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泄泻食疗源流考

姜德友;陈建荣

关键词:泄泻, 食疗, 源流
摘要:泄泻食疗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泄泻食疗的起步阶段;魏晋隋唐时期,泄泻食疗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宋至金元时期泄泻的食疗更加详尽,已有大量的泄泻食疗方药记载;至明清时期,泄泻食疗已趋于完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郁热不寐的形成与证治

    提出郁热不寐的概念,进而探讨郁热不寐产生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其中疏达清散是治疗郁热之关键环节,宁心安神不可或缺,临证需随郁热所在部位论治.

    作者:丁元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毕可恩对孤独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结毕可恩对孤独症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孤独症的发病与中医的胎毒和胎儿在胎孕期的胎教及婴儿的养护不当有关.

    作者:毕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益肾活血方对UUO大鼠肾脏HIF-1α、PDGF-BB、ICAM-1及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UUO大鼠造成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并以益肾活血方、氯沙坦灌胃治疗,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采集肾脏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PDGF-BB、ICAM-1、VCAM-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内,肾组织HIF-1α、PDGF-BB、ICAM-1、VCAM-1蛋白表达均在正常范围内;模型组大鼠随时间延长,肾组织HIF-1α、PDGF-BB、VCAM-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给药组大鼠肾组织HIF-1α、PDGF-BB、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有所降低(P<0.01或P<0.05),益肾活血方组降低优于氯沙坦组.结论:益肾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肾纤维化过程中的内源性低氧状态、减轻大鼠肾间质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延缓肾间质纤维进展的作用.

    作者:钟建;黎凤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仁术便览》版本考略

    《仁术便览》由明代医家张洁编纂而成.据考察,当前主要有明代万历十三年乙酉冀州刻本和万历十三年冀州刻本清顺治十四年修补本两个重要版本.根据考析这两个版本的馆藏情况、版本源流、各版优劣等情况,认为底本选择应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所藏冀州刻本为好.

    作者:李明;王全利;郭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上皮-间质转化分子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

    综述了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对EMT发生的抑制作用.参考文献28篇.

    作者:许艳艳;李慧杰;李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述清末医家范文虎辨治温病特点

    清末民初名医范文虎在将诸家思想和方药用于辨治温病的同时,也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范氏兼容并包,不拘泥于寒温之争,能将各种诊法、治法为温病诊疗所用,拓宽了诸多治法在温病中的应用范围,并且在遣方用药、加减用量和食疗调护等方面有所创新.

    作者:孙昊;张思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门棒喝初集》温病学思想初探

    探讨章楠《医门棒喝初集》中的温病学思想,指出其学术渊源于叶桂等名家,认为温病与伤寒有别,必须严格区分;对温病的病因与发病倡导外感与伏邪理论,尤重伏邪说;温病宜分为五大类诊治,诊治过程中应注重体质因素.

    作者:许冠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山东产艾及几种近缘种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山东产艾及其4种近缘种的叶形、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等方面的异同点.方法:取5种植物叶片采用叶表皮离析法、常规的石蜡切片法,解剖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山东产艾及4种近缘种的叶在形态解剖学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①叶均为羽状裂,裂片边缘具齿,叶背面密被毛茸,叶柄基部有假托叶;②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类型均为不定式,表皮上分布有椭圆形或鞋底形腺毛(顶面观);③叶主脉背面均明显外突,下有间断的厚角组织;叶柄略呈“D”字形,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被锯齿状角质突起,维管束多个,均为外韧型.所研究种类可从以下几方面鉴别:①茎中部叶叶裂深浅、裂片宽窄及叶质地;②叶上表皮细胞形状以及气孔、非腺毛残基分布情况;③叶柄横切面维管束排列方式,叶及叶柄中有无晶体分布及类型.结论:对艾及其近缘种的形态解剖学研究为山东艾叶类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及资源开发提供了新资料.

    作者:孙稚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法征验录》对舌诊理论的发挥

    《医法征验录》是清代专论脉舌诊法的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由王名声补注,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李文庭的添笔荟萃大成,王名声的补注既有批判又有继承,体现了医家争鸣,故从张登初稿、文庭添笔、名声补注三个方面对《医法征验录》舌诊理论进行了探讨.

    作者:姚玉婷;严道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研究进展

    检索近10年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文献,对所获文献的研究方法、具体操作及结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主要分为头针、舌针及辨证针刺,临床中多将此三种治法结合应用.其临床研究方法、评价标准及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参考文献43篇.

    作者:刘雅儒;葛宝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化学成分的微生物转化研究概述

    分析了近年来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微生物转化机制、转化途径和各类化学成分的转化实例,认为中药化学成分经微生物转化后起到了结构修饰的作用,可提高药效成分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同时产生了重要的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参考文献32篇.

    作者:朱立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取穴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现状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选取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文献,对选用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83篇文献中,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涉及了12条经脉的73个穴位.穴位归经属前三位的为胃经、任脉和膀胱经.结论: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主要分布在与乳腺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

    作者:魏凌波;陆永辉;邱学梅;陈少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豆科利水药物药性规律研究

    从《中华本草》筛选出具有利水功效的豆科药物(豆科利水药物)共计74味,将所选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分别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集,分析归纳各项统计数据,以探析豆科利水药物的药性规律.结果:豆科利水药物主归脾胃经,无毒者占大部分,可入食者多,主要高频功效为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止痛、止咳平喘等,以治疗气虚水肿、疮痈肿毒、淋证、咳喘痰多、脘腹胀痛等为主.

    作者:史雪;董利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张氏医通》对消瘅脉证的阐释

    阐述了《张氏医通》对不同地域环境中不同体质人群消瘅的脉证、病机及治法,同时分析了消瘅上中下三消具有的脉证、病机及治法,从脉象角度加强了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王华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风气阴两虚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

    目的:明确益气养阴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气阴两虚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益气养阴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阴两虚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气阴两虚生风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作者:马丽虹;李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益肺清脑汤对AD模型大鼠记忆力及脑组织AchE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肺清脑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复制AD模型大鼠,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进行AchE活性检测.结果:益肺清脑汤可有效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AchE活性,其效果优于哈伯因,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益肺清脑汤可通过降低AchE活性,改善胆碱能神经元功能,从而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从实验角度证实了从肺论治AD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谢文松;魏录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5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名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及甲硝唑口颊片,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胃败毒汤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西医组78.57%,且治愈时间比西医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缩短了疗程.

    作者:章蕾;方旭;傅新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乳癖康胶囊中山奈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乳癖康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的磷酸(53∶47),检测波长367 nm,流速0.8 mI/min,进样量20 μL.结果:山奈素在0.76~ 3.8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系数r为0.9986,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1.03%.结论:采用HPLC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作为乳癖康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俊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测定

    目的:比较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探讨穿龙薯蓣茎叶作为根茎补充药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li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室温;进样量:10 μL.结果: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片>茎,三者的含量分别为1.77%、1.03%、0.37%.结论:穿龙薯蓣茎叶可作为薯蓣皂苷的提取资源和补充药源.

    作者:高文学;张芳;于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中医微观辨证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内镜下中医微观辨证规律.方法:通过观察129例消化性溃疡传统辨证分型、内镜下黏膜大体特征、畸田隆夫分期,总结内镜下中医证候规律.结果:传统中医证型与畸田隆夫分期无关,内镜下黏膜特征同传统辨证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微观辨证与传统辨证具有一致性,可以作为四诊的补充.

    作者:曹志群;宋贵发;陈雯雯;张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