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P物质、神经降压素的影响

张思超;周东民;王晓君;孙敬昌;高慧

关键词:牛黄承气汤, 病毒性发热, P物质, 神经降压素, 兔
摘要: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脑肠组织P物质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分别应用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灌胃,观察对脑、肠组织及血浆中P物质、NT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P物质、NT在脑肠组织及血浆中的含量较造模组显著提高(P<0.05),且牛黄承气汤较安宫牛黄丸作用显著(P<0.05).结论:牛黄承气汤能增加P物质、NT含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联合TDP对肾阳虚型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电磁波治疗仪(TDP)对肾阳虚型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接受IVF-ET手术的64例肾阳虚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方案,观察组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前周期和COH周期过程中配合应用电针联合TDP,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肾虚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P<0.05),观察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TDP对接受IVF-ET手术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伟;张敏;崔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阴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标本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阴虚证模型大鼠血液的代谢组学变化,探讨糖尿病肾阴虚证的证本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采用甲状腺素和链脲佐菌素分别皮下和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糖尿病肾阴虚证大鼠模型;收集模型组大鼠的血液,进行GC-MS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液中包含的甘氨酸、乳酸、尿素、D-葡萄糖、葡萄糖、半乳糖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模型大鼠的血液代谢谱和糖尿病肾阴虚证密切相关,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有广泛前景.

    作者:孙永宁;冯雯;刘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肛瘘术后中西医治疗效果比较

    自2002年3月~2009年5月,我科对192例肛瘘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中药坐浴加化腐生肌膏换药治疗,并与用敏感抗生素抗炎加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法对照,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谢睿;储修峰;徐兰;董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风哮病机及风哮方分析

    哮喘的发作与风邪密切相关,风哮是其主要发病类型.风哮多由宿痰伏肺,风邪外袭或血虚动风,肝郁化风引起,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发病.根据风盛窍闭、气道挛急的病机,制定祛风、通窍、解痉的治法,拟风哮方辨治,并对药物组成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馨馨;李友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健片对大鼠脑梗死不同时间点OMgp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健片在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2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四个大组,并根据腩梗死病程每组又分为3 d、1周、2周、4周、6周5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数为12只.用改良的LongaEZ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梗死周边区脑组织OMg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内的OMgp在梗死后即开始表达,逐渐增高,2周时达到高峰,第6周时还处于高表达状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药物组中OMgp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健片可抑制OMgp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发生.

    作者:胡怀强;周永红;马学盛;王新陆;曹秉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P物质、神经降压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脑肠组织P物质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分别应用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灌胃,观察对脑、肠组织及血浆中P物质、NT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P物质、NT在脑肠组织及血浆中的含量较造模组显著提高(P<0.05),且牛黄承气汤较安宫牛黄丸作用显著(P<0.05).结论:牛黄承气汤能增加P物质、NT含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作者:张思超;周东民;王晓君;孙敬昌;高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康颗粒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康颗粒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骨康颗粒治疗,对照组应用固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临床疗效、腰椎骨密度、肾阳虚症状积分以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骨密度、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肾阳虚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骨康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海全;秦佳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30例

    目的:评定针药对照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针刺和口服百优解治疗,6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1疗程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针刺与抗抑郁剂都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针刺组起效较慢,在抗抑郁的同时还有抗焦虑作用.结论:针刺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的良性调节发挥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忠;周胜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失眠症思虑过度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思虑过度状态与焦虑、抑郁状态及其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失眠症思虑 过度状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对83例失眠症思虑过度状态的患者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①失眠症思虑过度状态患者焦虑状况与正常人比较更明显(P<0.01);思虑过度状态总分与焦虑、抑郁总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P<0.01)与0.405(P<0.01);思虑过度状态对焦虑的单独解释量为19.4%,对焦虑的回归系数为0.440;对抑郁的单独解释量为16.4%,对抑郁的回归系数为0.405,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1).②思虑过度状态总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家庭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分量表1(心理行为改变)的得分与生活事件总分、负性事件总分、家庭事件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失眠症思虑过度状态患者的焦虑状况比正常人更明显,思虑越重的患者其焦虑、抑郁症状态越重,长期的思虑过度常伴发焦虑和抑郁的产生;生活事件造成的精神压力与思虑过度状态的产生、维持以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滕晶;齐向华;康秀丽;王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比较与中医现代化思路

    早期的整体医学,由于运用了不同分析经验的方法,产生了中、西医对人体生命科学认知的差异.整体与局部的认知观是一对互有缺陷的分析方法,但这个缺陷迄今无法找到合适的弥补措施.故嗣绕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及中、西医各自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整体医学进行了框架式的思考.从探讨中、西医的发展之路入手,寻找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认为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首先是中医诊断技术的现代化,并对该切入点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作者:李水贤;谢莉青;董国英;王永光;刘希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栝楼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对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栝楼快速繁殖及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7篇.

    作者:张龙霏;李佳;郝志;张永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方法探讨

    通过分析中医症状术语规范化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医症状术语存在名称不统一、内涵模糊、描述精度不同、取舍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用文献研究、中西医症状术语比较研究及术语学的原则与方法,对中医症状术语的名称及内涵进行规范化研究.

    作者:郑红;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论肝窦内皮窗孔异常是肝脾失调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微观病机

    脾主健运与肝主疏泄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协同运化精微,与现代解剖学的肝脏(在胁之肝)功能密切相关.肝脏脂质代谢紊乱是肝脾不调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原因,与肝窦内皮窗孔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因此提出假说:解剖学的肝脏可能是肝脾不调致 AS 的靶器官,肝窦内皮窗孔形成的肝筛功能异常是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肝窦内皮窗孔异常可能是肝脾不调致AS的超微结构之一.

    作者:孙学刚;符秀琼;冯沃成;黎春华;吕志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视清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山梨醇及NO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视清对糖尿病大鼠山梨醇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糖视清大剂量组、糖视清小剂量组、糖脉康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山梨醇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糖视清不仅能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山梨醇的升高,还能调节其血清NO含量.结论:糖视清可改善多墙元醇代谢通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钱秋海;夏丽英;于文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肝郁失眠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肝郁失眠常见的致病因素,评价肝主疏泄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失眠患者204例,分为肝郁组117例与非肝郁组 87 例,分别填写性别、工作性质、感受压力、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心理特征.以及失眠的性质、特点、诱发因素、兼症、舌脉等相关内容.结果:肝郁失眠患者中生活压力大者、有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者比例较大,与非肝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活工作压力、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志以及平素急躁易怒是肝郁失眠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庆祥;申艳红;沈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钱学森与中医系统论研究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有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是中国航天之父,而且倡导和推动了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研究.他深入地考察和研究了中医,认为中医有深刻的系统论思想,人体科学研究需要中医的观点,中医现代化需要系统论.他对中医的热爱之至、评价之高、理解之深、思考之远,在科学界是仅有的.他站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全局和前沿来研究中医,高屋建瓴地提出众多振聋发聩的重大见解,从理论和方法上为中医的现代发展指出方向.

    作者:祝世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益气固本健脾养心法治疗病理性低血压探讨

    通过对病理性低血压证治规律的探讨,提出心脾气虚是病理性低血压的重要病机,损阳、耗血、伤津、气陷和血瘀是病理性低血压的重要病机转归,补益心脾之气以固其本,温阳、滋阴、养血、升举清阳、行血通脉以治其标,参芪定眩胶囊是治疗病理性低血压的有效中药复方.

    作者:杨传华;李运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醒脑开窍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苏醒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促苏醒作用.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手术、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针刺、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月意识好转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意识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9.4%,对照组5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苏醒.

    作者:王飞;焉兆利;李春红;李先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着重研究五脏相关病机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将230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症状等转录生成SPSS 11.0统计软件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确定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风痰上扰夹瘀证比例高(47.0%),病位以心、肝两脏为主;其次是气虚痰瘀阻络证,占患者总数的23.5%,病位以脾、肾两脏为主,涉及心.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证以肝肾阴虚、脾气虚、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肝风、肝火、痰浊、血瘀为主.脾虚痰浊为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机,瘀血也占有重要地位,痰瘀阻络是所有证型的主要构成.

    作者:凌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温下方含药血清对肺腺癌耐药细胞内GSH、GST-GS-π的影响

    目的:研究温下方含药血清对肺癌耐药细胞内谷胱苷肽(GSH)、谷胱苷肽转移酶-π(GST-π)及顺铂(DDP)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灌服给药,制备温下方大剂量含药血清,温下方小剂量含药血清,正常血清.又将细胞分为4组,DDP干预组,大剂量含药血清+DDP干预组,小剂量含药血清+DDP干预组,正常血清+DDP干预组,分别孵育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24 h后,检测细胞内GSH含量及GST-π的表达,细胞内顺铂浓度.结果:A549/DDP细胞经温下方大、小剂量含药血清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GSH含量降低至3.55±0.65,3.54±0.74 nmol/106(P<0.01);GST-π表达分别降低至1.64±0.08,1.63±0.09(P<0.05);细胞内铂含量分别增高至89.34±11.65,78.78±10.19(P<0.05).结论:温下方含药血清能降低肺腺癌耐药细胞内GSH含量及GST-π的表达,提高耐药细胞内铂含量,从而增强耐药细胞对DDP的敏感性而逆转耐药.

    作者:季旭明;江涛;欧阳兵;王春燕;赵启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