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祥;申艳红;沈涛
对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栝楼快速繁殖及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7篇.
作者:张龙霏;李佳;郝志;张永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不同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上发病2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08 例,分成风瘀证、风瘀火热证、风瘀痰湿证、风瘀阴虚证、风瘀气虚证五个证型,比较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结果:五种证型中风瘀痰湿证患者更易发生不稳定斑块,与其他四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Crouse积分也明显高于其他四型(P<0.01).结论:痰湿瘀互结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作者:张东林;孟庆阳;刘志辉;王树庆;孟宪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调查肝郁失眠常见的致病因素,评价肝主疏泄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失眠患者204例,分为肝郁组117例与非肝郁组 87 例,分别填写性别、工作性质、感受压力、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心理特征.以及失眠的性质、特点、诱发因素、兼症、舌脉等相关内容.结果:肝郁失眠患者中生活压力大者、有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者比例较大,与非肝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活工作压力、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志以及平素急躁易怒是肝郁失眠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庆祥;申艳红;沈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远期疗效.方法: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14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8粒,日3次,疗程为3月.并于治疗第14天、第3月及1年后复查电测听.结果:治疗第14天、第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突发性聋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作者:李烁;洪海裕;高春生;杨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脑肠组织P物质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分别应用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灌胃,观察对脑、肠组织及血浆中P物质、NT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P物质、NT在脑肠组织及血浆中的含量较造模组显著提高(P<0.05),且牛黄承气汤较安宫牛黄丸作用显著(P<0.05).结论:牛黄承气汤能增加P物质、NT含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作者:张思超;周东民;王晓君;孙敬昌;高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骨康颗粒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骨康颗粒治疗,对照组应用固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临床疗效、腰椎骨密度、肾阳虚症状积分以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骨密度、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肾阳虚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骨康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海全;秦佳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促苏醒作用.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手术、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针刺、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月意识好转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意识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9.4%,对照组5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苏醒.
作者:王飞;焉兆利;李春红;李先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移植后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11(IL-11)促造血治疗,对照组则只采用G-CSF、IL-11治疗.在移植后不同时期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骨髓常规的变化,计算移植后3月内血小板输注量及感染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移植后60d治疗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50×109/L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60 d、90 d治疗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常规巨核细胞计数达到2~5个/片的时间及≥10个,片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3月治疗组血小板输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后期具有促造血作用,黄芪与G-CSF、IL-11 三药联用促进移植后造血重建疗效明显.
作者:周凌;郝云良;孙道萍;杨允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健片在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2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四个大组,并根据腩梗死病程每组又分为3 d、1周、2周、4周、6周5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数为12只.用改良的LongaEZ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梗死周边区脑组织OMg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内的OMgp在梗死后即开始表达,逐渐增高,2周时达到高峰,第6周时还处于高表达状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药物组中OMgp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健片可抑制OMgp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发生.
作者:胡怀强;周永红;马学盛;王新陆;曹秉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阴虚证模型大鼠血液的代谢组学变化,探讨糖尿病肾阴虚证的证本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采用甲状腺素和链脲佐菌素分别皮下和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糖尿病肾阴虚证大鼠模型;收集模型组大鼠的血液,进行GC-MS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液中包含的甘氨酸、乳酸、尿素、D-葡萄糖、葡萄糖、半乳糖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模型大鼠的血液代谢谱和糖尿病肾阴虚证密切相关,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有广泛前景.
作者:孙永宁;冯雯;刘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罗勒胶囊对大鼠移植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α)(HIF-1α)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肝肿瘤乏氧微环境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对TACE+生理盐水组和TACE+罗勒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大鼠进行TACE,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大、中、小剂量罗勒胶囊灌胃,对非TACE对照组大鼠只进行开腹操作,不进行TACE.10d后取出移植性肝癌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行TACE的4组大鼠瘤重与非TACE组比较均明显减轻(P<0.05),TACE+罗勒胶囊大剂量组瘤重较TACE+生理盐水组显著减轻(P<0.05);HIF-1α和Bcl-2 阳性表达率方面:TACE+生理盐水组与非TACE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TACE+罗勒胶囊大、中剂量组较TACE+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勒胶囊能使肿瘤组织中HIF-1α和Bcl-2表达降低,改善肝肿瘤局部的乏氧微环境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的复发.
作者:冯兵;史传文;郑广娟;刘福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统计人大肠经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人大肠经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黄兆胜主编的<中药学>为蓝本,构建人大肠经中药性能数据库,并利用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大肠经药物寒性占44.71%,温性占22.35%,平性占21.18%,凉性占8.24%,热性占3.53%.这与大肠经的生理、病理特点是相符的.五味中以苦味多,辛味次之,甘味位居第三,涩味位居第四,酸味位居第五,咸味位居第六,无淡味.人大肠经中药以沉降作用为主,约占药物总数的80.20%,升浮作用居次要地位,约占18.50%.人大肠经中药的毒性明显,占该经药物总数的18.82%.结论:人大肠经中药以苦寒、沉降为主,温平、升浮次之.
作者:赖昌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对人参皂苷拮抗阿片类药物成瘾有关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人参皂苷对阿片类药物成瘾后有关动物行为的拮抗作用,作用机制中的神经递质受体学说和阿片受体后机制学说.参考文献26篇.
作者:齐冬梅;张超;刘南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解毒活血方药,对照组30例给予辛伐他汀片,连续用药12周.利用高分辨力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斑块面积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IMT、Crouse积分、斑块面积、血流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活血法具有一定程度地消减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李富玉;李军艳;许彦来;张美增;陈美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早期的整体医学,由于运用了不同分析经验的方法,产生了中、西医对人体生命科学认知的差异.整体与局部的认知观是一对互有缺陷的分析方法,但这个缺陷迄今无法找到合适的弥补措施.故嗣绕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及中、西医各自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整体医学进行了框架式的思考.从探讨中、西医的发展之路入手,寻找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认为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首先是中医诊断技术的现代化,并对该切入点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作者:李水贤;谢莉青;董国英;王永光;刘希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收集了古今医案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305例病例,对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语言规范化处理及量化赋值,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筛选出对肝阳上亢证与非肝阳上亢证有鉴别意义的指标,并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佳的判别模,从而为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傅爽;李运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昆丹颗粒对代谢综合征(MS)模型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造模组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1 ml/100 g·d-1,连续6周;将MS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昆丹大剂量组、昆丹中剂组、昆丹小剂量组、盐酸罗格列酮组;上午以高脂高糖高盐乳剂1 ml/100 g·d-1灌胃,下午昆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昆丹颗粒7.5 g/kg·d-1、3.75 g/kg·d-1和1.87 g/kg·d-1,盐酸罗格列酮组灌胃1 mg/kg·d-1,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昆丹颗粒大剂量能明显降低MS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昆丹颗粒高、中剂量能改善脂代谢紊乱状况,降低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结论:昆丹颗粒能有效防治MS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作者:王晶晶;郑广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电磁波治疗仪(TDP)对肾阳虚型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接受IVF-ET手术的64例肾阳虚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方案,观察组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前周期和COH周期过程中配合应用电针联合TDP,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肾虚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P<0.05),观察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TDP对接受IVF-ET手术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伟;张敏;崔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针刺治疗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时间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与时间因素有关的要素又包括治疗时机的选择、留针时间、治疗间隔时间、疗程、疗程间隔时间等,其中治疗的间隔时间更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兰妮;赵仓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药物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腹针+药物组:腹针治疗,每周5次,连续3月;结合密钙息针50 IU肌内注射,每周2次,连续3月.药物组:密钙息针50 IU肌内注射,第1~2周,每日1次;第3~4周,隔日1次;其后每周2次,共治疗3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背痛的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而腹针+药物组治疗后的积分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在减少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前提下,结合腹针疗法可明显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
作者:施晓娟;吴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