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元;荣亮;卢丙辰
湿温弥漫三焦证之慢性肾衰竭,脾肾衰败,气化不利,湿浊瘀血壅塞三焦是其基本病机,脾肾亏虚是诸脏虚损的核心,湿浊瘀血是病情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遵吴鞠通宣清导浊法,常选用宣清导浊汤以救急。
作者:李一北;刘利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对影响丹参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措施、环境、生长发育、采收加工)及其人工调控措施进行了系统概括,以期为稳定和提高丹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尉广飞;李翠;李佳;张永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宣肺健脾针法治疗痰湿壅滞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选取廉泉、天突、膻中、阴陵泉(双)、肺俞(双)、脾俞(双)针刺,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Orexi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宣肺健脾针法是治疗痰湿壅滞型OSAHS的有效方法,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食欲素A有关。
作者:李心沁;崔华峰;于晓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两种常用测定罗勒多糖的方法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采用多功能酶标仪,考察比较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得罗勒多糖含量为8.04%,蒽酮-硫酸法测得罗勒多糖含量为7.99%。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含量为67.22%。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罗勒多糖含量操作简便,稳定可靠。
作者:孙林芳;冯兵;朱亚珍;贺嵩敏;郑广娟;吴燕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首位,并且仍以一定的速度递增。化疗是临床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由于化疗对机体影响较大,尤其是连续多次的化疗,使患者难以完成整个化疗全程,中途放弃,错过了佳治疗时机。庞德湘教授是浙江省省级名中医,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和经验,庞老师将气血津液理论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中,疗效显著,今总结一二,以飨同道。
作者:胡正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查阅近10年的现代文献,对中药抗病毒直接抑制作用和间接抑制作用两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高荣;闫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认为大数据与中医药学信息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包括全体数据与整体观念、混杂性与模糊性、相关性与关系论。而且,大数据预测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一脉相承。
作者:吴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分析肾气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主要证候,阐明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理论思想,以补阴益阳、化生肾气为治法,以补肾和脉方为基础方,辨明病因病机,合理进行方药配伍。
作者:郭金昊;刘益成;王静;季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蟾毒灵在大鼠胃、肠以及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吸收机制,为蟾毒灵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在体灌流技术,研究蟾毒灵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蟾毒灵的浓度。结果:蟾毒灵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μg·mL-1)在胃灌流3 h均能较好地吸收,累积吸收率均为90%左右,且与药物的浓度无关;在小肠全肠段的吸收表现为一级动力学特征,三种浓度吸收速率常数分别0.017,0.017,0.019/cm·h-1;蟾毒灵在各肠段均能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模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024,0.027,0.022,0.021/cm·h-1。结论:蟾毒灵在胃、全肠道及全肠各段均能吸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模式,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作者:赵杰;胡乃合;战兵;林桂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颗粒联合波立维治疗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6例,按照病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熄风通络颗粒及波立维进行治疗。连续2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熄风通络颗粒联合波立维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邹云涛;张伦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根据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调节肿瘤血管新生、干预炎性微环境、克服免疫耐受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参考文献25篇。
作者:李姜;李志鹏;李烜;徐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化疗时服用六君子汤,对照组单纯化疗。观察患者白细胞水平、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第3天、5天和7天白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无感染发生;治疗组功能状态(KPS)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理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方晓芬;鄢胜刚;卢文杰;徐世勤;陆伟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纳米雄黄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转移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不同浓度纳米雄黄溶液干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迁移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阿霉素组比较,各纳米雄黄组迁移值均大于阿霉素组(P<0.05或P<0.01);且随纳米雄黄浓度升高,迁移值减小。纳米雄黄低、中、高剂量组及阿霉素组的侵袭抑制率分别为9.36%、19.93%、25.02%、38.44%。结论:纳米雄黄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侵袭,具有抗乳腺癌转移作用。
作者:李秀荣;李慧杰;许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疣状胃炎多因正虚,邪气入侵成“浊毒”灼伤胃络所致,现代技术电子内镜可较直观地观察胃黏膜表现及病变,以拓宽中医望诊的内容,提高辨证的准确率。
作者:王德媛;曹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率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正天丸组和模型组大鼠尿样进行代谢谱检测。原始数据采用Micromass Markerlynx用归一化的方法进行处理,输出后利用SIMCA-P+软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通过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正天丸组与模型组样本点完全分离,且各组内样品点分别具有一定的聚类作用。结论:建立了基于大鼠尿液的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初步认为调节5-羟吲哚乙酸(5-HIAA)和棕榈酰乙醇胺(PEA)含量水平是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代谢机制。
作者:李慧;吴艳华;陈宝田;刘莉;刘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淳于意,西汉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著名医家和医学教育家,《史记》专为其列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淳于意的“诊籍”25则,是我国医学史现存早、体例较为完备的医案。本文据《史记》和相关资料,将淳于意与齐派医学传承和其针灸学术思想从辨证论治、循经取穴、热证可灸、综合疗法和针灸禁忌方面加以探析。
作者:张永臣;贾红玲;韩涛;汤继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对长期以来著录不一的《乾坤生意》和《乾坤生意秘韫》进行了考察研究,证实二者是两种不同书籍,《乾坤生意秘韫》是《乾坤生意》之续集,《乾坤生意秘韫》并未佚失。
作者:于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病机为余毒郁滞经络,气血凝涩,不通则痛;或热毒伤阴,气血虚弱,经脉失养,不荣则痛。临床以毒瘀互结多见,治疗以清热解毒配合活血化瘀为主。
作者:耿琦;崔晨;胡琪祥;李威;吴雨;李敬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鼠灌服芎汤活血有效部位后,有效成分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大鼠灌服活血有效部位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样,采用HPLC法测定血样中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建立药物代谢曲线。结果:阿魏酸在0.6132~81.7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均大于8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37.8400±8.4090)min、Cmax(59.4200±17.9400)μg·mL-1、AUC0-t(4815.7100±57.3400)μg·mL-1·min-1。结论:本试验建立了芎汤活血有效部位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可用于大鼠血浆中阿魏酸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孝霞;郭小藤;容蓉;杨勇;赵睁睁;曹洪杰;蒋海强;巩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缓解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提高运动耐力等方面,综述了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作者:徐三彬;刘宗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