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洗疗法研究概况

张俊忠;秦长伟;李景银;刘效敏;卞泗善

关键词:中药熏洗, 骨伤科疾病, 实验, 临床, 方案
摘要:从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中药熏洗的作用机制、毒理学研究、体外透皮研究、仪器研究、方案研究、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及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参考文献25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从巾药复方、单味中药及联合用药三方面对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49篇.

    作者:孙庆勇;袁成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宣肺通腑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

    从现代医学胚胎发育、公共黏膜免疫系统、内分泌物质三方面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了论述,认为宣肺通腑法是治疗哮喘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大承气汤的现代临床研究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宣肺通腑法的可行性,为今后哮喘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中西医治疗对策

    从中西医两方面论述了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复杂性及治疗对策,认为运用微创综合疗法结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可保护肾功能,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提高碎石取石效果.

    作者:王树声;傅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720肾炎颗粒对慢性血清病性肾炎 模型大鼠血浆ET-1的影响

    目的:研究720肾炎颗粒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中药组,每组10只,以牛血清清蛋白皮下及静脉注射建立慢性血清病性肾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ET-1)、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肾脏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血浆β2-MG含量降低(P<0.01)、ET-1含量降低(P<0.05).结论:720肾炎颗粒能够降低慢性血清病性肾炎模型大鼠血浆ET-1和β2-MG水平,可保护肾小球滤过功能.

    作者:朱海慧;白洁;马居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模型小鼠肺和气道组织GR、β-防御素-2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模型小鼠气道和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β-防御素-2(BD-2)及其mRNA表达的彩响和意义.方法:用腺嘌呤灌胃复制小鼠肾阳虚模型,并在腺嘌呤灌胃的同时予金匮肾气丸灌胃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法(SP)测定肺及气道组织GR和BD-2的表达水平,原位杂交(ISH)法对GR和BD-2 mRNA表达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阳虚组肺和气道组织GR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BD-2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肺组织呈炎症改变;与肾阳虚组比较,金匮肾气丸组GR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BD-2及其mRNA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肺组织炎症程度减轻.结论:金匮肾气丸可通过上调肾阳虚小鼠肺和气道组织GR及其mRNA表达而抑制肺组织炎症,这可能是金匮肾气丸纠正肾阳虚证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刘欣;龚国芬;刘华庆;吴慧娟;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胆碱乙酰转移酶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模,将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补肾醒脑方组(中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用酶免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结果:中药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缩短(P<0.05);中药组血清和海马ChAT含量比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和海马内ChAT含量的改善是补肾醒脑方治疗VD获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杨春壮;王莹;李明秋;韩晓爽;贾艳君;李清钊;董金刚;陈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桃仁四性考辨

    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对桃仁性味和功效主治的记载,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桃仁并非温性、寒性或平性,应偏于凉性.

    作者:李军伟;宋咏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易怒与机体睡眠疲劳状况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易怒与机体睡眠疲劳状况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索怒致病条件奠定基础.方法:以问卷方式对601人进行现况调查,使用斯皮尔伯格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STAXI-2)对个体进行易怒特质判别,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疲劳评定量表(FAI)评价个体睡眠和疲劳状况,探索易怒及易愤怒、易郁怒与个体睡眠疲劳状况的相关性.结果:601人中,易怒特质102人,非易怒特质499人.前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后者(P<0.001),而机体疲劳程度显著高于后者(P<0.001),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疲劳可能导致的心理后果因子对易怒特质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易怒与机体睡眠和疲劳状况存在相关性.

    作者:孟迎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天麻四性变迁的本草考证

    不同历史时期天麻四性是有变化的.通过系统考察1949年以前的历代本草文献,发现天麻四性变迁具有阶段性:先秦至唐代(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天麻性温;北宋至清康熙二十年(公元960年~公元1681年)天麻性多平;清康熙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682年~公元1773年)天麻性温与性平交替;清乾隆四十五年至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780年~公元1939年)天麻性多温.天麻四性变迁的情况及规律仍值得进一步考察.

    作者:朱艳玲;郭瑞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RP-HPLC法测定茶蔗子叶状层菌人工发酵菌丝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

    目的:测定茶蔗子叶状层菌[ Phylloporia ribis (Schumach.:Fr.) Ryvarden]菌丝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1100 LC高效液相色谱仪,Zorbax eclipse XDB C8,(150mm×4.6 mm)色谱柱,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2 nm,流速1.0 ml·min-1.结果: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0.1~~0.5 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低质量浓度限量为0.1 mg· ml-1,RSD=0.52%.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茶蔗子叶状层菌菌丝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茶蔗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作者:秦国培;殷法杰;庞亚京;徐凌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药现代研究面临的医学背景及其核心内容

    分析了当前中药现代研究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认为中药现代研究工作面临着高度分化且不断向微观领域深入、高度综合且不断向宏观领域拓展、国际环境出现积极变化的复杂医学时代背景.其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名优中药二次开发技术研究、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防治重大疾病的创新中药开发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标准提取物制备技术研究等.

    作者:欧阳兵;王鹏;张永清;王振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针刺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与单纯激素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针刺+TDP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1疗程(10d)后恢复期和后遣症期都采取相同的针刺疗法,对两组患者急性期病情控制、各期疗效、开始恢复时间、痊愈所需时间、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急性期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完全面瘫转变成完全性面瘫发展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开始恢复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林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4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44例住院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采用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治疗IM的疗效.结果:44例患儿痊愈5例(11.4%),好转39例(88.6%),总有效率为100%.退热时间平均为(3.5±2.1)d.结论:采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IM疗效满意.

    作者:邵亚新;刘尚建;周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儿科标准数据库建设重点难点探讨

    对中医儿科标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标准的采集、加工和录入、后续完善和更新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原因加以剖析,认为中医儿科标准数据库建设必须本着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采取科学方法,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研究,逐步修订完善.

    作者:李楠;韩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女性衰老状况中医测量量表的研制和评价

    目的:编制女性衰老状况中医测量量表,并通过试用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个体访谈法、Delphi法初步形成量表测试题,应用统计学技术分析,结合专业筛选条目,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以山东省6地市500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评价该量表.结果:经筛选后女性衰老状况中医量表包括73个条目,同质性信度各维度因子得分及总分的克伦巴赫α系数均大于0.7;结构效度分析,旋转后因子载荷除个别条目与在其他因子上的因子载荷相近外,各项在原设计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大,与预先提出的建构理论基本吻合.结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能较全面地定量评估女性的衰老状况.

    作者:张玉芳;石作荣;王诗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儿厌食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通过分析小儿厌食症近10年的研究文献,从诊断标准、内治、外治等方面对该病作一简要概述,认为小儿厌食症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文献,现代医学并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中医学治疗方法虽多,但分型不统一,疗效有待提高.参考文献29篇.

    作者:刘斐;林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孟河名医贺季衡脾胃学术思想浅介

    通过对《贺季衡医案》的研读,从秉承经旨、注重脾胃,博览深学、注重实效,用药精妙、照顾脾胃,气阴论治、调理脾胃,温补脾肾、得阳始运,气香宣透、醒脾运湿,药疗食疗、启发胃气七方面介绍了孟河医派马氏流派丹阳支干创始人贺季衡的脾胃学术思想,冀对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谢东宇;武建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从薄膜包衣的成膜原理、处方组成、影响包衣制剂的工艺参数等方面,介绍薄膜包衣的优点、应用现状及其在丸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传统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作者:袁菊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补肾健脾方与环磷酰胺联用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性腺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与环磷酰胺联用对肾病综合征(NS)模型大鼠性腺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CTX+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盐酸阿霉素大鼠尾静脉注射建立NS大鼠模型,分别观察CTX单用及与补肾健脾方联合使用对NS大鼠性腺的影响.结果:与CTX组比较,CTX+中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24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大鼠总蛋白(TP)、清蛋白(Alb)、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明显改善(P<0.05);与CTX组比较,CTX+中药组大鼠的血清睾酮(T)含量明显提高,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同时降低(P<0.05),调节性激素水平趋向正常.结论:补肾健脾方与环磷酰胺联用可保护和促进生殖功能,可对抗或减轻CTX的性腺毒性,通过调节T、FSH、LH的平衡而防治CTX所致的性腺抑制,可能是中药补肾健脾方与CTX联用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静;武宝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泰山白首乌甾体总苷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泰山白首乌甾体总苷的抗衰老作用.方法: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生素E(VE)组及甾体总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D-半乳糖小鼠衰老模型,灌胃给药14周后,测定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血清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而且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泰山白首乌甾体总苷各剂量组以及VE组的SOD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与VE组比较,甾体总苷高、中剂量组小鼠SOD活性明显提高,低剂量组小鼠SOD活性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甾体总苷高、中剂量组小鼠MDA含量降低(P<0.05),低剂量组小鼠MDA虽低于VE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与VE组比较,甾体总苷各剂量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增加(P<0.05).结论:泰山白首乌甾体总苷能拮抗自由基损伤,提高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庞亚京;徐晓婷;徐凌川;李自发;秦国培;殷法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