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间隔时间针刺对疗效的影响及方法启示

兰妮;赵仓焕

关键词:针刺, 间隔时间, 疗效, 研究思路
摘要:针刺治疗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时间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与时间因素有关的要素又包括治疗时机的选择、留针时间、治疗间隔时间、疗程、疗程间隔时间等,其中治疗的间隔时间更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佳蓉片治疗更年期妇女灼口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佳蓉片治疗更年期妇女灼口综合征(BM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更年期妇女BMS患者按编码随机抽取方法分为佳蓉片组30例、空白对照组30例,空白对照组予以安慰剂.采用空心胶囊,应用视觉模拟定级法(VAS)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应用疼痛指数法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1疗程后各组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佳蓉片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疗程后佳蓉片组疼痛指数较治疗前和1疗程后明显减少(P<0.01),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佳蓉片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佳蓉片治疗更年期妇女BM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毛凯平;周杰;荣刚;刘庆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罗勒胶囊对大鼠移植性肝癌TACE后HIF-1α和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勒胶囊对大鼠移植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α)(HIF-1α)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肝肿瘤乏氧微环境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对TACE+生理盐水组和TACE+罗勒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大鼠进行TACE,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大、中、小剂量罗勒胶囊灌胃,对非TACE对照组大鼠只进行开腹操作,不进行TACE.10d后取出移植性肝癌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行TACE的4组大鼠瘤重与非TACE组比较均明显减轻(P<0.05),TACE+罗勒胶囊大剂量组瘤重较TACE+生理盐水组显著减轻(P<0.05);HIF-1α和Bcl-2 阳性表达率方面:TACE+生理盐水组与非TACE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TACE+罗勒胶囊大、中剂量组较TACE+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勒胶囊能使肿瘤组织中HIF-1α和Bcl-2表达降低,改善肝肿瘤局部的乏氧微环境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的复发.

    作者:冯兵;史传文;郑广娟;刘福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儒释道对中医学的影响

    阐述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各家思想对中医学的整体观、养生观、疾病观及医德医风的影响,分析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

    作者:张东钰;崔翰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P物质、神经降压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脑肠组织P物质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分别应用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灌胃,观察对脑、肠组织及血浆中P物质、NT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P物质、NT在脑肠组织及血浆中的含量较造模组显著提高(P<0.05),且牛黄承气汤较安宫牛黄丸作用显著(P<0.05).结论:牛黄承气汤能增加P物质、NT含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作者:张思超;周东民;王晓君;孙敬昌;高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针结合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药物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腹针+药物组:腹针治疗,每周5次,连续3月;结合密钙息针50 IU肌内注射,每周2次,连续3月.药物组:密钙息针50 IU肌内注射,第1~2周,每日1次;第3~4周,隔日1次;其后每周2次,共治疗3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背痛的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而腹针+药物组治疗后的积分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在减少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前提下,结合腹针疗法可明显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

    作者:施晓娟;吴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30例

    目的:评定针药对照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针刺和口服百优解治疗,6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1疗程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针刺与抗抑郁剂都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针刺组起效较慢,在抗抑郁的同时还有抗焦虑作用.结论:针刺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的良性调节发挥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忠;周胜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栝楼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对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栝楼快速繁殖及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7篇.

    作者:张龙霏;李佳;郝志;张永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突发性耳聋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远期疗效.方法: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14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8粒,日3次,疗程为3月.并于治疗第14天、第3月及1年后复查电测听.结果:治疗第14天、第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突发性聋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作者:李烁;洪海裕;高春生;杨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电针联合TDP对肾阳虚型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电磁波治疗仪(TDP)对肾阳虚型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接受IVF-ET手术的64例肾阳虚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方案,观察组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前周期和COH周期过程中配合应用电针联合TDP,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肾虚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P<0.05),观察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TDP对接受IVF-ET手术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伟;张敏;崔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益气固本健脾养心法治疗病理性低血压探讨

    通过对病理性低血压证治规律的探讨,提出心脾气虚是病理性低血压的重要病机,损阳、耗血、伤津、气陷和血瘀是病理性低血压的重要病机转归,补益心脾之气以固其本,温阳、滋阴、养血、升举清阳、行血通脉以治其标,参芪定眩胶囊是治疗病理性低血压的有效中药复方.

    作者:杨传华;李运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健片对大鼠脑梗死不同时间点OMgp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健片在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2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四个大组,并根据腩梗死病程每组又分为3 d、1周、2周、4周、6周5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数为12只.用改良的LongaEZ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梗死周边区脑组织OMg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内的OMgp在梗死后即开始表达,逐渐增高,2周时达到高峰,第6周时还处于高表达状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药物组中OMgp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健片可抑制OMgp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发生.

    作者:胡怀强;周永红;马学盛;王新陆;曹秉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入大肠经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的统计分析

    目的:统计人大肠经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人大肠经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黄兆胜主编的<中药学>为蓝本,构建人大肠经中药性能数据库,并利用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大肠经药物寒性占44.71%,温性占22.35%,平性占21.18%,凉性占8.24%,热性占3.53%.这与大肠经的生理、病理特点是相符的.五味中以苦味多,辛味次之,甘味位居第三,涩味位居第四,酸味位居第五,咸味位居第六,无淡味.人大肠经中药以沉降作用为主,约占药物总数的80.20%,升浮作用居次要地位,约占18.50%.人大肠经中药的毒性明显,占该经药物总数的18.82%.结论:人大肠经中药以苦寒、沉降为主,温平、升浮次之.

    作者:赖昌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温下方含药血清对肺腺癌耐药细胞内GSH、GST-GS-π的影响

    目的:研究温下方含药血清对肺癌耐药细胞内谷胱苷肽(GSH)、谷胱苷肽转移酶-π(GST-π)及顺铂(DDP)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灌服给药,制备温下方大剂量含药血清,温下方小剂量含药血清,正常血清.又将细胞分为4组,DDP干预组,大剂量含药血清+DDP干预组,小剂量含药血清+DDP干预组,正常血清+DDP干预组,分别孵育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24 h后,检测细胞内GSH含量及GST-π的表达,细胞内顺铂浓度.结果:A549/DDP细胞经温下方大、小剂量含药血清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GSH含量降低至3.55±0.65,3.54±0.74 nmol/106(P<0.01);GST-π表达分别降低至1.64±0.08,1.63±0.09(P<0.05);细胞内铂含量分别增高至89.34±11.65,78.78±10.19(P<0.05).结论:温下方含药血清能降低肺腺癌耐药细胞内GSH含量及GST-π的表达,提高耐药细胞内铂含量,从而增强耐药细胞对DDP的敏感性而逆转耐药.

    作者:季旭明;江涛;欧阳兵;王春燕;赵启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论肝窦内皮窗孔异常是肝脾失调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微观病机

    脾主健运与肝主疏泄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协同运化精微,与现代解剖学的肝脏(在胁之肝)功能密切相关.肝脏脂质代谢紊乱是肝脾不调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原因,与肝窦内皮窗孔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因此提出假说:解剖学的肝脏可能是肝脾不调致 AS 的靶器官,肝窦内皮窗孔形成的肝筛功能异常是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肝窦内皮窗孔异常可能是肝脾不调致AS的超微结构之一.

    作者:孙学刚;符秀琼;冯沃成;黎春华;吕志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间隔时间针刺对疗效的影响及方法启示

    针刺治疗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时间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与时间因素有关的要素又包括治疗时机的选择、留针时间、治疗间隔时间、疗程、疗程间隔时间等,其中治疗的间隔时间更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兰妮;赵仓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花蟾胶囊中脂蟾毒配基的含量

    目的:测定花蟾胶囊中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控制制剂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La-bAlliance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Diamonsil 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检测波长 296 nm,流动相:0.5%磷酸二氢钾:乙腈(50:50),柱温30 ℃.结果:脂蟾酥毒配基在0.16~16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25735876.5X+23179.5,r=0.99987,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99.4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测定结果可靠,能准确监控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康颗粒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康颗粒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骨康颗粒治疗,对照组应用固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临床疗效、腰椎骨密度、肾阳虚症状积分以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骨密度、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肾阳虚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骨康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海全;秦佳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着重研究五脏相关病机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将230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症状等转录生成SPSS 11.0统计软件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确定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风痰上扰夹瘀证比例高(47.0%),病位以心、肝两脏为主;其次是气虚痰瘀阻络证,占患者总数的23.5%,病位以脾、肾两脏为主,涉及心.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证以肝肾阴虚、脾气虚、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肝风、肝火、痰浊、血瘀为主.脾虚痰浊为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机,瘀血也占有重要地位,痰瘀阻络是所有证型的主要构成.

    作者:凌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痛消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

    目的:观察经痛消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经痛消方)及对照组(40例,口服少腹逐瘀胶囊),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显著优于对照组(87.5%,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经血PGF2α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痛消方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盆腔血液循环,降低经血PGF2α含量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金星;张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醒脑开窍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苏醒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促苏醒作用.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手术、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针刺、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月意识好转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意识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9.4%,对照组5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苏醒.

    作者:王飞;焉兆利;李春红;李先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