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药材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尉广飞;李翠;李佳;张永清

关键词:丹参, 药材质量, 影响因素, 人工调控
摘要:对影响丹参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措施、环境、生长发育、采收加工)及其人工调控措施进行了系统概括,以期为稳定和提高丹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内经图》图式源流初考

    《内经图》是历代内炼养生理论与实践积淀的产物,也是传统医学养生学的精髓,属于中医药传统知识范畴。内炼养生至唐末五代得到系统的总结,其高级形式定型为内丹模式;大约同时期,表达内丹炼养进程及其要素之图式也初步成型,以烟罗子《内境图》为代表,此图成为《内经图》的原型图。南宋萧应叟创制的“形山图”奠定了《内经图》新意象的基础。《内经图》整合了宋元以来部分表达内丹三要素的内景意象图,在选择内景意象契合自然之道方面也有所创新。

    作者:何振中;王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杂性肛瘘的中医文献研究

    从病名症状、病因病机、诊断技术、中医外治、预后转归五个方面对复杂性肛瘘进行了系统的古代中医文献研究,以期为此病现代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梁宏涛;陆金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宣肺健脾针法对痰湿壅滞型OSAHS患者血清食欲素A的影响

    目的:探讨宣肺健脾针法治疗痰湿壅滞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选取廉泉、天突、膻中、阴陵泉(双)、肺俞(双)、脾俞(双)针刺,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Orexi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宣肺健脾针法是治疗痰湿壅滞型OSAHS的有效方法,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食欲素A有关。

    作者:李心沁;崔华峰;于晓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八味舒脉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八味舒脉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药味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可鉴别出制剂中的丹参、当归、川牛膝,鉴别特征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在0.2128~1.70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 1.7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能较好地控制八味舒脉胶囊的质量。

    作者:耿子凯;吕婧;林桂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药干预肿瘤微环境机制研究进展

    根据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调节肿瘤血管新生、干预炎性微环境、克服免疫耐受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参考文献25篇。

    作者:李姜;李志鹏;李烜;徐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乾坤生意》与《乾坤生意秘韫》关系考

    对长期以来著录不一的《乾坤生意》和《乾坤生意秘韫》进行了考察研究,证实二者是两种不同书籍,《乾坤生意秘韫》是《乾坤生意》之续集,《乾坤生意秘韫》并未佚失。

    作者:于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逆针灸与卫气、应激-免疫快反应系统的关系浅议

    卫气出于三焦,布散周身,与免疫调节功能密切相关,其剽疾滑利而反应迅速的特点与“应激-免疫快反应系统”作用特点相似。卫气在“逆针灸”产生良性预应激的过程中通过三焦起到了“应激-免疫快反应”的全身调节作用,很可能是先被激活的、具有应激免疫特性的一组精微物质,是机体随后产生的一系列内源性级联调节作用的先导。

    作者:朱世鹏;陈欢;孙亦农;李晓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蒋健辨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

    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病机为余毒郁滞经络,气血凝涩,不通则痛;或热毒伤阴,气血虚弱,经脉失养,不荣则痛。临床以毒瘀互结多见,治疗以清热解毒配合活血化瘀为主。

    作者:耿琦;崔晨;胡琪祥;李威;吴雨;李敬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芎汤活血有效部位中阿魏酸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

    目的:研究大鼠灌服芎汤活血有效部位后,有效成分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大鼠灌服活血有效部位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样,采用HPLC法测定血样中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建立药物代谢曲线。结果:阿魏酸在0.6132~81.7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均大于8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37.8400±8.4090)min、Cmax(59.4200±17.9400)μg·mL-1、AUC0-t(4815.7100±57.3400)μg·mL-1·min-1。结论:本试验建立了芎汤活血有效部位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可用于大鼠血浆中阿魏酸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孝霞;郭小藤;容蓉;杨勇;赵睁睁;曹洪杰;蒋海强;巩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药抗病毒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通过查阅近10年的现代文献,对中药抗病毒直接抑制作用和间接抑制作用两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高荣;闫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RSV病毒感染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分空白组、病毒组、双黄连组、小儿双金大、中、小剂量组,给予接种RSV病毒,除空白组、病毒组外,其他各组以相应药物及剂量灌胃,连续5 d,分离小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LSA)检测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主要促炎因子和炎症抑制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小儿双金组与病毒组比较,小鼠血清中炎症抑制因子IL-2、干扰素-γ(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1);炎症促进因子TNF-α显著减少(P<0.01)。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可以明显增加抗炎因子IL-2、IFN-γ的含量,降低促炎因子TNF-α含量,提高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作者:吕旭潇;崔清华;何军;侯林;郝信东;田景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张珍玉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探讨

    张珍玉教授临床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胃受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内因,主张不论外感、内伤疾病均不可忽视脾胃,在治疗疾病时配伍护中健脾之品,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于婉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尿液5-HIAA和PEA的影响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率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正天丸组和模型组大鼠尿样进行代谢谱检测。原始数据采用Micromass Markerlynx用归一化的方法进行处理,输出后利用SIMCA-P+软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通过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正天丸组与模型组样本点完全分离,且各组内样品点分别具有一定的聚类作用。结论:建立了基于大鼠尿液的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初步认为调节5-羟吲哚乙酸(5-HIAA)和棕榈酰乙醇胺(PEA)含量水平是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代谢机制。

    作者:李慧;吴艳华;陈宝田;刘莉;刘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泰山白首乌对自然衰老小鼠抗自由基损伤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泰山白首乌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72只老龄小鼠随机分为6组,泰山白首乌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及白首乌醇提液组、维生素E(VE)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另取12只青年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提液组以0.3 mL提取物灌胃,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VE阳性对照组以VE水溶液100 mg/kg灌胃。连续灌胃6周后,测定小鼠血清端粒酶(TE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自然衰老小鼠血清中TEL(除泰山白首乌水提液低剂量组外)、SOD、GSH-PX 活性均有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MDA含量(除泰山白首乌水提液低剂量组外)显著降低(P<0.01)。结论:泰山白首乌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减轻氧化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达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作者:宋祥云;徐凯勇;李自发;徐凌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蟾毒灵胃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蟾毒灵在大鼠胃、肠以及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吸收机制,为蟾毒灵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在体灌流技术,研究蟾毒灵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蟾毒灵的浓度。结果:蟾毒灵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μg·mL-1)在胃灌流3 h均能较好地吸收,累积吸收率均为90%左右,且与药物的浓度无关;在小肠全肠段的吸收表现为一级动力学特征,三种浓度吸收速率常数分别0.017,0.017,0.019/cm·h-1;蟾毒灵在各肠段均能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模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024,0.027,0.022,0.021/cm·h-1。结论:蟾毒灵在胃、全肠道及全肠各段均能吸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模式,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作者:赵杰;胡乃合;战兵;林桂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从“浊毒”辨治疣状胃炎

    疣状胃炎多因正虚,邪气入侵成“浊毒”灼伤胃络所致,现代技术电子内镜可较直观地观察胃黏膜表现及病变,以拓宽中医望诊的内容,提高辨证的准确率。

    作者:王德媛;曹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通过缓解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提高运动耐力等方面,综述了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作者:徐三彬;刘宗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数据与中医药信息学特征的相似性

    认为大数据与中医药学信息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包括全体数据与整体观念、混杂性与模糊性、相关性与关系论。而且,大数据预测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一脉相承。

    作者:吴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血浆TXB2、6-K-PGF1α改变与气血辨证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改变与气血辨证的内在关系。方法:108例患者采用气血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55例,气滞血瘀组53例,正常对照组50例为自愿体检者,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浆TXB2、6-K-PGF1α水平。结果:CRVO患者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及T/K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组与气滞血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瘀血为CRVO患者致盲的首要因素,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作者:任大元;荣亮;卢丙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论湿邪与小儿肺炎的相关性

    通过分析外湿入侵、水液失调、内生湿邪等因素与小儿肺炎的关系,论述了湿邪与小儿肺炎的相关性,认为在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要合理应用祛湿方药,并通过相关文献论证祛湿法在小儿肺炎治疗上的可行性,为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开拓了思路。

    作者:李瑞星;李燕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