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菊丽
从中西医两方面论述了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复杂性及治疗对策,认为运用微创综合疗法结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可保护肾功能,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提高碎石取石效果.
作者:王树声;傅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分析小儿厌食症近10年的研究文献,从诊断标准、内治、外治等方面对该病作一简要概述,认为小儿厌食症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文献,现代医学并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中医学治疗方法虽多,但分型不统一,疗效有待提高.参考文献29篇.
作者:刘斐;林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编制女性衰老状况中医测量量表,并通过试用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个体访谈法、Delphi法初步形成量表测试题,应用统计学技术分析,结合专业筛选条目,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以山东省6地市500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评价该量表.结果:经筛选后女性衰老状况中医量表包括73个条目,同质性信度各维度因子得分及总分的克伦巴赫α系数均大于0.7;结构效度分析,旋转后因子载荷除个别条目与在其他因子上的因子载荷相近外,各项在原设计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大,与预先提出的建构理论基本吻合.结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能较全面地定量评估女性的衰老状况.
作者:张玉芳;石作荣;王诗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仙鹤草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工艺.方法:以总多酚和总黄酮比吸附量和解吸附率为指标,动态吸附法考察4种树脂的吸附效果,并系统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仙鹤草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XDA-5型大孔树脂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适合于仙鹤草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结论: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仙鹤草中的总多酚和总黄酮是可行的.
作者:朱立俏;盛华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胰岛素、血栓素A2(TXA2)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糖脂餐加链脲佐菌素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并观察补阳还五汤及其去黄芪方对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血清血栓素A2(TXA2)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Ins、HOMA-IR、TXA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的Ins、HOMA-IR、TXA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去黄芪方组Ins、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FBG明显升高(P<0.01),TXA2明显降低(P<0.05).补阳还五汤去黄芪方组与补阳还五汤组比较,Ins、HOMA-IR、TXA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TXA2水平;方中黄芪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成分,6味活血药是降低TXA2的有效成分.
作者:崔翰博;韩涛;张东钰;鞠翡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中药熏洗的作用机制、毒理学研究、体外透皮研究、仪器研究、方案研究、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及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参考文献25篇.
作者:张俊忠;秦长伟;李景银;刘效敏;卞泗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分析了当前中药现代研究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认为中药现代研究工作面临着高度分化且不断向微观领域深入、高度综合且不断向宏观领域拓展、国际环境出现积极变化的复杂医学时代背景.其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名优中药二次开发技术研究、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防治重大疾病的创新中药开发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标准提取物制备技术研究等.
作者:欧阳兵;王鹏;张永清;王振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易怒与机体睡眠疲劳状况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索怒致病条件奠定基础.方法:以问卷方式对601人进行现况调查,使用斯皮尔伯格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STAXI-2)对个体进行易怒特质判别,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疲劳评定量表(FAI)评价个体睡眠和疲劳状况,探索易怒及易愤怒、易郁怒与个体睡眠疲劳状况的相关性.结果:601人中,易怒特质102人,非易怒特质499人.前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后者(P<0.001),而机体疲劳程度显著高于后者(P<0.001),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疲劳可能导致的心理后果因子对易怒特质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易怒与机体睡眠和疲劳状况存在相关性.
作者:孟迎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720肾炎颗粒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中药组,每组10只,以牛血清清蛋白皮下及静脉注射建立慢性血清病性肾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ET-1)、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肾脏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血浆β2-MG含量降低(P<0.01)、ET-1含量降低(P<0.05).结论:720肾炎颗粒能够降低慢性血清病性肾炎模型大鼠血浆ET-1和β2-MG水平,可保护肾小球滤过功能.
作者:朱海慧;白洁;马居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模,将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补肾醒脑方组(中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用酶免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结果:中药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缩短(P<0.05);中药组血清和海马ChAT含量比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和海马内ChAT含量的改善是补肾醒脑方治疗VD获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杨春壮;王莹;李明秋;韩晓爽;贾艳君;李清钊;董金刚;陈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泰山白首乌甾体总苷的抗衰老作用.方法: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生素E(VE)组及甾体总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D-半乳糖小鼠衰老模型,灌胃给药14周后,测定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血清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而且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泰山白首乌甾体总苷各剂量组以及VE组的SOD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与VE组比较,甾体总苷高、中剂量组小鼠SOD活性明显提高,低剂量组小鼠SOD活性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甾体总苷高、中剂量组小鼠MDA含量降低(P<0.05),低剂量组小鼠MDA虽低于VE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与VE组比较,甾体总苷各剂量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增加(P<0.05).结论:泰山白首乌甾体总苷能拮抗自由基损伤,提高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庞亚京;徐晓婷;徐凌川;李自发;秦国培;殷法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金银花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其研究意义.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检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8.87%.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和烃类,其中10种脂肪酸占总脂溶性成分的46.18%,9种烃类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33.88%;酯类成分和植物甾醇为次要成分,分别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21%和8.39%.结论:金银花中的脂溶性成分种类丰富并具有一些药理活性,气相-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金银花中脂溶性成分.
作者:王静;李峰;陈永新;刘亚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与单纯激素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针刺+TDP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1疗程(10d)后恢复期和后遣症期都采取相同的针刺疗法,对两组患者急性期病情控制、各期疗效、开始恢复时间、痊愈所需时间、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急性期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完全面瘫转变成完全性面瘫发展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开始恢复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林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不同历史时期天麻四性是有变化的.通过系统考察1949年以前的历代本草文献,发现天麻四性变迁具有阶段性:先秦至唐代(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天麻性温;北宋至清康熙二十年(公元960年~公元1681年)天麻性多平;清康熙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682年~公元1773年)天麻性温与性平交替;清乾隆四十五年至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780年~公元1939年)天麻性多温.天麻四性变迁的情况及规律仍值得进一步考察.
作者:朱艳玲;郭瑞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黏膜色泽变化与手区胃生物信息影像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胃镜观察胃窦黏膜的色泽与手区疾病生物信息中医影像诊断仪记录的手区胃生物信息影像色谱图进行比较.结果:胃镜下胃窦黏膜的色泽、定位、数量分布特征与手区胃信息影像色谱图的胃窦区域的图像素颜色的分级、分布具有客观一致性.结论:手区胃生物信息影像色谱图可以成为无损伤的体外观测和记录胃窦黏膜色泽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希双;谢莉青;李水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模型小鼠气道和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β-防御素-2(BD-2)及其mRNA表达的彩响和意义.方法:用腺嘌呤灌胃复制小鼠肾阳虚模型,并在腺嘌呤灌胃的同时予金匮肾气丸灌胃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法(SP)测定肺及气道组织GR和BD-2的表达水平,原位杂交(ISH)法对GR和BD-2 mRNA表达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阳虚组肺和气道组织GR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BD-2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肺组织呈炎症改变;与肾阳虚组比较,金匮肾气丸组GR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BD-2及其mRNA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肺组织炎症程度减轻.结论:金匮肾气丸可通过上调肾阳虚小鼠肺和气道组织GR及其mRNA表达而抑制肺组织炎症,这可能是金匮肾气丸纠正肾阳虚证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刘欣;龚国芬;刘华庆;吴慧娟;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依据量表编制程序编制易怒体质量表,研究因怒引发的不同情志病证的体质特点.方法:依据文献及3家医院住院病历的回顾性调查,建立初选条目池.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520例研究对象,以初选量表为调查工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4种统计学方法建立初始易怒体质量表,并对其进行可行性、信度及效度考评.结果:确立了易怒体质的含义,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形成了包含4个维度37个条目的易怒体质量表,分别从形态结梅特征、怒伤肝、机体功能下降、心理特征方面描述易怒体质,其可行性、信度、效度良好.结论:易怒体质量表可以试用于人群的易怒体质评价,为有效预防情志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胡春雨;安礼;于艳红;魏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现代医学胚胎发育、公共黏膜免疫系统、内分泌物质三方面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了论述,认为宣肺通腑法是治疗哮喘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大承气汤的现代临床研究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宣肺通腑法的可行性,为今后哮喘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与环磷酰胺联用对肾病综合征(NS)模型大鼠性腺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CTX+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盐酸阿霉素大鼠尾静脉注射建立NS大鼠模型,分别观察CTX单用及与补肾健脾方联合使用对NS大鼠性腺的影响.结果:与CTX组比较,CTX+中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24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大鼠总蛋白(TP)、清蛋白(Alb)、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明显改善(P<0.05);与CTX组比较,CTX+中药组大鼠的血清睾酮(T)含量明显提高,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同时降低(P<0.05),调节性激素水平趋向正常.结论:补肾健脾方与环磷酰胺联用可保护和促进生殖功能,可对抗或减轻CTX的性腺毒性,通过调节T、FSH、LH的平衡而防治CTX所致的性腺抑制,可能是中药补肾健脾方与CTX联用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静;武宝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国内针灸治疗枕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对1979~2010年发表的针灸治疗枕神经痛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18篇,有12篇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有18篇文献有疗效判定标准,有11篇随访情况,均没有对病例退出、脱落和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的描述.纳入文献都是以针灸治疗为试验组措施,有5篇说明了随机化方法,只有1篇使用了盲法.结论:针灸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方法运用欠恰当,而且缺乏一些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低.
作者:杜永康;杜元灏;徐彦龙;黎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