就是腰大肌损伤性腰腿痛的原因.

    作者:李传夫;李家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肩带滑动牵引治疗锁骨骨折

    我们自1999-2001年10月采用肩带滑动牵引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锁骨完全移位性骨折1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何本祥;檀亚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椎间盘镜技术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技术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硬膜外或局部麻醉,先用C型臂X线机定位,用椎间盘镜的导针经皮穿刺到骨不连间隙内,然后行2.0 cm的小切口,并用套筒逐步扩大,置入椎间盘镜,在电视监控下剥离周围骨膜,清除骨不连间隙内纤维组织,打通两端髓腔,植入成品同种异体冻干骨小块,取出间盘镜、缝合小切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 13例病人手术后5、6、8、12个月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5个月,骨愈合率100%.结论椎间盘镜技术应用到四肢骨折及骨不连的植骨扩大了椎间盘镜的用途,该方法突出的优点是创伤小,方法简便易行,随着部分器械的进一步改进,椎间盘镜下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不连必将取得肯定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华贵;张献忠;韩金国;庞德仁;王其周;孙西虎;杨子来;王洪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OA)是引起膝关节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中老年人长期病废的常见原因.由于膝关节的疼痛和不稳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有效的治疗,减轻疼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应用关节镜技术行膝关节清理术治疗49例老年患者增生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RF与圆柱状骨笼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临床并非罕见,对其治疗既往多应用游离椎弓切除减压,以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同时用碎骨条植入横突间或椎体间融合,然临床并发症较多,少数病例术中复位良好,但术后却发生螺钉断裂、拔出及松动或滑脱的椎体复位后再滑脱,造成手术失败.基于上述问题,我们采用后方入路椎体圆柱状骨笼椎间植骨融合同时行RF系统复位固定,临床应用6例,有效解决了上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红羽;张连仁;刘家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跟骨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创伤程度重、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正确术前诊断和分析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影像学中的应用,螺旋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在复杂关节内骨折的应用中,显示了其优越性[1,2].我们对1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螺旋CT(SCT)扫描和重建处理,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潘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和手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根据患者的X线片和术中所见,将手术组和保守组各13例分为横断粉碎型和星状崩裂型两大类,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加CPM机膝关节功能锻炼,和手法复位自制髌圈加石膏托外固定加中药熏洗,二组均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对两大类型髌骨骨折的治疗总治愈率,手术治疗76.9%显著优于保守治疗53.8%(P<0.05),但总有效率,手术治疗为92.3%,保守治疗为100%,两法相比又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对横断粉碎型骨折的治愈率,西医组为100%,中医组为50%;对星状崩裂型,手术组为40%,保守组为57.1%.结论对横断粉碎型髌骨骨折,特别是断端分离超过2 cm者,应采用手术治疗;而对星状崩裂型,特别是全髌粉碎型,可考虑用手法治疗.

    作者:徐飞;朱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BMP和TGF-β对兔尺骨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外源性BMP和TGF-β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兔尺骨干1.5 cm缺损模型,在骨缺损局部单独或联合应用TGF-β和BMP,在4、8、12周三个时相点进行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X线片观察和在12周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对骨缺损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BMP和/或TGF-β治疗组骨缺损均已修复,对照组骨缺损未修复,联合应用TGF-β和BMP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用TGF-β或BMP,而BMP又优于TGF-β;在生物力学方面,TGF-β和BMP复合应用的力学强度与正常骨接近,单独应用时明显弱于正常骨,TGF-β弱于BMP.结论 BMP和TGF-β对骨缺损均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BMP的作用强于TGF-β,复合应用时,二者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修复骨缺损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卢卫忠;贺小兵;唐康来;杨柳;朱庆和;刘小冬;何静;许建中;吴梅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发伤中四肢骨折早期处理

    1997-2000年10月我科收治多发性损伤有四肢骨折102例,早期作内固定的有45例,现对其中45例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多发伤中四肢骨折早期内固定的必要性.

    作者:刘明伟;廖小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

    2001年1月-2002年7月我院康复科采用HH-QL型中药汽疗仪行全身中药熏蒸及超声波局部物理治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萍;齐小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olles骨折整复法整复儿童桡尺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

    自1998年以来我们共收治儿童桡尺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20例,采用牵引折顶法整复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陵峰;高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大鼠股骨松质骨超微结构的变化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对大鼠骨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在SCI后骨代谢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40只3个月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0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周时处死动物后用透射电镜对股骨髁部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检测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P)、尿钙、尿钙/肌酐(Ca/Cr)的变化.结果 SCI组大鼠1周时可见显著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发生;3周时可见凋亡的骨细胞,而成骨细胞多处于正常状态.截瘫鼠血钙、尿钙、尿钙/肌酐酶在伤后不同时间段均升高;血ALP在伤后1周时显著下降,3周时恢复正常.结论 SCI后早期成骨代谢受抑制可能与成骨细胞凋亡有关;骨细胞凋亡可能在破骨-成骨脱偶联中起中介作用.

    作者:李靖;王全平;李新奎;马真胜;王哲;范宏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颈椎头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为了适应颈椎后路手术的需要,便于基层专科医务人员开展工作,1999年3月-2002年2月,我们自行设计研制了颈椎头架并应用于临床,共实施颈后路手术60例,认为该头架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可满足颈后路手术的需要,其研制及应用情况如下.

    作者:付治安;綦岩;李联祥;安静;刘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热分析

    目的分析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发热特点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3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注射胶原酶溶解术的治疗情况,按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A组250例,B组128例.结果 A组仅有2例轻微发热(37.3 ℃);B组有24例发热(37.4~40.5 ℃),占同期病例的18.75%.发热间隔时间短(3~32 h),发热程度与时间间隔呈反比,伴随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对症处理迅速降温.结论注射胶原酶溶盘术后可发生程度不等的发热,预后较好.发热与胶原酶批号有关,原因可能为药物热.

    作者:陈家骅;刘以跃;樊刚;何云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研究新进展

    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细胞,对骨组织的生长发育、骨代谢平衡、骨量维持和损伤修复起关键作用.一旦成骨细胞生成不足或功能降低,不能及时补充由于破骨细胞活动所导致的骨吸收、骨量丢失,将直接导致骨形成减少.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许多动物的颅骨、骨髓基质和骨膜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具有典型成骨细胞特征的细胞株,研究表明培养后的成骨细胞在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在不同环境下可以形成骨组织.将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大量增殖后回植于体内,具有取材方便,成骨能力好等优点,且不需考虑免疫反应和传播疾病的危险.

    作者:李楠;王和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24例

    (足母)外翻是一种常见的下肢结构性畸形,尤以老年女性多见.用于(足母)外翻治疗的手术有200余种.本组24例(28足) (足母)外翻,采用Keller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恒龙;黄广军;姜振国;郝跃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控镇痛用于骨科手术的护理

    我院从1999年底-2001年底应用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1]460例,从根本上解决了手术后病人的疼痛和因疼痛而引起的一些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金玲;王红丽;常庚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