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方法探讨

郑红;张启明

关键词:症状, 术语, 规范化
摘要:通过分析中医症状术语规范化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医症状术语存在名称不统一、内涵模糊、描述精度不同、取舍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用文献研究、中西医症状术语比较研究及术语学的原则与方法,对中医症状术语的名称及内涵进行规范化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儒释道对中医学的影响

    阐述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各家思想对中医学的整体观、养生观、疾病观及医德医风的影响,分析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

    作者:张东钰;崔翰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比较与中医现代化思路

    早期的整体医学,由于运用了不同分析经验的方法,产生了中、西医对人体生命科学认知的差异.整体与局部的认知观是一对互有缺陷的分析方法,但这个缺陷迄今无法找到合适的弥补措施.故嗣绕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及中、西医各自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整体医学进行了框架式的思考.从探讨中、西医的发展之路入手,寻找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认为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首先是中医诊断技术的现代化,并对该切入点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作者:李水贤;谢莉青;董国英;王永光;刘希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间隔时间针刺对疗效的影响及方法启示

    针刺治疗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时间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与时间因素有关的要素又包括治疗时机的选择、留针时间、治疗间隔时间、疗程、疗程间隔时间等,其中治疗的间隔时间更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兰妮;赵仓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视清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山梨醇及NO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视清对糖尿病大鼠山梨醇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糖视清大剂量组、糖视清小剂量组、糖脉康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山梨醇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糖视清不仅能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山梨醇的升高,还能调节其血清NO含量.结论:糖视清可改善多墙元醇代谢通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钱秋海;夏丽英;于文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着重研究五脏相关病机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将230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症状等转录生成SPSS 11.0统计软件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确定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风痰上扰夹瘀证比例高(47.0%),病位以心、肝两脏为主;其次是气虚痰瘀阻络证,占患者总数的23.5%,病位以脾、肾两脏为主,涉及心.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证以肝肾阴虚、脾气虚、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肝风、肝火、痰浊、血瘀为主.脾虚痰浊为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机,瘀血也占有重要地位,痰瘀阻络是所有证型的主要构成.

    作者:凌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针结合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药物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腹针+药物组:腹针治疗,每周5次,连续3月;结合密钙息针50 IU肌内注射,每周2次,连续3月.药物组:密钙息针50 IU肌内注射,第1~2周,每日1次;第3~4周,隔日1次;其后每周2次,共治疗3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背痛的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而腹针+药物组治疗后的积分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在减少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前提下,结合腹针疗法可明显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

    作者:施晓娟;吴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方法探讨

    通过分析中医症状术语规范化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医症状术语存在名称不统一、内涵模糊、描述精度不同、取舍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用文献研究、中西医症状术语比较研究及术语学的原则与方法,对中医症状术语的名称及内涵进行规范化研究.

    作者:郑红;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康颗粒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康颗粒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骨康颗粒治疗,对照组应用固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临床疗效、腰椎骨密度、肾阳虚症状积分以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骨密度、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肾阳虚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骨康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海全;秦佳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钱学森与中医系统论研究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有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是中国航天之父,而且倡导和推动了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研究.他深入地考察和研究了中医,认为中医有深刻的系统论思想,人体科学研究需要中医的观点,中医现代化需要系统论.他对中医的热爱之至、评价之高、理解之深、思考之远,在科学界是仅有的.他站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全局和前沿来研究中医,高屋建瓴地提出众多振聋发聩的重大见解,从理论和方法上为中医的现代发展指出方向.

    作者:祝世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痛消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

    目的:观察经痛消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经痛消方)及对照组(40例,口服少腹逐瘀胶囊),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显著优于对照组(87.5%,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经血PGF2α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痛消方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盆腔血液循环,降低经血PGF2α含量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金星;张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肝郁失眠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肝郁失眠常见的致病因素,评价肝主疏泄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失眠患者204例,分为肝郁组117例与非肝郁组 87 例,分别填写性别、工作性质、感受压力、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心理特征.以及失眠的性质、特点、诱发因素、兼症、舌脉等相关内容.结果:肝郁失眠患者中生活压力大者、有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者比例较大,与非肝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活工作压力、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志以及平素急躁易怒是肝郁失眠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庆祥;申艳红;沈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判别模型的建立

    收集了古今医案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305例病例,对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语言规范化处理及量化赋值,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筛选出对肝阳上亢证与非肝阳上亢证有鉴别意义的指标,并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佳的判别模,从而为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傅爽;李运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解毒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

    糖尿病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变生水湿痰饮,血脉不畅,痰瘀互结,生为糖尿病毒邪,临床表现为热毒、湿毒、痰毒、瘀毒、风毒等多种形式,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利湿祛毒、化痰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扶正解毒诸法.认为毒邪理论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炎症学说具有内在联系,解毒法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冯兴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现状

    总结近10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研究其取穴、配穴规律,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取穴大致归为三类:夹脊穴为主穴,背俞穴为主穴,他穴为主穴.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针刺取穴提供较规范的指导.

    作者:郎园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益气固本健脾养心法治疗病理性低血压探讨

    通过对病理性低血压证治规律的探讨,提出心脾气虚是病理性低血压的重要病机,损阳、耗血、伤津、气陷和血瘀是病理性低血压的重要病机转归,补益心脾之气以固其本,温阳、滋阴、养血、升举清阳、行血通脉以治其标,参芪定眩胶囊是治疗病理性低血压的有效中药复方.

    作者:杨传华;李运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梗死不同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脑梗死不同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上发病2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08 例,分成风瘀证、风瘀火热证、风瘀痰湿证、风瘀阴虚证、风瘀气虚证五个证型,比较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结果:五种证型中风瘀痰湿证患者更易发生不稳定斑块,与其他四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Crouse积分也明显高于其他四型(P<0.01).结论:痰湿瘀互结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作者:张东林;孟庆阳;刘志辉;王树庆;孟宪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风哮病机及风哮方分析

    哮喘的发作与风邪密切相关,风哮是其主要发病类型.风哮多由宿痰伏肺,风邪外袭或血虚动风,肝郁化风引起,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发病.根据风盛窍闭、气道挛急的病机,制定祛风、通窍、解痉的治法,拟风哮方辨治,并对药物组成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馨馨;李友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突发性耳聋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远期疗效.方法: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14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8粒,日3次,疗程为3月.并于治疗第14天、第3月及1年后复查电测听.结果:治疗第14天、第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突发性聋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作者:李烁;洪海裕;高春生;杨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电针联合TDP对肾阳虚型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电磁波治疗仪(TDP)对肾阳虚型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接受IVF-ET手术的64例肾阳虚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方案,观察组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前周期和COH周期过程中配合应用电针联合TDP,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肾虚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P<0.05),观察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TDP对接受IVF-ET手术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伟;张敏;崔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花蟾胶囊中脂蟾毒配基的含量

    目的:测定花蟾胶囊中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控制制剂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La-bAlliance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Diamonsil 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检测波长 296 nm,流动相:0.5%磷酸二氢钾:乙腈(50:50),柱温30 ℃.结果:脂蟾酥毒配基在0.16~16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25735876.5X+23179.5,r=0.99987,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99.4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测定结果可靠,能准确监控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