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耀;张文高
目的:观察海马神经元内5-羟色胺3受体(5-HT3R)激活后信号通路中Ca2+浓度的变化,探索复方舒郁胶囊治疗抑郁情绪的微观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在中药血清药理学指导下进行实验:于培养基中添加5-HT3R激动剂激活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再以一定浓度舒郁胶囊和柴胡提取物含药血清孵育神经元。采用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海马神经元胞内[Ca2+]i。结果:激动剂激活5-HT3R信号通路,神经元胞内[Ca2+]i显著升高(P<0.01)。给予正常大鼠舒郁胶囊和柴胡提取物含药血清干预,再次激活信号通路,胞内[Ca2+]i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较激动剂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舒郁胶囊通过5-HT3R调控海马神经元胞内[Ca2+]i的变化,可能是其治疗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宋春红;葛庆芳;张惠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5学术交流与合作5.1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承办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2010,济南)及第二届(2011,西安)、第三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2012,青岛)。主办了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暨中医睡眠与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中医脑病学学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医琐言》为清代徐延祚所编,当代许多医家从学术价值出发,给予该书较高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医医琐言》与《医断》、《续医断》具有密切关系,对于传播异邦学术具有重要价值,徐氏所增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若言其“都是作者多年读书心得与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中不乏前人所未发之处”则言过其实。
作者:王全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刺络拔罐、穴位注射、常规治疗)6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48例,两组均治疗15 d,以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患者自述肢体感觉障碍程度、TCD的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刺络拔罐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华雪君;徐舒畅;张美喜;薛秀娟;张惠利;王文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及复方配伍对钩藤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天钩降压胶囊(相当于钩藤碱18 mg·kg-1)及钩藤提取物(相当于钩藤碱18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经乙醚提取,HPLC测定血浆中钩藤碱含量。各给药组钩藤碱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钩藤碱灌胃给药在大鼠体内符合一室模型,复方组钩藤碱的Ka、Cmax、Ke显著减小,t1/2(ka)、Tmax、t1/2(ke)显著增加,AUC、V/F(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配伍延缓了钩藤碱的吸收,延长了体内滞留时间,但对其生物利用度及体内分布无显著影响。
作者:闫瑞;李凌军;李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从中药对NF-κB通道调控的角度,对近年来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表观遗传学的特点及其参与调控免疫功能过程的研究状况,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柯玮;刘轩良;张苏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红藤汤单味浓缩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红藤单味浓缩配方颗粒灌肠,对照组应用传统饮片汤剂灌肠。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86.67%。红藤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味浓缩配方颗粒的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作者:张嵩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智利,且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宫颈癌防控“粉兰行动”高峰研讨会上,专家呼吁,目前我国宫颈癌防治形势严峻,急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宫颈癌防控模式。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张继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首批名中医药专家,全国第三、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载,对内科疑难杂病的辨治有独到见解,尤其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作一总结。
作者:李艳梅;张继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及其水解产物明胶、多肽、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硫酸皮肤素等。对近年来阿胶化学成分与真伪鉴别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旨在为深化阿胶质量控制与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33篇。
作者:张斌;胡晶红;张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内经》中的营卫学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营卫的生理结构、病理情况在很多篇章中都有论述。本文阐述了营卫的生理基础及特点,探析了其病理及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用针施药提供指导方法。
作者:蔡成森;张庆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近代中医药期刊动态地反映了当时的中医药发展状况,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史学价值和医学价值。近年来,对近代中医药期刊的研究渐成热点。对近年来国内有关近代中医药期刊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参考文献54篇。
作者:马祥;张丰聪;王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源于中医传统文化与治疗实践的本土化心理治疗方法。良好的共情是中医心理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传统中医药文化对共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实践。共情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中医心理治疗的疗效具有关键作用。通过表情识别训练、文艺作品情感体验训练、换位思考训练和角色扮演以及倾听与表达训练等,可提高中医心理工作者的共情能力。
作者:王玥;张伯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认为高血压初期病位在肝,以肝气郁结为病机之肇始,气滞、血瘀、痰浊、肝火、肝阳、肝风贯穿其中,其中肝郁化火证为主要证型,病性属实,多见于青中年,性情急躁易怒为其突出的辨证要点,自拟丹栀逍遥方对高血压初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高血压病的辨病诊断与疗效观察中,主张结合其病理生理学特点及中药降压机制进行综合分析,融会贯通,以求既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又逆转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圣耀;张文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蟾酥中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和蟾毒灵三种成分单体及配伍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单体不同浓度和时间点,三种成分两两配伍以及三种成分配伍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蟾毒灵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其次是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作用弱;脂蟾毒配基不能增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的作用,且有抑制作用的趋势;华蟾酥毒基与蟾毒灵混合使用与单独使用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区别。结论:欲发挥三种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应该单独使用,或者华蟾酥毒基与蟾毒灵混合使用。
作者:韩欣汝;吴世福;张超;盛华刚;林桂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草便》是作者张懋辰以王纶的《本草集要》为蓝本,并参以相关的本草论著,简择删汰,节选编纂而成。因此在裁取、转录诸家论述时,间有脱漏、误讹,语意割裂、突兀而有伤原作宏旨之处。文中例举“术”条下“雀蛤”之误讹,“女萎”与萎蕤之混淆,“当归”条下“寒热癣在皮肤中”之费解,“决明子”条下“目淫肤赤白膜”之误读,“蒲公草”条下“解石毒”中“石”“食”之音误,“竹叶”条下“益筋急恶疡”中“益”“溢”之关系及句读之纠结,“槐实”条下“乳瘕”之本意,“石绿”与“石青”之争纷及功效主治之错位,“鳗鲡鱼”条下“疬肠风”中“肠”与“疡”之误讹,“鹿茸”条下“骨中热疽痒”句读之不明,“痒”字之不解等等,遵循合乎医理、合乎文理、合乎事理的原则,对底本文字依其出处进行对勘、考校、笺疏、释证。
作者:李心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学承载的古典哲学思想中统一的哲理、数理同构规律。方法:从古典哲学思维模型、数学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公式,精确论证中医理论发生的共同的数学模型统一规律。结果:中医哲学思想潜在着基于统一哲理、数理基础上的同构律;奇数类演化律是中医同构律的根本规律。结论:中医各科理论的发生有必须遵从的哲理、数理规律。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了改变我国老年人情绪适应不良的现状,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根据中医学情志理论,针对情志相关疾病,研究运用五行音乐学说治疗情志疾病的可行方法,以探索有效的心理调试手段。
作者:王延文;胡心影;仇涓蓉;袁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明确活血方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活血方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路路通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血瘀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作者:马丽虹;李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对近年“一测多评法”在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皂苷类及含醌类等中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参考文献21篇。
作者:马会利;郭庆梅;周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