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和巴雅尔;德格吉日夫
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少儿损伤性疾病[1],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就我院1988~1998年采用手法与牵引治疗的78例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中男69例,女9例;年龄2~10岁。左侧31例,右侧47例,发病1~7d。诊断标准:①多有蹦高、跳下、滑倒等外伤史。②述膝关节或大腿内侧疼痛不适。③跛行,走得愈快愈明显。④患肢比健肢长。⑤骨盆X线片示骨盆向患侧倾斜。⑥部分患儿有低热、咳嗽、白细胞计数增高。2 治疗方法牵引治疗32例,入院后行患肢皮肤牵引,重量2~3kg。静脉点滴青霉素,疗程5~7d。手法治疗46例,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床旁,一手扶压住患儿患侧膝部,一手扶握住患肢小腿中段,尽量屈膝屈髋,大腿背侧紧贴腹部,握膝之手用力使患肢大腿贴近腹壁作内收、内旋、伸直患肢,术中可闻及“咯吱”声响,若双下肢已等长,证明复位成功。3 治疗结果牵引治疗1周治愈29例,2周治愈3例。手法治疗1次治愈38例,2次治愈5例,3次治愈3例。
作者:武明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自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对50例(68膝)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在C型臂影像监视下,行微型刀韧带松解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8~72岁。病程长者20年,短1年,平均3年。双膝关节骨质增生18例,单膝关节32例。双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者15例,一侧障碍者26例。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尤以启动时或下坡时明显。全部膝关节均拍正侧位X线片,可见不同程度的髁间隆起、髌骨上下缘和内外髁骨质增生。2 治疗方法2.1 手术体位患者仰卧屈膝位,无膝关节伸屈功能障碍者以屈膝60°为宜,有功能障碍者可根据关节功能障碍程度选择一接近角度,然后在足跟、臀部之间放一枕垫,确保手术所需体位。2.2 微型刀进刀点选择根据X线平片所示增生的部位、程度、外形等,分析力学原理决定进刀点,一般可选择膝眼、内外侧副韧带附着点、半膜肌止点、髌骨上下缘6个进刀点,也可根据情况选择膝关节周围压痛点为进刀点,并以龙胆紫标记。
作者:韩建海;王炎阳;林青海;王树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跟痛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50~68岁。左足18例,右足12例,双足1例。临床表现均有静息痛及行走于硬地时有剧烈的刺痛感,X片均显示鸟嘴样骨质增生。局部压痛明显。2 治疗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驱血,上止血带。取跟骨内侧赤白肉际切口,显露跟骨内侧及跟骨前方之跖腱膜,并将跖腱膜切断,然后用手指探查增生之骨刺,并与X片相符合。用锐利之骨刀在示指的引导下直抵骨刺基底部,斜行凿除,并予以取出。后在跟骨内侧面之中点呈扇形分别用32#钻头钻3~4孔,一般不穿越对侧骨皮质。此时即见有骨髓从孔中涌出,予以吸除后,用生理盐水加压冲洗,防止骨屑残留,日后引起骨化而加重病情。切口内放置庆大霉素8万单位,置橡皮片引流条一根,然后关闭切口,用棉垫加压包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天。3 治疗结果从临床症状的消失程度来评判疗效,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步行时无刺痛感,无休息痛,22例;良:远行后有局部酸痛感,无休息痛,8例;差:临床症状无改善。
作者:李元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对成年尸体腰骶部标本的胸腰筋膜、竖脊肌等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探讨产生腰骶部骨筋膜室高压症以及腰骶部筋膜脂肪疝等损伤症的解剖学机制,据此讨论了针刀治疗此综合征的手术入路,即相应的入刀点定位及其操作方向选择,应注意避免损伤的结构,供临床参考。1 材料和方法成年尸体15具,其中男性13具,女性2具,左右共30侧。以卡尺、手术放大镜等,自第1腰椎平面至臀部解剖观测以下内容:①腰骶部骨筋膜室的构成;②腰骶部竖脊肌以及腰骶神经后外支筋膜下段;③腰骶部神经后外支及其伴行血管的出筋膜点的体表定位。2 结果2.1 腰骶部骨筋膜室的构成该骨筋膜室位于腰椎棘突和骶中嵴两侧,由浅层和中层胸腰筋膜、腰椎骨、骶骨等围成。
作者:陈跃;张家栋;吴炳煌;李俐;吴明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骨盆骨折常常合并休克、直肠及女性生殖道损伤、膀胱及尿道损伤和神经损伤,严重的可造成死亡,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和护理这类病人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 合并休克 接收到骨盆骨折病人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密切监测全身情况,一旦观察到病人情绪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虚汗不止、四肢发凉、心率加快、少尿等,应警惕合并休克的可能,应立即给予吸氧、补液,并及时报告医师做进一步检查。经过检查确诊为合并休克时,应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如必须搬动时应将病人放置平板担架上移动,应头部位于车尾,足部位于车头,以避免惯性导致脑缺血,停车时要逐渐减速,刹车不能骤停。尽快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暖、保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去除休克病因,如止血、抗感染等。
作者:徐晓燕;占淑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院自1986~1997年共手术治疗锁骨骨折89例,经随访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9例中男60例,女29例;年龄15~69岁。2 治疗方法内固定选择:普通钢板20例,指骨钢板3例,斯氏针37例,斯氏针加钢丝捆扎23例,斯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6例。3 治疗结果8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9个月,均于1年内骨性愈合,无骨不愈合发生。其中,钢板固定2例螺钉松动,1例钢板断裂;指骨钢板螺钉松动1例;斯氏针内固定松动3例,针尾向肩外侧部分滑移。以上7例均于固定制动后轻度畸形愈合,术后肩关节均活动正常。4 体会4.1 锁骨骨折大部分经非手术疗法常能获得满意效果对于严重移位、锁骨外侧段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的不稳定骨折、局部骨折块刺顶于皮肤者以及长期从事挑担之年轻重体力劳动者,则往往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儿童锁骨骨折则多采用保守治疗,本组儿童锁骨骨折无行内固定者。
作者:翁齐列;黄林海;马九琴;许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5~1997年我们在西药支持治疗基础上,合用参麦注射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15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所有FES病人按发病次序随机分成两组:①参麦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75岁,平均42.52岁。其中多发闭合骨折1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例。计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1例,股骨及胫腓骨骨折2例,肱骨及肋骨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多处肋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例,髌骨粉碎及同侧尺骨骨折1例,前臂双骨折1例。肩胛骨合并同侧腕骨、锁骨骨折1例;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骨水泥型),单侧全髋置换2例(骨水泥型)。②对照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69岁,平均41.12岁。其中多发闭合骨折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例。计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肱骨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跟骨粉碎性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1例,双侧尺桡双骨折1例;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骨水泥型),单侧全髋置换1例(骨水泥型)。同时选用健康人10例,男8例,女2例,作为健康组对照。
作者:梁伟国;黄玉君;王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1~1996年对103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采用前臂半旋前位法进行整复,复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3例患者均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67例,女36例;年龄3~14岁;多因跌倒间接暴力所致;治疗距受伤时间短0.5h,长8d。单纯远断端向后移位19例,尺偏型71例,桡偏型13例。2 治疗方法以右侧尺偏内旋移位者为例。患者坐位,助手甲双手握肱骨近端,内旋肱骨至肱骨旋内90°位,此时肱骨三角肌粗隆朝向上;助手乙握患腕,顺势旋转,将前臂处于旋前45°,并将患侧肩关节前屈90°,持续牵引,纠正重叠移位。术者侧立于患者外侧,手摸心会,结合X线片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断端图像,左手握骨折近端,右手拇食指分别捏持肱骨内、外上髁,将肱骨远端外旋至肱骨外上髁朝向上、肱骨内上髁朝向下,即可纠正旋转移位;术者左手按骨折近端,右手提骨折远端,纠正侧方移位;左手稍放松下移,轻轻握持断端暂时维持位置,右手拇指按于尺骨鹰嘴后内侧,余四指握近端,左手拇指按于尺骨鹰嘴后外侧,余四指与左手四指交叉相抱,四指拉近端向后,拇指推远端向前,同时助手乙在牵引下屈肘至90°,以纠正前后移位,此时多可听到骨折复位时的骨擦音。自上而下触摸内外髁部,观察其皮质是否延续以确认复位情况。复位后采用肱骨髁上夹板固定,交待注意事项,嘱其施术后1、4、7d复查,调整夹板松紧度。以后每周复查一次,4周左右拍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达临床愈合后去除夹板,加强功能锻炼。
作者:孙步伟;刘树民;薛政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3年6月~1997年6月,本科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小3.5岁,大14岁;左侧22例,右侧14例;尺偏型23例,桡偏型13例;伴有肘关节脱位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局部轻度肿胀8例,中度肿胀18例,重度肿胀10例。2 治疗方法2.1 手法复位患者仰卧位,屈肘50°,前臂置于中立位,一助手用宽布带绕过患侧腋下,一助手两手分别握住患肢前臂远端及肘窝下方,沿着患肢上臂的纵轴方向进行拔伸,矫正重叠缩短移位及成角移位。术者两手分别置于上臂远端的前、后方,以两手2~5指固定骨折近端的外侧,两拇指置于骨折远端内侧,并用力向外侧推按,矫正远端向尺侧的侧方移位。若为桡偏移位,整复术式同上,唯手指推按处和用力方向与尺偏型相反。然后,术者以两拇指在患肢肘后顶位骨折远段的后方用力向前推按,其余两手2~5指放于骨折近端的前方,并向后方按压,于此同时,助手将患肢肘关节屈曲至90°~110°。
作者:翟羽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自1996年以来,采用坐位杠抬法徒手整复难复性肩关节脱位,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8例,男34例,女4例;年龄19~57岁;右肩21例,左肩17例;新鲜脱臼13例,10d以内22例,20d以内2例,26d1例;经过2次整复者19例,经过3次整复者8例,经过4次以上整复者5例;锁骨下脱位36例,后脱位2例,伴有大结节骨折者7例。此组均有外伤史,身体强壮,并多数有多次复位没成功的病史。 2 治疗方法 取坐椅1个,直径5.0~6.0cm、长110~130cm的坚硬木杠1个,棉垫1个。整复方法:令患者坐于地上,把坐椅放在患者背后30cm处,在木杠置于患者腋下的位置包好棉垫,一助手将木杠斜着一端放于椅子上,然后双手握住木杠另一端慢慢在患者伤肢的腋下抬起,抵达腋部即止。另一助手用双手按压固定患者的健侧肩部。术者面对患者伤侧,以右侧为例,术者先轻按摩伤者肩部,以此松弛患者肩部肌肉的紧张度。然后用左手握住患者前臂近端,右手握住患者前臂远端,使其屈肘90°,顺着上臂轴向轻轻向下按压牵引,在有小的滑动感时,术者要迅速沿此方向俯身用力向下按压前臂近端,通过按压使患者的上臂得到充分大力牵引,同时助手迅速上抬木杠,术者在按压力的同时外旋、内收患者伤肢,即可感到咕噜的脱臼还原声,即告整复成功。术后以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前胸。伴肱骨大结节骨折者都能随脱臼的复位而同时复位,术后按骨折常规处置。
作者:刘人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89~1997年手术治疗完全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1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25~65岁。L4,56例,L3,41例,L5S13例。病程1周~2年。皆为单腿痛,皆有腰痛及腿部疼痛,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腿部肌肉松弛萎缩及相应的肌力减退,腱反射及感觉异常,6例出现腰腿部持续疼痛,其中1例出现昼夜剧痛,6例直腿抬高可达80°以上且加强试验为阴性,大部分腰棘突旁压痛不明显。10例X线片检查,其中4例有椎间隙变窄,3例有腰椎轻度侧弯。10例CT片结果:6例有腰椎间盘膨出,无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征,4例未发现椎间盘异常。 2 治疗方法 10例皆选用局麻下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定位以受累神经根为先行进入椎间隙,一般能找到卡压神经根之游离髓核。探查相应椎间盘,如未发现此间隙有间盘突出应探查上一椎间盘。一般突出口在后外侧,对残留于椎间盘内之髓核应彻底清除,术后按常规处理。
作者:郭继承;郭良林;黄红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7例,经过术前训练和术后精心护理,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4年以来,采用带血管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7例,均为男性,年龄8~43岁,术后住院时间14~30d,平均18d。 2 护理方法和步骤 2.1 术前准备 2.1.1 了解手术部位及方法手术切口起自髂嵴前部,沿髂嵴向前达髂前上棘,然后向远侧方略偏外侧延伸10~12cm。在清除病变组织后,嵌入带血管之骨瓣,骨瓣深入股骨头头部1.5~2cm,残腔以髂骨碎片充分填塞。
作者:常苏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方含药血清的制备条件及其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体重270±20g的SD大鼠,雌雄各半,每组10只,同等条件下制备补肾益精方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分别观察不同采血时间、不同喂药时间、不同灌胃剂量和血清添加量对骨吸收陷窝数量的影响。结果末次灌胃后1h采血组的骨吸收陷窝数明显少于其他各组(P<0.05);灌胃1d和3d、7d组比较其含药血清的药效无差异,而与对照血清差异显著;随着灌胃剂量和含药血清添加量的提高,其骨吸收陷窝数明显减少。结论补肾益精方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补肾益精方用于破骨细胞药效观察的大鼠含药血清制备条件为等效剂量连续两次(间隔2h)灌胃,末次灌胃后1h采血,其血清添加浓度为30%。
作者:詹红生;石印玉;赵咏芳;沈培芝;徐宇;高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由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Necrosis)属于一种十分复杂的病理过程,病因繁多[1],如早期得不到确诊与治疗,可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而致残。我们为了寻求一种取中西医各自优势于一体而疗效又满意的疗法,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探索。经随机216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4年9月~1998年9月,有完整病例的股骨头坏死病人216例,男137例,女79例,年龄7~69岁,平均38.3岁。病程3个月~27年。其中单侧发病81例,双侧发病135例。按蒋位庄分类[2]:轻度11例,中度65例,重度97例,严重43例。本组病人来诊前均经其他疗法治疗后效果不显或恶化。其中截骨术2例,带股蒂血管移植术3例,股儿骨植入术2例,介入疗法2例,其余207例均采用口服、外用中药或针灸等疗法。2 治疗方法2.1 小针刀疗法采用自制0.8mm斜刃针刀对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肌腱起止部进行松解铲剥
作者:王秀义;王凤丽;王晓磊;赵彦奇;李方录;胡乃武;高元嘉;高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15岁。由二楼跳下后,双足跟部及踝关节肿胀疼痛不敢活动,在当地医院摄片后诊断为“双侧距骨粉碎骨折”,并行石膏单托外固定。伤后1周转入我院,入院后行术前检查重新摄片确诊为“双侧距骨粉碎骨折伴脱位,右腓骨远端骨折”。入院时骨科检查:双足及踝关节肿胀,足底平坦,畸形。压痛阳性,纵向叩击痛存在,触及骨擦音。双踝关节活动受限,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双足趾感觉、血运、皮温均正常(见图1)。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外踝部后外侧切口呈弧形长约15cm,在外踝上方约10cm处用骨刀斜形切断腓骨,打开胫腓关节囊,掀开远端腓骨后露出距骨。术中见距骨粉碎骨折,主要骨块尚连续,软骨面撕裂较重,清除破碎游离的骨块及软骨片后,将距骨复位。并用斯氏针由足底顺行打入穿过跟骨、距骨和胫骨,使之恢复力线及脱位的关节并起固定作用。然后逆行打入一枚克氏针固定腓骨,两枚螺钉固定胫腓关节,止血后逐层缝皮。右侧过程同左侧,不同的是:右侧距骨骨折较重,用细钢丝给予“U”型内固定,另外原有腓骨远端骨折,故不必人为切断腓骨,术后石膏双托外固定。术后第2天摄片提示位置良好(见图2)。术后2周拆线、左侧切口甲级愈合,右侧局部渗出并定期换药。6周时该处克氏针外露,摄片后将其和双侧斯氏针一起拔除。改用管型石膏固定患肢,右侧开窗换药2周后愈合。术后6个月去除余下内固定物。1年后复查,距骨愈合良好,无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作者:贾长青;吴振东;东黎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生骨再造散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家兔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家兔4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骨再造散组、生骨再造散加手术组和马氏补骨片组。用糖皮质激素造成家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造模6周开始,生骨再造散和生骨再造散加手术组灌胃生骨再造散(3.2g*kg-1*d-1);马氏补骨片组灌胃马氏补骨片(0.6g*kg-1*d-1);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造模第5周和给药第5周测各组家兔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1);三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生骨再造散两组与马氏补骨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骨再造散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张晓刚;王钢;邓沂;刘建军;邱桐;任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89年2月~1998年6月,我们用安宫牛黄丸配合西药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FES)16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4例,女2例;年龄18~56岁。单侧股骨骨折7例,单侧胫腓骨骨折3例,股骨并胫腓骨骨折2例,双侧股骨骨折1例,胫腓骨合并骨盆骨折2例,股骨合并肋骨骨折1例。16例均按Gurcl诊断标准[1]而确诊:①16例均有胸闷、呼吸急促。13例肺部X线显示“暴风雪”样改变,另2例肺部有炎症性改变,1例未查胸片。②7例在肩、胸等处找到皮肤出血点。③3例有昏迷意识障碍,5例只有轻微头痛,8例有烦燥不安、嗜睡、头痛,其中4例伴四肢抽搐。次要标准:①15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kPa。②14例血红蛋白低于100g/L。参考标准:①15例脉搏120次/分以上,1例110次/分。②16例体温均在38.7 ℃~41.5 ℃。③15例血小板减少100×109/L以下。④9例尿脂肪滴阳性,4例未查。⑤14例血中游离脂肪滴阳性。⑥13例血沉70mm/h以上,1例35mm/h,2例未检出增快。⑦血清脂肪酶均未检。2 治疗方法2.1 中药治疗中药选用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首次1~2丸,4 h后再服1丸,以后每日1丸。昏迷者鼻饲给药(2丸/日)。
作者:卢雄才;禢志鹏;刘保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28岁。主因右膝关节疼痛、肿胀54天入院。患者54天前不慎摔倒,右膝跪地(力量不大),感疼痛、瘀斑,活动稍受限,继则肿胀,在当地县医院按“右髌骨骨膜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右膝关节肿胀减轻,活动正常,但仍疼痛不适,且行走无力。为行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摄X线片后,门诊以“右髌骨良性肿瘤”收住院。查体:右膝关节稍肿胀,两侧膝眼饱满,皮肤不红,皮温稍高,右髌骨压痛(+),浮髌试验(-),抽屉试验(-),麦氏征(-)。膝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肌肉无萎缩,肌力正常。X线检查:右髌骨蜂窝状改变、密度减低,骨皮质完整,右髌下囊稍肿胀(见图1)。
作者:李峻辉;林月秋;邹培;周中英;阮默;杨举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对收治的股骨髁骨折15例采用螺栓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19~45岁。单纯股骨髁骨折8例,合并髌骨骨折6例,合并动脉损伤1例,均为粉碎性骨折。闭合伤8例,开放损伤7例。急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9例,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后手术6例。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选择国产螺栓8、10、12cm各2~4枚,8~10孔国产加压钢板及配套,并组装成套件备用。 2.2 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常规消毒。沿膝关节处开始在大腿外侧与股骨干平行作纵形切口,相应弧形延长至膝前方,纵行切开髂胫束下段和股外侧下段,切开骨膜并作骨膜下剥离,尽量保护膝关节囊,显露骨折部和股骨的前侧,将股外侧肌前部牵开,避开髌上滑囊,屈曲膝关节,对小腿加以牵引。手法复位满意,关节面平整后,用一国产加压钢板弯曲符合股骨下段外侧轮廓,将之安置于股骨髁外侧,将两长螺栓自钢板下两孔中,经外髁横行钻入内髁,利用这两枚螺栓使内外髁复位。在内侧另作一纵形切口,在露出骨外的螺尖头上,拧上螺帽,使骨折块挤紧,另将钢板其他孔用螺丝钉固定后,逐层缝合切口,引流片引流。
作者:叶维建;龚金华;吴少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自1985年以来,以椅背支撑法整复肩、肘关节脱位病人4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45例,其中肩关节脱位40例,肘关节脱位5例。患者中年龄大者70岁,小者18岁,除2例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属肢体姿势不当所造成外,其余均为跌扑伤时暴力所致。在肩关节脱位的病人中,后脱位1例,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3例,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者2例,腋神经损伤者2例。全部患者整复过程均未施用麻醉,一次复位成功。2 治疗方法2.1 材料木质靠背椅一把,厚棉垫一个。2.2 方法嘱病人侧坐于椅子上,患肢悬垂于椅背外侧,腋窝以厚棉垫保护,让椅背顶端抵紧腋窝,施术者立于患肢侧。①肩关节整复过程:术者以一手托起患肢手腕部,使肘关节与上臂成90°角。术者以另一手掌根部置于前臂屈侧近肘关节处,并将自己的体重通过该手臂缓缓向前下方加压并维持此压力,待关节交锁解脱时,即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响声或有震动感。②肘关节后脱位整复过程:病人的体位同前。施术者的一手将病人的前臂抬高至肘关节成45°角时,另一手掌根置于前臂屈侧近关节处,以自己的体重作为牵引重力缓缓向前下方加压。此时嘱助手握住病人的上臂近关节处,与术者相反方向用力(主要是向后)。维持牵引力量,一般即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响声或有震动感。
作者:李书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